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聞言,蘇虞眼角抽搐?;屎筅w鳶也如是問過她,張太后意欲何為顯而易見。莫不是做紅娘做上癮了吧? 蘇虞定了定神,答:“十五?!?/br> 張太后笑笑:“也到了議親的年紀了??捎行膬x的郎君?若有,我來給你們賜婚如何?” 這話一出,那邊琴瑟也暫歇,齊齊望了過來。 各色目光不一,秦汜饒有興味,鄭月笙復雜難言。 蘇虞一時有些騎虎難下。 她前腳才在趙鳶面前哭天搶地嚎她有心上人,是以不愿入東宮嫁給太子,這邊張太后這話一問,她再答否,豈不是前后矛盾。 可她這時候總不能隨意編出一個人來讓太后賜婚,把自己嫁了吧。 蘇虞權衡良久。趙鳶不日被廢,無甚威脅,知曉她那會兒子是胡謅誆她也無可奈何。何況趙鳶已經是得罪了,也不怕再多一層。 還是自個兒的婚姻大事更為要緊,可不能隨隨便便嫁了。 蘇虞作羞澀支吾狀,正欲開口之時,忽被人打斷—— “皇祖母不知,京城里公認未來的英國公世子妃正是眼前的小娘子呢?!?/br> 蘇虞一陣窒息。 第40章 山居秋暝 興慶宮內。 秦汜話落, 張太后頗有興致地坐直了:“哦?” 蘇虞趕緊澄清:“玩笑之言,作不得數?!?/br> 她可不想和衛霄再有半分瓜葛。 殺千刀的秦汜憑什么給她戴“英國公世子妃”的帽子? 蘇虞暗暗給秦汜又記了一筆賬, 想著總有一日能清算回來。 秦汜坐在一旁,正悠閑地吃著茶,瞧這形勢, 自那青花瓷的茶蓋下悶出一陣輕佻的笑聲來。 張太后瞪了他一眼,訓斥道:“成日里不著調, 成何體統!” 秦汜散漫地吃著茶, 毫無反省之意地認錯:“兒臣知錯?!?/br> 張太后轉頭安撫蘇虞:“甭理他,你若真有心儀之人,直言便是,我給你做主?!?/br> 蘇虞微低著頭, 順水推舟:“三娘委實還不曾有心悅之人, 勞太后費心了,往后三娘出嫁一定記得太后掛念的這份恩情?!?/br> 她頓了下,又接著解釋道:“至于晉王爺提起的英國公世子,三娘自小與他一同長大,孩提時混熟了的,有幾分兒時作伴的情誼,但到底是要各自成家的,自三娘及笄后便不怎么來往了?!?/br> 她這話說得頗有幾分委屈的意思,張太后聽了又瞪了秦汜一眼。 秦汜不以為然。 蘇虞氣悶之余, 忽覺背后一涼。 他隨口就是一句“京城公認的英國公世子妃”。 可其實她同衛霄, 也不過是蘇、衛兩家自家眼皮子底下青梅竹馬長大的, 再不然就是同蘇、衛兩家交好的世家略知一二。外人看來其實不過只是蘇、衛兩家交情好,小輩們總是玩在一處罷了。 當年似乎只是衛家長輩戲言,把蘇家三娘預定下來給衛小世子做媳婦兒。近些年來都長大了,這話也都沒怎么再提起過。何況衛夫人見天兒地盤算著給她兒子尋個有家世、品行樣貌俱佳的世子妃,可沒正眼瞧過她呢。 她和衛霄這陳芝麻爛谷子的事…… 蘇虞想著,幾乎已經肯定了一個事實:秦汜暗地里查過她。 也是了。不查才奇怪吧。除開她刺破了他的脖子,那張她故意送過去的寫著“姝”字的紙,更加耐人尋味吧。 “姝”之一字,可是他生母徐妃的閨名。 蘇虞那晚回府左想右想,秦汜身后諸多秘密,布置良多,除了意在榮登大寶,覬覦太子的儲君之位,似乎也就只有生母徐妃慘死的這一心結了。 她好歹浸yin深宮十幾載,當年一事的隱情她多少還是知道一些。把這作為底牌,料秦汜不敢輕舉妄動。 秦汜在查她,這也算是證實了她的猜測,他遠比表現出來的要在意徐妃的死。 她也不怕他查,查來查去只怕也查不出什么,真要查出什么也不至于隱而不發。只是這被人窺探而毫無所察的感覺委實糟心。 蘇虞思緒萬千之時,那頭被晾了些許時辰的鄭月笙突然有了動靜。 鄭月笙擱下畫筆。 張太后問:“畫完了?” 鄭月笙低頭看著她面前的畫作,糾結半晌,竟不知如何回太后的話,苦惱道:“算是畫完了吧,可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思索良久,卻又想不出到底少了什么。九娘愚鈍,煩請太后幫忙瞧瞧?!?/br> 蘇虞心里暗笑。這讓不通文墨的張太后瞧能瞧出個什么,這不是為難她老人家嗎? 果然,張太后皺起了眉。 這時,秦汜擱下茶杯,救了場:“孫兒自認對丹青有幾分見解,容我代皇祖母瞧上一瞧?!?/br> 張太后自然歡喜應下。 蘇虞在一旁坐著瞧熱鬧,和太后有一搭沒一搭地話著家常。 秦汜起身走向鄭月笙。 他也明白,今兒太后喚他進宮,本就有鄭九娘作畫,讓他從旁指導的意思。只是他沒當回兒事兒,鄭月笙偶有問他,他也只是言笑晏晏地敷衍幾句。 此刻,他低頭正經地看了看鄭月笙所作之畫。 她畫的是《山居秋暝圖》。連綿起伏的山,蒼翠遒勁的松,筆觸細膩,倒也算得上佳作。 至于缺少的…… 秦汜氣定神閑道:“山居秋暝之中除了空山新雨、松間明月,還有石上清泉、蓮間漁舟?!?/br> 鄭月笙耐著性子。 前幾次她問他,他都只道些淺顯無用之語,她著實對他“善丹青”有所懷疑。 秦汜繼續道:“此畫之‘靜’無可挑剔,唯缺了‘動’,少了生氣,失了靈動,恰似一湖死水?!?/br> 可謂是一針見血。鄭月笙一噎。 秦汜看也不看她一眼,自顧自地琢磨著加點什么好。 片刻后,他道:“山居秋暝,冬之將近,便加幾只南飛的北雁吧?!?/br> 見畫之正主不作聲,秦汜睨了眼問了句:“如何?” 鄭月笙愣愣應:“好……好主意?!?/br> 她回過神,又趕忙道:“謝王爺指點?!?/br> 秦汜見她未有提筆的意思,遂打算他來添幾筆,早早地把這檔子事弄完,他也好回府。 他站在鄭月笙的左手旁,硯臺筆架在她的右手邊。 秦汜遂俯身伸長手去拿筆,不想一旁的鄭月笙瞧出了他的意圖,下意識伸手去攔—— “還是九娘自己來……” 鄭月笙擋下了秦汜的手,不料勁兒使大了些,竟抖掉了他袖中的物件兒。 一只鑲南珠的長簪掉落在鄭月笙的《山居秋暝圖》上。 秦汜瞇了瞇眼。 他眼疾手快地想要將之拿起放回袖中,不料還是晚了一步,給上首一直注意著他們這邊動靜的張太后瞧見了。 張太后“喲”了聲,揶揄道:“早備了禮大大方方送出來便是,藏著掖著作甚?!?/br> 聞言,鄭月笙仔細瞧了瞧那簪子,那上頭鑲的南珠恁大一顆,渾圓飽滿,倒是件珍物。 她抬頭再看向秦汜之時,眸光中已多了些情緒。 秦汜眼角微抽。 張太后望一眼,又道:“送簪子好啊,男送女簪,結發欲求此女為妻?!?/br> 此話一出,鄭月笙的目光更添幾分嬌羞。 秦汜的臉更黑了。 在一旁悠哉悠哉品茶的蘇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良久,此刻也嗅到幾分不同尋常的味道。 蘇虞偏頭望一眼,沒瞧清那簪子是何模樣。 秦汜給鄭月笙送簪子?這是決心已定要戴那綠帽了? 等等,簪子。 ……她怎么忘了她那晚在大安國寺前,她不想接秦汜撿起的簪子,一時糊涂順手就給他了? 偏偏她事后拿銀錢去贖,秦汜不還。 蘇虞深吸口氣,勾著脖子去看那簪子。 只是沒等她瞧見簪頭,秦汜便將之拿起放回了袖中。他轉頭對張太后道:“此簪微有瑕疵,不宜送人?!?/br> 張太后挑眉,道:“那你明兒再送一支來?!?/br> 秦汜頷首:“孫兒謹遵懿旨?!?/br> 鄭月笙眼見著那簪子被收起來,心頭疑惑。她怎么沒瞧見那簪子有何瑕疵? 見之被收起來,蘇虞倒是松了口氣。 此事一過,張太后也疲了,擺手讓他們這些小輩都退下去了。 秦汜出宮回府,蘇虞回偏殿繼續抄佛經,唯有鄭月笙一人在皇宮里晃蕩半晌,日落時分才出宮回府。 鄭月笙滿腦子想的都是那顆渾圓飽滿的南珠。 倒不是她想要那簪子。 這般成色的南珠稀有,可她怎么總覺得,她似乎在哪見過這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