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反派后我渣了龍傲天[穿書]、穿成豪門殘疾大叔的逃婚男妻、抱走男主他哥[娛樂圈]、偏偏只想嬌縱你、快穿之二次攻略、為妾、攻略吧,少年(快穿)、殊途同歸:仙君,放了我、美人傾城(快穿)、特種兵之麻辣女兵王
不過,在許云起的提醒之下,凌威又搞出了一個突火槍出來,突火槍的原理是沖天雷的原理一樣的,只不過竹筒換成了鐵制的鑄造品,里面經過了打磨,比較光滑;所填的也由普通鞭炮的火藥,換成了殺傷力大了許多的黑火藥,前面的禮花彈也換成了圓形的石頭。 第一次試驗,突火槍的威力便顯現出來,那枚鴨蛋大的石頭打在了東山的石壁上,把石壁打出了一個洞來,同時石頭也被擊得粉碎,如果這東西打到人身上,只怕穿著再厚的盔甲,也無法承受。 看著試驗的結果,令凌威目瞪口呆,這就是他想要研制的東西,如果將這種武器裝備到軍隊里,那么其威力一定會很強。 許云起有些好笑,凌威所研制出來的突火槍,只不過是古代大炮的的縮版而已,并不是什么多好的武器,跟她想象中的東西,相差還很遠呢!只是如今這個時代,能夠做出這樣的東西來,就已經很不錯了。 許云起一直想有一把能夠防身的手槍,但是仔細想一想,手槍的原理倒是簡單,她自己就能夠設計出來,無論是左輪還是勃朗寧樣式的,都沒有問題,主要的問題是就算是她設計出來了,那么又如何加工呢? 沒有車銑刨磨等機加工設備,一切只能靠人手工打制;便是有這樣的能工巧匠,那些材料又從何而來呢?這個世界上,鋼材都是稀缺的。 就算是她真得有了一把手槍,還有彈怎么辦?彈看著簡單,卻也是最為麻煩的東西,不能量產,那么手槍也只能是一個擺設。 不過,許云起還是設計出了一把手槍來,這是一把勃朗寧式的手槍,短精悍,鋼材和彈她也在想辦法,如今最要緊的還是讓凌威配制新型的火藥,那些放炮用的火藥并不適合彈使用。 在許云起的指導之下,凌威還真得找到了一種新的火藥配方,這其實就是一種炸藥。 許云起這一次來找凌威,就是要凌威用這種炸藥,替她制作了十個手雷。 既然沒有手槍能夠防身,那么帶著十個手雷,也權當防身一用吧! 這種手雷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手雷,而是用石頭鑿空后,把炸藥填進其中,再用烘干的黃土壓實,外面封上火泥。使用的時候,使勁地摔到石頭或者磚墻之類比較硬的地方,受到了激烈的撞擊之后,炸藥自己就會爆炸,石頭也會被炸得四分五裂,到處亂飛,以達到傷人的效果。 當然,這種東西在存放和運輸的時候,也是要非常心的,否則一旦發生了碰撞,引爆開來,其后果便不堪設想了。 對于凌威與他的火藥研究,對于太平寨里的其他人來,只當是許云起找到了一個做鞭炮的家伙,是她可憐凌威才將他從晉陽帶回來的,并沒將他當成一回事。 凌威這個人又不是很合群,他的住所又被許云起安排到了遠離村莊的地方,雖然村民們時不時地就能夠聽到他那邊發生的爆炸聲,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擔心,跑過去查看,久而久之,便也就習以為常了,并不把他當成一回事。 這一次出行,許云起也是為了以防萬一,才不得不帶上十個手雷,為了便于攜帶,她將這十個手雷都用絨布包裹起來,每一個都放在專門的木頭盒里,就算是不心掉落到地上,也不會發生爆炸。 一切準備就緒之后,又過了一天,許云起帶著弟弟許八郎,抱著兒洛上路了。 她還是和上一次去晉陽時一樣,打扮得像是一個普通婦女,抱著洛坐著馬車中,這一次趕車的人還是許八郎的大舅哥張玉龍。 只是馬車兩邊的護衛卻換了人,不再是被稱為欒青林的顏毅,而是祁東和林花。 許八郎騎著馬在前面開路,祁東在隊伍的后面壓陣,林花也騎在馬上,忽左忽右地在跟在許云起的馬車前后。在馬車的后面,還是跟著兩輛被健馬拉運的平板車,這兩個平板車也和上一次一樣,堆滿了貨物,上面用防雨的油布蒙著,讓人看不到里面裝著的是什么。 和上一次一樣,許云起把楊煉帶了出來,只是,要楊煉的舉薦之下,許云起也帶上了王山。 許云起把王山帶在身邊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防止這個家伙趁著她不在太平寨的時候,進行間諜活動。 如今,許云起可以肯定地判定,王山就應該是尉遲儉派到太平寨里來的臥底。 而王山卻利用了她的三姐許三娘,如果不是看到許三娘真得真得很愛王山,他們兩個人以夫妻的名義過得的確不錯,比許三娘跟著范大牛要幸福多了,許云起一定會將王山趕出太平寨去。 不過,許云起一直沒有揭穿王山的主要原因,還是給他留著了面,因為她知道自己的三姐終于懷孕了。當初許三娘嫁給范大牛之后,可是一直沒有生孩來的,所以她也被別人背地里指指點點,對范大牛的逆來順受,多少也有這部分的原因。 后面兩輛車的車夫還是李二郎跟張二根,畢竟這兩個人是許云起信得過的人,只是少了一個管帳的朱富貴,而這記帳的事情,也只好許云起自己來記了。 正文 第205章 燕京(五) 第205章 燕京(五) 出了太平寨,向北穿過澤州,在澤州與潞州之間的陵川穿過太行八陘之一的白陘,走過七十二道拐,踏著棧道抵達相州,再由相州北上邯鄲,沿著太行山的東麓,用了將近十天的時間,最終抵達了燕京城。 此時的燕京,正是契丹人的南京,這里也是他們的軍事要沖,占領著燕京的契丹人,對大楚國有著地勢上的優勢,隨時都可以俯沖南下,鐵蹄踏破中原。 契丹又是一個盤踞在亞洲大陸北面的巨大國家,她的面積比大楚國還有大上三倍,國土的東面直抵北海,西面國土抵達到阿爾泰山和天山以西,隔著蔥嶺與大食、波斯等西亞國家相鄰;北面也直到極北之地,國境的南面,在燕京以南以拒馬河與大楚國為界;以雁門關與北漢國為鄰,以黃河和賀蘭山與西夏國相交,以昆侖山與烏思藏相接。 雖然契丹的國土遼闊,但是大部分都是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而且民族眾多。 為了有效的統治廣大的國土,契丹國主采用的是兩套管理政策。 北方的游牧民族,采用的是契丹制;燕京附近和遼東地區的農耕民族,采用的是漢制管理。 契丹制,也便是通用的草原法則;而漢制,則與南方的大楚國和北漢國的制度基本相同。不過,對于契丹人來,還是比較重視他們原本的草原生活,所以在權力上,漢人普遍要低契丹人一等。 許云起一行來到燕京城,并沒有覺得這座城市與中原的城市有什么不同,無論是建筑風格,還是街面上走著的行人,以及他們穿得服飾,都是與開封那邊的漢人基本一致的,也許唯一的區別的話的口音有些區別。燕京人話對于許云起來,覺得更好聽一些。 實際上,許云起知道,燕京人的話就是普通話;而開封人所的話,只能是河南方言。只不過,大楚國的國都是開封,所以那種河南方言,反倒成了大楚國的官方語言,而燕京話,便也成為了地方方言了。 燕京城還有一處比較吸引許云起注意的地方,就是這個城里的外國商人也比較多。 因為契丹版圖的廣大,加上這些年以來國內還算是安定,所以四周的各國與契丹國之間的通商也便自然而然的活絡了起來,尤其是西面的大食人、吐火羅人以及黑汗人、回鶻人等西域的商人,經常性地出入在契丹與其他國家之間,販賣各種物資。 西域的商人到契丹來,第一選擇自然是契丹國的國都上京城。中京城位于西拉木倫河的上游,那是契丹人起家的地方,但是離著燕京卻有八百里路。 而契丹國最繁華的城市卻并非上京,而是被契丹人稱為南京的燕京城,所以,凡是到達了契丹國國都的西域商人們,在回國之前,都會繞道前往燕京,在這里采購和販賣各種貨物。 西域商人帶來的最常見的貨物有皮貨、各種寶石、鋒利的彎刀等武器;而從燕京采購回去的,卻是大部分出產自南方的絲綢、瓷器以及漆器、茶葉等,當然,雙方所使用的貨幣也無需兌換,都是用金和銀。 契丹當地的產品,主要還是一些馬、牛、羊及其制品,而這些東西,大食也好,西域也好,又或者波斯也好,也俱出產,所以這些西域過來的商人,真正想要得到的,還是南方大楚國的貨物。 許云起也是第一次來到燕京城,雖然她在穿越之前,在這座城市中曾生活了許多年,但是這一次到來之時,除了名字有些親切之外,其他所有的一切都十分得陌生。 林花來過燕京,她帶著大家住到了南城的龍門客棧,她與龍門客棧的老板娘認識,那是因為她曾在這個客棧里住了有一個多月。 龍門客棧的老板娘叫作花二娘,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寡婦,不過,她有三個兒,大兒跟著她開店,二兒最是精明,如今在幽州州府的衙門里當差,兒最有出息,跟著耶律休達當兵,如今也混得了一個校尉的身份,也算是有成就。 許云起一行九個大人,要了四間上房,其中許云起帶著兒洛住的是一間最好的天字號上房,有兩間屋,她和洛住在里面的一間,外面一間留給弟弟許八郎;他們的左邊,是祁東和林花的住所;右邊是楊煉和王山的住所;張玉龍與另兩個馬車夫,三個人共住一間房,位于祁東那間房的左邊。 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后,許云起把老板娘花二娘請進了屋里來,拿出了一面巴掌大的玻璃鏡送給她。 花二娘照著這個鏡的時候,不由得喜笑顏開,她也是第一次用這種玻璃鏡,不知道比平常用的銅鏡清楚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