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坊間早就傳聞錦中里面會有攀比。而由于學校管理嚴格,校服統一,不準染發禁戴首飾,于是腳上穿的鞋與背上背的包成為攀比的重災區。 例如,一千多元一雙的nike運動鞋算是入門級。有學生為了彰顯自己,會一只腳穿一個款…… 思及此,阿爸急了,不管不顧沖著女兒訓斥:“你有沒有搞錯?你來這里是讀書的,不是和人家攀比的!莫講話家里沒有錢讓你攀比,就算有,也不允許你揮霍比拼!錦中是所好學校,你好的不學偏偏學壞的?你是不是想激死阿爸阿媽!我同你講,不準攀比!第二,不準教壞程愿程意!” 程心一臉懵然。 她平日做過什么能導致阿爸會往那個方向懷疑她? 每個月只問家里要200元生活費的她有基礎去和別人攀比嗎?? 她根本沒有,也毫無依據,阿爸憑什么用十成把握的口吻去下定論??? 若果話程心并沒有因此感到不甘不滿與委屈,那是假的。換作以前,她不僅委屈,更會恨死阿爸。 無端白事被人冤枉,還冤得頭頭是道,意難平! 此時的程心竭力壓制體內波動的情緒。 大庭廣眾之下,她不愿和阿爸吵,這對誰都沒好處。況且她有些習慣了,這類冤枉的殺傷力比上輩子輕了不少。另外,她本意并非如此,她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和阿爸好好商量。 可惜阿爸不給機會。 “上車!”他喝了聲,帶著火氣上了摩托車,點著火,“轟轟”地加了兩把油,全然忘了女兒要借筆記本的事。 程心感覺無法談下去了,談什么都徒勞,便嘆了口氣,無奈上車。 阿爸扔了個頭盔給她,惡聲惡氣命令:“戴好!” 程心一聲不哼,戴好頭盔扶穩車尾的棉被。數秒后,車往前飆。 阿爸巴不得一飆飆到家,然而斜坡底端塞滿私家車,他飛馳了一段路就不得不減速緩行。 摩托車就像一只老鼠,在一堆私家車中間竄來竄去尋求出路。 本地人鐘愛寶馬香車,平治房車,本田雅閣,以及雷克薩斯的前身凌志,凱美瑞的前身佳美,還有出了名耗油的別克大佬。 這個年代買得起好車的都是真正的有錢人,他們買的不是“代步”,而是身份與面子。 當然也有開夏利或者奧拓的混在其中,千萬不要小看他們。今天開夏利奧拓的小作坊主,明日就是坐寶馬平治的大廠老板。 這些,都是程心想對阿爸說的腹稿內容之一。 可從學校一路到家,他倆沒再交流過一句話。 為什么她和阿爸之間的溝通仍然這么困難? 是她切入點不對?不夠開門見山?遇上他心情最糟的時候? 程心癱躺床上,渾身無力。 到底要怎樣向阿爸傳遞她的想法? 她是不行的了,她說得再完整詳細,阿爸都未必當一回事。畢竟她的份量在阿爸心中是既定的,不夠稱。 那找阿姨姨丈跟他談?難。阿爸要臉,難以用失敗者的身份去接受老婆的meimei與妹夫的“成功指點”。 小舅?也不行,在阿爸眼中他就是一個沒長大的男孩,連男人都不算。 姨媽大姨丈?兩個伯父?唔……都不靠譜啊—— 尼瑪!有毒! 晚上十點多,二樓的房間關燈了,風扇在咿咿呀呀運作。 床的另一端,大妹小妹有的沒的聊天。 “大姐,大姐?” 忽爾大妹連喊了幾聲,程心才反應過來。 “???叫我?” 小妹睡著了,呼呼打嚕。大妹的說話聲格外輕細。 “嗯,大姐,你以前有沒有老師姓胡的?” “姓胡……有,數學老師?!?/br> “他現在是我們班的班主任?!?/br> 程心挺意外的,“是嗎?他之前教五年級的吧?!?/br> “這個星期調去我們班了。點我名的時候問我是不是有個jiejie叫程心?!?/br> “他也教你們數學嗎?” “是的。我覺得他挺好,雖然上課的時候不怎么笑?!?/br> “他人是挺好,能做你們的班主任,是你們的福氣……” 程心念頭一閃,胡老師啊…… 沒準也是她的福氣。 第二天周日,程心抓緊時間給胡老師打了個電話。 “胡老師,我是程心。對對,你在家嗎?我有事請教你,好,馬上過來!” 前鋒小學的家長會開得比較勤,通常期中考試結束后會舉行一次,用意就是提醒家長督促孩子學習,承上啟下整個學期。 一般這類家長會都由阿媽負責出席的,但大妹的班主任換成胡老師后,阿媽就讓阿爸去了,理由是她不懂普通話,無法溝通。 家長會的會議內容其實每年都差不多,會后老師會找個別家長單獨討論。 胡老師來找阿爸了。 “程爸爸你好,又見面了?!?/br> 當年程心離家出走,胡老師幫了很大忙,也與阿爸溝通了許多。一般家長對子女的老師都頗為敬重,阿爸與女兒們的老師接觸不多,當中最熟最敬重的要數這位胡老師。 面對胡老師笑起來特別親切的圓鼓鼓臉,阿爸也笑得很樂,“胡老師你好,教完大女兒教二女兒,辛苦你了?!?/br> “不辛苦。程愿的性格跟她jiejie不太相似。程愿比較謹慎,乖巧,樂意配合老師工作,不像要離家出走的?!?/br> “哈哈哈……” 倆人笑起來。 胡老師問:“將來程愿也打算考錦中嗎?” 阿爸訕笑:“不知道啊,能考上就考吧?!?/br> “能考上的,她成績不錯,發揮又穩定,再過三年吧,就會成為前小又一位錦中錄取生?!?/br> “承你貴言?!?/br> 倆人就大妹的情況談了一輪,胡老師關心起阿爸:“程爸爸,你從事哪一行?” 阿爸沒多想,照答:“我在桂江工作?!?/br> “啊,桂江,就是北苑那片別墅的承建商嗎?” “是?!?/br> “不錯,那邊別墅賣得好吧。這個地方有錢人多,不愁賣啊?!?/br> 阿爸心情復雜了,苦笑:“還行吧,勉勉強強?!?/br> “唉,”胡老師嘆息,“你說這個世道啊,找住的地方不難,找讀書的地方倒是難了?!?/br> 阿爸不好冷胡老師的場,便接過話問:“怎么說?” 胡老師:“我認識好些家長,就是香港臺灣那邊的。他們在內地做生意,長期與妻女分隔兩地,孤苦伶仃的怪可憐。他們希望將妻女接過來,可不是本地戶籍,子女無法入讀公立學校。去私立學校吧,要么不太正規,要么遠在省城,不放心。你說這個地方這么多外商,怎么就沒有人起一所私立學校來解決他們的子女就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