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
“就是這了?!睆垙╄χ钢負碓谝黄鸬牟铇涞溃骸鞍堰@里圈起來,不許人破壞這些茶樹?!?/br> 帶著張彥瑾他們過來的老農也笑著上前道:“這是野生的茶樹,我們上山砍柴人若是累了,就會揪一兩片葉子放在嘴里嚼一嚼,不一會兒就會滿口生香,提神醒腦?!?/br> “野茶樹?”跟著張彥瑾來的官員一聽,也學著張彥瑾剛剛的樣子揪下一片茶葉來放入嘴中,嚼了嚼。 他眼睛一亮,伸手就要揪第二片葉子。 張彥瑾笑著打掉他的手道:“不許再吃了,把上面的嫩葉都揪下來,放在這里?!?/br> 正說著,他就把早就準備好的布兜鋪在地上,開始動手學著張彥瑾的樣子采摘茶葉。 采摘茶葉的時候需要用食指和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兩指一用力,便可以將嫩葉采摘下來。 在采摘完了之后,張彥瑾便吩咐手下的官員在大別山腹地尋找野茶樹,然后安排人保護起來。 他回去之后,立馬安排人把他早就準備好的工具拿了出來。由于以前就很喜歡喝茶,所以對于制茶的工序他還是了解些許的。 他采摘的茶葉是綠茶,故而和普洱這種發酵茶所需要進行的工序不同。 他先是讓人把茶葉散放在早就編制好的竹編內,讓茶葉進行凋萎。 凋萎便是讓茶葉中的水分從葉子中散發出來一部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進行發酵。 當然,并不是說把茶葉鋪在竹編中晾著就可以了,還需要不斷地查看,這其中有一個度的把握。 若是凋萎的過程中,茶葉中水分失去得太多的話,葉子被曬得太干,就會導致茶葉味道淡薄。 若是晾曬不夠,茶葉中的水分失去得太少,那么烘焙好的茶葉就會偏苦,口感不好。 等到凋萎之后,才能進行其他烘焙等工序。 張彥瑾下午先是隔著一個半時辰出去攪拌翻動一番,之后便是隔著一個時辰出去攪拌翻動一番,到最后便是半個時辰出去翻動一番。 攪拌翻動的過程叫做浪青,茶葉翻動起來的時候如同青色的波浪,故而叫做浪青。 這個過程可以促使茶葉中水份平均消失,還可以讓葉子互相摩擦,促進發酵。 在晾曬了一下午之后 ,張彥瑾便覺得差不多了。 竹編中的茶葉不似中午采摘的時候那么綠,色澤有些暗淡。 他讓人將盛放茶葉的竹編放在屋子中,讓茶葉進行充分的發酵。 茶葉若是不進行發酵,喝起來口中嘗到的便是一股菜香,經過發酵之后,菜香就會轉變成花香。 等到再次發酵之后,花香又會轉變成果香。若是再發酵,就會轉變成糖的香氣。 當然,不同階段的茶葉的顏色也不同。菜香的階段是茶葉的顏色是綠色,花香的階段則是金黃色,果香的階段是桔黃色,糖香的階段是朱紅色。 發酵愈少的茶愈接近自然植物的風味,相反,發酵愈多,離自然植物的風味愈遠,這其中也需要把握住度。 正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還不懂得發酵,故而才導致了綠茶這么多年都沒有被人剛發現吧? 等到發酵完成之后,就可以進行揉捻,揉捻可以讓茶葉停止發酵。之后,便是干燥,等到干燥完成,茶葉就變成了初制茶。 初制茶可以直接拿來泡茶喝,不過這種茶的質量不穩定。 若是想要質量穩定,還需要進行精制加工,在經過篩選、拔梗、切分、覆火、焙火這些過程之后,所得便是質量穩定的茶葉了。 三天之后,張彥瑾親自指導的第一批茶葉終于新鮮出爐了。 張彥瑾望著那卷曲成長條的綠色茶葉,當即讓人把燒制好的茶壺拿來,沏了一壺茶。 綠色卷曲成條的茶葉如同楊柳在風中舒展一般,慢慢展開卷曲的葉子,將原本澄清透明的水一點一點染成綠色。 茶葉的香氣伴隨著裊裊冒出的熱氣一點一點飄散出來,讓人的心情也變得寧靜了不少。 站在張彥瑾身邊的官員和仆人望著澄綠的茶水,都忍不住吞咽了幾口口水。他們怎么都想不到,這長在深山當中的綠樹,竟然有如此濃郁的香氣。 張彥瑾望著翠綠的茶水,聞著清香撲鼻的茶香,也是心動不已。 信陽毛尖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按照時間不同,又分為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 明前茶即是清明之前采摘的茶葉,雨前茶則屬于谷雨之前采摘的茶葉,而他們的春尾茶便是春末夏初之時采摘的茶葉。 春尾茶和明前茶、雨前茶相比,條形稍差,但是耐泡好喝。 至于夏茶便是夏季時候采摘的茶葉,這個時候的信陽毛尖顏色更加深厚,葉子也比春茶的葉子要大許多。從口味來講,夏茶味道微苦澀,香氣不如春茶濃,但是耐泡。 秋茶則是八月之后采摘的茶葉,由于是白露節氣之后采摘的,故而大家也把秋茶稱之為白露茶。 按照他們采摘茶葉的時間來推算,他手中的茶葉屬于春尾茶。 張彥瑾已經許久都沒有喝茶了,茶葉剛剛沏好,他就給在座的人一人倒了一杯,之后他也不謙讓,直接端起茶杯慢慢品了起來。 在連喝了好幾口之后,他長出一口氣,回味著口中茶葉的余香,頓時覺得通體通透,連夏季的暑熱都解了不少,看來還是這種茶葉好喝啊。 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這些特點,看來果真是不差。 “二郎,這是什么茶???怎么和平常喝的一點都不一樣??!”張彥瑾手下的人驚嘆不已道。 張彥瑾淡淡一笑道:“這叫做毛尖,是在信陽采摘的,以后就叫信陽毛尖了?!?/br> 毛尖不過是綠茶的一種,可是由于信陽這里的毛尖太過于出名,才被后世的人才慢慢把這里的茶葉稱為信陽毛尖。 張彥瑾自然是知道品牌效應有多么重要,故而他從一開始,就要把信陽兩個字加上,讓信陽毛尖成為綠茶中的代表性茶葉,而不是隨著流傳靠積累被人稱之為信陽毛尖,畢竟靠著一個又一個口碑的積累這個過程實在是太過于漫長了。 “按照我所說的,把茶葉采摘回來之后按照晾曬,浪青,殺青這些工序做,不同時期采摘回來的茶葉分別存放?!睆垙╄o手下的工匠囑咐道。 隨后,他又讓人拿來青花瓷的茶罐,把信陽毛尖放到其中。雪白的陶瓷內壁和綠色的茶葉相稱,伴隨著茶葉的清香,這茶葉竟如春日里剛冒出來的春芽般惹人心動。 張彥瑾讓人裝了十罐茶葉,準備把其中顏色最好的三罐茶葉進獻給皇上,再給寧國公府留下罐,再留出三罐茶葉來讓他伯父張仲謙送人,其他兩罐則分裝送給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們。 他臉上慢慢染上了笑意,等到他把信陽毛尖進獻給了皇上后,信陽毛尖恐怕就要名滿整個長安城了。 而在信陽和南陽這里,他已經讓所有的官員把野生茶樹都找了出來,并且進行了統計登記在冊,上面的茶葉也都采摘完畢,工匠們也開始按照他所說的工序制作茶葉,想來第一批春尾茶很快就要誕生了。 這一批春尾茶賣出去之后,中州起碼能夠得到一筆巨大資金,然后他就可以把這筆資金投入到中州重建工作中去。 畢竟現在中州百廢待興,處處都需要錢財。 這樣計劃之后,張彥瑾馬不停蹄就帶著信陽毛尖趕到了長安城當中。 中州重建乃是大魏朝的大事,皇上看到張彥瑾站在朝臣當中,便直接把其他事情暫且放在一邊,便詢問張彥瑾道:“中州重建進行得如何了?” “中州重建各地的規劃已經完成,有些地方已經開始開工,洛陽的燒磚場和水泥廠已經開始向中州各地運送磚石和水泥?!?/br> 張彥瑾匯報完之后,話鋒一轉道:“啟稟皇上,臣此次在信陽和南陽察訪的時候,偶然發現一深山瑰寶,特來進獻給皇上?!?/br> “深山瑰寶?”皇上詫異道。 張彥瑾從一旁的小太監手中接過他早上捧來的青花瓷茶罐,上前交給了李明銳。 李明銳接過打開,匆匆打量一遍發現沒有什么危險之后,這才放在了皇上面前。 眾朝臣只覺得在李明銳打開茶罐的時候,一股幽香漸漸彌漫在大殿之中,讓人忍不住想要細嗅幾口。 皇上距離信陽毛尖最近,他聞著這提神醒腦、沁人心脾的茶香和幽幽的綠色,竟然忍不住深嗅一口。 “啟稟皇上,此深山瑰寶乃是信陽毛尖,是臣在信陽和南陽所靠大別山之中尋找到的,此乃上天藏匿在大別山之中的瑰寶,集乾坤日月之精華,取山間之靈氣長成,有健脾清肺、提神醒腦、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齲齒、消除口臭,使人心曠神怡、悠然自得之功效,可謂是天上人間之物?!睆垙╄粴夂浅?,將早就想好的話一字不落地說了出來。 皇上嘴角微微抽了抽,總感覺這種類似的話語他好像在哪里聽過,記憶力驚人的他,很快就想了起來,他是在張彥瑾上一次獻上搬磚的時候聽到過。 想到這里,他心中又起了疑惑,這綠油油的東西看著是不錯,聞著也很香,不過真的有張彥瑾說得那么好嗎?該不是這小子又起什么歪心思了吧 第84章 諫議大夫劉巖時望著張彥瑾侃侃而談、口若懸河的樣子, 心里就不舒服。他是一個固執的人, 栽在張彥瑾手中那次, 是他這一輩子唯一的一次敗績,他就卯足了勁想要扳回來一局。 不夠吸取前幾次的教訓, 他這一次雖然不舒服, 可由于自己對信陽毛尖也不了解,就沒有站出來說話,打算先瞧瞧看。 說到底, 他才不相信張彥瑾一去中州信陽那地方就發現了寶貝。 “哦,那這東西是一味藥?”皇上用手摸了摸信陽毛尖, 又嗅了一口濃香道。 張彥瑾捧著手中的笏板道:“回稟皇上,這信陽毛尖其實也是一種茶?!?/br> “茶?”皇上微微皺了一下眉頭, 又低頭看了一眼茶罐中的信陽毛尖, 茶不就是藥房當中才有的藥嗎? 朝堂上也竊竊私語了起來,都紛紛在心中嘲笑張彥瑾想要在皇上面前表現想瘋了,居然拿著一罐有著清香的野生藥來就說是深山瑰寶,真當大家都沒有見過茶嗎?那不就是藥房當中用的藥物嗎? 劉巖時從群臣當中站出來道:“啟稟皇上,臣斗膽想要看一下張大人所說的深山瑰寶?!?/br> 剛剛張彥瑾說這是茶的時候確實提醒了他, 他隱約覺得這茶的味道似乎和他在藥房當中曾經聞過的味道十分相似。 見皇上看了自己一眼, 李明銳就捧著茶葉罐子來到了劉巖時面前, 在走到張彥瑾面前時,他有些不解地看了一眼張彥瑾,面露擔憂之色。 他最初看到張彥瑾說得深山瑰寶的時候,便覺得這味道自己似乎在什么地方聞到過, 剛剛張彥瑾說這是茶,他算是想起來了,他在藥房中見到過和這種東西類似的東西。 想到這里,他幽幽在心里嘆了口氣。依照他對劉巖時的了解,劉巖時這樣子恐怕今天是要狠狠□□張彥瑾一頓了。 他從張彥瑾以前所做的事情來看,覺得張彥瑾其實非常聰明,可謂是有膽有謀,今天見居然會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心中便惋惜了起來。 朝堂上的陳德讓也不解的看了一眼張仲謙,自從張彥瑾下南洋回來,他就分外看好張彥瑾這個大侄子。 大魏朝立國以來,國內和平,除了張仲謙率兵討伐突厥一族除外,再無戰事。再加上長安城里這些富貴子弟們大多都是游手好閑,不學無術。如此相比,敢于冒險,開天下之先河的張彥瑾就十分耀眼了。 饒是博學多識、心思縝密的周齊燁在膽識方面,在陳德讓看來,也比張彥瑾差了一些。 再加上張仲謙和他乃是同僚,當年一起可是背靠背的戰友,張彥瑾作為張仲謙的侄子,就等于說是他的侄子,他自然是要cao心一些的。 張仲謙站在武將的隊列里,被站在文臣隊列里的陳德讓看得哭笑不得。莫非是他不阻攔張彥瑾啊,實在是他在家中已經嘗過這信陽毛尖的滋味了,那股微苦中所帶的清甜之味還盤旋在他的舌尖上,不曾散去呢。 劉巖時聞了聞信陽毛尖,確認無誤之后,當即道:“皇上,恕臣直言,這信陽毛尖根本就不是什么深山瑰寶,就是我們藥房當中常用的茶而已?!?/br> 他扭頭看向同站在大殿之中的張彥瑾,趁機發難道:“張大人,皇上賜你大人之職,讓你重建中州,你卻在深山之中尋來一味藥,說是深山瑰寶來欺騙皇上,說這是深山瑰寶,你到底是何居心?” 張彥瑾淡淡一笑,并不在意劉巖時所說??梢哉f朝堂之上會有人這么質問他,他都想到了。 大魏朝的北方平日里的飲品有乳酪,也有茶葉??墒撬麄冞@個時候喝的茶,和后世喝的茶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甚至在這個時候,乳酪之類的乳制品和酒都比喝茶要廣泛的多。 與其說他們喝的是茶,倒不如說他們喝的是茗粥或者說茶湯。 他們這個時候用的茶葉也和后世的茶葉也有些不同,更多的是“鮮葉”,也就是從茶樹上直接采下來的新鮮葉子。 他們煮茶和后世的沏茶更為不同,先是將鮮葉烤干,掰碎,再上火烤,等到烤得又紅又干,搗碎,倒進瓷瓶里。這才燒水,并且往鍋里加入各種調料,也就是鹽蔥姜蒜,花椒之物,甚至有時候還有橘皮之類的東西。 等水燒開之后,就把茶葉和開水一起倒入鍋中,煮開之后,便是他們所說的茶了。 這也是為何會有紅泥小火爐,綠螘新醅酒流傳后世了,其中的紅泥小火爐便是煮茶的時候所用的小爐子。 張彥瑾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來到這里喝到茶時候的滋味,那個時候,他差點沒有把口中的茶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