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節
第122章 皇后聽政 仿佛晴天一聲霹靂降下,原本還在為各自的打算爭執不休的朝臣們都驚呆了。 雖然他們都已經習慣了李定宸的任性沖動和不按常理出牌,但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能異想天開到這個地步。 大概是這個消息的沖擊力太大,所以他們一時都有些說不出話,短暫的愣怔之后,回過神來,就開始尋找自己平日里交好的同僚交換視線,一時拿不準該怎么回應。 直到首相杜卓華第一個開口,“陛下……” “萬萬不可的話就不必說了?!崩疃ㄥ窋[手,“我大秦歷代君主,無不是允文允武,身先士卒,這才打下了偌大江山。朕既然繼承大統,自然也該將己身置之度外?!?/br> “……”不知道多少老臣聽到他這番話,都忍不住在心里腹誹世宗皇帝李長聿。 太祖與太宗都是開國君主,那時天下征戰不休,山河滿目瘡痍,就算貴為帝王,也還是要親自上陣殺敵不錯,但至順寧末年,天下已然被平定,又經仁宗皇帝二十載勵精圖治/休養生息,已有盛世之象。 按理說,接下來就應該是繼續守成,穩固這片先人們打下來的江山。結果就出了個李長聿,他跟父祖的性情都截然不同,少年時就顯露出勃勃野心。因為仁宗皇帝晚年身體不好,所以他一直以皇太孫的身份監理國事,到繼位時,朝堂已經盡在掌控。不知道是不是在宮中拘的時間太長了,總想往外跑。 從永初三年到永初四十年,三十多年間,他每年在西京皇宮居住的時間都不超過三個月。不是在邊關打仗,就是巡幸其他三座都城,弄得整個朝廷也跟著疲于奔命,埋下了永初末年長達十數年朝綱崩壞的隱患。 史書上固然將這段歷史吹得無與倫比,但是在很多知情人眼中,這實在是一段不堪重負的時期,遺患無窮。 何況從整個文官集團的立場來說,李長聿身為帝王,卻將朝臣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使得朝堂上只有他一個人的聲音,也絕不是他們樂于看到的。 所以一聽李定宸有效仿之意,諸位大臣都覺得腦仁兒疼。 當然更頭疼的是,以這幾年的情況來看,他們并不覺得自己真的能夠說服皇帝改變主意。 簡直絕望。 雖然朝臣們竭力將這場戰爭描繪得不值一提,根本不需要御駕親征這么興師動眾,但在李定宸的堅持下,這件事最終還是就這么定下了。 終于得償所愿,李定宸下朝時腳步都有些發飄。 直到回到太平宮,他臉上的笑容都沒有變淡一點,見到越羅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其他人趕出去,然后將越羅抱起來轉了幾圈,興奮道,“阿羅,御駕親征的事定下了!” 越羅按住他的肩保持平衡,聞言也有些驚訝,“這么輕易就答應了?” “想來是知道反對也無用?!崩疃ㄥ穼⑺畔?,握著她的手,激動得簡直不知該說什么好,“朕等了又等,可算是等到今日了?!?/br> 越羅“嗯”了一聲,問起了另一個自己關心的問題,“我也跟陛下一起去嗎?” 李定宸臉上的笑僵住。 越羅見狀,立刻將他推開,佯怒道,“當初做約定時陛下是怎么說的?要效仿世宗皇帝和貞全皇后,一同為國建功立業。這才多久功夫,陛下就忘了?” “朕沒有忘……”李定宸冷汗都要下來了。當初暢想將來是沒想過太多,到如今事情擺到眼前,他的第一反應卻是:戰場如此危險,怎么能讓皇后跟著一起去? 他這段時間光為自己御駕親征的事高興了,都還沒來得及考慮這個問題?,F在拒絕讓皇后通往,他已經預見到自己的下場是什么了。 但還是只能硬著頭皮找出了一個理由,小意的湊上去道,“孩子還小……” 冬生今年六歲,年年更是才三歲,都還不到能夠帶出去見世面的年紀,總不能爹娘都跑出去打仗,把兩個孩子放在家里吧? “……”越羅還真沒法反駁。 李定宸見狀,再接再厲,“你就是你,我就是我,咱們只需做自己便是,何必效仿世宗皇帝和貞全皇后?阿羅你說是不是這個理?”連朕都不稱了。 “也罷……”越羅并不是存心為難他,想了想,便道,“誰叫我當年承諾過,一定能讓陛下御駕親征?”如今好容易有了機會,又怎么可能阻攔?至于自己不能跟著一起去,越羅對上戰場沒有李定宸那樣的執念,不去也就不去。 不過,卻也不能輕輕將此事揭過,她轉頭對李定宸道,“若陛下能設法讓我監國,我就不去,如何?” “包在朕身上!”李定宸立刻滿口應下,“后方本也是要交給阿羅,朕才能放心?!?/br> 然而他忘記了,老婆好應付,小女兒難纏。晚間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話時,知道他要出門去打仗,年年立刻纏著也要去。小孩子可不知道什么分寸,也不懂打仗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可以出宮去玩兒,不依不饒起來,李定宸根本招架不住。 何況年年又一向被他所寵愛,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沒有不應的。此刻見他拒絕,便立刻臭著臉、嘟著嘴,擺出一副“我很生氣”的樣子,別過頭去不肯理會他。 急得李定宸連連看向越羅,用眼神討饒。 在年年的教育問題上,夫妻倆一向是慈父嚴母,導致皇帝陛下在女兒這里沒有任何威勢,說話也不如皇后好使,這種時候,也只能求助了。 越羅指揮坐在另一邊的兒子,“冬生,管管你meimei?!?/br> 冬生便走過去,將年年從父皇懷里抱出來。他雖然性情偏靜,但李定宸教養兒子并不嬌慣,已經安排武師傅每天帶著他鍛煉身體了,小身板兒十分結實,抱著并不比他矮多少的meimei,雖然有些吃力,但看起來卻很穩。 把人從李定宸懷里拖下來,他才低聲湊過去道,“等父皇走了,讓母后帶咱們去地里摘瓜?!?/br> 打仗是什么年年不能理解,但摘瓜卻是夏天時去皇莊親身經歷過的。她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過去,眼睛發亮地看著冬生,“還要抓咕咕雞!” 冬生牽著她往前走,“好,哥哥幫你抓?!?/br> 見小女兒就這么無知無覺的被帶離了自己身邊,還一臉雀躍之色,霍然發現自己家庭地位比兒子還低的皇帝陛下萬分失落。 雖說親征的事已經定下了,但要成行,卻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安排。 帝王出行,儀仗鹵簿鑾輿等,也須得齊備,還得通知沿路各州縣長官做好迎接準備。而這么多人隨駕,沿路的衣食住行也須得打理妥帖,千頭萬緒,一時難以決定。 此外,因為李定宸的身份特殊,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他出征在外,至少半個朝堂要過去,另一半則留下來穩定后方,打理諸多瑣事。于是誰走誰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不過李定宸沒有讓他們就這個問題爭議太久,很快就下令,閣老之中,首相杜卓華隨駕,另外兩位先生就留下來打理朝堂事務。除了參謀部全員跟隨之外,各部抽調幾位官員隨駕,具體名單由尚書提交。 至于監國的人選,他也很快就頒發了圣旨:以皇長子李颯監國,皇后聽政。 在諸多決定之中,這道旨意并不令人驚奇。畢竟皇帝出京,太子監國是常態?;书L子雖然不是太子,但朝堂上下俱以儲君視之。雖然他年齡小,其實不能視事,但名分卻還是要的。而皇子年幼,皇后聽政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么一番忙碌,等萬事準備停當之時,已經到了小年。 于是出行的事暫時擱置,得先在京城里把年過了再說。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雖然兵事重要,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動,卻也不可輕忽。反正出征本來也要祭告太廟,正可借此機會祈求上天和列祖列宗保佑,旗開得勝。 本來京中還有人建議,既然都已經等了,不如等到天元節過去之后再出發,讓皇帝在宮中過個生日。但這份提議被李定宸毫不猶豫的否決了,祭祀是大事,但他的生辰卻只是個人小事,豈可與之相提并論? 正月初三日,御駕起行出京。 而在這段時間里,前線的戰報一封接著一封送了過來。就像他們最開始預料的那樣,草原異族這一次同氣連枝,結成了同盟,一起對大秦發起進攻,雖然主力被吸引到了固原一帶,但九邊其他地方,也一直飽受騎兵襲擾,戰火燃燒。 所以這一次出征,調集的軍隊同樣是兵分三路,分別由幾位將軍統領,馳援前線各地。只有中軍大帳直奔固原。 在那里,參與聯盟的部落首領和汗王、王子都聚集在固原城下,調兵遣將、日夜攻城,意圖從大秦身上將這一口最厚的肥rou狠狠撕下來。 第123章 千里相送 御駕起行時,百官相送至城門外。 見大軍之中護著一輛鑾輿,李定宸在辭別之后,登上車輛,緩緩前行,被留在京中的次相劉誠忍不住對三相李琦道,“怪哉,陛下早有征戰之心,又工于騎射,怎么如今出征了,竟要乘車?” 不是應該騎著馬在大軍之前馳騁嗎? 李琦捋著自己的幾縷美髯,笑著頷首道,“陛下年紀日長,性情也越發穩重。萬乘之軀,自然不可輕忽?!?/br> 乘車就很好嘛,就算遇上什么危險,也能夠及時被人護住。 劉誠一想也是,陛下穩重了,對他們來說是好事,至少不用因為他突如其來的決議擔驚受怕。 然而此刻端坐在御輦之上的杜卓華,忍住抬手擦汗的沖動,心里的想法卻是與自己的兩位同僚截然不同。他看看李定宸,又看看坐在李定宸身邊的越羅,簡直想暈倒了。 陛下何曾有一分一毫的穩重?大軍出征,竟然連皇后都帶過來了,這這這…… 杜閣老一時詞窮,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李定宸顯然也不在意他想什么,語氣淡定的道,“只是叫你知道一下,免得大驚小怪,惹人疑竇?!?/br> “陛下!”杜卓華聞言,心一橫,“征戰之事并非兒戲,皇后娘娘千金貴體,只怕不宜留在軍中。若是傳揚出去……”那這個昏君的帽子估計摘不下來了。 李定宸不滿的哼了一聲,“朕讓杜先生過來,就是為了避免消息外泄,想來杜先生必定能安排妥當?!?/br> 杜卓華更想擦汗了。他不敢怪罪帝后,只能瞪著垂手站在一旁的張德,中常侍身為御前第一人,陛下如此胡鬧,竟然也不知道勸諫!就是不勸諫,至少先給他透個消息,也不至于此刻見了面如此張皇狼狽! 只是想想自李定宸親政以來,宮中跟外朝的關系是越發疏遠了,這些內侍們也老實許多,并不結交外臣,也只好在心里嘆一口氣。他也不過抱怨幾句,這種事,陛下不讓說,難道張德還有膽子私下泄密? 說起來,杜卓華的年紀并不比王霄小,如今也到了花甲之年,頭發胡子都斑白了。見他被李定宸嚇得一頭冷汗,越羅都覺得心下不忍,便扯了李定宸一把,叫他住嘴,自己柔聲安撫道,“請杜先生不必在意,本宮只是想送陛下一程,很快就會回轉宮中。此事杜先生只當不知便是?!?/br> 杜卓華立刻松了一口氣,“如此老臣便放心了,這就下去安排,不叫人擾了陛下和娘娘雅興?!?/br> 等他退下去了,越羅才沒好氣的瞪了李定宸一眼,“我倒陛下怎么這一回如此干脆,原來是早有預謀!” 從確定可以御駕親征開始,到現在幾個月的時間里,李定宸甚少表現出對她的留戀,越羅本來還以為是他年紀大了,不屑于那些小兒女情態,現下看來,只怕當時就想好了…… 昨晚她被折騰得厲害,本來想著離別在即,也不忍心拂了他的意……又不知道李定宸給她喂了一杯什么水,睡得沉沉的,醒來時已經身在鑾輿之上,大軍之中。 這可真是……李定宸的風格??! 早知如此,昨晚就不該隨著他胡鬧。越羅暗暗揉了揉腰,在心里想。 然而李定宸還有些遺憾,“其實朕本是打算皇后前來相送時,直接把人擄上馬就帶走。只是怕這樣一來動靜太大,惹得天下人妄議,只得擱置了……” 越羅:“……”他還真敢想。 跟李定宸設想的那個場面一比,還記得準備車駕把她放在里面不讓人發現,果真已是極為貼心了。 越羅咬著牙道,“那還真是多謝陛下為我著想,沒鬧得滿城風雨?!闭嬉菢幼隽?,只怕比御駕親征更出格,更能惹人非議。她這個皇后,恐怕也要“青史留名”了。 李定宸見她生氣,立刻服軟,“朕知道錯了,這不是心里不舍得皇后嗎?”他傾過身,將越羅攬在懷中,用臉頰蹭了蹭她柔順的烏發,輕輕嘆氣,“朕從未跟阿羅分開過這么長時間。一朝分離,自是滿心惦念。這才起了意將你也帶走?!?/br> “你呀……”越羅被他一蹭,態度立刻軟了下來,“杜先生年紀大了,陛下也該尊重些,別總嚇他?!?/br> 好在如今大軍行進,也沒什么要事,至少不到需要兩位閣臣向她稟報的地步。所以她就算暫時離宮幾日,想來也沒有大礙。而且宮中李定宸請了江太后出山鎮著,也無需擔憂。 這么一想,就將心事放下了。鑾輿上裝了半透明的琉璃窗戶,越羅的注意力很快轉到沿路風光上。 她雖然在宮外生活過,但入宮將近十年,外間的這些東西都顯得陌生了。如今看起來倒也津津有味??上Т筌娒咳沼行羞M標準,不得停下來延誤,所以就算李定宸有心帶她出去玩耍一番,也只能暫且按捺了。 等天下太平了,宮中沒什么事務,到時候再抽出時間出來盡興玩賞不遲。 內閣首相杜卓華現在的心情非常焦慮。 他揣著一個大秘密,卻不能告訴任何人。每天都在盼著皇后趕快離開大軍,回皇宮去。 然而御駕上的帝后二人卻好像忘記了對他的承諾,說好的只是出來送一送,然而送了一程又一程,一天又一天,皇后卻還是沒有回轉的意思。先頭還只是待在鑾輿之中不露面,到后來索性換了侍衛的鎧甲,正大光明的跟在皇上身后,看得杜卓華又想暈倒了。 好在越羅并不想挑戰老先生的底線,在中軍抵達青城,路程將要過半時,她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幾乎沒有驚動任何人。 第二日例行前去問安的杜先生沒有看到皇后,一顆吊了好幾日的心終于“砰”的一下落了地。 王兄離朝三年,杜卓華已經深刻體會到了“首相不好當”的感受。這個中滋味,他真是寧愿自己從來沒有體會過。 捋著胡須從御輦上下來時,杜卓華忍不住琢磨起了致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