女配她三輩子孤寡 第66節
書迷正在閱讀:萬古帝尊、戲精守護者、七零獨生女是對照組[穿書]、犬妖降臨逗個妻、修羅場的瘋批們總在覬覦他、吃瓜!穿成撫慰犬后被讀心大佬寵、重生后在戀綜和死對頭好上了[娛樂圈]、[穿書]拯救重生黑化反派、重回年代:從國營飯店開始、每天都在和病嬌剛正面
同時廖啟昌請封世女的折子也又被拉出來討論了。 大概現在的京都,除了日常之外,只有皇太子死而復生和女子的財產和立戶的事情議論最多了。 而西北這邊,雖然時隔了三年,這西北地界總算是里里外外都握到了姬長恒和周明妍的手里了。 這一趟草原之行不管是對于姬長恒還是周明妍來說,都是異常傷身的。 正好西北冬日不好趕路,兩人就在羅醮城住下了,一邊修養身體,一邊和孟撫江、姚申以及瞿鼎一起將西北這一塊的民生好好捋一捋。 而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女戶的事情落實了。 事實上西北邊境因為常年有沖突,青壯傷亡很大,基本家家都是寡婦當家,絕男嗣更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西北這一塊反而是女性地位最高的,主要若是這不許那不許就沒干了,沒有男人必須女人出來干。 西北這邊官府為了安撫當地軍士,吃絕戶這種事情是嚴厲打擊的,并且極力鼓勵寡婦再嫁,對于傳承這方面,更多的還是看感情而不是單只看血緣關系。 而西北這邊的寡婦若是沒有男嗣,又不想改嫁或者回娘家,那就過繼一個孩子,也不拘是男是女,官府更不會追究。 西北地界寡婦多,孤兒也多。 姬長恒和周明妍推進女子立戶,私有財產和獨女繼承權在西北這一塊地方幾乎沒有遇到阻礙。 至于說更進一步,有兒子的人家也讓女兒同樣擁有繼承權,兩人壓根連提都沒有提。 便是在生產力已經進步很多的第一世,重男輕女的家庭,默認財產大頭應該兒子繼承的也比比皆是。如今的生產力放在這里,女子的生育條件放在這里,這種法令完全是空中樓閣,便是真的強壓下去也不會有人執行的。 倒不是老百姓天生的重男輕女,而是老百姓天生知道哪個更合算。 兒子力氣大,能干活能打架,折損率低,耐xcao耐磨。 女兒力氣小,能干活,但是干重活少,能打架,但是拼命的那種有威懾力的少,生產有危險,折損率高。 哪個合算一目了然。 那么自家當時留合算的,不合算的用別人家的,至于自己家不合算的女兒怎么辦?那就盡量榨取所有價值然后送給別人家再換一筆財富。 這才是需要重勞力和兵源的低生產力社會,男尊女卑的根本原因。 若是哪一天生產力能夠提高到,模糊男女性別所導致的天生界限,那么男女平等才能真的實現,否則都只能改善。 ………………………… 這些一波推下去之后,姬長恒才開始給京都寫折子,至于推廣法令的原因也很合情合理,就是西北常年征戰缺少青壯,然后就是各種法令光是朝堂上眾位大人吵是吵不出個所以然,不如選幾個地方試行幾年看一看結果。 最好的試驗點就是常年和別國有沖突的邊境地帶,未免一地的數據不夠,希望朝廷能在各周邊邊境推行。 這個法令做好之后,姬長恒和周明妍就被拉著各種開會,聽取報告,順帶要錢。 一開始的周明妍:放手干,有錢。 后來的周明妍:咱們該節省的還是稍稍節省一點。 不管是第一世還是第二世周明妍都最討厭開會了,但輪到自己開會,才發現,無聊討厭的不是開會,而是沒有效率無意義的會議。 西北這邊大家湊在一起商量,西戎那邊也沒有直接不管,雖然風雪十分嚇人,但是對于草原上走慣的人來說,只要不是災害的那種暴風雪,依然是暢通無阻的。 最多就是慢一點,消耗大一點。 這對于周明妍來說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由愿意帶路的西戎人和專門走西戎的董家商隊成員領路,加上高額的賞錢,姬長恒和周明妍蓋了章的國書就送到了阿瑟爾將軍和阿貝爾汗王的手里。 至于其他勢力,還要往西就太深入,而且說不定還是她搶過的,周明妍直接選擇了無視。 至于說皇太子的國書算不算數,那必須算,因為出京的時候姬長恒手上有好幾份皇帝蓋過玉璽的空白折子,雖然沒有經過幾位宰輔的手不能算正式的朝廷公文,但是以大周的名義表個態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周明妍對蕭追云的老婆蘇哈娜還是很有好感的,雖然立場不同,但也不希望這位很有想法,并且執行力度滿分的西戎貴女,因為擔憂或者驚嚇傷到了身體。 本著人道主義對孕婦的關懷,她是要第一時間讓她知道蕭追云的生命安全是沒有問題的,并且誠邀她開春過來和他們一起進京都。 同樣是西戎人,同樣是俘虜,蕭追云和西戎王也是完全不同的待遇。 “主要是聽她的意思,瓦塔格真的很有錢,蘇哈娜有錢,她爹阿貝爾汗也有錢?!敝苊麇恢庇X得自己非常有錢,但是真正開始在西北搞基建搞生產才發現錢真的是不耐造,這還是大部分達人都不用她費盡心機挖角,可以直接朝廷征令的結果。 至于姬長恒這邊,他開始更早,投入的行業更加燒錢,盡管皇太子之尊,現在也沒好到哪里去,大家都是捉襟見肘。 當然也有好消息,那就是能磨熟料鐵渣的水利大磨坊已經初步建成了,如今只剩下最后調試了,就連試驗品的水泥也都已經搞出來了。 李玄恩和墨傾這夫妻倆真不是蓋的,不但夫婦倆一頭扎進去,還聯絡了師生故舊,如今在香壇縣的研究院已經搞得有模有樣了。 接下來就是讓這夫婦倆好好帶一帶幾個項目,并且做好交接,因為來年開春之后,這夫婦倆和其他絕大多數人都是要跟他們回京都的。 貓冬是一件非常溫暖的事情,對于周明妍來說膩著姬長恒,一天天的也不覺得無聊,更別說還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而對于十一月底沒了房子的百姓們來說,日子居然過得比以往都要好了。 因為他們從官府哪里拿到了證明,去任何一家旅店住宿都能得到每日十文的補貼,這要是一家子包一個大通鋪,那就約等于不花一分錢。 特別是董氏名下的客棧腳店都有那專門給普通百姓的大通鋪大炕,每天只要加兩文錢,就有熱騰騰的火炕取暖,連冬日里準備買皮子做皮襖的錢都能省下了,對于老人和小孩子格外友好。 而那些有房子沒有住房補貼的,也還有董廉價的蜂窩煤可以取暖,來年還可以請那些花錢學砌炕手藝的匠人給家里盤個炕。 對于西北這個他們出生成長的家鄉,他們自然是覺得哪兒哪兒都好,但冬天也是真的冷,現在有了炕,有了蜂窩煤和配套的爐子,那他們的家鄉就更好了。 有了炕之后,暖房種菜也能搞一搞了,炕上孵小雞也能試一試。 當然周明妍只負責提出設想,實施自然有其他人。 不管什么時代從來不缺聰明人,就在周明妍這邊暖房小菜出來沒多久,外頭市場上居然也小菜出來了,即便只是一點蔥蒜。 下頭還有人怕這事兒會讓周明妍發怒,結果周明妍轉頭就把暖房種菜的事情寫成告示貼到了衙門口。 等到水泥徹底弄出來之后,一開始用來試驗的幾個水利磨盤也修修整整有了另外的用途。 磨豆子,舂米,磨面,那效果杠杠滴,節省了不知多少人力。 雖然出租這些磨坊的收入并不能和研發水泥和其他東西的消耗相提并論,但確實是緩解了姬長恒和周明妍的一定的經濟狀況,最起碼研究院里一眾大佬和他的家屬們,再不用另外采買米面。 而真正讓兩人不再為錢財擔憂的好消息是在過年的時候傳來的。 為此兩人冒雪從羅醮城趕到香壇縣,也要圍觀這個時代燒出的第一桶成品玻璃液。 外面冰天雪地,燒玻璃的房子里熱火朝天,剛一進去穿著厚實的姬長恒和周明妍就開始冒汗,脫了外面的皮毛大裳,兩人免了一大群人的見禮,跟著李玄恩到了最里面的房間。 鐵架子上整齊地放著顏色有深有淺的玻璃塊,旁邊還有大師傅在那邊用鐵棍子繞著玻璃溶液,似乎在搞一些奇特的形狀。 這些玻璃的平整度和通透度還有待提升,但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功了,特別是各種類型的玻璃實驗的配方的明確,這才是最關鍵的。 畢竟誰也沒說,玻璃就一定是透明的,有顏色的就沒用了。 暫時無法做到完全純凈透明,那就先燒制有顏色,順道練習手法,茶壺水杯餐具這些可能對玻璃的耐高溫有要求,但是像花瓶,各種大小的玻璃罐子,酒杯酒壇酒瓶就沒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不但需要有顏色的,還需要一個瓶子整出好幾種顏色。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又不著急透明玻璃了,但是周明妍和姬長恒的要求李玄恩還是表示這個要求完全沒有問題。 他們這里燒玻璃的這些人,本來就多半是陶瓷泥塑這方面有手藝的大師傅,如今只是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的材料,相信很快就能拿出上檔次的成品。 周明妍直接定下,但凡從這里大師傅手里出去的東西,每賣出去一個都給大師傅售價5%的提成。 大師傅們立刻雙眼發亮,謝恩的聲音別提多響亮了。 果然對于打工人來說,藝術夢想雖然不能忘,但是錢給到位才是最重要的。 有金錢的魅力在前頭召喚著,平日里又沒有生活上的煩惱,大師傅馬力全開的結果,就是大年初一給姬長恒和周明妍送上了一座半人高,顏色鮮艷明亮,姿態靈動的花開富貴玻璃雕塑。 這種工藝別說在這個時代,就是在現代這么大件這么精致也并不常見。 大年三十的晚宴上,不但西北一眾官員欣賞了美麗精致的玻璃雕塑,還拿到了兩個小酒杯和一個小酒盅當做新年福利。 大年初一這事兒就傳揚了出去,西北雖然董氏巨富但不代表沒有別的富豪,另外還有南邊過來滯留的商隊,美麗的玻璃制品一下子就讓他們瘋了。 琉璃雖然古來有之,但是琉璃的隨機性太大,玻璃制品可以更加精確的控制品相,很容易成套成套的出來,跳出了純欣賞把玩的范疇,有了更多的賽道。 事兒很快傳到了姬長恒和周明妍的耳朵里。 兩人先把那花開富貴和品相最好的幾套制品讓人送往京都,隨后將剩下的擺出來拍賣。 因為以后的玻璃制品一定會越來越多,這一開始的要賣出高價一定要一個公認的價值,于是兩人又給這一批玻璃制品制作了金章和證書。 姬長恒和周明妍只是基于習慣,也是為了保證每個大師傅的權益,所以每個成品出售的玻璃制品的底部都會有刻印,包括年號月份日期和批次以及經手的大師傅的私章。 如今倒是方便了他們制作金章證書,每一個都有編號,看上去非常有檔次。 為此還給李玄恩帶領的研究團隊取名【墨坊】,從此以后【墨坊】就是研究院的名字。 金章和證書可以證明這些玻璃制品是【墨坊】對外出售的第一批玻璃制品,雖然在工藝上有簡有繁,但那可是和京都陛下拿到手里的玻璃制品同一批的品質,要個高價沒問題吧。 這樣一來,這批剩下的玻璃制品的價值已經不單單是稀有了,而是它所代表的巨大附加價值,完全可以當做傳家寶了。 路況一般,一千五百多里的路程,這一批玻璃制品走得那叫一個小心翼翼,盡管太子和準太子妃讓他們放心,只要不是太顛簸不會碎掉,但是隊伍還是走的很慢,等到京都已經出了正月。 皇帝看到的時候是幾個侍衛直接抬進來的,上頭蓋著黑色的麻布,還有些濕噠噠的。 和皇帝正商量事情的幾位宰輔也同樣一臉疑惑探究。 “陛下,太子殿下叮囑半路絕對不要掀開來看,日日撒些水?!鳖I隊的禁衛副統領也不懂,誰明白他一路抓心撓肺就像掀開來看一看里頭的東西有沒有磕著碰著,但是太子的命令也不能不聽,最后也只能一整個抬到皇帝面前了。 皇帝沒急著掀開黑麻布,而是先把副統領遞上來的折子打開,看看自己的好大兒玩的是一個什么玄機。 “原來如此,打開吧?!被实劭赐曛笮α艘幌?,倒是想見識一下是真是假。 禁衛把蓋的嚴嚴實實的黑麻布一點點解開掀起來,之間麻布里面被什么細細白白的植物藤蔓糾纏包裹的嚴嚴實實的,仔細一看居然是豆芽。 只要不見光,豆芽保持一定濕度和溫度,它就會一直長一直長,長滿所有的空隙,而被它塞滿空隙的易碎品自然不會輕易磕碰碎裂。 “這倒是個減少耗損的好辦法?!被实酃恍?,也不要禁衛弄了而是讓找心細手穩的宮人一點點慢慢拆出來。 隨著里面的東西一樣樣拆出來擦干凈擺上,皇帝和幾位宰輔都忍不住圍了上去,臉上都是訝然和驚喜。 聽說皇太子弄出了和琉璃差不多的東西大家雖然覺得很不錯,但更多的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對于遞上來折子中描述的玻璃之美也只是想當然的認為是夸大溢美。 但現在看看這眼前半人高的花開富貴擺件,還有那兩對一紅一藍的大花瓶,既有顏色又通透地如夢似幻,還有那些小件,一整套的酒具,甚至還有筆架鎮紙。 皇帝作為接受禮物的人自然是滿心喜悅,朗聲開懷大笑,而宰輔們則是心癢癢得很,眼睛里都透著【好想要】三個字。 皇帝瞥了幾位宰輔一眼,讓宮人從里頭挑出幾盒小件送給了他們,這下子整個御書房里都是歡快的空氣。 拿了禮物的宰輔們回家了,皇帝則讓人抬著東西往皇后宮里去了:快來看看,好大兒給我們送的禮物。 至于聽到風聲的后宮諸位:雖然知道沒她們的份,但每次都忍不住有所期盼,誒……又是失望的一天。 生了皇長女和庶四子這對雙胞胎的淑妃,每到這個時候就要叨叨一句:快讓她家老四成親開府出去吧,她也好跟著去王府做個自由自在的太妃。 到時候兒子媳婦兒還有孫孫,女兒的公主府到時候就整在隔壁,哎喲,那日子想想都快活得很。 至于說皇帝還活著嬪妃不能出宮什么的,她覺得就他們這位陛下對后宮不待見的性子,她要出宮,皇帝說不定還能要給她一筆錢,說不定還能允她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