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至少在寧一諾能看見她的時候寧秀是不用干活的,陪著哥哥學習就成,寧一諾的本子啊,剩下來的小半截鉛筆這些的都屬于寧秀了。 看的出來,寧秀很喜歡學習,而且寧秀學的不慢。 看著這樣的寧秀,寧一諾很驕傲,寧秀肯定會有比之前更加優秀的未來。 兄妹倆完成了今天的任務之后,寧一諾和寧秀一起去喂了豬,喂了雞,喂了牛,這一天的活兒總算是干完了。 雖然聽著沒多少事兒,可也不看看他倆一個才五歲,一個才三歲,反正已經足夠厲害的了。 過了端午節之后,家里就徹底地忙了起來,別說是寧秀了,就是寧一諾也被奶奶和mama指使的團團轉,家里只有兩個女人在,沒有重體力的苦楚寧一諾第一次地體會到了。 也許農村人重男輕女還是有些緣故的,畢竟男女在體力上的差距十分地明顯。 家里的麥子黃了,如今真是搶時間的。 寧家種了五畝的麥子,到底要怎么收,寧奶奶還得跟寧一諾的堂哥商量,兩家合作的,寧一諾家沒重勞力,堂哥家沒牲口,所以雙方合伙兒一起干,到了每年的年底寧爸爸還得再給堂哥點兒錢才算完。 第7章 洗腦 六月的天氣熱的人恨不得躲在河里不出來的,可惜的是,寧一諾的身體弱,即便是想要泡在河里也得看寧奶奶和寧mama樂意不樂意呢。 兩人將寧一諾當成了眼珠子一樣疼著,怎么可能會讓他無所顧忌地就在河里泡著? 所以寧一諾除了中午太陽正好的那會兒能下水之外,其他的時間一律不允許,即便是現在的寧一諾讓寧奶奶和寧mama更寵了,可也不會由著他一個小孩子的性子亂來的。 好在寧一諾也算是有些分寸,每天趁著天熱,河里的水溫溫熱熱的時候下水泡上一陣子,曬曬太陽,然后就回去了,省的聽人念叨,耳朵都要起繭子了。 因為要收麥子的緣故,所以學校放假了,寧一諾帶著妹子在家里保障后勤,包括六十歲的寧奶奶都要下地去割麥子,除了做飯之外,寧一諾帶著在寧秀將家里的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條的,菜每天也是洗好了然后再等寧媽回來炒。 收麥子對于小孩子來說并不是什么不高興的事情,反而是一件極為歡樂的事情。 不管是跟在大人后面撿麥穗還是去燒麥穗吃都是引人高興的事情,至少不用去上學了啊。 這是以前的寧一諾的真實想法,已經嘗過了里頭的苦楚的他如今不會這么想了。 曾經的寧秀是在自己上了初三之后才擺脫這些勞務的,對于她來說,每年不管是種糧食還是收糧食,都是很痛苦難捱的時候,別說是學校會放假了,就算是不放假,寧mama也會跑學校去給寧秀請假的。 那個時候的寧mama可沒想過要供著閨女上高中,上大學的,初中畢業就行了,至少不怕被人哄了,騙了,很多人都去南方打工賺了大錢的,自己兒子以后娶媳婦兒不花錢的呀? 再者說了,女孩子家家的念那么多書干嘛?她的表妹還不是照樣念書念傻了么? 寧mama的這個表妹高考八次失敗,自殺瘋了的事情簡直就是寧秀上學路上的攔路虎,后來要不是寧家的條件好了,全家搬去了縣城,鬼知道寧秀的未來會是怎么樣的。 好在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如今他保證,絕對不會讓寧秀再踏上那樣的一條路。 五天的功夫,堂哥家和寧家的十多畝麥子總算是都收回來了,堆放在曬谷場上等著碾呢。 整個曬谷場是寧家人所有,不是誰家的私屬,所以想要碾麥子就得和其他人家商量,各家挨著來。 寧爸爸雖然不在家,可他是寧家最有出息的,是在城里上班掙錢的,外加上現在的寧家是老的老,小的小,頂用的只有寧媽一個,所以同姓的寧家人有意無意地都會多照顧照顧寧家。 寧mama帶著堂嫂,寧中秋的后媽倆人從三叔爺家出來,總算是敲定了自己兩家碾麥子的時間,長長地松了口氣。 眼看著馬上進入雨季,這麥子可不得早早地收了再說其他的。 雖然今年的糧食收成不錯,可寧一諾知道,這些糧食還不夠他們一家子的嚼用呢,更別說還上繳了。 后來的寧爸說,這個時候家里種地是倒貼的,他每年還要從外面賣糧回來才夠一家子吃喝,所以他才生出了一家子要搬去縣城的打算,至少干點別的什么,最起碼不用倒貼的啊。 收完了麥子之后,寧mama的情緒緩解了許多,臉上多了幾分笑意。 雖然麥子是收回來了,不過家里就沒有閑著的時候,饒是如此,寧mama還是找了婆婆說了又說,她要回娘家去幫襯兩天。 寧媽是娘家老大,她底下還有弟弟meimei,可除了大meimei之外,兩個小的都在上學,家里又格外慣了些,所以寧一諾的小阿姨和小舅舅倆人就有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這在農村是很少見的,可偏偏就發生在了姥姥家。 姥爺心氣兒高,農業社時代是會計,讀書人來著,一心就想培養個大學生出來,當然這并不包括閨女。 可惜的是,寧舅舅壓根兒就不是個會讀書的料子,完全沒有念書的天賦,寧姥爺只怕也明白的,不過是不死心,所以后來寧小姨就上學去了。 寧小姨不管成績怎么樣,反正態度比他小舅舅強多了,不管是做什么,寧小姨手里頭都捧著一本書,成天到晚地一副鉆到書里頭的樣子。 她既然要讀書,家里的所有活兒基本上都是姥爺,姥爺和大姨的了。 姥姥,姥爺畢竟也上了年級,不如年輕時候能干了,寧大姨就是家里的牛馬了,什么活兒都得她干。 寧mama也是有些心疼老二的,所以家里的麥子收完之后,她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娘家幫襯幾天了。 姥姥家可不像寧家地少,種的也不多,姥姥家人口多,地也多,單單麥子就種了二十畝,寧一諾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寧奶奶雖然不高興兒媳婦一心惦念著娘家,可離著碾麥子還有這么幾天閑時間,她也不能不讓兒媳婦去,只能沉著臉應下來了。 晚上寧奶奶就在寧一諾跟前吐槽她這個一心只知道娘家的兒媳婦兒了, “你那個媽呀,跟牛家人一樣,腦子不夠用的,一心想著娘家……” 寧一諾很無語,這都什么跟什么啊,還上升到人身攻擊了??上У氖?,他完全沒辦法幫他媽說話,因為寧奶奶的邏輯很強大,只要他幫他媽說話了,那肯定就是他媽教壞了自己,要帶著寧一諾也向著娘家人, “你要記著,你姑姑,你小叔才是寧家人,舅舅,阿姨的都是牛家人,人家不跟咱們一家的,別傻乎乎的!” 最后,寧奶奶有些恨鐵不成鋼地告訴寧一諾。 “好,我知道了,奶奶您放心吧?!?/br> 寧奶奶生了兩個閨女,兩個兒子,丈夫早逝,她拉拔這兒子閨女長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外加上有寧爸爸這個吃公家糧的招牌在,寧奶奶不管是在寧家還是在村上都是很有話語權的。 一言九鼎說的就是她老人家了。 寧一諾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現在的寧一諾總算是知道為啥她哥不和舅舅家親了,有這么個人從小天天洗腦,能親近的起來才怪呢! 第8章 姥姥家 寧奶奶這會兒一點兒也想不起來她老人家本打算叫兒媳婦去閨女家幫個一天半天的呢。 可惜呀可惜,小姑夫也是個能耐人,義務兵復員之后就自己搗騰點小買賣,從南方進了電子表啊,牛仔褲的賣,雖然辛苦,可真心賺了不少錢。 所以家里的事情都交給了小姑姑料理,小姑姑和小姑夫是小學同學,也算的上是青梅竹馬,感情一直還算不錯。 可惜啊,還是那句話,男人有錢就犯錯,小姑夫竟然偷摸在外面養了個小家,那女人懷孕了,自覺地有了資本,逼著小姑夫離婚,小姑夫不同意,那女人找到了寧爸爸的跟前,事情這下子可算是鬧大了。 寧爸爸簡直要恨死這個妹夫了,可惜的是,小姑姑不同意離婚,小姑夫也誠心悔過,切了自己的半截手指頭表示懺悔。 這下子別人還能說什么? 不過也是因為小姑姑的舉動,所以氣的寧爸對著妹子有了意見,兩家之間的往來也越來越少。 這都是后話,暫且不提。 現在聽著奶奶的嫌棄,寧一諾也是有些哭笑不得,私心人人都有,可是像寧奶奶這樣只覺得自家什么都好的人還真是不多呢。 而且寧奶奶身上還有一股子令人哭笑不得的優越感,反正寧家的一切都是好的,姥姥家什么都不對就對了。 寧一諾知道,她老人家的這種優越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因為寧爸爸的錢財而越來越嚴重的。 不過姥姥家小舅舅幾個也確實是不爭氣,得過且過的令人厭惡,牛皮糖似的粘上了寧家,寧奶奶的嫌棄還是有那么一丟丟的道理的。 也是因為自己娘家兄弟不爭氣,寧mama一直在婆家有些直不起腰來,覺得自己一輩子做牛做馬地伺候著寧家人。 寧mama第二天一大早地就走了,真的是披星戴月的那種,早上四點起來,收拾好了一家子的吃喝之后她就騎著自行車走了。 寧一諾能說些什么呢?除了感嘆他mama真心掛念姥姥家之外,還真是沒話說。 當然,也是因為姥姥,姥爺對于寧mama的幫襯,畢竟兩個閨女基本上都算是親爹媽看著養大的,所以寧mama向著娘家也是沒錯兒。 寧奶奶是除了孫子之外,孫女兒都是浮云。 所以現在的寧一諾還真不好說些什么,總有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再不然就是白眼狼的既視感。 雖然他不一定需要奶奶的這種偏向,甚至這樣的偏向會給現在的寧一諾種種壓力,可不得不說,有人無條件地寵著,護著你的那種感覺真的很不錯。 寧mama走了,寧奶奶嘴里嘀嘀咕咕地罵了幾句,看著自家大孫子不停地盯著自己,她也只好閉嘴了。 不過這一天寧秀顯然倒霉透頂了,被奶奶指使的團團轉,一點兒消停的時間都沒有。 好在寧秀對于她奶奶的嫌棄和謾罵已經無所謂了,所以一點兒也沒有反抗地就任由奶奶折騰。 寧一諾對于奶奶無語至極,沒辦法也只能多幫著寧秀些了。 寧奶奶看著大孫子這樣,除了氣惱之外,還能咋樣?自己多干點兒,讓自己的大寶兒多歇息會兒。 寧奶奶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人,所以是小腳,不管是干活兒還是什么,總之顫顫悠悠的看著不方便的很,自詡是男子漢的寧一諾也只能多干點兒,讓奶奶和meimei能休息會兒。 所以寧奶奶是既欣慰又氣惱,最后祖孫三個都可以歇息了,寧一諾這才算是長長地松了口氣,他累慘了。 晚飯也沒什么胃口,主要還是因為身體不太好,看著meimei“呼?!?、“呼?!眱纱笸腼埾露?,寧一諾強撐著把自己的半碗飯吃完。 實在是太累,寧一諾也挨不到晚上,鉆進被窩就睡了過去。 想想mama還要在姥姥家待兩天,寧一諾心中泛起了淡淡的憂傷,艾瑪,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了??! 寧mama對于回娘家顯然是滿心歡喜的,尤其是看著白胖乖巧的小閨女時就更高興了。 比起不出眾的大女兒,小千金長的好看,嘴又甜,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 大姑娘回來幫襯娘家收糧食,牛家上下都高興,姥姥,姥爺也心疼閨女,專門燉了雞吃,說的是好好兒地給閨女補補,不過大多數的rou都填了小舅的嘴巴。 這是一家子的寶貝疙瘩,誰也沒意見。 小舅還上學,不過成績還不如小姨呢,不過是在學?;烊兆?,打發時間而已。 不過小舅眼看著也是要二十歲的人了,就算是在學?;烊兆右不觳涣藥滋炝?。 “媽,陳家的閨女到底咋樣?可別是個好吃懶做的!” 寧mama對于未來的弟媳婦還是很關注的,畢竟娶進來也是要伺候自己爹媽的。 “你放心吧,是個老實能干的,如果不是你大姨從中說和,人家還不一定愿意嫁進來呢,不過這彩禮啊也是個麻煩事兒,好在你弟弟還小,這幾年好好攢攢?!?/br> 寧姥姥提起兒子的婚事兒滿臉的笑容,陳家的姑娘可不只是能干那么簡單,而且陳家還有個兒子縣城當老師呢,這以后兒子可不就有個好岳家幫襯了? 對于陳家獅子大張口,要了兩千塊錢的彩禮,寧姥姥這會兒也只能閉口不提,等女婿來了再說說,女婿這幾年手里頭有的是錢,讓他幫襯幫襯小舅子總是沒錯兒的。 據寧一諾后來所知,他舅舅家賴上了寧家就是從小舅娶老婆開始的,兩千塊的彩禮自家老爸出了一千五的大頭,剩下的五百是用了大姨的聘禮。 反正說是要賣糧食還是賣家產的姥姥家基本上沒怎么花錢就對了。 寧爸爸樂意幫襯娘家,寧mama當然高興,除了瞞著寧奶奶之外,大家都挺歡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