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這些團扇真是精致又輕巧,半透明的扇面,精致的刺繡,留給公主用正好!” 容珂卻笑了:“若我真的把這些團扇留下,這位就要埋怨我了?!?/br> “???這不是送給公主的生辰禮嗎?” “我一個人哪用得著這么多團扇?”容珂搖搖頭笑了,“這是特意給我備著,讓我送給其他幾位姑姑啊?!?/br> 天下流行始于長安,長安的流行始于宮廷,若是哪位妃子或者公主在宴會上出了彩,沒多久這種的衣服首飾就會風靡長安,人人效仿。若是這種精致新奇的團扇出現在公主手中,一經面世一定會惹得眾人瘋搶,到時候,雙面繡才真正在長安打開了門面,此時自會有商隊想辦法收購這種團扇。 “得了,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這種繡品確實不錯,就讓我來借花獻佛吧?!比葭鎸㈦p面繡團扇放回匣子中,然后站起身對眾人說,“走吧,回宮。等父親的千秋宴之后,再用這些團扇做人情?!?/br> 八月底,皇帝的壽辰盛大開幕,長安連著三天狂歡,宮廷里也處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常。 宮宴上人才濟濟,今日非但京城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到場,就連各州的代表官員也都齊聚一堂,等皇帝攜皇后、公主等出場時,所有人都站起來高呼萬歲。 壽宴進行到一半,等歌舞暫歇的時候,各州各道都將自家的重頭戲拿出來,詞都不重地祝賀皇帝千秋?;实凵泶┟岱?,高坐上首,一如做儲君時一般威儀端肅,看到各州送來的賀禮,他只是點頭淡淡微笑,除此之外,并沒有大幅的感情波動。 新帝和從前又驕又躁動不動就下場跳舞的先帝一點都不一樣,雖說這才是帝王風儀,但老是這樣,這搞得底下的臣子很沒譜啊。 劍南道的諸臣頂著巨大的壓力,向圣人獻上了十幅千里江山連屏。 等這扇屏風一露面,殿內的眾臣就驚了:“這是……” “稟陛下,這是我大宣的千里江山,謹以此圖恭祝圣人千秋!” 皇帝看到屏風顯然怔了怔,他難得的帶出贊賞之意,仔細地看著這十幅巨型屏畫。 作為一個帝王,皇帝顯然更喜歡這種以江山作壽的稱頌方式,遠比直接歌功頌德聽著順耳?;实垩劬叩狡渲幸簧绕溜L時,神情頓了頓。 他伸手指著這一幅,道:“這莫非……” “沒錯,是當年祖父率兵攻打幽州時,一個親歷者畫下的圖像?!比葭娼釉?,“最前面那位,便是祖父了?!?/br> 皇帝長長嘆了口氣:“都已經過去這么久了??!記得攻打幽州時我還被阻在關中,不曾跟隨父親出戰,沒想到,今日竟能親眼看到當時的情形?!?/br> “圣人……”其他臣子小心翼翼地詢問。 皇帝和先帝感情甚篤,如今再一次看到父親,心里難免感慨萬千。他站起身,走到這架屏風前,一扇一扇地辨認著:“這是隴右道,這是淮南,這是太原府……哎,上面的字是你寫的?” 容珂起身應道:“是兒寫的?!闭f著,容珂向身邊人眼神示意,將研好的筆墨送到皇帝身邊,“父親,你看最中間便是長安城,還缺一副題字呢?!?/br> “你呀!”皇帝無奈地搖頭笑了,但也沒有推辭,提筆便寫了一行詩,最后蓋上了他隨身的御印。 宰相們也都從座位上下來,陪著皇帝觀賞江山屏風??吹交实塾H筆題詞,宰相們都齊聲贊道:“圣人英明!” 其他官也圍著湊趣,皇帝最后停留在幽州那幅屏畫前,目光定定地看著當年的秦王。臣子們都不敢打擾,最后,皇帝幽幽嘆了口氣:“世事無常啊。你們有心了,收起來吧?!?/br> 劍南道的官員大喜,其他人也恭賀聲不斷。御前的人很快就走上來,小心翼翼地將屏風搬走。 千秋宴結束之后,這扇雙面繡屏風立刻出名了。全長安的官宦人家都知道,劍南官員獻了一架繡工講究的江山屏風,就連圣人都親口稱贊。 沒幾日,在各大賞花宴、游湖宴上,幾位長公主手里的團扇就大大出了風頭,有眼尖的人認出來,團扇上的繡工,分明和獻給圣人的屏風一模一樣。 雖說諸位長公主們還在守孝,但是讓所有公主三年不得參加任何宴會顯然不可能,所以只要不要大張旗鼓,皇帝和言官并不會管長公主們的動向。而這些團扇繡法精致,配色卻多是山水、煙雨,清雅又素淡,正適合守孝期的女子,而且皇帝剛得了一扇雙面繡屏風,緊接著幾位公主就能拿到同樣工藝的團扇,這可是極有面子的事情,更何況每柄扇子都是長安里獨一份。容珂送團扇給各位姑姑,既做了人情也順便幫了蕭景鐸,而長公主們也樂于嘗鮮,雙方一拍即合。這種雙面繡團扇被長公主們帶出來走了一圈,隨后就有許多貴族人家在東西市打聽,商人們聞到了商機,立刻就四處打探,哪里能買到類似的雙面繡。 雙面繡是劍南帶來的,要買也只能和他們買。沒過多久,許多商隊就接連啟程,前往劍南進貨。 第76章 商機 “縣令!”一個衙役急匆匆地跑進來,氣都沒有喘勻, 就急急忙忙地和蕭景鐸說, “馮屠戶他們回來了!” 六月底屏風送走之后, 蕭景鐸立刻讓陳詞帶著繡坊的眾多女子, 繡了些圍屏、繡帕、團扇之類的小型繡件, 等繡好之后, 蕭景鐸從衙役里挑了幾個信得過的人,護送這批繡件去成都府。晉江縣外四面環山, 蕭景鐸害怕衙役回來的路上發生什么意外, 臨行時又安排馮屠戶隨行, 不說別的, 馮屠戶塊頭大嗓門高, 好歹能震懾沿途的不軌之徒。 當初安排這些事情時,雙面繡的消息還沒有傳回劍南,蕭景鐸全憑猜測做出了這些決斷。蕭景鐸相信繡娘的手藝,更相信長安里的容珂, 所以他大膽地屯了一批繡品, 并早早派人送到成都府等著, 如果一切如他所料, 雙面繡果真在長安打響名頭, 那么很快就會有商隊來成都府購貨,到時候他們就可以賺取第一筆暴利。 這個方法很是冒險, 若繡品賣出去還好,若是賣不出去, 他根本沒法朝縣衙和百姓交待。好在,馮屠戶他們終于回來了,而且看衙役的口氣,似乎此行收獲頗豐。 蕭景鐸暗暗松了口氣,連忙起身道:“他們在哪里?前方帶路?!?/br> 府衙外的主街上,馮屠戶這個大嗓門正興致勃勃地和周圍人分享他此行的見聞:“……你們是沒見著,成都府果然繁華氣派,那里的市集比我們縣里的大十倍不止!我們幾個人押著繡品到了成都府后,雖然大開眼界,但心里也在犯愁,人生地不熟的,這些繡品要怎么賣出去???我們幾個一合計,第二天派了兩個人分頭去市集里打聽,沒想到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嚇一跳,市集里來了好多外地商隊,都在重金求雙面繡成品!我們幾個開始以為遇到了騙子,后來詢問的人多了,才知道雙面繡如今千金難求,聽說我們手里有成品,好幾個商隊主動來找我們,開的價一個比一個高!” 周圍百姓都興奮地“哇”了一聲,有的人性子急,忍不住催促道:“后來呢,賣出去沒有???” “當然賣出去了!”馮屠戶笑得合不攏嘴,“我馮大從五歲起就跟著家里賣豬rou,做買賣最是拿手,我比了好幾家,又仔細詢問了市場上其他人的價,這才分批賣給幾個信得過的商隊??上覀冐泿倭?,不然能賺更多?!?/br> “那賣了多少錢???” 這才是重點,馮屠戶雖然腦子直,但畢竟賣了許多年豬rou,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還是分得明白的。他頗為神秘地笑笑,不說價錢,這是含含糊糊地說:“反正比單賣生絹賺錢……哎縣令出來了,縣令我在這兒!” 晉江縣衙老舊的廊柱下,一身淺綠官服的少年縣令正站在那里。馮屠戶興奮地揮了揮手,用力撥開人群,三步并作兩步朝蕭景鐸跑去。 “蕭縣令,我正打算去找你呢,你怎么出來了?” “我再不出來,你連老底都要抖光了?!?/br> 馮屠戶摸著腦袋嘿嘿地笑:“我這不是沒見過這么多錢么,一下子得意忘形,我這就改,一定改!” 蕭景鐸好笑地瞥了他一眼,臺階下許多人都朝他們這個方向看著,這里不是說話的地,蕭景鐸對馮屠戶說:“隨我來?!?/br> 等走到西院花廳,再沒有無關人等后,蕭景鐸才讓這幾個押送繡品的人坐好,問道:“現在可以說了,這次送貨之旅可還順利?” “去的時候還好,但回來的時候跟了好些吸血蚜蟲,好生討厭!”馮屠戶說起這個就咬牙切齒,“敢搶我馮大的貨,怕是不想活了!” 其他衙役也說:“縣令,馮屠戶說的沒錯,從我們一出成都城就有人跟著,要不是馮屠戶力氣大性子悍,恐怕我們的錢要白白被人搶了去?!?/br> 這實在是意料中的事情,蕭景鐸嘆氣:“過幾日田里不忙了,叫上縣衙里其他人,我們把周圍的路疏通疏通。雙面繡是個長久的活計,路上不太平可不行?!?/br> “對,路太難走了!這一次多虧了縣令料事如神,我們提前到達成都府,其他人還沒繡出成品,我們這才能順利出手,若是日后成都府的雙面繡發展起來,而我們路途遙遠送貨艱難,恐怕搶不過本地的人?!?/br> 說到這里眾人有些不甘:“縣令,你當初就不該把周家母女讓出去,若是她們還在,那就只有我們晉江縣有雙面繡,哪里能被人搶生意!” 蕭景鐸似笑非笑:“若是周阿婆還在縣內,你覺得你們這次還能順利地在成都府把繡品脫手?” 馮屠戶和衙役們都陷入沉默,見他們明白過來,蕭景鐸才繼續說:“長安那么大的市場,日后說不定還有其他地方,光憑我們一家是吃不下的。不分利給其他人,我們如何在人家的地盤上做生意?過幾日我給成都府刺史修書一封,我們干脆在成都府租賃一家店,安排人手在那里看著,縣里定期往店里送貨就好。對了,戎州也不能落下?!?/br> 馮屠戶點點頭,說:“縣令我明白了,反正我們不可能吃獨食,干脆拉上其他人一起賺錢,好過得罪人還不討好?!?/br> “正是如此?!笔捑拌I肯定了馮屠戶的話,然后問起價錢的事:“你們這次出去,雙面繡的價錢是怎樣的?” “縣令,這我清楚?!币粋€文書小吏主動接過話說,“小的從小就住在市集旁邊,見慣了商販抬價砍價,最是了解這些圈圈繞繞。我們到了成都府后,小的沒有貿然出貨,而是打聽了好幾家商隊的價格,又詢問了成都府本地蜀錦的價格,斟酌了好久才出手。其中宮扇大小的雙面繡件是八十文,一扇桌屏大小的雙面繡,裝框之后是六百文,手帕大概是二十文。若是雙面繡圖案精致繁復,還會更高?!?/br> 此時一斗米是二十文錢,一斗白面三十七文,而一匹生絹也不過四百七十文,但一匹生絹足足有兩丈長,如今繡上雙面繡后,不過手掌大小的帕子就能翻至二十文,可見暴利。 蕭景鐸聽到這個價格后也大出所料:“竟然這么高,若是千里迢迢運回長安,再好生裝點一番,指不定能賣到什么樣的天價……” 對于長安的貴女們來說,一匹生絹說賜人就賜人,跟別說區區幾十文錢。閨秀世家們不在乎銀錢,一柄團扇就能花去普通百姓一個月的花銷,可是蕭景鐸治下的百姓們卻在乎。 馮屠戶和幾位衙役瞅到了生財的捷徑,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已經在商量下次運多少貨,抬多少銅錢回來。蕭景鐸聽了半響,忍不住給他們潑冷水:“如今雙面繡初次面世,長安里的貴人們圖個新鮮,這才不惜重金求購雙面繡。等過幾個月世面上的繡品越來越多,雙面繡的價錢便要下跌,到時候,能維持此時價錢的一半都算不錯?!?/br> “??!”馮屠戶等人都慌了神,“縣令,那怎么辦?” 若真到了那時,就只能變換新的花樣,刺激京城里愛俏的貴女繼續購買。不過這些蕭景鐸并不打算告訴屬下,他們現在樂昏了頭,清醒一下也好。蕭景鐸說:“現在考慮這些還太遠了,趁這幾日雙面繡的價錢沒有下跌,多賣一些才是正理。你們現在出去號召人手,過幾日,隨我一同出城疏通道路?!?/br> “好嘞!”馮屠戶幾人噌的一聲站起身,只覺渾身上下充滿了干勁,“我們縣里好不容易來了個掙錢的路子,一定要趁機多掙點,我這就出去叫人!” 聽馮屠戶這些人轉述了外面對雙面繡的需求后,晉江縣百姓的熱情被大大調動起來,一個個踴躍到縣衙報名,自愿到城外修整道路。蕭景鐸趁熱打鐵,帶著人到城外修路,在原來小路的基礎上拓寬兩個車身,命人將坑坑洼洼的土地夯實。城外在熱火朝天的修路,城內也不甘落后,許多女子都自愿到繡坊幫忙,繡制更多的手帕團扇等物。 一時間,晉江縣內養蠶之風盛行,蕭景鐸知道百姓熱血上頭是好事,但也最容易惹出事端,所以他立刻頒布了法令,想要進入繡坊學習雙面繡者,須得和官府簽訂協議,在協議期間內,所有繡品都要上交官府,官府負責布料絲線以及日后的售賣,繡品所得利潤繡娘與官府五五分成,若不然繡坊不會免費傳授雙面繡針法,縣衙也不會幫繡娘售賣。 這個規定一出自然討論聲一片,許多人存了在繡坊學幾年藝,等時機成熟后再跳出來單干的心思,誰知道蕭景鐸突然來了這么一手。直到此時人們才滿心復雜地發覺,原來聰明俊俏、勤政愛民的縣太爺蕭景鐸也有這樣的一面。 有人覺得這簡直是霸王條款,也有人覺得蕭景鐸所做所為沒什么可指責的,官府出材料和渠道,繡娘安心刺繡即可獲得一半利潤,這個辦法利人利己,而且另一半錢并不是成了蕭景鐸私庫,而是歸到縣衙的公庫中,日后修繕道路、擴建市集等又會回到百姓身上,何樂而不為? 所以爭吵了一番后,有人離開繡坊,而更多的人卻留了下來,簽下了五年、十年契約不等。 而這個契約對陳詞是無效的,蕭景鐸深知陳詞才是繡坊中最重要的人,正好這幾日朝廷的、刺史的獎賞都已送達,蕭景鐸分文不取地將獎賞轉給陳詞后,趁機和陳詞談起了日后的打算。 好在陳詞感激蕭景鐸的救命之恩,所以很干脆地應下,在繡坊里的繡娘沒長成以前,她會呆在繡坊里教習。自然,蕭景鐸開給陳詞的待遇也是極好的,除此之外,蕭景鐸也沒有用主仆契約約束秋菊、惜棋兩人,只要有空,蕭景鐸也樂于讓她們倆繡些小件,給自己攢些私房錢。 將繡娘們拴住之后,蕭景鐸轉而去安排送貨隊伍的事情。拖了他主動獻策的福,戎州刺史和成都府刺史對蕭景鐸印象很好,所以蕭景鐸毫不費力地租到了兩地的店鋪。蕭景鐸打算在成都府和戎州兩地開官店,專門賣晉江縣出產的繡品,自產自銷能賺更多錢不說,最重要的是能拯救幾乎結了蜘蛛網的縣衙庫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縣衙公庫還是那個半死不活的樣子,蕭景鐸就是三頭六臂也做不出政績。只要雙面繡帶動了晉江縣經濟,能給縣衙帶來新的收入,那么他才能施展拳腳,做出更多實績。 官店需要靠譜又伶俐的人去經營,路上送貨也需要人手,光這些事情就夠蕭景鐸忙了。連著一個月,蕭景鐸都在尋找合適的人手,以及敲定協議。 最后,成都府和戎州的兩家店鋪分別包給兩戶人家,一戶已經經商了三代,另一戶雖然剛剛起步但擴張極快。蕭景鐸懶得聽這兩戶人家如何抬高自身貶低對家,只是明明白白地和他們說好,他們每年的酬金和店鋪的利潤有關,每月利潤一貫他們的酬金是一個檔,十貫是另一個檔,若是今年做的不好,那么明年就會換人,晉江縣雖然小,但是做生意的人倒還不缺。 選好掌柜后,蕭景鐸就完全放手,讓他們自行選擇跑堂和伙計,但是為了防止掌柜里應外合期滿官府,兩地的賬房都從官府里派。 為此,縣衙里的人手一下子少了許多,現在縣衙多少有了些閑錢,蕭景鐸不再猶豫,立刻朝外面招了許多雜吏回來。 除了掌柜,每月送貨的隊伍也是一個難題。如今盯著晉江縣的人不少,路上指不定有多少打劫的人,送貨隊伍一定要足夠強悍,這才能順順利利送貨,然后再將錢平平安安地帶回來。蕭景鐸第一次感謝晉江縣民風剽悍,在百姓的推舉下,他還真找到好些悍人。 送貨光有打手不也行,機靈認路的,能言善道會拉關系的,包括替官府監視兩地掌柜的人都不能少,這顯然是個長期活,一時半會很難挑出最合適的人,蕭景鐸只能讓一邊讓他們送貨,一邊慢慢調動。 馮屠戶因為力氣大、嗓門亮,再加上是蕭景鐸信得過的人,早就停了自家的豬rou生意,四處地替官府跑起腿來。馮屠戶本來內疚馮家時代殺豬,斷在他這一代是不是不好,但架不住馮嬌一個勁攛掇,再加上跑商送貨確實來錢快,所以馮屠戶沒糾結幾天,就坦然接受了新的任務。 馮屠戶走南闖北,眼睛變得越來越精亮,整個人飛速地蛻變起來。不止是馮屠戶,晉江縣內其他人也飛快地變化著,蕭景鐸的到來宛若一個契機,迅速給這個這沉靜如一潭死水般的縣城帶來了驚人的變化。 “縣令?!敝鞑竟蜃谑捑拌I下首,笑容滿面地拿出最新送回來的賬簿,指著總收入一欄給蕭景鐸看,“這是這個月的賬本,縣衙又得了二百貫?!?/br> 七品縣令一年俸錢二十五貫,這樣看來,晉江縣衙一個月就有二百貫的收入,似乎頗為富裕,但事實上,來錢的路子只有錦繡,但是花錢的路子卻有很多。 首先,新的繡坊該修繕了,如今繡娘越來越來,原來三進的小院子顯然不夠,得換一個更寬敞的地方,其次,縣衙破破舊舊的不成樣子,原來公帳上沒錢只能忍著,現在有了收入,也是時候修一修官府,順便擴充人手,最重要的是,修路這件事已經迫在眉睫。 這每一樁每一件都需要大把銀錢,修路尤其是個無底洞。別看每個月兩地官店送來的錢多,等第二個月蕭景鐸的一道道政令發布,轉眼間賬面上就什么都不剩了。 晉江縣的富足之路,這才僅是開了個頭啊。 蕭景鐸頗為頭痛地揉了揉眉心,商隊直接在成都府購買晉江縣出產的繡品,這其實頗為不利,但是商隊逐利,沒有足夠的利潤,他們并不會繞過大片山林,費盡周折地來到晉江縣。有什么辦法,能將商隊吸引到晉江縣本地,而不是讓他們僅停留在上一級州府呢? 作者有話要說:【晉江縣致富工程已啟動】 第77章 擴張 有什么辦法,能將商隊吸引到晉江縣本地呢? 蕭景鐸凝神思考這個問題, 主簿見蕭景鐸久久沒有回應, 輕輕喚了聲:“縣令?” 蕭景鐸回過神來, 他抬起修長的手指, 無奈地按了按眉心:“何事?” “這是這個月的帳簿, 掌柜讓我遞給你。而且下一個月, 我們要做些什么?” 縣令官不大,要管的事情倒還真多, 除了cao心財政、民政, 他還要管縣里的治安、牢獄, 有人報案時還得開堂審案, 真的是全城上下沒什么事是不用他cao心的。蕭景鐸曾在國子監學過很久的為官之道, 可是等實際踏入官場才知,書本上的道理并沒有什么實際用處。他在國子監三年所學,比不上當縣令一個月的積累。 晉江縣雖然事情瑣碎,但卻大大鍛煉了他的實務能力。 蕭景鐸定了定神, 接過本月賬冊細看, 然后就有條不紊地發布政令。 “快到收割稻子的時候了, 這幾天送貨的人就少跑兩趟, 先把稻子收完再說其他。傳令下去, 不得因為商利而荒廢農耕,若有違者重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