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
不過為了不被皇上懷疑,他表面上還是裝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好在他年紀小,再加上做事輕狂,做出這副模樣也著實是沒有人懷疑。 皇上瞅了瞅張彥瑾,完全不相信張彥瑾所表現出來的義憤填膺之態。依照他對張彥瑾的了解,張彥瑾可是從來不肯做吃虧的買賣的,這一次居然一口氣說要直接買下兩萬畝土地,這么大的手筆,他料想張彥瑾絕對不會是因為一時氣憤才如此說,肯定是有他自己的盤算。 想到這里,皇上手一抬,示意朝堂安靜下來,他鄭重道:“愛卿為我大魏嘔心瀝血,勞苦功高,既然你想要用兩萬畝土地種植花朵,朕就遂了你的愿?!?/br> 就在張彥瑾心中大喜,準備叩謝皇上之時,卻又聽見皇上道:“你為大魏朝廷著想,想要購下兩萬畝土地,可朕卻不能看你如此受苦受累,朕把那兩萬畝土地租給你十年,讓你種植花朵,前兩年不要租金如何?” 張彥瑾本來要跪地的雙腿一軟,半跌半跪在了地上。 在和皇上對視上之后,張彥瑾忽然有一種錯覺,那就是他被皇上算計了的錯覺! 這一瞬間,張彥瑾只覺得自己心里有千萬頭羊駝呼嘯而過,把他的玻璃心踩成了碎片。 租給他十年,前兩年不收租金??汕皟赡昴档せǚN植,以及從海外和西域各地引回來的花種還在培育當中,前兩年想要收益恐怕很難。 等到牡丹繁殖穩定,商路徹底打開,差不多也就需要十年的時間。這也就是說,等到十年之后,一切穩定了,皇上是可以把他的打造出來的牡丹園收回去的。 這也太黑了吧? 張彥瑾默默地注視著皇上,皇上也認真地看著他。 不過想到牡丹園攫取到的第一桶金還是會裝到自己口袋里,張彥瑾心中才稍覺平衡一些,似乎是感受到了自己伯父注視到自己脊梁骨上的目光,張彥瑾趕緊收回目光,叩謝皇上隆恩浩蕩。 回去的路上,張彥瑾一想到自己煮熟的鴨子以后就飛到皇上手里去了,便十分悶悶不樂。 倒是張仲謙望著張彥瑾難得吃癟的樣子,有些忍俊不禁。他這侄子看樣子還以為他那副沖動的外表能騙得了皇上呢? 他像張彥瑾小時候一樣,敲了敲張彥瑾的頭道:“錢夠花足矣,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便只是不斷增長的數字,建功立業所得成就才是永遠追求不完的。再者,利益太多反倒會招致災禍?!?/br> 張彥瑾嘆了口氣,沒有說話。他很憂傷,他想靜一靜。 在回家歇息了兩天之后,張彥瑾才把他在其他各地的計劃寫成奏折呈給了皇上,在得到皇上的批復之后,張彥瑾便馬不停蹄地趕回了中州和黃修均、宇文上愷他們會合。 雖然他人已經走了,可是他在朝堂之上舌戰群雄的事跡卻在長安城廣為流傳,又給長安城的老百姓茶余飯后添了不少話題。 張彥瑾回到中州,把朝堂上的情況給黃修均和宇文上愷一說,又把皇上批準的奏折拿出來給兩人一看,黃修均和宇文上愷也沒有異議,開始按照張彥瑾所說規劃各地的建設。 張彥瑾則開始負責人口事宜,當初中州的災民被他遷到西州和榆林了一部分,而這些都是比較強壯的勞動力,要是想要加快中州的重建工作,首要就是要把他們遷回中州。 再者,就是以前盤踞在中州的士族們,他們雖然因為洪水的原因遷走了,可是中州重建規劃上面可能會涉及到他們的土地問題,為了避免日后麻煩,還需要先處理好這些士族才行。 畢竟這些士族不比普通老百姓,他們盤根錯節,盤踞在一地三四代,甚至上十代人,勢力雄厚,和朝中各大官員也有交集,若是不處理好,日后惹起麻煩,勢必十分棘手。 不過從他第一次到中州之初,就安排手下官員去尋找這些士族,讓他們拿著地圖冊去問士族愿不愿意搬遷回來,不愿意搬遷回來,就把土地賣給朝廷。 現在安排出去的官員們已經陸陸續續回來了,張彥瑾便安排了時間,聽他們匯報。 “士族們手中的土地買得如何了?”張彥瑾坐在案首的位置上,看著回來的官員們道。 官員們紛紛把早就準備好的地契拿了出來,放在了桌子上,為首主要負責這件事的官員匯報道:“除了在低洼處的何家、劉家、黃家之外,其他士族的地契已統計完畢,全部購買了回來?!?/br> 他笑著道:“我們去的那會兒,中州還是一片泥地,尚書那會兒還沒有在朝堂之上描繪中州以后的前景,那些士族們都紛紛表示不想搬回來了,他們原本以為這些地以后就廢棄無用了,故而見到我們要買地,便十分欣喜,都很豪爽的把地賣給了我們?!?/br> 這些官員們一開始臨行之前還以為這件事十分棘手,可他們卻沒有想到,等到去買的時候會是如此順利,甚至超乎了他們的想象。 第81章 專門負責何家、劉家、黃家三族土地購買的官員黯然開口道:“何家、黃家、劉家三家因為地勢太低, 當時沒有能來得及逃匿, 洪水爆發的時候, 全部淹死在了水里,無一幸免?!惫识簿筒淮嬖谫徺I地契這一說了。 張彥瑾點點頭, 畢竟天災人禍, 不能由他們說了算,士族士族,再怎么牛, 還是得看老天爺啊。 他在讓專門負責的官員清點完地契存檔之后,張彥瑾就準備動身去西州和榆林, 一來是借職務之便,去看看張伍一和王石王久他們弄得怎么樣了, 二來是發動當時遷出去的中州老百姓們回中州。 至于當地的中州老百姓們, 他已經開始安排他們在平地上搭建簡易的木板房,先能避風避雨再說。 畢竟一旦當初臨時遷出去的老百姓們回來之后,必須要先有一個住處,這樣才能說下一步重建的事情。 花了五六天的功夫,張彥瑾才帶著張伍二等人一起來到了西州大同。 此時的大同在張彥瑾的安排和發展下已經大變樣了, 就連張彥瑾現在對西州大同的樣貌也略略有些吃驚, 更不要說跟著張彥瑾一路過來, 第一次來到大同的官員們了。 和張彥瑾上一次離開之前不同的是,大同的路已經拓寬到了四米之寬,可以方便八匹高頭大馬并列而行,大大方便了來往的商旅。 商旅不僅有來自大魏朝各地的人, 還有那金發碧眼的洋人,和哇里哇里說著日本話的東瀛人。 道路縱橫交錯,高大的紅磚建筑林立兩旁,悠揚的勞動號子聲在半空中飄揚,熙熙攘攘中透露出一股井然有序之感。 張彥瑾望著這一切,豪氣和成就感油然而生,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手筆!西州大同也因為他張彥瑾而名留青史,成為大魏朝最先崛起的區域! 他成就了大同,大同也成就了他。 雖然這從去年開始他就很少在大同了,不過他和王石王久,還有大同的明府孟經綸卻書信來往十分緊密。 他當時臨走前的第一個安排便是讓王石王久他們拓寬道路,因為當時的狹窄小道已經無法滿足來往的商旅了,也大大影響了商貿的效率。要致富,先修路不是沒有道理的。 于是,他當時就和孟經綸商量,拓寬了大同的道路,甚至為了方便目前的形勢,還讓好多老百姓搬遷讓道,重新設計規劃出最適合現在大同經濟的道路。 當然,從大同張彥瑾煤炭工廠的第一排紅磚房蓋起來,這些老百姓們也都紛紛眼紅了起來,再加上他們在張彥瑾工廠干活,積累了不少的金錢,各家各院便都開始購買紅磚,專門找張彥瑾的工匠們給他們蓋房子。 經過了一年的時間,大同的老百姓們終于都換上了紅磚房,舍棄了以前的泥瓦房。有些更有錢的,還學著張彥瑾的翠屏山別墅,在自己的墻外面刷上了白灰,讓屋子看起來更加好看洋氣。 甚至有些有頭腦,還大膽的老百姓們,看到了來往商旅身上的商機,還去孟經綸那里買了地準備做生意。 孟經綸為此還專門寫信詢問了張彥瑾,想要看看怎么安排最為合適。 在看到張彥瑾在信中寫為了長遠的發展,設計像長安一樣專門交易的市場后,孟經綸就專門讓人開拓出來一片地,改造成了簡易的市場,把里面劃分成不同的鋪子,要是誰想要做生意,就可以租用里面的攤位。 正是因為此,西州大同才在熙熙攘攘中透露出一股井然有序的感覺來。 張彥瑾一行人剛剛到西州不久,就被孟經綸接待了。 兩人一年多沒有見面,再次見面都分外感慨。張彥瑾感慨于大同的變化,雖然大同這一年多的發展他都知道,可饒是如此,親眼所見大同的變化時還是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視覺沖擊,更何況他又是剛從還是一片廢墟的洛陽過來。 孟經綸之所以感慨,則是感慨于張彥瑾本身的變化。若是說一年前的張彥瑾還是一個容貌略微有些稚嫩的少年郎,現在站在自己面前他就是一個褪去稚氣,成熟穩重的青年了。 再者,就是他聽說了張彥瑾這一年來的事跡。建巨艦、救災民、下南洋,這哪一個不是足以使一個人名留青史,流芳后世的事跡,可眼前這個少年卻僅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三件事,饒是平和如他,在面對比自己小了十歲的張彥瑾,也心生慚愧。 果真是上天憐愛大魏,才在大魏誕生這么一位奇才! 他相信,張彥瑾不管在哪里,生在哪個朝代,以他超乎年齡的成熟果決和才智,都能出人頭地。 現在經過磨煉的這位少年,又要在剛剛及冠不到一年的時間完成中州重建。 不過他相信,張彥瑾定然能夠完美完成,把中州重建得比現在的大同還要繁華。 在和孟經綸寒暄一番之后,張彥瑾就跟著前來迎接的王石王久去了露天采煤場和水泥廠。 災民們早就在王石王久兩兄弟的安排下站好在空地上,等待著張彥瑾過來。 可讓張彥瑾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災民在看到他到來之后,居然紛紛跪了下來,大聲道:“多謝大人救命之恩!” 這些老百姓們也不會說什么好聽話,不過他們喊出來的話中卻能聽得出其中包含的充沛情感。 當初他們被困在高地上,四周都是茫茫的大水,親人沒有了,房屋沒有了,家沒有了,家鄉也沒有了,他們之中不管是誰,都絕望不已。 就在他們以為要茍延殘喘,過完余生的時候,這個叫張彥瑾的人卻安排人用船把他們拉回到了踏踏實實的陸地上,并且給了他們一人一份事情干。 在這里,他們不僅可以填飽肚子,每天還都有rou吃,這讓他們怎么能不感激? 張彥瑾雖然也是爵爺,可中州牧的職位卻比他的爵位品階高,所以這些人便稱呼他為大人。 一排一排的人齊刷刷跪下來,黑壓壓一片,張彥瑾從來還沒有被人跪拜過,第一次被人跪拜居然就是這么大的架勢,這讓沒有一丁點心理準備的他身子一僵,愣了片刻,這才趕忙上前扶起中間的人道:“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同時,他也示意身邊的人趕緊上去把這些人扶起來。 終于,在拉扯半晌之后,從中州遷過來的災民們才紛紛起身,站得整整齊齊看著張彥瑾。 張彥瑾也同樣鄭重地看著這些災民道:“你們記住,你們要感謝的是你們自己,而不是我!是你們自己從洪水中逃出來的,是你們自己憑借著你們的雙手勞動,養活了自己,而我只是給你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勞動的地方而已!” 從中州遷過來的災民們聞言都愣住了,一時間竟然沒有一個人說話。 “你們才是最勇敢的人,是敢于和自然災難搏斗,是在面對巨大恐慌時依舊不放棄自己生命的人,你們值得被每一個人尊重?!睆垙╄H鏘有力,每一個字如同鼓槌敲擊在鼓面上一般,在每一個災民的心中咚咚作響。 災民們的眼眶漸漸紅了,淚水模糊了他們的雙眼??梢哉f張彥瑾的話語是他們在災難來臨之后,聽過最動人的話了。 在災難之后,他們被無家可歸的恐慌感所包圍,即使在這里,他們每天干活贏得飯吃,依舊有身在他鄉的異客之感,即使在這里沒有人欺負他們,還給他們工錢,可他們卻還是不氣長。 可現在張彥瑾卻告訴他們,他們是最值得被尊重,是最勇敢的人,他們怎么能不感動? 就連周圍的工人們也被張彥瑾的話所吸引,悄悄地放下了手中的工具,聆聽著張彥瑾的講話。 “你們的家園雖然被摧毀了,可是中州的土地上還有你們這一群勇敢的人在,只要你們在,重建家園又有何難?最大的災難我們不都已經經歷過了嗎?” 張彥瑾環視著一眾淚流滿面的災民們,他聲音沉重道:“只是家園沒有了而已,我們何所畏懼?” 他從高臺上走下去,來到災民們面前道:“現在有個機會可以讓你們回去重建家園,你們可愿意和我一起回去?” 他頓了頓話鋒一轉,淡淡道:“不過若是你們有人不想回去,我也不會強人所難,你們可以繼續留在這里,待遇和以前一樣,不會有任何差別?!?/br> “重建家園!重建家園!”不知道是誰喊了一聲,所有的災民都舉起拳頭,呼號著。 這聲音振聾發聵,飄蕩在高空之中,蕩漾在山河之間,經久不散。 第82章 回去的路上, 張伍二回味著剛剛張彥瑾所說的話, 依舊覺得胸口中豪氣頓生:“二郎, 你實在是太厲害了?!?/br> 此時殘陽似血,映照得張彥瑾面色一片紅潤。他默默地凝視著徐徐落下的紅日, 隱隱約約覺得有什么東西在不知不覺之中改變了。 他原本的打算是做一個富貴閑人, 可現在像是和他的初衷發生了偏離。不過人生在世,總是要做些有價值的事情,難道不是嗎? 在西州住了幾天, 張彥瑾把事情處理完之后,便留下幾個官員在這邊負責安置災民回中州, 他則帶著張伍二馬不停蹄地去了榆林。 聽說張彥瑾要來榆林,張伍一早早就到路口迎接。 張伍二在馬上遠遠的就看見了張伍一, 便快馬加鞭來到張伍一身邊, 翻身下馬。 他剛想要和張伍一打招呼,卻楞了一下。 他看了看張伍一,又詫異地看了看自己的手背,驚異道:“哥,你咋變這么白了?”他原本也不覺得自己黑, 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看看他哥, 再看看他,他越發覺得自己黑了。 隨后趕來的張彥瑾望著張伍二的詫異的模樣,忍俊不禁道:“不知道有一句話叫做米脂姨婆,綏德漢嗎?” “瞧你那憨樣!”張伍一拍了一下張伍二的肩膀, 然后扭頭看著翻身下馬的張彥瑾,恭恭敬敬道:“二郎?!?/br> 正說著他就要單膝行禮,卻被張彥瑾一把扶住了肩膀道:“不錯啊,這半年多沒有見,你都開始說榆林方言了?”憨樣乃是榆林本地人說人傻傻的意思,張彥瑾先前有一個榆林的同學,他那個同學就愛說這個詞,他便記住了。 張伍一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道:“二郎,我在這里待得時間長了,不自覺就和人家說的一樣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