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節
葉鳳歌欲哭無淚,頭皮發麻。 以她飽讀閑書話本子的經驗來說,看出“皇帝陛下有不為人知的隱秘心病”這種事,并沒有什么好驕傲的,一不小心還可能丟了漂亮的小腦袋。 畢竟,在多數國人的固有觀念里,這類極易使人在神智失控時做出攻擊行為的“心病”,大約就等同于“這人是個瘋子”。 因此延和帝身為一國之君,自是絕不能讓人知道自己有此疾的。 此時的葉鳳歌一顆小心肝撲騰撲騰懸吊起來,只想大聲疾呼“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可她吃不準延和帝對這件事的態度,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應對了。 就在這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當口,傅凜淡聲道:“陛下服用那方子多久了?” 延和帝悶聲苦笑,雙肘支在石桌上,兩掌撐著額頭:“三年有余?!?/br> 葉鳳歌知她這就是不計較自己方才那冒失無禮的沖撞了,于是大大松了口氣,安靜地聽著這兩位“病友”的交談。 “陛下是從何時察覺自己……”傅凜斟酌了一下用詞,“心緒不穩的?” “登基那年?!?/br> 這種事是于她一個天子來說實在不能為人所知,她便是察覺到不對勁,也不能輕易向誰示弱求助,哪怕只是想找人傾訴也是不行的。 否則,一不留神要掀起滔天巨浪。 顯然這件事在延和帝心中已憋了許久,面對傅凜這個“病友”,以及葉鳳歌這個絕對不會將她當瘋子看的醫家弟子,她便像是終于尋到知音之人,話匣子一打開便再也收不住了。 “那時大皇兄虎視眈眈,世家豪強大都站在他那一邊。登基大典時,朕看著玉階之下的文武百官,只覺每個人的眼睛都是綠的,殺氣騰騰?!?/br> 自她五歲那年毫無預兆地被先帝立為儲君,到她十一歲以稚齡之軀登上帝位,其間明里暗里發生過太多骯臟又血腥之事,讓她覺得自己仿佛被一根細細的發絲捆縛著吊在萬丈深淵之上,隨時可能粉身碎骨。 經年累月的極端緊繃之下,這位年輕的帝王心中生疾也是情理之中。 石桌下,傅凜圈住葉鳳歌手指的大掌緊了緊,如蝶翼般的纖長墨睫顫顫輕垂。 “有時眼前一片昏暗血霧,想自戕了斷,有時又想殺人。對么?” 每每這種時候,就會覺得自己的三魂六魄都不歸自己管,血液奔涌叫囂,周身像處于漆黑幽深的漩渦中心,隨時可能入了魔障。 延和帝終于抬起頭看向他,自嘲一笑:“果然是同樣的癥狀。你都怎么熬過去?” 葉鳳歌心疼地看了傅凜一眼。 當初老太君之所以輾轉托人找到妙逢時,正是因為傅凜險些喪命在母親手中后,就時常會毫無預警地表現出對周圍所有人全無差別的攻擊之舉。 只是那時他還小,因寒癥纏身導致比同齡孩子都長得慢,又常年臥病在床虛弱至極,才未釀成什么慘烈后果。 “早幾年是自己關到柜子里,”傅凜垂眸看著桌面,輕聲道,“后來長高了,柜子關不下,就在書樓頂層辟了一間小屋子?!?/br> 窗戶全被黑布黑紙封死,沒有光。 **** 延和帝最終還是打開了那個小酒壇子。 她是一國之君,沒法像傅凜那樣隨時將自己關起來與世隔絕,很多時候只能靠喝酒這法子來熬。 她很早就被立為儲君,身邊自少不了人隨時暗示明喻地提醒她,身為帝王務必要克制自己的心性,否則天子一怒,伏尸百萬。 于是當她開始察覺到自己有時會瀕臨失控后,便只好拿酒將自己往死里灌,醉到舌不能言手不能動,便不容易捅出什么簍子。 長此以往,酗酒就成了不可避免的惡習。 約莫喝了小半壇子后,酒意上頭的延和帝顯然整個人都松弛了,連“朕”都不稱了。 “我就奇了怪了!一樣的方子,妙大夫明明說他服藥到第三年時發作的次數就減少許多,”她指著傅凜,對葉鳳歌道,“我這服藥都快四年了,沒覺得好轉啊?!?/br> 葉鳳歌心情復雜地瞥了一眼被她抱在懷里的酒壇子。 “服用那方子期間不能喝酒,我師父沒告訴陛下?或者沒派侍藥弟子在旁監督?” 酒意微醺的延和帝怔了怔,神情莫名尷尬。 傅凜噙笑望向葉鳳歌:“便是有,怕也不敢像你那樣去攔著?!?/br> **** 當那壇子酒見了底,延和帝也像是徹底換了個人似的。 “你們知道我父皇有多奇怪嗎?”她站起身,一腳踏在石凳上,身形晃了晃,“我被立為儲君那年,站直了還沒龍椅高!別說旁人不服、大皇兄不忿,我自個兒都覺得荒唐!” 葉鳳歌輕咳一聲,將頭扭向一邊。 這種皇家秘辛,實在不是她該聽的啊。 傅凜倒是聽得津津有味,竟還順手拿了顆果子剝起皮來:“他為何非選你不可?” “他說世家坐大,早已將國政民生攪得一團亂,若再任由局勢這樣朽敗下去,我大縉就得到頭了,”延和帝重重一拍桌,怒道,“你們說他奇怪不奇怪?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丟給我一個五歲的小孩兒!” 世家的積弊已累數百年,當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先帝意識到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卻又無力與世家勢力正面相持,便將這口沉重黑鍋甩給了年幼的女兒。 “他臨終前我哭得呀,就問他,”延和帝以手背揉了揉鼻尖,委屈得很,“我就問他,這事讓大皇兄去做不行么?你們猜他怎么說?” 傅凜將一瓣果rou送到葉鳳歌唇畔:“怎么說?” 醉醺醺的皇帝陛下和她的“病友”傅五公子有問有答,場面和諧融洽,條理清晰明白,葉鳳歌哭笑不得地翻了個白眼,默默張嘴吃下了那瓣果子。 “他說,他找人算過我命盤了,是‘匡’命,注定是能力挽狂瀾、延續國運的!什么……玩意兒!” 葉鳳歌懷疑自己幻聽了。 皇帝陛下不可能說出“狗屁玩意兒”這么粗俗的話。 *** 其實這十年來延和帝也漸漸明白,所謂“命盤之說”不過是個托詞,先帝之所以舍棄大皇子而選了她,是因先帝早已看出,羽翼已豐的大皇子與世家的利益早已密不可分,他不可能有那樣的銳意與勇氣同世家開戰。 而延和帝那時年幼,還沒有被任何勢力捆綁,一切都還來得及。 先帝為她精心挑選的趙玠等一干幕僚全是尚存濟世之心、有一往無前之膽魄的年輕人。 要知道,云氏大縉開朝,便是同熙帝云安瀾聯合當時的定王李崇琰,沖破重重桎梏,外御強敵、內除積弊,接過已岌岌可危的李氏大縉,一點點將陳腐之氣滌蕩開來,才有了后來這近千年的繁盛。 而那時的同熙帝與定王,也不過才二十多歲的年紀。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年紀的主事者們對一個國家來說實在年輕到近乎兒戲,可縱觀古今青史,每每在大廈將傾之時,總是這樣的年輕人率先挺身而出,篳路藍縷,逢山開路,遇水填橋。 因為只有這樣赤子之心猶存的年紀,才敢為天下先,才會不吝惜一腔熱血,挽狂瀾于既倒。 這世間,終歸是因為永遠不乏這般年輕的熱血,才始終美好如斯。 “所以朕方才在席間說要用你,”延和帝定定看著葉鳳歌,唇角有笑,“不是一時興起?!?/br> 她又指了指傅凜:“用你,也與旁的事無關?!?/br> 她要拔除世家這顆毒瘤,為病入膏肓的大縉續命,便得源源不斷將普天之下出色那些珠玉般出色的年輕歸攏到自己身邊。 這條路很漫長,很艱難,她知道。 縱觀青史,從無哪一朝真真傳過萬世之基業。 如今的大縉已被積弊沉疴拖累得近乎日薄西山,或許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是螳臂當車,避免不了終有一日會消亡在時間的長河中。 可當這些心懷赤忱抱負,始終相信光明、相信希望的年輕人不再成為世家的棋子,這天下,就總算有將來。 世事蒼茫,這人間諸多美好,能多留一年,便是一年;能多留一代,便是一代。 **** 延和十四年,三月廿三,延和帝正式任命傅凜為少府鑄冶署司空,領鑄冶長史孔明鈺,轄少史二人,錄事侍中一人,典事二人,右監掌固四人,專司掌鑄兵器、戰艦等,破例準予其單獨開府,擁府兵三千,一應行事可直達天聽。 此令一出,朝堂上立刻掀起滔天巨浪,質疑之聲此起彼伏。 作者有話要說: 今日是進擊の葉學士與傅司空…… 快完結了,依依不舍哎呀呀。 這個文不會有番外,重要的事都在正文里說,所以這幾章得走走劇情,請大家多擔待哈~ 第九十二章 此次朝堂上質疑的聲浪在有心人推波助瀾下愈演愈烈,以世家豪強為主的守舊勢力齊齊抱團,展開了激烈聲討。 明面上看,這些人此次聲討的對象主要是“未經官考規程又無卓著功勛即被委以重任”的傅凜與孔明鈺二人,可事實上矛頭卻隱隱指向二人背后的左相趙玠,甚至趙玠背后的延和帝。 傅凜與孔明鈺的走馬上任只是個引子由頭,真正讓守舊勢力不安的,是延和帝自年后復印開朝起,陸續經左相趙玠之手或直接下發圣諭,對好幾個微妙的職位做了出人意料的任命。 首先是左相府下令撤換了沅城水師主帥,由原先的年輕副帥鄭悅代之;接著便以沅城水師在去年那場海戰的前期損失慘重為由追責兵部與工部尚書。 在趙玠為首的部分官員彈劾下,原工部尚書下野、兵部尚書被架空。 之后,延和帝繞過吏部與三公九卿,直接任命傅淳為皇城司衛戍副統領,不著痕跡地對皇城司衛戍統領孫廣利形成鉗制。 與以上這些人相比,傅凜所擔任的少府鑄冶署司空其實只算個不上不下的官,按理掀不起這么大波瀾。 但延和帝破例準他單獨開府、擁府兵三千,這無疑是在最大限度地保證他所司掌的鑄冶戰艦、火炮都事宜,可完全按照他的想法進行,不會被外力輕易干擾;且他單開一府,又似有與考工令趙通互為犄角之勢,等同將位列九卿之一的少府卿架空一半。 延和帝及趙玠一派的種種動作,無異于吹響了清洗守舊勢力的號角。 不過,眼下局勢尚未到圖窮匕見的最后角力階段,守舊勢力還不敢公然與延和帝正面沖突,只能先逮著她對傅凜的這道任命窮追猛打。 在針對傅凜的這場輿論之中,最先跳出來一蹦三尺高的,正是傅凜的母親,定北將軍傅雁回。 其實傅雁回此舉倒無關多大私怨,主要因為傅家本是舊體系下的既得利益者,這些年下來早就與趙玠一派水火不容,眼下傅凜既已明確站到要搬倒世家勢力的那一派,傅雁回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傅雁回的彈劾奏折一抵京,無疑給原就摩拳擦掌的守舊勢力們打了一管雞血。 在他們看來,傅雁回此舉代表了整個臨川傅氏的態度,明顯已站到左相陣營的傅凜對傅家來說已是一顆不受控的棄子,傅家非但不會對他加以維護,反而會站在撻伐攻擊他的最前沿。 而他初到京城,年紀輕輕,又無功勛、無名望、無資歷,綜合看來是開春以后延和帝及左相一派委以重任的幾人中最好捏的軟柿子。 他們料想,延和帝雖有重用傅凜的跡象,但衡量傅凜這四面楚歌的處境,若眾人施壓到底,延和帝與左相多半也只能丟車保帥。 守舊勢力這算盤打得噼啪響,卻萬萬沒料到傅凜才是那幾人中最拿捏不動的那個。 **** 延和帝顯然早料到會有這么一出,下達對傅凜任命的隔日,又追加圣諭一條,恩準少府鑄冶署司空傅凜半年內不必上朝,只管專心進行手頭上的事。 隨后,新上任的沅城水師主帥鄭悅命人快馬加鞭送回去年那場海戰的復盤戰報,隨復盤戰報一道被送回京的,還有鄭悅親筆手書、沅城水師全體將士落印的萬言陳情一份。 那份萬言陳情中詳述了去年海戰前期,沅城水師在遭遇對方威力巨大、行動靈活的艦載火炮攻擊時,一度被其火力壓制到幾無還擊之力;待沅城水師將沅城城樓上的紅衣銅炮搬上戰艦,卻又遭遇“紅衣銅炮與戰艦不匹配,導致開炮后艦體被震出裂縫”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