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
還沒進堂屋,在院子的時候就被二閨女晏珍給攔下了。 晏珍今年也已經十一歲了,小姑娘發育的比較早,這么大點人已經開始抽條了,個子比她大姐還要高,亭亭玉立,初現少女的嬌俏。 晏家人的模樣都不賴,包括原身的妻子,也是個清秀佳人,幾個孩子凈挑父母好的地方長,每次出門,都能吸引不少目光。 “這個月的零花錢花完了?” 晏褚也不是摳門到極點的人,比如夏天,每個月他都會給孩子們五毛錢,綠豆冰棍五分錢一根,要是遇到半化的,一毛錢能夠買三根。 五毛錢,足夠他們在酷暑的時候找到那個在胡同口叫賣冰棍的人,兩三天買上一根冰棍解解暑。 你也可以選擇不買,喝涼白開一樣消暑,那些錢就能省下來,買其他東西。 這筆零花錢算不上大方,但也絕對不至于是小氣。 至于夏天過后,零花錢會統一降到兩毛一個月,幾個孩子吃住都是家里的,也沒有需要花錢的地方,頂多就是買點文具,鉛筆橡皮之類的東西很經用,尤其是鉛筆,都是削到沒法削了才不用的,一個學期下來,也不一定能用兩三毛。 所以晏褚很意外,二閨女居然又和他要零花錢了,還是在這個月零花錢剛支取不久后。 “不是零花錢用完了,是老師讓我們買教材,需要一塊錢?!?/br> 晏珍估計也是第一次說謊,說話磕磕絆絆的,還不敢抬頭直視爸爸的眼睛。 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買教材的事,只是晏珍和幾個玩的好的同學約好了,禮拜天去新開的溜冰場玩,據說那里可有趣了,只是租溜冰鞋需要錢,一個小時六毛錢。 再加上到時候可能會喝汽水什么的,晏珍算了算自己的存款,還有些捉襟見肘。 可是她都和同學們說好了,要是到時候爽約了那多沒面子啊,思來想去,她就來找了爸爸,有生以來第一次說了謊。 “家里買了房,錢有些不湊手,不過讀書是最要緊的,拿去買教材吧,在學校里要多聽老師的話,但是被人欺負了不用忍氣吞聲,回來告訴爸爸知道嗎?” 晏褚掏了掏自己的口袋,多數都是一些零碎的散鈔,一分的,兩分的,最大面值的也只是一毛錢。 湊足一塊錢的時候,已經是蠻厚一沓紙幣了。 晏珍看著那一張張皺巴巴的紙鈔,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她想和爸爸承認自己說謊了,可是同學描述的溜冰的魅力更加的吸引人。 她低著頭咬了咬下唇,終究還是沒有承認自己說了謊,拿著錢悶悶的回了自己的房間。 晏褚將剩下的幾張散鈔放到衣服口袋里,看著閨女回房間的背影,又摸了摸另一邊的口袋。 好在還有零錢,不然另一邊口袋厚厚一沓十元大鈔,要破開也不容易啊。 果然孩子們都大了,對爸爸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呢。 ****** 作為省城第一家溜冰場,這里的生意別提多好了,許多來湊熱鬧的年輕人,打扮時髦,就好像電視里演的一樣。 晏珍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個頭高,發育好,看上去就和十四五歲的小姑娘沒區別,加上姣好的面容,受到了不少青年的注目,還有一些自詡風流地朝她吹口哨,讓這個還年幼的小姑娘又羞又臊。 只是心中隱秘的有些得意,連拿著那一塊錢出門時的負罪感都減輕了不少。 “你啊早就該這樣了,不是我說,你爸當倒爺掙的錢也不少吧,怎么日子還過的苦哈哈的,大夏天連吃個雪糕都要瞻前顧后的?!?/br> 晏珍的同桌,也是這學期剛剛從京市轉過來的小姑娘對著她說道,眼里滿是鼓勵和告誡。 “也不是這樣的,我們家孩子多開銷大,加上最近買了房子,再說了,我爸還供我們姐妹都念書了呢?!?/br> 晏珍看著這個比她想象中還熱鬧的溜冰場,順耳聽著同桌的話,然后小聲解釋道。 “你們是你爸的閨女,他供你們讀書是應該的,怎么著,就因為做了份內的事,還想要你們的感激了?” 那個女生并不贊同晏珍的話:“再說了,你們家買房和你有關系嗎?那就是給你弟買的,現在全家人摳摳索索的,你信不信都是給你弟將來備著呢?” 她的話有些痛恨:“別說你爸和你奶對你們姐妹還有弟弟都是一樣的,真要是不稀罕兒子,會讓你媽一個勁兒往下生,直到為了生兒子喪命?你啊,收收你那天真,多想想怎么花你爸的錢,這就是他該你的?!?/br> 一想到被爸爸寵上天的后媽的兒子,而自己只能被送回省城姥姥家來,女生的心里就有氣,不就是多一個把嗎,就顯得特別金貴了? 她算是想明白了,男人就是賤的,反正她現在還沒成年,他爸就有義務給她生活費,要是不愿意給,她就去他和那個女人的單位鬧,看他們是在乎錢還是在乎自己的聲譽地位。 晏珍心里覺得同桌這話不對,她知道爸爸和奶奶對她們姐妹和弟弟沒區別,mama生弟弟難產,也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 可是對著新同桌,晏珍又沒法解釋,等玩上了滑冰,晏珍就徹底將這件事給忘了,沉迷在了滑冰的樂趣里。 謊言有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晏珍還算是克制的,每個月也就去滑冰場一兩次,可是每個月都以課本費的名義朝爸爸或是奶奶要錢,次數一多,全家人都察覺到她的不對了。 只有晏珍覺得自己瞞的好,心里也越發放松了。 “反正也快放假了,這次去深城,我想帶著大金和二珍一塊去?!?/br> 飯桌上,晏褚忽然開口說道。 “我也想去?!?/br> 聽著爸爸居然要帶大姐和二姐一起去深城,小的那幾個孩子也吵鬧了起來。 “帶上孩子多麻煩啊?!?/br> 老太太想著兒子進貨那么累,再看顧兩個小的,豈不是累上加累了。 “大金和二珍不小了,正好這一趟,也讓她們姐妹倆開開眼界?!?/br> 晏褚說著摸了摸幾個年幼的孩子:“放心,等你們大一些,爸也帶你們一塊去?!?/br> 不知道為什么,晏元寶等一眾小蘿卜頭背后都有些發涼,直覺不是好事。 第181章 吝嗇鬼生涯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并不一定是一帆風順的, 例如二閨女晏珍現在存在的問題。 晏褚并沒有因為這個孩子借口書本費和他騙錢就將她定義為壞孩子,實際上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和父母撒過謊, 只是情節輕重的差別。 晏褚覺得,這就是很多孩子人生的一個經歷, 這一種變化,對孩子們是考驗, 對父母而言同樣如此。 雖然想要鍛煉兩個孩子, 可是考慮到從省城到深城最快的火車也需要六天的行程, 而兩個孩子一個十三一個十一,都是正在長身體的時候,晏褚就買了硬臥的票, 兩個孩子個頭都不算小,因此也需要買成人票。 這么一來, 三張火車票就足足花了六十五塊一毛, 現在工人的人均工資在八九十左右, 這個票價不算便宜。 “以前爸爸去深城買的可都是站票, 還蹭了你們倆的光, 試試火車硬臥是什么滋味?!?/br> 晏褚提著三人的行李, 兩個閨女同樣背著背包, 里面裝的是寒假作業,以及在火車上準備看的書。 在別的方面晏褚經濟管制比較厲害, 可是在學習方面, 卻是一點都不省錢的。 這些時代看上去相似, 但是在歷史的演變以及一些文化著作卻還是有細微差距的,因此晏褚養成了每到一個新世界就學習當前世界文化的習慣。 現在晏家的房子里有一間很寬敞的書房,一整面墻都是書架子,上面滿滿當當的都是書。 一部分是從書店里買來的,一部分是從舊書攤上淘來的,其中還有好幾本晏褚從回收站收回來的古籍,這些書家里人想要看了,隨時都能翻閱。 目前看來家里的學習氛圍還是很好的,年幼的孩子選擇性的看配圖多的連環畫,年長的孩子看故事集或是一些名著,不一定全能看懂,只是潛移默化的靠書籍的力量改變她們。 要不是察覺到爸爸在書籍方面的大方,晏珍還想不到靠這個謊言來騙錢的手段。 “站票多少錢?” 晏珍忍不住問了一句。 “比硬臥便宜,一張站票只需要十三塊八,來回就省了十五塊八毛,夠家里小半個月的開銷了?!标恬翌I著兩個閨女往檢票口走,一邊對著她回答道。 “站票的話,很不舒服吧?” 晏珍想著,這一趟行程足足有七天呢,就算是地方夠寬敞能夠直接坐在地上,可腿腳伸展不開,蜷縮這么長時間,肯定也是難受的。 她想了想這學期自己前前后后找借口跟爸爸要了六塊錢,就是爸爸從這些地方省下來的。 “也就七天的功夫,不舒服忍忍就過去了,所以大金二珍,你們要努力讀書,不是為了爸爸和奶奶,就是為了自己,只有念好書,找一份好工作,將來出遠門你才有資格睡硬臥,甚至更好的軟臥?!?/br> 說話的時候,父女三人也檢好了票,通過檢票口朝站臺走去。 晏褚坐了無數趟火車,對火車的外在還是內在都已經司空見慣了,兩姐妹卻不成,她們看啥都新奇稀罕,恨不得直接上手在那綠皮火車上摸一摸。 火車的外部威武,內部卻有些局促,姐妹倆的欣喜在進到火車里頭后稍微減輕了些,不為什么,實在是太擠了。 省城這一站并不是火車的首發站,現在火車上的人有些已經在火車里住了兩三天了,天氣冷,沒開窗通風的說法,幾乎剛進到火車里面,姐妹倆就被那腳丫子味混雜著人味兒惡心的一陣干嘔,都想扭頭跑出去了。 這個時間點剛好就是在外工作的人回家探親的時候,但凡能找到關系買到票的都來了,通常情況下,這個時間段的火車都是屬于超量運行的。 就是原本搭載一百人的火車因為各種關系戶實際搭載一百二十人,多余的二十人要么就擠在站票車廂,要么就蹭臥票車廂單側走道的座位,加上大包小包的行李,真的印證了什么叫做舉步維艱。 這樣的場景和姐妹倆想象的不太一樣,習慣了那股難聞的味道,抱著對深城的期待,她們又帶上了笑臉,跟著爸爸往她們的床鋪走。 在他們前頭似乎正好三人下了火車,床鋪都是凌亂的,列車員估計也沒時間來整理,父女三人找到位置的時候,屬于他們的床鋪已經被人占據了,還是看他們拿出了票,那幾個人才不好意思的讓開。 看著這床不知道多少人睡過的被子,晏金和晏珍都不知道該不該往上躺,接下去可還有七天的時間呢。 得了,也顧不上矯情了,抖了抖被子和床單,閉著眼睛就往上坐吧。 這時候姐妹倆已經有些預感到旅程的艱辛了,只是這預感還不深,等火車開始鳴笛啟動的時候,窗邊不斷倒退的景色,虜獲了她們所有的注意力。 “讓一讓,讓一讓?!?/br> 火車上到處都是喧嘩笑鬧聲,嗡嗡嗡在耳邊沒個消停,比這些笑鬧聲更響的是餐車員的叫喊聲,中氣十足,高亢嘹亮。 “同志,今天的盒飯都是什么菜???” “什錦炒飯三毛五一份,rou糜燒茄子三毛五,醋溜魚段五毛?!?/br> 車上賣的都是蓋飯,價格可比外面吃或是家里自己燒貴多了。 因此問的人不少,買的人卻不多。 那個漂亮的女列車員一路喊著讓一讓,中途停頓了幾次,消失在了這個車廂里。 都上火車半天的功夫了,兩姐妹也看膩了火車兩邊的風景,看著爸爸沒說話,捂著肚子也沒問。 姐妹倆記得這趟出來帶了不少燒餅和饅頭,以往爸爸出遠門的時候也是帶干糧的,就因為火車上的東西貴,還是吃自家帶的干糧劃算。 八十年代算是火車餐的黃金時代了,這個時候火車餐還沒有外包出去,不論效益如何,旱澇保收,因此炒菜的大師傅不吝惜食材和調料,油鹽醬醋都加的足足的,rou片也是實打實的rou片,這吃起來味道肯定差不了。 等到了九十年代,火車餐開始了承包制,為了足夠的利潤,食材質量越來越差,廚師的水平也開始參差不齊,這才有了越來越多抱怨餐車難吃的聲音。 現在火車上的燒菜師傅還是鐵飯碗,因此餐車上燒菜的有不少都是當年大飯館的主廚,那手藝絕對沒得說,盒飯的價格雖貴,可也物超所值。 當然要說最好的,還是得自己去火車上的餐廳,在那兒你可以自己點你想吃點菜,只要有食材,只要當天在的大師傅會做,只要你有足夠的錢。 就在晏金和晏珍以為晚飯就是饅頭燒餅配開水的時候,就被晏褚領著,來到了餐廳的車廂里。 通常會來火車餐廳吃飯的都非富即貴,因此餐廳的打扮也格外小資情調,每一張餐桌上都鋪著小碎花的桌布,靠窗的位置放了一個花瓶,里面插著一朵嬌怯怯開放的鮮花。 每個位置上都有一份菜單,晏褚打開菜單,讓兩個孩子自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