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陳芪喝退了錢尚書,心中卻不喜反怒,他堂堂一國之君,居然淪落到親自以身份去壓臣子的地步,這是何等的悲哀。 陳芪扶著龍椅的手緊了緊,憤恨的看向文武百官最前面的一人,丞相趙孟。 趙孟原本低著頭,感覺到上面的目光,突然抬起頭,直直的對上上方的陳芪。 兩人目光相對,大殿內瞬間冷了幾分。 “趙孟,你真的就這么想加九錫?”陳芪咬牙道。 趙孟看著氣急敗壞的陳芪,笑了笑,“眾臣之愿,臣不敢辭?!?/br> “好一個不敢辭!”陳芪冷笑。 “陛下所賜,群臣所請,臣不敢辭!”趙孟拱手。 “朕何時說過要賜?”陳芪眼中閃過一絲慌張。 “陛下問臣‘是否真的就這么想加九錫’,臣回‘不敢辭’,陛下難道不該賜臣?”趙孟理直氣壯的反問道。 “你……你居然敢威逼朕!”陳芪頓時也被氣的發抖。 趙孟絲毫不退,“非臣威逼陛下,此乃群臣所請,還望陛下順應民心?!?/br> 殿內跪著的大臣頓時大聲高喊,“臣等恭請陛下賜丞相九錫?!?/br> “你們!”陳芪用手指著下面的眾臣,渾身哆嗦。 趙孟看著陳芪方寸大亂,輕笑一下,正準備再接再厲,今日把九錫拿下…… “嘎——吱” 緊閉的殿門砰的一下被一腳踹開,門頓時發出一陣沉悶的轉動聲。 殿內跪著站著坐著的眾君臣不由一停,轉頭向殿門望去。 門口,一個渾身縞素,披麻戴孝的青年男子靜靜的站在那里。 “大膽,何人居然敢在大殿戴重孝!你……”,跪著的一個大臣剛要開口怒斥,卻在看到對方臉時戛然而止。 “大將軍!” “田大將軍!” “他不是在邊關么,怎么出現在這里?” “對了,老侯爺前天去了?!?/br> “這么說,侯爺是回來……可朝廷并無傳召??!” 眾大臣頓時議論起來。 “田仲!”趙孟看著田仲,心下一驚,暗覺不好,老侯爺前日去時,他就知道田仲肯定會馬上趕回來,為防變故,才在今日朝堂上想要威逼陳芪降旨,可誰想到,田仲居然回來的如此之快??砂蠢碚f禮部的喪報不應該傳這么快啊,不過想到田家也有自己的暗線,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田仲!”陳芪看到田仲,頓時激動的在龍椅上差點都坐不住了,趙孟這逆臣謀劃這么久,卻不想撞上了田仲,果然人算不如天算。 門口,一身重孝的田仲卻仿佛沒有聽到議論身,按著腰間的佩刀一步步從殿外走進來。 “大將軍!”被田仲經過的大臣不由自主的站起來。 “田仲!”趙孟看著走到自己身邊的田仲,不由叫道。 田仲卻置若罔聞,一步步走到御階下,突然轉身,看著殿內的大臣。 “你們剛才在議論什么?”田仲冷冷的問道。 眾位大臣頓時噤若寒蟬,沒有一絲聲響。 “禮部溫嵐!”田仲突然叫道。 溫尚書一驚,“大將軍?” “我爹的喪報呢?”田仲質問道。 溫尚書一抖,忙說道:“老侯爺去世當日,侯府上報,禮部就制喪報傳去邊關了,大將軍可能來的急岔過去了?!?/br> “那靈堂呢?”田仲淡淡的問。 “禮部正在安排官員,很快就好?!睖厣袝鴮χ镏俚哪抗?,壓力大增。 “你們很忙?” “不忙不忙?!睖厣袝u搖頭,“只是準備著東西,大將軍稍待,很快就好?!?/br> “很快就好?”田仲冷笑,“本大將軍能等,可本侯的爹等不了?!?/br> 溫尚書頓時冷汗直流。 田仲卻沒再看他,而是轉身看向旁邊的趙孟。 “你在這忙著加九錫?” 趙孟看著田仲眼中的冷意,忙解釋道:“我……” “呎——” 田仲突然拔出腰間的佩刀,架到趙孟的脖子上。 “你…”趙孟不敢置信的看著田仲,卻在看到田仲眼中的血紅時閉上了嘴。 “汝加九錫,欲篡位乎?”田仲一字一字的咬牙問道。 殿內眾人頓時嘩然。 “大將軍息怒!”錢尚書看到趙孟脖子上的刀,腿都軟了。 “大將軍,萬萬不可!”其他幾個臨近的大臣也忙勸道。 就是連皇位上的陳芪,都傻眼了,他想著讓田仲來撐腰,可沒想著讓田仲來兵變啊,要田仲真一刀把趙孟剁了,那會出大亂子的。 “田愛卿,刀下留人?!标愜蚊φf道。 田仲卻仿佛什么都沒聽到,眼死死的盯著趙孟,又問了一遍,“汝加九錫,欲篡位乎?” 趙孟雖然被田仲用刀架著脖子,卻比別人還鎮定,淡淡的說:“非也,本丞相不過是讓陛下論功行賞,既然陛下不肯給,本丞相自然不會強求?!?/br> “記住你說的話,”田仲手一松,佩刀掉落到地上。 “當——”這一聲敲在眾人心上,眾人松了一口氣。 還沒等眾人這口氣松完,田仲轉身,看向上首的陳芪,抱拳道: “陛下,臣父仙逝,臣請解大將軍職,丁憂三年?!?/br> 陳芪一愣,忙說:“田愛卿喪父之痛朕感同身受,只是如今朝堂之上,仍需大將軍,田愛卿可奪情……” “不必,”田仲突然打斷陳芪的話,從懷里掏出兵符,往殿上一丟。轉身朝外走去。 陳芪頓時尷尬的僵在龍椅上。 趙孟看向陳芪,露出一個諷刺的笑意。 . 番外三 書院 (田仲三十一歲) 田仲最近又出名了。 其實他一直挺出名的,只不過他之前出名是因為他自己,而這次,他出名卻是因為別人。 這個別人,就是他當初帶過一段時間的幾個孩子。 今兒大朝會時朝堂收到邊關八百里加急的捷報,說是邊關將士又一次成功擊退柔然的南下劫掠。 柔然雖然和朝廷結盟,可朝堂上下都知道這結盟簡直和放屁一樣,大仗雖沒有,可像這每年春秋的劫掠,卻從沒斷過。 對于柔然來犯,朝堂的戰略一直很明確,那就是當年田仲定下的策略:你來我就打,你逃我不追,只要來,先打服有再說。 所以朝堂收到捷報后,就按照以往的慣例,先論功行賞,然后再根據邊關情況補充兵力。 不過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其中一條捷報引起了眾大臣的注意,那就是當初被田仲送到邊關的那幾個少年,居然打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勝仗。 當然要只是勝仗還不足為奇,關鍵是以少勝多,雖然他們只是殲滅了一個不足一千人小部落,可他們幾個少年兵力加起來,也才剛三百人。 趙孟頓時大喜,下旨對幾個少年褒獎一番。邊關要想永保安寧,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年輕將領,如今這幾個少年將領,豈不是正當時。 而這一下,張程幾人自然出名了,當然跟著出名的還有曾經教導過他們的田仲。 其實田仲覺得這事和他沒什么關系,雖然他是教過這幾個孩子,可這幾個孩子本來就是那批孩子中的翹楚,就像前世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似的,不是他們高三老師多厲害,而是他們本來就是全校第一,所以田仲對于別人的祝賀,也是只是為幾個孩子高興,并沒多想別的。 田仲是不在意,可不代表別人不在意,尤其是那些武將世家,看到幾個孩子經過田仲一調教,如今大綻光彩,自然是心動不已,而武將又不像文官那樣婆婆mama,既然想那就做,所以沒兩天,京城這些武將世家就又像當初那樣,領著孩子來堵田仲家門了。 看著一屋子的孩子,田仲頓時頭疼了。 可這些都是昔日他袍澤部下的孩子,再加上趙孟在一旁相勸,田仲終究抹不開面子,大手一揮,和以前一樣,又挑了六個。 而這一破例,以后每年就擋不住了。 于是,每年秋天田仲收六個學生成為了京城一大盛景,據說競爭之慘烈,比科舉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后來,田仲干脆開起來私塾,畢竟他不能天天免費干活吧!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后來這個私塾被他的子孫接手,慢慢變成了一個書院,甚至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專門的軍事書院。 后來他的子孫給這個書院起了個名字——晉江軍事書院。 田仲:…… 為什么不叫田仲軍事書院,這群不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