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節
第7章 丑聞(三) 再回澎湃,阮思澄聽到了一個更加令人震驚的消息。 因3月的“天天事件”,眾多合作伙伴秉持觀望態度,澎湃醫療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全部產品遭受重創,前途未卜,難以預期,公司高層已經決定撤并整個醫療事業部門,暫停目前所有項目,將資金、人才投入其他產品,力拼智能家居和無人車,緊密圍繞“衣食住行”等硬需求。 阮思澄是有些懵的。 撤并整個醫療事業部門……竟然已經慘到這種地步了嗎? 原來,大廈傾覆只需一夜。 澎湃明明最早布局ai醫療。 瞧瞧周邊,并沒有人在敲鍵盤。不管是平時關系好的還是關系不好的,大家聚在一塊兒,交頭接耳,無意義地討論他們將會被并到哪里去。 邢笑佳的鼠標一伸,打開公司官網招聘頁面,一項一項仔細研究:“智能家居正在要人……無人車也在要人……那無人車肯定更好,不過他們只要精英,咱們未必能進?!?/br> 朱天球說:“能進也不進。據說那組忙到翻天,一天工作15小時,一周100個小時,凌晨三點還亮著燈?!?/br> “唔,”阮思澄插:“應該整組一起挪吧?到最缺人的項目組,或到新成立的項目組。應該不讓大家自己選吧?” 邢笑佳:“那樣如何保證員工喜歡自己的新工作?” 阮思澄:“不知道……” 她嘆口氣,開始發呆。 “眼疾診斷”竟然這樣無疾而終。事到如今,她寧可叫王思任還有初顏拿走功勞,讓它出生。 “眼疾診斷”是她心血,整整16個月沒有一天休息。她白天工作,晚上看書,兩點睡覺七點起床,這16個月學的東西比過去的16年還多。kindle里有幾百本教材,電腦里有幾百條課件,代碼寫完了測、測完了寫,不斷嘗試,不斷完善。它一點點走向成熟,她心里面高興、感動。 心血心血,心尖的血,一輩子也沒有幾滴。 她好討厭做無用功。 阮思澄一方面是標準老好人,對朋友們掏心掏肺毫無保留,寧可自己委屈也讓別人開心,關注慈善項目每月固定捐款,在大街上見到有誰需要幫忙也永遠是第一時間就沖上去。她情商高,能把任何一人哄得非常高興,能跟任何一人10秒成為朋友,看著虛偽,但實際上,她倒覺得,一個人情商高,恰恰說明他能感知對方情緒、想法,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是種體貼。 然而另一方面,她也非常固執,在某些事上絕對不想讓步,這是性格當中最突出的兩點。初二上學,全班有次上勞技課,做飛機模型。阮思澄用刀時一不小心把手切了一道大口,血嘩嘩流,她卻沒有報告老師,也沒有說給同學,眼淚亂滾、忍住抽泣,把那飛機模型給做完了。事后別人全都說她有病,搞不清楚哪重哪輕,她自己也覺得她有病,但是,有種東西在骨子里,就是——我想要做到的,就一定得干成,無論中間發生什么,都非做到不可。 想進p大,進去了,想進澎湃,進去了。 可最近……想升職,王思任不支持,讓初顏搶功勞。她的固執作祟,又約兄弟組的6級7級談話,打算無論如何都要拼上一把,卻還是失敗,只能跳槽,“卷土重來”再謀升遷。接著,因為澎湃自身問題,整個醫療事業部門被撤并,所有進行中的項目被暫停,“眼疾診斷”徹底夭折。她再不甘,再委屈,又有什么辦法?她的命運不在自己手里! 窗戶開著,外面樹木如明信片上的景致一動不動,時間仿佛已經凝滯。周圍同事還在嗡嗡嗡地討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高低低,各種聲音揉在一塊兒,混亂不堪無從分辨。阮思澄只知道,眼疾診斷項目被砍,像一根刺扎進心里,又快又深,讓她很疼。而那根刺就算自己勉強拔了,空的創口也是冰涼。 第一次,阮思澄真的想自己出去單干。 不過她也知道,目前她沒能力。 哎…… 而且她很清楚,朱天球等是真心地喜歡醫療?,F在這樣她也難免兔死狐悲。 正在發愣,手機一響,微信跳出新的消息,來自兄弟組的6級員工貝恒。 就一段話: 【妹子,估計你也知道……澎醫被撤并了。我的老板,就錢納,打算出走自立門戶,正拉隊伍一起創業,要不要來?!?/br> 阮思澄:“?。?!” 合作組的7級大佬錢納不想等“分配”了?! 打算出走自立門戶?! 還問自己是否加入?! 阮思澄一陣興奮,但也沒立即答應。 對于這種重要決定,在做之前需要慎重。 他們要做哪個項目?有什么目標?什么打算?有多少人?多少錢?他們掌握哪些資源? 阮思澄回:【很有興趣。約個時間具體聊聊?】 三分鐘后手機再亮: 【下午五點,公司對面的星巴克?!?/br> 阮思澄說:【不見不散?!?/br> 放下手機,更換思考方向繼續坐著發呆。 錢納很有本事——不論專業水平還是管理能力都在金字塔尖,應該可以帶飛。貝恒本科畢業,比自己小兩歲,都因跟對老板迅速起飛,在澎湃四年,一年從3級到4級,一年從4到5,又用兩年從5到6,今年三月剛剛升的。剛合作時貝恒也5,他倆平級,錢納是6,結果項目干到一半合作組的倆都升了,自己明年都沒可能。 貝恒十分崇拜錢納,經常跟阮思澄講他老板的事——t大畢業,鋼琴十級,畫畫不錯,足球踢的好籃球打的好滑雪滑冰滑的也好,今年30歲都倆娃了,娶妻生子全沒耽誤,老婆p大畢業,頂級醫院里的醫生,也是升職像坐火箭。貝恒說,老板錢納什么都牛,連超市的優惠券兒都比自己用的明白,每回出差不僅僅把各項工作全做完美,還能制作旅游攻略帶他們玩。阮思澄也只能第800次感慨,“牛人”永遠極端自控、高度集中、非常要強不甘落后,于是常常什么都牛,“這方面強別的就弱”可能只是安慰人的。 現在,還有倆娃,又要創業了嗎…… 啊,求帶飛。 ………… 下午五點。 阮思澄偷溜出大樓,到星巴克,果然見到錢納、貝恒。 “思澄!”貝恒爪子一揮,阮思澄便過去。 錢納天生有白化病,膚色很白、頭發也很白,眼瞳發紅,架著眼鏡,一指桌上中杯拿鐵,問:“點這個行嗎?”他是典型職場精英,聲音沉穩,氣度不凡,連微笑都恰到好處,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 “行行,謝謝?!比钏汲握f,“聽說你們打算單干?” “對,”錢納回答,“目前有我,貝恒,還有組里幾個三四級的小孩兒。我和貝恒全都認為阮思澄你能力很強,想拉過來,所以問問你的意思?!?/br> “我是很有興趣……不過,想要什么項目?醫療影像?醫用機器人?虛擬助手?健康管理?還是別的?” 她列出的四個分類是當今的四大熱點。 ai醫療,是人工智能研發領域第一熱門,2017年國內融資規模已經突破100億美元,2018年預計突破200億美元,預計5年后將有千億規模。一提ai,人們總是想到手機、siri……要知道,ai醫療絕不是吃素的! 其中最大熱點是醫療影像,阮思澄的“眼疾診斷”便屬此類,邵君理的“腸道腫瘤篩查”也是。它包含著圖像識別、深度學習這些技術,可以用來識別、標注患者病灶,還可以自動勾畫靶區幫助患者放療…… 在2006年出現“多層神經網絡”尤其是后來的“卷積神經網絡”以前,一臺機器是沒辦法辨認出來一張圖片里面究竟有沒有貓的。即使用命令說“貓長這樣這樣”,它也不行。然而現在,機器可以自己學習。人給機器幾萬張圖,說“這是貓”,再給機器幾萬張圖,說“這不是貓”,機器便能通過卷積、池化,一層一層學會辨別,比如,降低維度放大局部,通過色差找到邊緣,第二層用邊緣組合勾勒出來器官、紋路……第三層看全身顏色,第四層看整體形狀……最后給它新的圖片,它便會計算:這是貓的幾率為…… 這部分的前景巨大。用最火的“肺部影像”舉例來說,在目前中國的大醫院,放射科的醫生每天需要接待上百患者,每個患者又會產生上百影像,也就是說,一個醫生每天需要仔細閱讀幾萬個ct,非常疲憊,看得出看不出全靠一雙眼睛。而且,現在每年閱片量和放射醫生的增長分別是30%和4%。如果機器能幫看片、識別肺炎還有肺癌,無疑是個好的消息。如今,“肺部影像”的準確率以及速度已經遠遠超過醫生。 而第二熱點,是醫用機器人,其中一種是手術機器人,一種是智能外骨骼——能夠讀取人類神經信號的可穿戴機器人。 第三熱點是虛擬助手,比如醫院的導診機器人,幫忙初篩、分流。 第四熱點是健康管理,通過可穿戴設備、電子病歷等等多數據整合,幫助提供個性化健康方案。 此外還有藥物研發等等方向…… 聽到阮思澄問的關鍵問題,錢納喝了一口咖啡:“目前我有幾個方向?!?/br> “能說說嗎?” “行,”錢納并未藏著掖著,“第一個是腦部成像……第二個是心臟成像…第三個是骨骼成像……具體計劃咱們再看。我上星期跟朋友們提了想法,有幾個人確定投資,合著1500萬。另外,我和投行的也說了項目,他們估計a輪融資拿到3000萬問題不大?!?/br> “都不錯哎!” “你來的話,”錢納又道,“我們可以算你是聯合創始人。我、貝恒還有你,一共三個創始人,我是ceo,主管戰略,貝恒是cto,主管技術,你是總監。剩下小孩都是員工。至于股權,天使輪后三個投資人15%,幾個小孩兒和新聘員工5%,我45%,貝恒25%,你10%,行嗎?!?/br> 聯合創始人……10%股權…… 老板之一。 有自己的一家公司。 夢想忽然觸手可及。 她真不想再打工了。那樣的話每層老板都能掐住她的脖子。 錢納貝恒能力超強,剩下人也澎湃出身,項目靠譜,前景巨大,他們應當能做出來。天使輪有1500萬融資,a輪也要有3000萬。 阮思澄的心臟狂跳,差點打翻桌上咖啡,一上頭,說:“好,我加入?!?/br> “太好了?!卞X納起身,伸出白到發青的手,“祝愉快?!?/br> “祝愉快?!?/br> 偷偷摸摸聊完以后,阮思澄又回到組里。邢笑佳、朱天球還在長吁短嘆,阮思澄一瞬間有了點兒愧疚。 “思澄!”朱天球一扭頭,“你干什么去了?” “嗯……走走而已……” 朱天球:“走好久哦……” …………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簽了聯合創始人協議,規定了股權份額、成熟機制、退出機制、轉讓條件、離婚繼承等等東西。 他們也常聚在一起討論項目。 亂七八糟討論出了好幾十個。 哪個說來都有前景,卻又沒有任何一個能讓他們感到已經非它不可。 他們希望自己公司有革命性,有意義,能令更多的人不被疾病上身,能讓更多家庭不受疾病困擾,并在人類對抗惡魔的悲壯歷史上寫下那么一劃。 某日,三人又在星巴克里,圍著一張桌子。 “哎……”阮思澄手在本子上50個項目上面打圈,“掃描骨折……掃描……唔,總是覺得醫院并不迫切需要……” 貝恒:“嗯?!?/br> 那天在醫院里,對于“眼疾診斷”,科室主任一句“來看眼的基本都是已經覺得不舒服了,這種情況我們醫生自己也能發現問題——有多少人閑著沒事過來查查?”讓阮思澄備受打擊。 原來,ai機器,最最有潛力的,不能光是比醫生早發現問題,也不能光是幫醫生節約時間,還不能光是比醫生多點準確…… 很多主任醫生肯定是會覺得,我們也可以看啊,我們也可以治啊,工作忙一點兒就行了,看得認真一點兒就好了,醫術提升一點兒就ok了,又不是非要不可。 怎么才能非要不可? ai,一是快速,二是準確,三是數據庫大,最好都能做到極致。 忽然,仿佛閃電劈開夜空,電光石火間,一個念頭便轉出來,阮思澄她脫口而出:“急診?。?!” 錢納、貝恒:“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