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以臣子的身份,向君王陳述為君之道。換言之,王行之是想知道他們的為政之道究竟是什么。 那么與其就某個小小的主題發表見解,還不如按王行之的意思,怎么寬泛怎么來,政治主張其次,為官之道才是根本! 理清了思路,李文柏的大腦頓時活泛起來。 勸諫之道并不是自嗨,而是要以君王最能接受的說辭,表達出上奏者本來的意思,要讓君主接納,而不是憤怒。 當今雍和帝是什么人?據賀青的描述,其人上位不正,卻文武兼修英明神武,外緊內松,外王內法,時刻以江山社稷為己任,自認為是古往今來第一明君,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直言納諫的形象。 一樁樁一件件,和某鼎盛王朝的太宗皇帝簡直如出一轍!李二最喜歡的文臣是誰?魏征!魏征最有名的奏表是何?《諫太宗十思疏》,只是那魏征是以臣子角度,他只是一介白身,文章許多說辭就要邊上一變,心中過了一遍之后,李文柏動了。 轉瞬間提筆如有神,行文如高山流水一瀉千里,額頭細密的汗珠滾滾滲出,寫到情動處往往忍不住要深吸一口氣,暫停半晌緩和情緒方才繼續下筆,如此情態不僅讓王行之興味盎然,更是驚得早已經“寫”完得意洋洋想要看李文柏出丑的趙旭之一愣一愣。 趙成義眉頭緊皺,終于忍不住低聲詢問賀飛宇:“賀少將軍,李公子這是在作甚?” 賀飛宇眉頭一挑,分明是懶得理的神態。趙成義吃癟,只好壓抑住心中怒火重新將注意力轉移到李文柏身上。 又半個時辰過去,李文柏終于長舒一口氣,擱筆起身:“大人,學生做完了?!?/br> 趙旭之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看得出神竟忘了交卷,不由疾聲道:“是本公子先寫完的!” “好,請趙大人、賀少將軍稍待,本官這就當堂閱卷?!蓖跣兄姓惺质疽鈺牙钗陌睾挖w旭之的卷子收來。 先是審閱趙旭之的卷面,王行之一目十行,眼神從認真漸漸轉至漠然,看完默默無語,只盯著趙旭之的雙眼。 趙旭之被看得心虛,忍不住梗著脖子道:“怎么,被本少的才華驚到了?” “趙公子,本官斗膽相問?!蓖跣兄恼Z氣幾乎能聽出冰碴子,“此文章,當真是趙公子所作?” 難道被發現了? 趙旭之心下一顫,但很快又冷靜下來。 他默寫的是父親早年間一份從未遞交上去的奏折,雖然不知道為何沒有遞交,但后面看父親不甚重視,應該也只不過是個廢稿。 此稿除了親筆撰寫的父親和謄抄過的自己之外,應該沒有第三個人知道才對,王行之如此說話,定是裝模作樣想要詐自己! 趙旭之強自鎮定下來,昂起脖子道:“沒錯,正是本少所作!” “啪!” 王行之一掌拍在桌案上,面上滿是怒色:“荒謬!” “王大人?”趙成義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預感,“王大人為何發怒?可是小兒寫錯了什么?” “寫錯?不不不,此文章花團錦簇,針砭時弊一針見血,一看就是久在朝中為官,且對當今熟稔至極者所寫,如果本官未記錯的話,令公子現年才不過十六,真是不世出的天才??!”王行之盛怒之下把卷紙團成一團一把扔到趙成義懷中,“還請趙大人瞻仰瞻仰,是否覺得此文有些眼熟!” 趙成義顧不得在乎王行之的態度撿起卷紙,幾乎是顫抖著手將其攤開,一目十行過后無奈地閉上眼,確實,此文是他六年前所作,卻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呈上去的奏折。 “王大人,是下官管教不嚴?!壁w成義站起身,看起來似乎一下子蒼老了十歲,“還請王大人高抬貴手,放犬子一把?!?/br> “父親?”趙旭之被急轉直下的形勢嚇得聲音都顫抖起來,他不明白,就算被發現是抄的又怎么樣?大不了不收他就是了,何至于就憤怒成這個樣子?父親又為什么要對那老頭這么低聲下氣? 趙旭之不明白,李文柏卻明白其中緣由,看向趙成義的目光忍不住有些同情。 抄襲在后世可能并不算什么,但在古代文壇可是不可饒恕的罪過,就算是科舉這等能讓人甘愿孤注一擲的場合,考生們有夾帶的、有想方設法找考題的、有賄賂考官的、有找人代筆的,作弊之法不知凡幾,但絕沒有人敢于直接抄襲! 凡是被查出抄襲的,從此在文壇就成了欺世盜名之輩,甚至會連累抄襲者的親朋好友都被質疑。 如果王行之把趙旭之所作所為公開,趙成義位高權重或許不會受到多少牽連,但趙家其他子弟包括趙旭之本人的名聲和前途可就毀了,這對自持書香門第的趙家來說可謂是毀滅性的打擊。 趙成義雙頰因憤怒和羞恥漲得通紅:“下官教子不嚴,教子不嚴吶!” 趙旭之早就被嚇懵不知作何反應,見父親氣成這個樣子也不敢再犟嘴,本能地吐出了一句認錯。 不知是因為趙成義的低頭還是趙旭之的反應,王行之的面色稍稍和緩了一些,面色也恢復了正常:“趙大人請坐,令公子的事情,待本官閱卷完畢再行討論?!?/br> 說完拿起李文柏的卷紙,這次看得專注了許多。 不知怎的,李文柏看著王行之認真凜然的眼神,聯想到趙成義和趙旭之的反應,竟然有些心虛。 作者有話要說: 放心,沒有直接抄襲。 第64章 學生 誠然在這個世界中并沒有《諫太宗十思疏》, 他也巧妙的避開了時政, 只針對為君之道闡述了見解, 雖說有點對不起魏征先生, 但至少在這個世界來說, 是絕對不可能證明他抄襲的。 但問題在于,和李文柏這個名號掛鉤的向來都是發明和經商,從未和詩書文章搭過邊, 突然來這么一下, 是不是有些用力過猛? 只此一次,科舉之后下不為例! 李文柏默默在心中發誓, 他也是出于無奈才出此下策,詩書歌賦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加無與倫比的天賦, 他半道上趕鴨子上架, 也就只能借助先賢的力量了... 下面李文柏控制不住地胡思亂想,王行之卻越看眼睛越亮,一氣呵成看完還不夠,還要意猶未盡地再看一遍。 憑心而論此文若是當朝宰輔所作還不至于如此驚艷, 但出自一個年僅十八,出身商賈之家從未與政壇打過交道的少年之手, 就足以讓王行之擊節贊嘆了! 看到興致之處, 王行之終于忍不住朗聲誦讀起來,清朗的嗓音不斷撞擊著眾人耳膜: 《諫圣上十思疏》 學生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 必積其德義。 …… 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十思!好個十思!”王行之擊節贊嘆,“當今雖為不世出之明君,然繼位十數載,政事已時時,往往剛愎自用不聽諫言,國朝尚未到國泰民安歌舞升平之時,李文柏,你這篇進諫寫得正是時候??!若不是身份所限,本官都想直接讓此文上達天聽!” 趙成義此時也有些發怔,他輕商只是出于政見,對李文柏其人并未像趙又之般看不起,但也確實沒想到短短一個時辰,這少年便能寫出如此句句珠璣之文,且行文半點不清高自傲,字字懇切,一肝膽忠臣的形象躍然紙上,即使是今上真看了,也會認為上此奏章的是個難得的直臣吧。 難道這個李文柏,真的有從政方面的天賦?如此... 提拔后進的想法剛剛升上來又被趙成義壓下去,可惜了,這是個出身商賈之家的少年,必定親近商人,又與賀家往來甚密,此人若掌權,必會親近商人武將,對國朝穩定大大不利,絕不是個可以提攜之人。 但如果... 趙成義想了想終究還是忍不住愛才之心,心想李文柏畢竟年輕,年輕就容易犯錯,又常年浸yin在商人堆里,或許是無人教導才走上歪路,往后找人開導開導,若能將其引回正途,大齊便可多了一名良臣。 只是還有一事... 李文柏被表揚得臉上發紅,他正是想到此時大齊的國情和魏征上《十思疏》時頗有相似,且對其內容的確從心底深處感到認同,這才做出此等選擇,本也是抱著些萬一真能讓圣上看到說不定能起到幾分警醒作用的心思。 這猛地被當世名儒稱贊至此,趙成義和賀飛宇的目光也明顯發生了些變化,想起歷史上直言上疏的魏征和虛心納諫的李二,李文柏覺得雙頰有些發燙。 定了定心神,李文柏迎著王行之意味深長的視線,面上微微有些發紅:“不瞞大人,李文柏在家鄉行商之時曾遇到過一位年長的道人,喝了點酒就喜歡評論時世,學生年少輕狂也曾與其爭論過,后來才知道其所言不假,大齊確確實實比之從前寬松了不少,魚rou百姓之事也時有發生,學生慚愧,《十思疏》其實是從那道人所言中得到的靈感,學生不敢居功...” 雖然李文柏說話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語,但在座的所有人還是將其中的意思聽了個八九不離十——李文柏在說,方才的文章并不能算作他完全原創。 不到一盞茶前正因為被發現抄襲的趙旭之目瞪口呆,簡直想抓住李文柏的衣領問他是不是瘋了! 沒看見剛剛自己的下場嗎?王行之明明沒有看出來,為什么不順勢遮掩過去反而要主動提出來?這人腦子出問題了嗎! 抓狂之時,趙旭之卻也不得承認,就在李文柏毫不猶豫把事實陳述出來的同時,他的胸口不由自主地悸動起來,平生第一次,看這個不入流的商賈子弟覺得順眼了許多。 王行之一手按卷靜靜聽著,李文柏越說頭垂得越低,王行之的視線卻越來越溫和,最終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李文柏,你可知,你若堅持說此文是你所做,下場可就和趙旭之一樣了?” 此言何意?李文柏訝然抬頭。 “你啊,還是年輕?!蓖跣兄炭〔唤?,“還是那句話,文是好文,也著實有上達天聽的價值,但此文不應該出自你之手,可明白?” 李文柏恍然大悟,原來王行之這是對自己的試探! 同朝為官,對于趙成義的文風王行之自然熟悉,趙旭之又是個腹中空空之人,確定其抄襲根本想都不用想。 但自己不同,自己有文賦基礎,又以不符合年齡的奇思妙想聞名,王行之雖能肯定此文不是個十八歲的懵懂少年能寫出來的,但卻不確定自己到底是抄襲,還是受了名家指點,是以故意裝作沒有察覺,想要試探自己的反應。 如果自己傲然接受,便能坐實了抄襲之命,就算沒有證據王行之恐怕也不會再看他一眼,但自己剛剛沖動之下的言論,卻剛巧自證了清白。 這個時代隱世名家遍布各地,就連圣上都時常下旨要各地官員注意查訪隱士,在鄉間因緣際會偶遇高人之事雖然稀少,但卻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明明誰也不知道那道人的存在,自己大可以裝傻到底,最終卻還是選擇說了出來。 “如此高人,可惜無心社稷?!蓖跣兄帜闷鹁砑埣毤殲g覽了一遍,“不錯,李文柏,你雖是得高人指點,但能引為己用已是不易,當得起本官一聲稱贊?!?/br> 趙成義也是連連點頭,看向李文柏的目光中更添了幾分痛惜,這么好的苗子??!怎么就被賀青那個武夫給搶先了,廣陵府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這次回去后定要將此事報給老師,如此人才,如果養歪了可就是禍亂朝綱的心腹大患! “哈哈,好樣的!”賀飛宇大笑著一躍而起,大掌揮舞著拍向李文柏后背,“有一說一,不愧是我賀飛宇的兄弟!” 李文柏被拍得一個踉蹌,沐浴著兩位長輩截然不同的視線深覺吃不消,而一邊的趙旭之早已呆在原地,腦袋卡住再動不了。 “咳咳?!蓖跣兄p咳兩聲,見賀飛宇忙不迭地又竄回座位上連連賠笑,才止住到嘴邊的呵斥,輕輕敲了敲桌面,“既如此,李文柏,你確實有做本官學生的資格,今日便入學吧?!?/br> 許了李文柏,自然就沒趙旭之的份了,趙成義嘴中苦澀,但想到自家兒子做的事又怎么都辯解不出口,只得拱手告退:“下官拜服,只求王大人寬宏大量?!?/br> 有了李文柏的對比,趙旭之也受了他那滿身混不吝的氣場,不好意思地挪挪嘴:“王大人,本少...不是,我錯了?!?/br> “知錯能改,倒也沒有病入膏肓?!蓖跣兄谋砬闇睾拖聛?,“趙大人,束脩留下吧,這個學生我王行之收了?!?/br> 趙成義愣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王大人,名額...” “名額給你兒子,不明白么?”王行之有些不耐煩了,“李文柏本就有資格入我半山書院,無需占用那勞什子的名額?!?/br> 趙成義眨眨眼,回味出王行之話中的意思后不由大喜:“下官明白了,下官代犬子謝過王大人,還請大人以后嚴加管教!” 趙旭之還沒反應過來,剛想問什么突覺膝蓋一痛,雙膝不由自主地砸在地磚上,一轉頭就對上了父親那冒著火的雙眸。 “孽子,還不謝師!”趙成義看著呆愣愣的兒子氣不打一處來。 “???”趙旭之茫然眨眼,抬頭望上王行之凜然的面孔渾身一抖,脫口而出,“學生謝過先生!” “行了,下去吧?!蓖跣兄@然不愿意再廢話下去,“明日早課,遲到的話就無需再來了?!?/br> 趙成義鄭重施禮,而后捏著趙旭之的耳朵將人活生生拖了出去。 直到趙家父子從視線中消失,李文柏才重新找回自己的聲音:“王大人,為何...?” 不是說半山書院入學的時期早就過了嗎?不然自己大可試試直接考進去,何必費這么大心思走后門? 賀飛宇摸摸頭,也是茫然不解的模樣。 王行之簡直快被這倆對文官系統一竅不通的家伙氣笑了:“人家利用身份塞進來是自恃出身不懼沒有前途,只需混個功名便可,根本不在乎此種污點,李文柏,你憑什么不在乎?憑他賀青能把你安排進軍營做個文書嗎?!他賀青是不是老糊涂了,竟跟著兩個不懂事的小輩瞎胡鬧!” 文官晉升向來最重出身,世家大族優于寒門子弟、進士及第優于同進士及第、進士科優于明經科、明經科優于明法等科、舉人出身又優于監生出身,最后,有個名滿天下的老師更是傲視群雄。 “你托關系混個監生的名頭倒沒什么,事急從權,但你若真交了這束脩坐實背靠賀家進入半山書院,這出身的污點就會跟你一輩子!”想起這么個好苗子差點就被毀在自己手上,王行之是后怕不已,“知道嗎,要不是趙旭之跳出來跟你搶這個名額,本官根本就不會考試,等你從此地出去就算真能高中進士,這輩子政績再如何耀眼,做到個府尹刺史就頂天了!” 王行之疾言厲色,李文柏卻覺得眼眶有些發熱。 這位大儒,是真的把自己當做他的學生來關心,因為自己的學生以后或許會遭遇不公而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