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說完,不等李文柏推脫,硬生生將人按在了客位上,這才轉身坐回上首。 賀老夫人盡管年事已高,臂力卻仍很好,從小疏于鍛煉的李文柏幾乎是被拎雞仔一樣給拎到了座位上,直到屁股挨著椅子才反應過來告罪。 賀老夫人眉頭一豎:“剛剛怎么說的?” 李文柏被呵斥得一愣,這才反應過來方才吳氏說的“不要多禮”,不由得摸摸鼻子苦笑。 此時吩咐下人上茶去的賀飛宇也轉過頭來,笑嘻嘻道:“賢弟不必那么拘謹,早說過我家沒那么多規矩?!?/br> 這么一鬧,彼此間倒確實親近了不少,李文柏簡單地向吳氏見過禮,喚來李二拿出了準備好的酒壇,笑道:“一點心意,還請老夫人和賀夫人笑納?!?/br> “哦?”吳氏眼睛一亮,她自然聽丈夫說過李文柏的本事,那入口綿長而又烈烈的酒,早就神往已久,“這就是你釀的酒?” “回夫人,正是?!崩钗陌叵崎_蓋子,親手給賀老夫人和吳氏斟滿,“雖然比不上軍中的酒性烈,但也比市面上的酒烈上不少,給老夫人和賀夫人嘗嘗鮮,但切記不要多飲?!?/br> 吳氏不愧是女中豪杰,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還仔細品了品殘留的酒香,忍不住拍掌贊道:“好酒!哈哈,這才算是酒嘛!” 李文柏先前就知道吳氏豪爽,但是親眼見到才知道比自己想象之中的還要干脆豪爽。 賀老夫人畢竟年歲大了,雖然也想像吳氏那般豪飲,但止不住賀飛宇在旁不斷勸說,最終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淺淺抿了一口。 就這一口,賀老夫人只覺辛辣無比,一股濁氣直沖頭頂,忍不住一陣暈眩。 “老夫人?!”李文柏大驚失色,這酒果然對年長者來說還是度數還是太高了嗎? “呼...”賀老夫人卻只是長長舒了口氣,只覺飲后神清氣爽,不由得一掌拍在桌案上,“好酒!李文柏啊,你釀的酒果然比外面那些寡淡如水的所謂名酒要強多了!” 見老夫人只是有些臉色發紅,并沒有其他不舒服的跡象,李文柏這才把心放回肚子里,但還是鼓起勇氣嚴詞拒絕了老夫人再喝一杯的要求。 好在賀老夫人知道李文柏是一片好意,倒也沒有怪罪的意思。 燒刀子之后,李文柏又獻上了準備好的香皂和藥膳配方,兩位長輩見著李文柏越發覺得順眼,此人送的禮符合自己的身份,也用了些心思。 趁著氣氛正好,賀飛宇眨眨眼睛,湊到老夫人身邊道:“祖母,兩個月后就是秋闈,李賢弟正在備考,但他底子不太好,孫兒想請王大人幫幫忙,您看...” 沒想到賀飛宇會在這個時候提科舉的事情,李文柏面色有些發紅,雖然不知道那個“王大人”是何種人物,但能在科考上幫上忙想必也不是普通人,剛剛送完禮就提這個,讓李文柏心中有些別扭。 賀老夫人卻不這么覺得,聽見賀飛宇說李文柏讀書準備參加秋闈反而很是高興,但吳氏想了想,卻突然問道:“后生,你可有了舉人的功名?” 李文柏搖搖頭,他連秀才都沒有考上,自然是沒有的。更何況,他也沒準備這次秋闈就參加。 古時參加省試有兩種方式,一是從鄉試層層考上來,拿到舉人的身份再上京參加禮部試,二是入學國子監直接參加禮部試,顯然李文柏兩樣都不占。 吳氏笑了笑,“那也無事,一個監生的名頭還是難不倒賀家的,你就安心備學,好好準備考試吧!” “至于王大人那邊...”賀老夫人沒好氣地瞪了賀飛宇一眼,“那不是你未來岳父嗎?你不自己去求,求到我這兒來干什么?自己去!” 聽到了這里,李文柏可以說是愣在了原處,監生?可以說是把路送到了自己的腳下?!斑@……” 李文柏剛開一個口,吳氏就對他搖頭,示意他不要說話。 賀飛宇撓撓頭:“這不是看您說話管用嗎...” 賀老夫人腦袋一偏再懶得理賀飛宇,專心研究李文柏送上的藥膳配方去了。 “好了,這事兒就這么定了?!眳鞘闲χf道,“飛宇,帶你李賢弟去克己軒休息,明日去見你王伯父,此時宜早不宜遲,早點定下來也好?!?/br> “是,母親?!辟R飛宇苦著臉答應下來,暗地里對李文柏擠眉弄眼。 祖孫三人就這么三言兩語將后面的事全部決定下來,李文柏全程連個插嘴的時機都找不到,每當他準備推辭的時候,總能收到來自賀老夫人或吳氏的眼刀,又硬生生把話憋了回去。 突然面對如此純粹而毫不遮掩的善意,李文柏除了手足無措之外根本不知道作何反應,往日的冷靜靈活蕩然無存,直到被賀飛宇拉著木呆呆地離開正堂,都沒反應過來道謝回禮。 好在賀家兩位都非尋常女子,反而對李文柏多了幾分放心。 賀府的構造和李文柏熟悉的江南園林迥然不同,風格恢弘大氣,隨處可見的校場和武器架標志著此地主人的身份,就連下人們步伐也都沉穩有力,連婢女也都風風火火,帶著股武家特有的利落。 來回穿過四五個回廊,一座簡單的小院出現在李文柏眼前,小院匾額上書“克己軒”,從院門望進去,小校場、書房、臥室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個小小的池塘,水面上的荷葉和蓮蓬交相點綴,隱約能看到夏季荷花盛開的繁盛模樣。 吳氏所說的“克己軒”,竟然是個獨門獨戶的小院。 “怎么樣?這里環境還不錯吧?”賀飛宇親熱地拍拍李文柏后背,指著牌匾驕傲地介紹,“這‘克己軒’是我考武舉的時候住過的院子,經史子集、名家詩書、兵法戰例樣樣不缺,你就在這兒好好念書,入學的事情交給哥哥我!” “這...”李文柏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少將軍,俗話說無功不受祿,這如何使得...” “看,又客套起來了不是?”賀飛宇不由分說地把賀飛宇拉進院中正屋坐下,不知道是不是早就準備用此地來招待客人,房中雖看得出久沒有人居住,但依然收拾得整整齊齊一塵不染,就連床榻被褥都是新換的。 賀飛宇先是喚人端來茶水,而后鄭重其事地搭住李文柏肩膀:“于情,你是家父的救命恩人,又是我的至交好友;于理,你與賀家交好,又天賦異稟,我賀家看好于你,與你交好也是尋常;賢弟,你可明白?” 李文柏短暫地頓了頓,隨即肅然點頭:“少將軍,李文柏今生必不負賀家恩情!” 當然,其實想負也負不了,從踏進賀府大門開始,李文柏就已經被死死烙上了“賀家門生”的烙印,以后若想要和賀家分道揚鑣,可是會被人扣上“欺師滅祖”四個大字的。 但比起這小小的束縛,賀家所給予的毫不吝嗇的幫助則要重上許多倍。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頭腦冷靜下來的李文柏想起先前賀老夫人與賀飛宇所說的話,禁不住問道:“賀兄,不知這‘王大人’乃是何方神圣?” “賢弟莫非不知道?”賀飛宇愣住,后又想起李文柏的精力,不由得好笑地搖搖頭,“是為兄疏忽了,賢弟乃經商奇才,對我朝大儒學者卻知之甚淺,這‘王大人’名諱王行之,乃當朝國子監祭酒,城郊半山書院山長,當世大儒,他的門生遍布朝堂,就沒有碌碌無名之輩的,前任宰輔就出自半山書院,是王大人的關門弟子?!?/br> 第61章 名額 “這么厲害?”李文柏卻從中聽出了些別的, “王大人既是國子監祭酒, 又為何成了半山書院的山長呢?” 賀飛宇神秘地眨眨眼:“賢弟有所不知, 這國子監里面所收的都是貴族子弟, 其中不學無術者不知凡幾, 王大人如何肯去教那些紈绔?祭酒不過只是掛名而已,書院才是王大人真正教書的地方?!?/br> 據說王行之頗得今上信任,破格準許其在兼任國子監祭酒的同時開辦書院廣招學生, 據說半山書院每年只招三五十, 其中半數以上都能高中進士,更是常有在明經科奪得頭籌的, 朝中上下官員都以受邀前往半山書院講課為榮,官員莫不想把自家子弟往這里送去。 這等地方, 招生想必是極為嚴格的, 李文柏想起自己那根本稱不上半吊子的水準,心中霎時間就有了退卻之意。 賀飛宇卻大笑著寬慰:“賢弟放心,即使是半山書院也不是清高到底的,每年都有三個名額給有心入學的侯門子弟, 今年只收了兩個,名額還剩一個, 只要賀家開口, 王大人是不會拒絕的?!?/br> 原來是走后門嗎... 李文柏悄悄松了口氣,如果是要做什么“入學考試”他還真沒信心,只是用這樣一個名額……他心中也是發虛的?!斑@也……” 李文柏還沒有說完,賀飛宇就摟住了他的肩頸, “莫要客氣,這個名額不要白不要,只是沾上王大人,就等于在身上渡了一層讀書人的仙氣兒?!辟R飛宇說道,“我是個直性子的,有話也就直說了,你的出身,需要這一次的助力?!?/br> 李文柏看著賀飛宇的誠摯的眼,心中一暖,旁的客氣話便也不多說,點了點頭,“大恩不言謝?!?/br> 雖然這等書院中的學生肯定是不會看得上這類“特招生”的,但只要自己勤勉修習,想來也不會受到什么難為,再說了,他的心智又不是真正十幾歲的少年,不與那些人爭鋒便好。 事情就這么敲定下來,兩人約好次日清晨一起出發去拜訪這位大儒,賀飛宇不想耽誤李文柏溫習,正準備告辭之時,外間突然傳來管家賀武的聲音:“大少爺,有給李少爺的禮物?!?/br> 賀武也是早年跟隨賀青南征北戰的親兵之一,后來負傷離開軍營,因為頗得賀青信任而留在賀府做了管家,年紀也不過四十來歲,看起來還十分有些英武不凡的味道。 賀飛宇看向賀武手中提的兩摞紙袋,興味盎然地戳戳李文柏肩膀:“好小子,這才來京幾日,送禮都送到賀府來了嗎?”湊近一看,他鼻子敏感,聞到了若有若無的淡香氣息,“這定然是一位‘佳人’送的?!?/br> “賀兄何出此言,在下上京后就一直在家中溫書,哪里來的空閑去認識什么‘佳人’?”李文柏哭笑不得地看向管家,“請問是何人所送?” 賀武搖頭:“下人只說是送給李少爺的,并未說他家主人是誰?!?/br> “知道了,你先去吧?!崩钗陌夭痖_了包裹。 賀飛宇靠近看了看,驚奇地“咦”了一聲:“賢弟,這是你買的書嗎?” “買書?”李文柏奇怪地看過去,看清楚是什么東西后不由瞪大眼,“在下近日從未買書啊?!?/br> 桌案上赫然放著成套的儒家經典,從《論語》到《詩經》一樣不落,最為關鍵的是底部還壓著往年省試的答卷,上面除了有高中學子的作答之外,還有考官的批改案語,顯然是精心準備為李文柏的科考所送的禮物。 不知怎的,看到這些東西,那日在街上偶遇的皇家少女從李文柏腦海中一閃而過,但馬上就被他撥出腦外。這種小說話本上才會發生的事情,怎么可能發生在他身上。 雖然不知道是誰送的,但那幾套考卷確實幫了他大忙,李文柏一邊收下,一邊囑托賀飛宇一定要查到是誰送的這份禮。 這可是份大禮啊,于情于理都該有所回報。 賀飛宇也知道這答卷的分量,鄭重答應下來。 告別賀飛宇,李文柏便鉆進書房緊閉房門,拿起《孟子》開始背誦起來。 多虧原身異于常人的記憶力,讓他現在的溫習事半功倍。 **** 與此同時,西城的“趙府”里,在賀府被李文柏搞得灰頭土臉狼狽而逃的趙又之正對著一人大倒苦水:“三叔,您可要為侄兒做主??!侄兒雖然不入流,可好歹也是您手底下的書吏,那賀飛宇小兒竟然幫著個小小的商人欺侮侄兒,俗話說,打狗也得看主人吧?那賀家如此行事,分明就是沒把您放在眼里??!” 坐在趙又之對面的老人約摸五十來歲,身形有些發福,皮膚卻保養得極好,只在額間能隱約見到幾根皺紋,此時正靠在躺椅上,雙眼輕閉顯得不怒而威,一看就是久居高位之人。 如果賀飛宇在此,一定能認出此人正是工部侍郎趙成義。 趙成義知天命之年便已官至正四品工部侍郎,以當時的朝官標準來看正值壯年,雖然是在六部中不太受重視的工部任職,但其當朝宰輔王敦茹門生的身份注定仕途順暢,朝中已經有傳言,來年趙成義再考評上上的話,就有望代替年限已到的吏部尚書入主吏部,成為六部之首,在朝中一時風頭無二。 俗話說宰相家人七品官,趙又之雖然只是趙成義八竿子打不著的一個遠房表侄,卻憑著其叔父的關系在兵部混了個小吏的職位,據說趙成義正打算為其買個明經科及第的名分,助他混個一官半職。 好容易等到趙又之抱怨完,趙成義眼睛睜開一條縫,拉長聲音問道:“你去輔國大將軍府做什么?不知道文武殊途嗎?!?/br> 趙又之嚇得一哆嗦,眼睛心虛地四處亂瞟:“侄兒只是聽說賀青今日回朝,擔心他會妖言惑主壞了三叔的事,這才去賀府看看能不能打聽到什么消息,誰曾想...” “好了?!壁w成義深知自家表侄朝秦暮楚的性子,知道其這時候去賀府無非就是想試試運氣看看能不能抱上大腿,也懶得管,毫不猶豫地打斷了他還未出口的抱怨,轉向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地方,“你說那賀飛宇和一個商人往來甚密?” “正是!”趙又之抓緊機會添油加醋,“三叔,朝廷正準備下令抑商的時候,他輔國大將軍的獨子卻和商人交朋友,為此不惜羞辱于我,這實在是...” 趙成義眼底劃過一絲精光,對趙又之的嘮嘮叨叨充耳不聞,大腦急速運轉起來。大齊的武將是繼承制,賀飛宇作為賀青唯一的兒子,自然也是繼承輔國大將軍的唯一人選。未來的輔國大將軍和一個小小的商人交往密切,這里面可做的文章可就大了,得盡快告知老師才行。 趙家雖然和賀家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彼此間也沒有什么來往,但卻一點不妨礙趙成義對賀青的惡感。原因無他,趙成義的老師王敦茹不僅僅主張重農抑商,同時還主張重文輕武、削減武將兵權,尤其是如賀青這般執掌一軍的開國功臣,更是王敦茹炮轟的重點對象。 無奈雍和帝對抑制商業發展雖然沒有什么意見,但取消國朝開國以來對武將的優容待遇,將其至于文官之下卻一點也不感冒,反而當朝駁斥過不少進諫削減武將兵權的折子,重文輕武的政策實行遙遙無期。 現在文武間雖不至于水火不容,但心中的那根弦崩得死緊,以王敦茹為首的文官集團攻擊武將功高震主,以賀青為首的武將們則反擊道書生誤國,兩者間維持著極為微妙的平衡,一不小心就會崩斷弦。 趙成義作為王敦茹的得意門生,自然要想方設法替師長排憂解難,但賀青向來潔身自好,絞盡腦汁也抓不到他的什么把柄,現在聽說賀飛宇和一介商人交上了朋友,只要找到這個商人的把柄,還愁找不到賀青的? 思及至此,趙成義毫不猶豫地揮手示意趙又之閉嘴,沉聲道:“用上你的那些狐朋狗友,給我傾盡全力去查這個叫李文柏的人,一旦查出什么不對立即上報,這事兒做得好了...又之,明年的今日,你就是正正經經的大齊官員!” “是!多謝三叔栽培!”趙又之喜上眉梢連連點頭,暗下狠心就算掘地三尺,也一定要找出對賀家不利的證據出來。 賀飛宇,你不是看不上我趙又之嗎?等賀青被拉下馬,有你求我的時候! 送走趙又之,趙成義揉揉有些疲憊的雙眼,吩咐管家把幼子趙旭之叫來書房。 趙家育有兩兒一女,長子趙禹之二十有六,三年前高中進士,按趙成義的意思外放縣令積累政績,連續三年考評上上,已經累功升遷至少尹。 長女趙婉兒已嫁為人婦,家中只有年僅十六的幼子趙旭之。 趙旭之是趙成義老來得子,教養遠不如長子嚴格,當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有求必應寵得是無法無天,硬生生給教成了紈绔子弟,眼看還有數年就要參加科舉,趙旭之卻連一本《孔子》都無法完整背誦出來,趙成義這才發了急,想方設法從老師那兒求來了半山書院的入學名額,只等明日去面見王行之奉上束脩,這事兒就算是定下了。 等了差不多半個時辰,趙旭之終于蹦蹦跳跳推開書房門,花哨的衣袍上還沾著些許女人的胭脂,見著臉色黑如鍋底的趙成義也不怕,嬉皮笑臉道:“父親,這么晚了您還不歇息???” “晚什么?這才酉時不到,你看看你這樣子!”趙成義滿臉的恨鐵不成鋼,“明日就要去拜見老師,不是說了讓你今日老老實實待在家里溫書,好給王大人一個好印象嗎!” “溫書實在太無聊了,孩兒待不住嘛?!壁w旭之不屑地撇撇嘴,“不就是去念書嗎?父親都發話了,那王老頭還敢把孩兒怎么樣不成?” “你!”趙成義一口氣憋在胸腔差點沒緩過來,忍了又忍,終究還是不忍心責怪這個自小捧在手心里的寶貝兒子,而且從某種層面上來說趙旭之所言也不錯,王行之雖然心高氣傲,但對于這種每年硬塞進來的朝中子弟卻是照單全收的,今年又早過了入學的月份,想來應該不會有什么人橫插一腳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