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反派后我渣了龍傲天[穿書]、穿成豪門殘疾大叔的逃婚男妻、抱走男主他哥[娛樂圈]、偏偏只想嬌縱你、快穿之二次攻略、為妾、攻略吧,少年(快穿)、殊途同歸:仙君,放了我、美人傾城(快穿)、特種兵之麻辣女兵王
從出開封城門開始,尹凱便一直陪著他前行,但是,這一路上兩個人竟然十分默契一般得沒有說上一句話來。 一直走到了十里長亭,尉遲義勒住了馬,尹凱也勒住了馬。 “多謝尹大人相送!”尉遲義客套地向著尹凱拱著手。 尹凱苦笑著也還以一禮,道:“康王殿下,此一去,戰場險惡,希望不久之后,便能夠迎得殿下凱旋而歸!” “承蒙尹大人吉言,孤這一次出征北地,定然不勝不休,還請尹大人多在陛下面前多作美言,且莫斷了北地之軍的供給!”尉遲義道。 “這一點康王盡管放心!呵呵,有令兄尉遲儉大人在朝,想來也不可能斷了康王的給養?!?/br> 尉遲義笑了笑,沒有再說什么。 見到尉遲義準備離去,尹凱還是忍不住地問道:“康王此去北地,可以多少的把握能勝契丹人呢?” 尉遲義沒有回答,反問著他道:“若是尹大人出任北地之帥,你有多少把握能夠打贏此仗呢?” 尹凱道:“此時在下還真得考慮過,對于耶律休達,那只不過是一個剛愎自用的家伙,并不足以為俱;只是面對顏毅,我卻無半分把握能夠贏他?!?/br> 尉遲義微微一笑,道:“若是對付顏毅,本王也沒有那么多的把握能夠勝他,但是如今北地的局面不同,面對的是耶律休達。想那耶律休達,本事不大,但是卻好為權謀,顏毅在他的手下,便算是有千般得本領,到頭來也只剩得一二。故而,若是本王能夠擋住他的那三板斧,至令大名城不丟,便是最保守的估算,拖也能將之拖死!” 尹凱一愣,隨即明白過來,道:“原來康王是想要效仿司馬懿之策,不戰而敗諸葛亮的辦法,來應對北地的危局?” 尉遲義反問著尹凱:“難道尹大人有更好的策略嗎?” 尹凱搖了搖頭,嘆息一聲,道:“如今也只有這種辦法可行,敵眾我寡,也只有以此種方式,與敵消耗國力,令其疲憊,不戰自退?!?/br> 尉遲義笑著點了點頭。的確,按照他所擬定的策略,與敵人對峙之中的結果,就是比拼兩國的綜合國力。大楚朝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論起經經濟實力來說,就是把周圍幾個國家綁在一起,也不能望其項背;而契丹雖然也十分得遼闊,但是多是貧瘠之地,人口又稀少,耗將下來的結果就便可想而知了。 尹凱這才明白,剛才為什么尉遲義一再叮嚀他不要讓朝中斷了他的給養,也難怪他不需要再多添加二十萬兵力。 的確,大楚以二十萬的兵力,來消耗契丹人四十萬的兵力,這其中的奧妙自不是一般人能夠理想的。 也只有尉遲義敢想到要以二十萬兵力來對付敵人的四十萬大軍了。 尹凱不得不承認,在軍事上自己還是遜于尉遲義的。 他又看了看尉遲義帶出城來的這五百火槍兵,問道:“這些就是咱們大楚國的火槍兵嗎?” 尉遲義點了點頭。 尉遲儉首批從太平寨只購得五百條火槍,又得王小山這位曾在太平寨當過火槍兵的人指導,所以馬上將五百條火槍與王小山一起,交與了尉遲義。 尉遲儉十分清楚,也許這一次的大名城之城,這此火槍兵將成為尉遲義身邊最重要的助力。 尉遲義拿到五百條火槍之后,一到開封,便在京城的禁軍中挑選了五百名騎兵,稍加訓練,便組成了這支大楚國的第一支火槍兵。 他之所以挑選騎兵來組建火槍兵的目的,卻是有他的深意。 當初他在被關押在太平寨的地牢之中,沒事的時候,也曾想過破解火槍兵之法,想來想去,最后卻沒有結果。不過,他倒是想到了以火槍兵進行進攻作戰的一個法子,那就是采用輕騎兵的戰術,打完就跑,給敵人一定的sao擾,只是把輕騎兵手中的弓箭,改換成了火槍。 按照尉遲義的想法,這些火槍騎兵可以在更遠的地方對敵人進行狙射,而敵人的箭弩卻又無法觸及其身,在那個時候,只有敵人挨打的份,而火槍騎兵卻可以四處橫行而不傷一人。 這種火槍騎馬,完全可以破解掉契丹人賴以縱橫大漠南北的重裝鐵騎。因為無論多厚的裝甲,在火槍的子彈面前都是形同虛設的。 “火槍真得有那么大的威力嗎?”尹凱問道。他也聽說了尉遲義敗于火槍的事,當初聽到太平寨打敗尉遲義的時候便覺得不可思議,后來又聽說了那是因為太平寨發明了火槍,便對這種火槍產生了懷疑。 尉遲義肯定地點了點頭,道:“若是孤能夠在北地組建兩千火槍兵,契丹的鐵騎將不再有任何優勢,可以被咱們完全壓制得打!” 聽到尉遲義這么一說,尹凱也相信了外面的傳言,尉遲義是不會跟他撒謊的。 “看來,那個許七真得不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尹凱說著,卻又看向尉遲義,道:“可惜當初康王殿下礙于她的出身,沒有將之立為王妃,否則,她又怎么會與康王為敵呢?” 尉遲義不由得呆了呆,他當然清楚許七之所以與自己敵對的真正原因,但是坊間的傳說卻是千奇百怪,各話說法紛亂如云。尉遲義聽到之后,也只是默然地搖了搖頭。 他之所以當初無法立許七為妃的主要原因,并非是他嫌棄許七的出身,而是因為那個時候,他還是宣德皇帝早就御定的駙馬。 尹凱應該知道這件事,他之所以要這么說,無非是想要令尉遲義更加后悔罷了。 “她遲早還是會回到本王身邊來的!”尉遲義卻是信誓旦旦,望著遠處的黃河,心下里卻只有一片的凄惻。 是呀,人就是這樣,往往自己拿在手里的東西,不知道去珍惜,可是一旦那東西失去了,才知道它的難能可貴。 “本王要上路了,多謝尹大人相送!”尉遲義真誠的道:“不過,本王希望在朝中也能夠有尹大人這樣的知己,就像是你當年與顏毅那般!” “他是在向自己示好嗎?”尹凱的心里想著,但是臉上卻沒有一絲的表情,回味著尉遲義的話,不知道應該作何回答。 他當然也想與尉遲義成為朋友,只是一想到他是尉遲世家的倚仗之時,又默然了。 尉遲義等了一下,見到尹凱并沒有給自己回話,從他陰晴不定的臉上,已然知道他的矛盾,當下一笑,對著尹凱一抱拳,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尹大人,告辭了!”說完,一打馬,像箭一樣得沖了出去。 在他的身后,那王小山帶著五百的火槍騎兵,也緊緊地相隨。 第1卷 巍巍太行 第342章 大名(二) 第342章 大名(二) 許云起帶著楊煉和張玉龍,離開晉陽之后,騎著馬一路東行,越過了太行山,三天之后已然抵達了大名城外。 對于大名府,許云起這已然是第二次到來,這座雄偉的城池,也是北地最大的城市、軍鎮和楚朝在北方最后的屏障。 他們并沒有進入大名城,雖然契丹人兵臨城下,卻也只是隔著漳河扎上了連營。 對于契丹人來說,圍城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這座城池地理有些特殊,正處在兩條比較大的河流之間,城北是漳河,城南是衛河,城東是漳河與衛河相匯點,只有城西有廣闊的平地。 漳河與衛河都是北方比較大的河流,河上都建著進出大名城的石橋,而且河面十分寬闊,足有幾十丈。在春冬的時候,這兩條河都可以涉水而過,但是如今卻是夏天,汛期還沒有過去,水多河深,足可以沒過一個人身,只能從橋上而過。 許云起一行在大名城城西十五里的楊橋鎮住了下來,此時,原本是繁華的小鎮,也因為戰爭的到來,而顯得格外的得蕭條,過往的客商早就是遠遠地繞開了這一片的區域,生怕自己不幸卷入到了兵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