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
“重光也在此向國師保證,做事定會三思后行,絕不做危害百姓,危害大齊的事情,敬天為民,元嘉畢生的努力和報復都是為了前者能夠生活的更好,后者更加昌盛?!?/br> 第289章 芥蒂 “今日與郡主一敘, 玄靜獲益良多, 郡主之所思所想, 比我等深刻地多, 我相信郡主日后定然會信守承諾, 敬天愛民, 實現心中的報復?!眹鴰煂χ蝠ㄓ忠欢Y道。 “今日郡主與郡主相談,解了我心中的疑慮和擔憂,如今天色也不早了, 郡主還要進宮, 我也不多留郡主了?!眹鴰煂χ蝠睾偷爻兄Z道:“日后,國師府的大門永遠為郡主敞開?!?/br> “多謝國師看重。如此, 元嘉便告辭了?!鄙蝠ǖ懒酥x后, 便對著國師告辭, 對于國師知道她要進宮的事情,她沒有任何懷疑,這個根本不用占卜情報,猜也能猜的出。一向與世隔絕的國師府, 突然給一個人下請帖,換作任何一個帝王都會關心。 “有一言, 我還是想要提醒郡主?!北绕饋碇?,國師只是在摘星樓迎接,送別的時候, 國師卻是親自將沈皎送到了國師府的門前。 “國師請講?!?/br> “我想要說得是,紫微星和輔星之間只有君臣相得, 毫無芥蒂才能為大齊帶來興旺。但是紫微星雖是天子,但也是人,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欲,就是有喜怒哀樂,就會有擔憂,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需要經營的,便是再多的目的,在長時間的相處中,也會付出真心?!?/br> 沈皎知道,國師這是在說她和天和帝之間的關系,她明白,這是怕她一時間接受不了天和帝這些年對她的好,是帶有目的性的,畢竟,原本以為彼此純粹的感情,突然摻雜了目的,任何人都會不舒服,但是與她來說,國師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天和帝對她的目的,她一早就清楚,也早已想通。 “敢問國師,紫微星這些年可有因為他的目的傷害到輔星?”沈皎笑著問道。 “自然是沒有?!眹鴰煋u頭道。 “既然沒有,輔星為何對跟紫微星心生芥蒂?”沈皎繼續道:“這些年皇舅舅待我的好,我明白,皇舅舅事事為我考慮,我一直銘記在心。再者,這些目的,不僅沒有傷害到我,還讓我因此接觸到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我心中能有現在的抱負和見識,全都離不開皇舅舅這些年的悉心培育??梢哉f,若是沒有當初的目的,就沒有現在的我。比起成為一個平常的貴女,我還是更希望成為現在的自己,這樣方不負上天垂憐,給我第二次的生命?!?/br> 國師看著眼前女孩,雖然有些孱弱,但是眉眼間的神采和堅定卻遠非常人所能及。他相信,這樣的元嘉郡主,定然會給大齊,給天下帶來不可想象的興旺。 國師贊了句后,卻接著道:“郡主有次想法,應是讓陛下明白,也好放下心中的擔憂?!?/br> 對于國師的這句話,沈皎先是一愣,隨后讀者國師一禮道:“多謝國師提醒,重光明白了?!?/br> 國師點了點頭,然后將沈皎送出了府門,看著馬車遠去,才返回摘星樓。 “師父最后的話,可是又推算出什么了?”清微在國師坐下后,不解地求教道。 “紫微星昨日有些閃爍不定,可見是陛下因為知道元嘉郡主見我,必然會知道輔星之事,所以,生怕郡主想差,內心不安寧罷了?!眹鴰熃忉屚旰?,對著弟子教育道:“參悟星象,有時候更要結合實際分析,這樣才能更加準確,可是明白了?” “是,弟子受教了?!鼻逦⒌?。 “盛世降臨的步伐越來越近,而元嘉郡主就是開啟這盛世大門的鑰匙?!眹鴰熛氲浇袢张c元嘉郡主的談話,對著弟子感慨道。 比起這邊國師的感慨,這邊的沈皎卻是已經到達了紫宸宮中。 沈皎看著自己說出自己已經知道自己是輔星的事情的時候,天和帝的面上雖是不顯,但是右手明顯攥緊了龍袍,沈皎知道天和帝這是擔心了。但是也沒有多做解釋,而是繼續向下說著自己與國師之間就異星的討論,和之間的論道。 “你說得對,新舊更迭,舊的規則不適應社會的時候,身為掌舵者,就應當制定新的規則,以適應社會,造福百姓,這句話,朕應當自勉?!碧旌偷鄹锌?。 沈皎點了點頭,道:“新舊更迭,沒有盡頭,對制度的改革也沒有盡頭,只要不適應了,就應當改舊換新,治國也是一樣,改革沒有盡頭,只有在改革的路上?!?/br> 天和帝反復默念了沈皎的這兩句話,然后鼓掌大悅道:“此話對極了,這句話,朕當與朝臣共勉?!毖幍妇?,一昧地遵守舊規,不知變通,最后的結果只能是自取滅亡。這句話,不僅她他要明白,朝中的大臣也要明白。 將正事講完后,沈皎才開始和天和帝就他們兩人之間的關系攤牌。 “國師提醒我,說皇皇舅舅擔憂我知道了輔星之事會心生芥蒂,我卻是認為沒有必要。這些年,皇舅舅待我如何,我心中明白,說句不敬的話,我是將皇舅舅當成父親一樣敬愛的。甚至皇舅舅在我身上付出的,比阿爹在我身上付出的還要多?!?/br> 這并不是她對父親有什么不滿,而是事實就是這樣,她父親關心她,支持她,她也敬愛她的父親,但是她父親自從她入了崇文館,知道她的理想后,對她就處于放養的態度。她相信,若是有朝一日,自己遇到了麻煩,她的父親定會為了她拼勁全力解決麻煩。 可是天和帝在她身上付出的心血,卻不是她父親可以比擬的。她父親的心血更多的是放在了她大哥身上,她三哥身上也有不少,對于她,她父親最初是希望她成為一個嬌女,所以更多的是寵愛,而不是心血。 但是天和帝不同,天和帝這一生的心血,除了付諸在朝事上,便是付諸在太子和她身上了。甚至在她身上耗費的精力比太子更多,這是因為她是女孩子,仕途比男子更難走,籌劃和所廢的心血也要更多。 “所以,無論何時,我都不會和您心生芥蒂?!鄙蝠ㄕf完這句話,選擇跪在了天和帝的面前,這是她自己的感恩:“沒有您,就沒有現在的重光,比起做一個大家閨秀,重光更愿意做一個能夠站在太極殿中的朝臣,元嘉畢生所愿,唯愿盡自己綿薄之力,助皇舅舅給大齊帶來盛世,愿四海升平,國泰民安,開萬世之太平?!?/br> 第290章 心里話 天和帝聽到沈皎的話后, 微微愣神, 然后將跪在自己面前的外甥女扶了起來, 嘆了一口氣道:“說起來, 時至今日, 我都不知道自己當初做的決定對不對?!?/br> 天和帝讓沈皎坐下后, 坐在自己位置上回憶著當初的事情,緩緩道:“當時,國師告訴我你是福星, 主興, 你的降生將會迎來大齊的盛世的時候,我心中有著無數想法, 但是其中最為強烈的卻只有一個, 那就是我會在你的幫助下, 成為盛世的開創者,會成為青史留名,可比秦皇漢武,唐太宗, 玄宗一樣的當世明君,這無論是對于現在的我還是對于十幾年前剛剛登基幾年的我, 吸引力都是巨大的,特別是對于當時的我,這個消息無疑是對朕是天命之皇最好的證明?!?/br> 沈皎聽到天和帝的話后, 隱約猜到了一些,雖然每一個有志向的天子都是以盛世明君的想法, 而天和帝的情況又和這些帝王有些不同,聽著天和帝話語中選擇成為帝王后,便不常用的我,就知道了天和帝對當初的事情十分介意。她對于天和帝介意的事情能夠猜出一二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先帝的問題。 果然,緊接著便聽到天和帝提到了先帝。 “當初皇考一直認為朕不適合當帝王,一心扶持自己和他自己所認為的是真愛的女人生下的長子純王,對我多年的努力視而不見,對我立下的功勞頁視而不見,一開始,他對我還只是漠視的態度,可是后來,隨著我在謝家的支持下,勢力逐漸強大,先帝再也漠視不了,于是便選擇了打壓,他甚至在朝堂上怒斥我不孝,說我進宮不去給他請安,怠慢他,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br> 沈皎看著時隔這么多年,天和帝提起此事的時候,雖然沒有了多少怒氣,但是眼中和語氣里依舊滿是憎惡,口中連原先的皇考這個敬稱都不愿意再稱呼,而是稱呼先帝。 “他一直想要廢太子,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在一直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抹黑我,甚至說出我不配為君的話來。直到后來,他崩殂后,純王及其黨羽還拿著先帝的這些話,說朕不是天命之子,所以朕對此厭惡憎恨,特別是你出生的時候,純王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楚王還在,所以,朕對于名分之事分外在意?!?/br> 沈皎能夠聽出天和帝話語中,對于自己是否是名正言順的帝王,是否是天命之子這個身份十分的在意。她十分明白天和帝當時的心情,她之前聽阿娘淑慧長公主和外祖母謝太后提起過,當時天和帝初登帝位的時候,朝中的純王一系就拿這個駁斥過天和帝的帝位是從先帝的手中搶過來的,名不正言不順,不配為帝。 《論語》中有載:“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弊怨乓詠?,帝王的地位,若是名正言順,其實不過兩種說法。一是得到先帝的傳位圣旨,二便是向一些開國的帝王一樣,給自己制造一些傳說和神跡,以此證明自己是得天青睞,所謂天子,便是上天之子,得到上天的肯定,必然是天子無疑。 這兩者中,前者因為天和帝和先帝之間的關系,即便是當初的傳位圣旨是真的,那些人也會說這事天和帝逼迫先帝所寫,做不得真,總之,因為天和帝和先帝之間僵硬的關系,那些人有一百個理由說圣旨不是真的。 關于這件事,她也聽淑慧長公主透露過一二,當初的傳位圣旨是真的,先帝其實是個欺軟怕硬的人,而且著實無用,忘恩負義。先帝之所以能夠登上地位,便是因為有謝家為他遮風擋雨,有謝太后為他看顧,結果最后登上帝位,翻臉不認人的便是他。而且,先帝確實怕死,且自私自利,最后的關頭,也不顧純王母子三人如何,只求自己寫下傳位圣旨,讓天和帝和謝太后放自己一馬。提起這個父皇,淑慧長公主滿眼的不屑,她能夠看得出,無論是淑慧長公主還是天和帝對于先帝都沒有半分情誼。對此,她覺得這怪不得任何人,這一切都是先帝自作自受。 若不是先帝將天和帝逼上絕路,不顧半點父子之情,天和帝便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也不會做得如此之絕。 “所以,朕十分在意名分是事情,當初國師說出這件事情的時候,其實朕真的想要將你的存在昭告天下,以此證明朕卻是是天命之君,但是想到公布出去,首先影響到的便是你的安全,所以才沒有公布出去?!碧旌偷劾^續道。 “當時國師透露的并不多,朕不知道,一個女孩子怎樣能盡到一個輔星的責任,朕想到的第一可能就是讓你稱為下一任的皇后,但是你和太子的年齡差距明顯太大,所以,而且朕也沒有廢太子的想法,更不可能為了不知道可不可能發生的盛世,去放棄太子,所以朕想了很多種可能,最終朕才定下現在的方案?!?/br> “說實話,朕一開始重視你,確實是因為國師批命的緣故,但是后來你多次不顧性命救下皇舅舅,皇舅舅又怎么可能只是為了那批命而對你好?雖然皇舅舅對你是有私心的,也擅自替你規劃了人生的道路,沒有給你選擇的余地,但是在皇舅舅心中,你的地位不比太子低,甚至比太子還要高,你對于皇舅舅來說是不同的?!碧旌偷壅f道這,眼角有些濕潤,揉了揉沈皎的發頂,道:“若說,這個世上,我最愿意和誰相處,那一定是我的重光?!?/br> “若說現在,誰最懂我的心思,也一定是重光。都說帝王心思難測,也不能測,但是我卻是不害怕重光明白我的心思的,因為只有這樣,彼此明白對方的想法,才能共襄盛舉,實現既屬于朕,也屬于現在重光的理想,就像你說得那樣,開盛世太平?!?/br> “朕相信,之前重光所說的,都是自己的心聲,而朕所說的也都是自己的心里話,朕對于你是歉疚的,但也是欣慰的,看到現在的重光,和聽到你今日所說的話,朕多年的擔憂放下了,朕覺得當初為你選擇的這條路是對的,也是最適合你的。若是有一天,覺得自己這條路走得累了,走不下去了,記得和朕說,朕永遠會為你遮蔽風雨,這是朕給你的承諾,也是朕欠你的選擇?!?/br> 第291章 心急 聽著天和帝的話, 沈皎的感覺自己的眼眶有些濕潤, 堅定地道:“多謝皇舅舅體恤, 但是重光相信自己定然會不負皇舅舅的厚望和自己心中的理想, 在選擇好的這條路上, 走得更遠?!?/br> 對于外甥女堅定的表態, 天和帝十分欣慰,同時將心中隱藏多年的秘密說出來,內心也輕松了許多。他知道, 他欠外甥女的, 不僅是這些,還有幾次的救命之恩, 這些都不是說說感謝的話就能夠報答的。 所以, 多說無益, 他會盡自己所能庇護元嘉,即便是他不在了,他也不會讓旁人欺負元嘉。想到這里,天和帝突然想到了什么, 先是肯定地道:“皇舅舅支持你的決定,不過, 之前的話永遠都奏效,若是有一天累了,皇舅舅會庇護你的, 你只管休息?!?/br> 說完這些后,天和帝便轉換了話題, 皺眉道:“好了,這都是以后的事情,不說這些。先說一下朝中的事情?!?/br> “這些天,你和燕王之間是否有什么過節,燕王最近在朝堂上似乎頗為針對你?”說起燕王的做法,天和帝眉頭皺的頗深,這些天,燕王一系一反之前和元嘉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是微微有些討好的態度,轉變成針對的態度來,這和燕王求娶元嘉時的態度簡直是天差地別。 對于天和帝的話,沈皎沉思了一下,以她的官位,自是沒有資格參加朝會的,但是她位比親王的爵位卻是讓她有站立在朝堂上的資格。至于天和帝提及的燕王確實如此,燕王一反之前的態度,讓自己一系的官員,多次彈劾她,至于彈劾的內容,可謂是什么都有。如女子不為官的老掉牙的話題,亦或是對她的中書舍人的工作,雞蛋里挑骨頭。 不過這些都是些小事,她的中書舍人的工作做得十分認真,所以挑不出毛病來,所以雞蛋里挑骨頭,她盡是反駁的理由,雖然最后沒有一個彈劾成功的,但是她也是覺得麻煩,所以特意去查了一下燕王這樣做的緣由。 “過節倒是沒有,不過,卻是有一事可能讓燕王誤會了我?!鄙蝠ɑ卮鸬?。 “哦?何事?”天和帝好奇地問道。 “之前元嘉也是好奇燕王殿下為何針對我,所以讓暗彥先生派人查了一下,發現燕王殿下知道了我那日去東宮的事情了?!鄙蝠ㄐχ?,她說得都是事實,并無告狀的意思,這點政治上的小事,她還不至于對天和帝告狀,或者是說,若不是天和帝問起,她也是不會說得,這些,都是些小事罷了。 “自從我奉皇舅舅的圣命,去了東宮后,太子表哥明顯是比之前沉穩了不少,心也靜了下來,最近的幾件差事也辦得十分漂亮,所以,我想燕王殿下既然是知道我去了東宮,也看得出太子的變化,所以也猜測出是我勸說的太子表哥,所以應該是誤會我已是太子殿下一系了,才會鬧出現在的局面?!?/br> 現在朝堂的局面是,燕王表面上尊敬太子,雖然是表面上,但是只這點,就比之前的勇王和晉王做得好,這兩位連面子功夫都做得不好,頗為朝中清流詬病。相比較起來,燕王的腦子可要清楚地多。 但是也只是表面功夫,現在朝堂上暗流涌動,燕王一系的官員全都在針對太子一系,每日不是在彈劾,就是在搶活兒,搶功績,雖然這是奪嫡的必要之路,很正常。但是卻有些急功近利了。 不過,這也怪不得燕王,這些年燕王一直在晉王的手下做事,母族又是罪族,所以盡管在費心謀劃,但是真正籠絡來的重臣真的沒有幾個,手下的官員多是官職不高之人,雖然隨著和兵部尚書的賜婚,燕王的手下漸漸擴大起來,但是和經營了十幾年,又是名正言順的儲君的太子比起來,燕王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差距不要太明顯。 如此明顯的差距,燕王心急,有些急功近利也是正常的。這些日子,為了達到天和帝想要的制衡的局面,天和帝在朝堂上也是有些偏向燕王的,但是這并不代表天和帝就喜歡燕王這般搶功勞,搶人,搶官職,什么都和太子搶的功利做法。 這種做法,天和帝可謂是十分厭惡,不是因為別得,是因為燕王的這些做派,將朝中搞得有些烏煙瘴氣,很多事情上失去了公正心,為不該其謀取的職位而動了不改動的心思,亦或是不懂用人之法,亦或是為了自己的私心,絲毫不顧官職背后的重要性,和對朝廷,對百姓的重要性,舉薦的人根本就不堪委以這樣的重任。 所以說,燕王最近的步子邁的有些過快,反而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反應,不僅是清流一派一些人的反感,真是還有天和帝的不喜。 確實如沈皎所想,天和帝對于燕王近些日子的做派確實有些不太喜歡,他已經在盡力往燕王身上增加砝碼,但是燕王卻還是仍覺不夠,自己在想方設法的爭取,這在奪嫡之爭中沒有錯,當初他也是這樣過來的,但是錯就錯在燕王心太急了,少了些往日的沉穩。 對于燕王為何會如此做,沈皎能夠猜出一二,這大概是因為燕王自身長期處在壓抑,甚至是受壓迫的環境中,一旦這種壓抑沒有,燕王的內心被釋放,對于燕王來說反而未必是件好事,釋放地過快,內心的膨脹就會越快,一朝得意,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沒了壓抑時的穩重,開始急功近利起來。所以,對于人來說,長期的壓抑被突然間釋放,未必是好事。 “燕王怎么認為的,你不用管,他愛怎么想,就讓他怎么想。至于他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現,朕會讓人警告他,你不必理會他?!碧旌偷蹖τ谏蝠ǖ脑挃[手道,卻也沒有要對燕王澄清沈皎并非太子一系的想法。 “我明白了?!鄙蝠▽τ谔旌偷墼捳Z中的話,對天和帝的想法能夠猜出一二。天和帝這是打算將她在明面上劃歸在太子一系了。雖然不知道天和帝為什么會做出這樣打算,讓她在朝臣的眼中偏向于太子一系,但是天和帝有這個想法,對于她來說卻是喜聞樂見的,這樣她和衛賾的婚事會更容易一些。 第292章 學堂 之后天和帝對于燕王的事情也不再多說, 似乎心中也早有了打算, 隨后兩人的談話便圍繞最近朝中的大事展開。 “如今, 秋闈已過, 接下來就是春闈了, 這些年你也見識過不止一次了, 今日就來說說自己對科舉的看法吧?!碧旌偷壅f道。 若說朝中的大事,最近最為重要的便是三年一次的春闈會試了。沈皎知道科舉一直是天和帝心中的一個想要改革的重心,今天會和她談及這個話題, 一來是因為最近朝中的大事沒有什么比得上這科舉取士了, 二來是今天她提及新舊規則的更替,提出改革, 天和帝對于科舉取士的心思, 早在她第一次接觸科舉的時候便能看出來, 天和帝已經不滿現在的科舉現狀已久。 不是說對于現在的科舉制度不滿,在她看來,而是對科舉取士的結果不滿??婆e取士代替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什么,對于帝王來說, 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提拔更多的寒門子弟,打破世家對官場的壟斷局面。 但是現在看來, 這種目的只是達到了一部分,雖然在抑制了世家的發展,但是縱觀歷屆科舉的結果, 便能夠發現,其中寒門子弟所占的比重極小, 而且寒門子弟的才學和能力因從小接受的教育不同,依舊十分有限,很多都不能委以重任。這樣的情況下,依舊是世家占據朝堂的主要位置。 世家依托于自己的歷史悠久,藏書豐厚,教育資源的雄厚,即便是面對相對公平的考試方式,也并不示弱,更為重要的是,世家子弟不僅在科舉上取得重要的成績,在能力方面也是比寒門子弟要高上不少,特別是在對朝務的處理和想法上,世家子弟的眼光和格局無疑要開闊很多,所以,天和帝若是想要治理好天下,這些世家子弟是非要重用不可,不為別得,只為這些人的能力。 不說別得,單看如今的閣臣中,最為重要的首輔和次輔出自如今大齊最大的兩個世家之中,其余的閣臣中,也是有將近七成的人是出自各大高門世家。 但是對于帝王來說,這樣的場面卻并不是其愿意看到的。自古以來,都是皇權和相權,帝王和世家相互制衡,但是卻沒有一個帝王希望自己被世家制衡,限制住自己的皇權的。不說別的,若是皇權壓不過世家,最后的結果就是帝王的政令連皇城都不用出,直接在朝會上就被世家所否決了。所以,對于天和帝來說,是不愿意世家在科舉中鋒芒太盛的。 而與她來說,她亦是不希望科舉中都是世家的子弟。她所希望的是可以通過科舉,達到叫教育的相對公平,只有教育公平了,百姓才會有出路,社會才會進步,這個和天和帝的目標并不矛盾。 “皇舅舅若是想要寒門子弟在科舉上可以和世家子一爭的話,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鄙蝠ㄒ膊槐苤M,直言天和帝的心中事。 “什么辦法?”天和帝抬眼看向沈皎,端正了態度,問道。 “那就是在大齊境內,多開設書院,讓更多的人能夠讀得起書,這樣讀書的人多了,才能選拔出更多的有用之才,有用之才多了,大齊才能興盛?!敝挥凶x書人的基數大了,可取取士中舉的寒門子弟才能更多。 “可是你應該知道,開書院哪里這么好開得?只這教書的先生就是一個問題,而且并不是每個家庭都能供得起孩子讀書的,先不說這束脩,便是這筆墨紙硯,只這寫字用的宣紙就不是普通的百姓能夠負擔的起的?!碧旌偷勐牶髶u頭道。 不過,天和帝也只是提出了疑問,但是并沒有否定這個想法,因為他知道,元嘉會連如此淺顯的問題都想不到,就做出這個提議。 對于天和帝的問題,沈皎確實一早就有考慮,不慌不忙地道:“只是設立學堂,但是對學堂的要求卻不需要很高,這些學堂只是教一些最基本的蒙學和四書五經,最重要的是讓百姓懂禮義,知廉恥,都說教化百姓,我認為沒有什么比這個更符合教化的道理了。只有讓他們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他們才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只有知法才能守法?!敝ê褪胤ㄓ肋h要在一起,只有知法才能守法,連知道都不知道,又從何守法呢? “這樣的教導,我想不用什么知識廣博的大家,只需要一些秀才便能行。我所建議的學堂,并不是要將它們建成像國子監或者是南方的四大書院一樣的學堂?!鄙蝠ń忉尩?。 “建造這樣的學堂是為了讓大家從中選拔優秀的學子?!鄙蝠ɡ^續道:“我建議這樣的學堂說以村為基礎設置,請教書先生的錢由朝廷來撥付,這樣百姓便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如此一來,選擇讓孩子入學的百姓也會便多,能選拔出來的優秀學子便會更多?!?/br> “每個鄉縣選拔的學子,朝堂可以設置相應的鼓勵政策,比如由朝堂資助一部分的束脩的費用,讓這些學子可以更加發奮地學習,貧苦家庭的優秀學子也能夠有繼續讀書的機會,如此一來,相信科舉的結果會大有改變?!比缃裰灰悄軌蜃x得起書的百姓,即便是再貧苦,也都是衣食無憂的,若是連吃飽飯這個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解決不了,又怎么會愿意讓孩子享有精神上的食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