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
若不是允兒坐在床邊拉著鴻叔的手,他甚至都認不出來躺在床上那個人是誰。 蒼白的頭發,瘦骨嶙峋的身體,幾乎已經沒有了的呼吸,那微皺的眉頭,痛苦的神情,李牧只想著心中便忍不住泛起一陣酸澀。 幾年的時間,只幾年的時間,便把鴻叔折磨得沒有了人形。 李牧正想著那張面容,他手中便傳來一陣溫暖,他回頭看去,只見一旁的仲修遠伸了手過來,握住了他的手。 感覺著那一陣溫暖的觸感,李牧再次深吸了一口氣,咽下了喉間的苦澀。 在經歷了那么許多的事情之后,他現在越發的珍惜這份難能可貴的陪伴與溫暖。 他回握手中的手,也感受著那份溫暖,只這人在他身邊,他心中空洞的地方便一天天被填滿。 “走吧!”仲修遠輕笑。 仲修遠看著身旁的人,笑中帶著堅定不移。 他可以再穿戰甲披掛上陣,他可以拾起往日丟棄的東西,只要身旁這人在他身邊,他無所畏懼! 雖說這一次的結盟未必會成,但這一次,他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帶著決絕的決心,出使團的人緩緩向著大榆而去。 使團離開國都,行至邊境時,那噩耗,終還是襲來。 先皇林鴻,于大寧與袁國簽訂停戰契約第二年年初,駕崩西去。 享年五十四歲,曾育有三子。 他早年立太子林尚登基后被其害,假死脫身。 后因大寧遭受十年重創,復又揭竿而起,手刃林尚,清君側,后立皇孫林允為帝。 更是費時兩年爭取到與袁國的義和,停下長達十年之久的大戰,穩定住大寧,救大寧于水火之中。 先皇林鴻駕崩,按慣例,大寧國內五天國喪期間,眾人均當著裝肅穆不得大聲喧嘩,不得行辦紅喜之事。 消息在大寧傳開之后,大寧舉國哀悼。 消息傳到邊境時,出使團的人已經提交各種官文,正準備過境。 得知消息之后,出使團的人更改了過境日期,均停留于驛站之中,服國喪,直到喪期結束。 驛站中,無人喧嘩,眾人皆沉默。 李牧穿著厚重的披風,沉默地坐在天井之中。 鴻叔的葬禮,他們終究是錯過了。 仲修遠靜靜坐于一旁,攜手陪伴。 李牧心中難受,他都知道。 他也不是不難受,他也替鴻叔、允兒難受,只不過他的身份讓他對大寧到底不能如同李牧那般。 要說他完全不恨大寧,那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是因為大寧挑起那場長達十年之久的戰斗,他的爺爺、父親不會死在戰場上,他家中亦不會發生后面那些事。 只是他也恨袁國,更恨袁國! 天井中,李牧回首看向旁邊靜靜陪著自己的仲修遠。 許久之后,他才開口道:“我不是替大寧難受,我只是在想,以后山里怕是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熱鬧?!?/br> 讓李牧感到難受的,從來不是大寧的皇帝駕崩,更不是大寧大功臣的逝去,只是難受在山里頭那個事事護著他的鴻叔的離開。 “我知道?!敝傩捱h輕聲應道。 說話間,他向著旁邊靠去,靠在了李牧的胸口。他喜歡聽著李牧胸腔中心臟跳動的聲音,那聲音,能讓他平靜下來。 他再穿鎧甲披掛上陣,也從來不是為了袁國,更不是為了大寧,他只是為了身旁這人,為了那山里的安寧的庸庸碌碌的小日子。 在這一點上,他們從來都一樣。 他們求的從來都不是什么榮華富貴名譽加身,他們求的,向來都只有那山里的一點安寧日子。 沒有紛爭沒有戰亂,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平淡如水的小日子。 養養鴨子,種種果樹。農忙時節頂著太陽忙碌,忙完了就像是要死了似的癱在凳子上一動不動,盯著冰好的西瓜懶懶地互相推讓,讓對方去切。 農閑時候,可以如同李牧之前算計的那樣,四處走走看看,尋覓美食,喂喂這人肚子里的饞蟲。 003. 使團出使大榆三月,在整個大寧都屏息等待了足足三月之后,一紙飛鴿傳書,帶來了令整個大寧都歡騰的好消息。 使團說服了大榆君主,令其答應了與大寧的結盟簽訂。 具體事項再定,但事情既定。 消息已經傳開之后,舉國歡慶。 大寧宮中林允與眾大臣開始迅速擬定了草案,以八百里加急快速至大榆,開始共商結盟契約。 結盟事定,大寧舉國歡慶,民眾皆喜極而泣,奔走相告,國內一片喜慶。 袁國得到消息迅速撤兵,大寧邊關情勢逆轉,眾人更是歡呼雀躍,興致高漲。 雖先皇林鴻駕崩才不久,卻無人追究這些歡騰嬉鬧。 隨著結盟事定,宮中也發了公告出來。 先皇林鴻臨終之前留下的遺旨被謄寫抄錄,廣而告之。 出使大榆使團負責人李牧,接先皇林鴻遺旨,入朝攝政,賜封攝政王。 大將軍仲修遠,賜封鎮國大將軍。 其余使團各人,皆加官進爵,名譽加身。 大寧國內,金家輔佐有功,賜封異姓王。 司稅官馬毅,賜封三品大臣,為重用。 一道接一道的圣旨自宮中頒發,大寧無人有異,小皇帝林允的大勢無可阻擋。 大寧舉國歡慶,大榆這邊在結盟的消息確定之后,出使團便向著大寧回來。 眾人皆屏息等待,只待使團回到國內,加封進爵榮譽無數。 眼看著一切都朝著好的方面發展,宮中卻突然傳來一道消息,小皇帝林允遇刺,差點不治身亡! 消息一傳出,眾人立刻猜測紛紛,半月之后使團入境過境時。 宮中小皇帝自昏迷中清醒,龍威大發,拿了真憑實據拿下了同姓王爺一人,以謀朝篡位大逆不道的罪名,賜毒酒,于家中結束一切。 宮中小皇帝龍威大發,民眾中一陣叫好。 早些時候,幾個同姓王逼入宮中試圖圖謀不軌的事情不脛而走,引得民眾憤怒不已。 坊間更是有所傳聞,傳幾個同姓王和先皇林鴻的駕崩有關。 先皇林鴻一生為大寧所作頗多,聲望頗高,加上如今又是他喪期。幾個同姓王頓時聲譽盡失,遭民眾唾棄不已。 使團入境回國,向著國都而去復命。 全國民眾聚首于使團經過的途中,自邊境一路歡呼迎接,無一處落空,直歡送到使團進入國都。 大寧舉國歡慶,就連山里頭都是一片喜慶之色。 山里,仲漫路站在鴨籠當中,看著面前正搶食的那些鴨子,嘴角亦忍不住勾起一抹笑容。 自從李牧和仲修遠離開之后,他便獨自接手了這山中所有的東西,那段時間他寢不能安夜不能眠,一直掛念著這兩人的安危。 只半個月時間下去,就瘦了許多,讓山里頭的其他人都嚇了一跳。 徐田更是拉著他去山下看了大夫,硬是讓那大夫給他開了好幾副都不知道是治什么病的藥。 如今得知兩人無事平安歸來,仲漫路卻依舊沒有絲毫的睡意,昨夜一夜未睡的他,大清早便跑到鴨籠這邊來看著這些鴨子。 只有這樣,他才能讓自己安靜下來,而不是興奮不已,難以入睡。 此刻,天氣早已經熱了起來,已經是六、七月間。 仲夏時節,山里頭的知了叫個不停。 綠蔭成片的蓋在頭頂,讓林間少了幾分悶熱,多了幾分清涼。 站在鴨籠里,仲漫路看著腳邊嘎嘎叫著的鴨子,一時之間有些失神。 李牧他們的出使團并沒有經過他們這邊,他們這邊靠近袁國,李牧他們去的大榆,在完全相反的方向。 即使是如此,他們這鎮上這山里頭也有不少人相約著,想去看看熱鬧。 仲漫路有些動心,但看著這滿山遍野的鴨子,他卻拒絕了幾個長工的邀約。 山里頭如今一下子少了兩個人,只剩下他自己,事情便也就越發的多了起來。 除了這些鴨子的事情,還有山里的桃樹、棗樹的事情,這些樹再過一個月也要摘果、賣果了。 六、七月間,是山里農忙時節,他走不開。 那兩人離開之前就對他交代了許多,鴨子的事情,山里的事情都說了,更多的卻是絮叨的說著他的事情。 什么成親,什么以后,他一邊細細地聽著,一邊卻又忍不住感慨這兩人居然是如此話多之人,他以前怎么就沒發現? 兩人歸期未定,但總歸是要回來的。 所以這山里的東西他得顧著,至少那兩人回來之前,這山里他得看著。 莫要叫那兩人回來時,沒了家。 使團從邊境一路回到國都,途中調節了時間,進入國都時正好是朝陽徐徐高升的上午。 隨著使團的歸來,國都大門大開,兩道之上盡數是歡呼雀躍的民眾。 國都之中,皇宮亦是大開正門,以最高的禮儀規格迎接出使團的歸來。 迎接的隊伍里,除了滿朝文武百官,甚至就連小皇帝都不顧身上傷口親自出來迎接。 使團進宮,拜見了小皇帝之后,使團眾人悉數受到嘉獎。 直到把所有人都安頓好后,小皇帝這才坐在龍椅之上,看向了站在朝堂中的李牧與仲修遠。 李牧和仲修遠的賜封,早之前圣旨就已經下達,現如今早已經是眾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