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節
書迷正在閱讀:望梅不止渴、直播算命群、錦魚歡、我兒子在她手上.、蜜芽的七十年代、奪夢、筆直、[綜英美]羅賓女孩兒波特、救救這個美學渣[快穿]、心甘情愿
徐三聽在耳中,心上稍定,頭腦也漸漸冷靜了下來。 是了,金元禎現如今算甚么?他奪嫡未成,身份未定,說甚么要保兩國百年太平,像這種空口大話,必須等到他當上了金國大王再說才有分量可言。 再說了,宋十三娘還當政之時,可是親自率軍,將金人打下馬背,讓他們不得不退到關外,連年進貢。就算金國如今休養過來了,兵力強盛了,宋國的實力也要比金國強些,沒道理要將一個三品朝官送入虎xue狼窟,換一個空口無憑的虛妄承諾。 徐三緩過勁兒來了,忍不住悄悄瞪了周文棠一眼。她方才還以為周文棠不記恨荷包之事了,如今才明白過來,他這是留有后招呢,非要嚇她一回不可。 她神色稍緩,抬起眼來,含笑對著官家說道:“官家言之有理。那姓金的回了上京之后,能不能活著都還是個事兒呢。再說了,他讓隨從遞上來的定情信物,分明是他撿的,可不是臣私相授受。他連這瞎話兒都編的出來,陛下可絕不能輕易信他?!?/br> 官家聞言,微微瞇眼,旁邊的柴荊自是十分有眼色,當即自袖中抽出那條帕子,雙手捧著,交到了官家手心里去。 官家細細摩挲著那絹帕上的繡紋,口中狀似漫不經心地問道:“這帕子上繡的花草,這蓮花,朕是識得的,可另一株,朕卻不曾瞧見過。還有,你這帕子,不繡徐字,不繡瀾字,怎么偏偏繡了一個挽字?” 徐三聞言,心上一凜。 當初她在壽春告御狀時,提起晁四,都是拿自己跟晁阿母立下的契書說事兒,至于她跟晁四的情意,卻是絲毫不曾提起。不為別的,只因在這個女尊男卑的朝代里,誰要是跟賤籍兒郎談情說愛,必然要遭至旁人鄙夷。 可是此時此刻,她要想說明這帕子不是和金元禎的定情信物,就必須要將這帕子和晁四的牽扯說個明明白白。官家聽了之后,會不會也像羅昀那樣,嫌她沉湎風月,胸無大志? 徐三面上帶笑,斟詞酌句,輕聲說道:“官家該是記得的,臣頭一次得見天顏,乃是在淮南壽春的縣衙里頭。若非臣早些年間,得罪了縣里頭的權貴,那賣花郎便也不會受臣連累,被人逼死。臣對晁氏心中有愧,便將這株通泉草繡到了帕子上。通泉草,‘下達九幽通黃泉’,臣想著,繡了這草,臣的愧疚內省之言,他說不定就能聽上一耳朵呢?至于這挽字,乃是因為姓徐的多了,叫瀾的也不少,但是名字里帶個挽字,卻是少見多了?!?/br> 她撒了謊。 通泉草也好,碗蓮也罷,都是為了祭奠晁四。至于這挽字,取的也是挽回之意。 周文棠默然聽著,不由收斂容色。他不動聲色,瞥了徐三一眼,接著緩緩收回視線,復又看向官家。而官家卻只是笑了笑,將那帕子還到了她手里頭,口中則話鋒一轉,緩緩交待道: “你師父信道,早年間跟重陽觀的棲真子交情不淺。你若有心,得了空,去重陽觀拜拜,也算是全了你師父的念想。平常見了薛菡,切記得給人家些好臉色,朕可聽人說了,那小貍奴定了婚約之后,嬌羞歡喜,已經拿你當娘子了。你啊,可不能辜負了貍奴?!?/br> 徐三將那失而復得的帕子攪在指間,雙手掩于袖中,攥得極緊。她笑了笑,只說自己一定會去重陽觀拜訪,至于貍奴之事,卻是回避了去。 官家深深看她一眼,半晌過后,又輕聲說道:“你那驛館,開的不錯。朕聽說京中士子,都擠破了頭,想要住到那驛館里頭。徐狀元在上京趕考的書生中,倒也算是頗有名望?!?/br> 官家忽地提起這事來,徐三也有些摸不準她心思。有言道是伴君如伴虎,她伴虎伴了這么久,也算是琢磨出了一些門道——甭管甚么事兒,謙虛、自嘲、裝傻充愣、插科打諢,可以說得上是她的看家法寶了。 眼下她稍稍一笑,隨口扯了幾句玩笑,接著便見官家合了合眼,沉聲說道:“近日蔣右相身子不大好,崔博乃是官宦人家出身,不擅詩文算學,為官雖有聲望,主持科考怕是難以服眾。翰林院那群學究,她們出的題目,實在迂腐了些,考不出真本事?!?/br> 徐三聽著,心上一跳。果不其然,官家接著便道:“趁著年前,你想些法子,讓京中士子,對你再服氣些。你方才說的不錯,這一年多來,你這開封府尹當得如何,諸人皆是有目共睹。你要是再能讓讀書人服你,過完年后,朕便下旨,讓你來主持科舉?!?/br> 科舉主持之職,照理來說,都是按著資歷來任命的,怎么輪也輪不著徐挽瀾。但是官家決心扶植徐三,卻是另有一番深意。 徐三故意做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忙不迭地跪下謝恩,而等她出了金殿之后,她立在檐下,望著蕭蕭微雨,一邊等著宮人拿油紙傘過來,一邊抿著唇,發起了怔來。 半晌過后,一把淺青色的油紙傘橫到了她眼前來。徐三低頭一瞥,暗道這宮人實在不知禮數,沒規沒矩,哪知再一抬眼,便見周文棠一襲紫綺繡服,足蹬金帶皂靴,神色淡漠,立于一側。 徐三心里頭帶氣,抬手便將那油紙傘擋開,瞇眼笑道:“中貴人瞧著大度,心眼兒卻比針眼兒還小,你送來的傘,小的可是不敢碰,生怕這一碰,你又要跟我打算盤記賬了?!?/br> 周文棠瞇起眼來,淡淡說道:“金元禎求親,官家置之不理,是因為金元禎還只是沒落皇子。等他奪嫡登基,再來求娶,只怕你連陛下都見不到了?!彼陨砸活D,聲音很是低沉地道:“趁他被立為太子之前,你必須要想方設法,爬的更高,高到官家理政立儲,都不得不聽聽你的意思?!?/br> 二人立在檐下,最近的宮人都在數十步外,眼下又有雨聲淅瀝,多說些話倒也無妨。人人皆知周文棠乃是閹人,自然也不會往別的地方多想。 徐三聽著周文棠之語,不由稍稍收斂容色。她抬袖將那淺青色的紙傘握住,正在深思之時,忽地聽得周文棠輕輕一哂,意味深長地道:“那幾個牙婆,收買得尚可。徐府尹布局深遠,周某人自愧弗如?!?/br> 牙婆。 徐三一聽這兩個字,忍不住抬起頭來,對著周文棠緩緩笑了。 連月以來,由于周文棠和她疏遠許多,梅嶺還好,常纓卻是不怎么聽她的吩咐了,實在讓她覺得心里窩火,也讓她心中另起思量。 周文棠有兔罝,有線人,有遍布天下、密密麻麻的情報網,而這些成就,耗費了他近二十載的心血。徐三便有樣學樣,也打算做出一個類似的組織。她不需要在短時間內做的太好,但她必須要有自己的情報來源,不能讓消息的源頭,完全把控于周內侍之手。 先前徐三審案之時,跟京中幾個牙婆有些牽扯,算是對那幾人有救命之恩。徐三又是開封府最大的官兒,她若有甚么吩咐,牙婆們也不敢不聽。徐三便籠絡了幾個牙婆,借著她們之手,挑了百十來名資質尚可的少年少女,以低價買下了這些人的身契,接著便將這些人派往京中諸處。 官宦之家,商戶門第,佛門道觀,秦樓楚館,各處皆有滲透,也算漸漸在這開封府中鋪開了一道天羅地網來。徐三想得明白,她的勢力只在這京都之中,沒有朝廷支持,她絕不可能將手伸到其余州府,因此她并不想著擴張范圍,只想在開封府中扎根更深。 只可惜這些賤籍奴仆,都是小丫頭小兒郎,成不了甚么氣候,便是打聽來消息,也都是細枝末節,閑言碎語。不過徐三卻是有耐心的很,她還年輕,她等得起二十年。 有廢棋不要緊,有白花的銀子也不必心疼,等上二十年,她肯定能收回本兒來。 第163章 銀鞍卻覆香羅帕(三) 銀鞍卻覆香羅帕(三) 徐三收買牙婆,籠絡人心, 明擺著是想另起爐灶了, 不想再似從前那般依附于周內侍, 想打聽甚么消息, 都得看那人想不想讓她知道。對于她這般行徑,周文棠看在眼中, 不曾加以阻撓, 反倒擺出了默許的態度來。 轉眼到了九月底, 西夏之戰塵埃落定,便連鄭素鳴,都已率軍回了漠北駐扎。經此一役, 她殺敵致果,立下汗馬功勞,加官進爵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而至于她能加什么官, 進什么爵, 這里頭確實有門道了。 說來也巧,鄭七先前跟著的那位侯大將軍, 就在仗快打完的時候, 陰溝里翻了船。那婦人正騎馬入城, 看著百姓夾道相迎呢, 忽然之間, 一道箭矢破空而來,穿心而過,直接便將這位叱咤風云的女將軍射下馬來。 侯將軍中箭而亡, 殺她的人,卻是遲不遲找不出來。兇手抓不著,這罪名就落到了負責該州府治安的人身上。說巧不巧,這人正是侯將軍的副手,本姓為袁,一位領兵奇才。而這個袁氏,正是早年間徐三得罪過的太常卿袁氏族人。當年,就是看在這位袁小將軍的面子上,官家才輕描淡寫,不曾對太常卿治罪。 侯清林死了,她最為愛重的袁氏也因此獲罪,雖立下赫赫戰功,卻遭削爵貶謫。接連兩個位子空出來,一個是三品,一個是四品,眼紅的人自然是舉不勝舉。至于鄭七呢,她戰功彪炳,封三品也夠得上,晉升四品也說得過去,因此她這回能升幾品,全都要看官家如何處之了。 對于封賞之事,官家狀似隨口一提,問過徐三幾回。徐三卻是裝傻充愣,先埋怨金國那邊兒沒有半點兒消息,說要分城割地,可這事兒卻是一直再拖,接著又對著官家高興道: “仗打完了,臣可實在高興。先前鄭將軍在外打仗,臣弟獨守空閨,阿母心疼得不行,不肯上京,非要在北邊陪著臣弟不可?,F如今鄭將軍回了駐地,夫妻二人便可團聚,阿母也給臣送了信兒過來,說是十月初便能來開封府了?!?/br> 她稍稍一頓,又瞇眼笑道:“十月下旬,便是官家的大壽,普天同慶的大日子。臣是個清官兒,兩袖清風,脂膏不潤,官家莫要嫌臣寒酸,臣實在是沒甚么金銀珠寶,古董字畫可送給官家的。臣能做的啊,就是替官家將咱京都府整得熱熱鬧鬧的,掛燈結彩,花團錦簇。臣母到時候過來,正好也能瞧瞧臣的本事?!?/br> 徐三乃是寒門士子出身,她要是能獻出甚么寶貝,那可就有大問題了。不過她說這一番話,倒也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她確實準備好了合適的獻禮,既能哄得官家高興,又能顯得符合官品。 若說徐三備下的禮,便要從她先前自牙婆手里買的人說起了。雖說買了百十來個,但這每一個,都是徐三親自瞧過的,可以說是各有所長。她握著那些人的身契,而按著這宋朝的規矩,賤籍的性命,都拿捏在主子的手里,便是打死了,都不必受律法責罰。 在這些個賤民之中,有那么一個小娘子,瞧著很不打眼,卻讓徐三大為驚喜。這女子家中有個祖傳的鐵匠鋪,前幾輩都勤勤勉勉,攢了些銀子,哪知到了她生母這一輩,卻偏偏應了“窮家敗戶出嬌兒”一句,只顧著享福玩樂,換男人,生孩子,最后鋪子倒了,男人跑了,兒子女兒生了一堆,全都被她賣了換錢。 這小娘子恨極生母,不要她娘給她取的名,求了徐三給她重新賜名。她原名王姬,徐三想了想,便給她起名為徐璣。 這個徐璣,腦子靈光的很,她愣是從鐵匠打鐵之時,那四射的星火之中得了靈感,將鐵屑摻入火藥末中,制出了五顏六色的煙花雨來。 按理來說,煙花就是從宋朝開始盛行的,宋代甚至還有專門的煙火師,去大家門戶,給人架設煙火。但由于此宋非彼宋,直到徐三這一朝,與黑火藥區別開的煙火都還沒有出現,或者說,有人發現了,但是無人推廣。徐三便想借徐璣之手,將這煙火,作為壽寧節之獻禮,好哄得官家龍顏大悅。 女人嘛,哪怕六十歲了,也是喜歡驚喜的。因此此時此刻,徐三便沒有直說,只說了幾句好聽話兒,官家聽在耳中,并不放在心上,只扯唇一笑,緩緩說道:“人間美事,盡在天倫之樂也?!?/br> 徐三聞言,細細打量著官家的神色,知道她必是惦念起了遠在北方的宋祁來。她稍稍一頓,一邊低著頭,替官家整理著案上章折,細細分門別類,一邊含笑說道: “待到十月,不止臣的阿母要上京了,三大王該也要回來了罷?他去的時候,臣特地讓人給了他送了幾十本書冊,生怕他落下了課業,也不知三大王官差之外,可還有空讀書?” 官家一聽她提起宋祁,那陰沉的眉眼,倏然間柔和了許多。她稍稍一笑,溫聲說道:“祁兒長大了,每隔幾日,便送一封信過來。他確實忙得很,忙著跟各州府的官員打交道,忙著學習農耕之道。朕聽人說,祁兒甚至還親自下地干了農活兒,拽耙扶犁,像模像樣?!?/br> 她緩緩說著,笑意逐漸加深,便連手中御筆都暫且擱了下來,口中輕聲說道:“三丫頭,你放心。他如今知事了,哪怕忙到半夜三更,強撐著不睡,也要將該讀的書讀完,該練的字寫完。這小子還去到深山里頭,不顧自身安危,非要給朕找甚么稀世名花。唉,甚么名花,哪里比得上人要緊?” 徐三抿唇一笑,忙不迭地說起奉承活兒來,夸了宋祁好一通。官家聽著,很是受用,還想再多提幾句宋祁,哪知便是此時,宮人急急通報,說是金國有變。 徐三一驚,緊抿薄唇,抬眼便見那宮人滿頭大汗,雙手捧著一份折子入得殿中。官家斂去笑容,眉眼沉沉,持起那文書一看,半晌過后,那婦人低下頭來,俯視著下首處的徐挽瀾,瞧那眼神,實在深沉晦暗。 徐三心中驚疑不定,眉頭緊皺,稍一思忖,語帶試探,開口詢問。官家輕輕一嘆,揉了揉眉心,緩聲說道:“那金元禎,倒是個有手腕的。不過月余,他就將太子的位子奪到手了。金王遇刺,雖保全性命,卻已然不能自理。朝政大事,都交予金元禎暫代。至于那些個逼宮的,叛變的,心里頭不服氣的,死的死,亡的亡,清理得倒是干凈?!?/br> 官家眉眼間帶著倦怠,她將那折子撇在御案之上,接著往后一靠,喚來柴荊揉捏肩頸。她微微垂眼,沉聲說道:“這姓金的,小人得志,如今硬氣了。從前他說,只要賜婚,就愿以命擔保,換百年之內,兩國相安無事。如今他說,若是不和親……那他就要跟大宋好好算一筆賬了?!?/br> 金元禎之語,不過是空心湯圓罷了,不足為信。嫁了,還是有可能開戰。但若是不嫁,那就一定是要開戰的。 大宋方才經過西夏之役,雖大獲全勝,卻也元氣大傷。如今若是再來場仗,只怕實在有些吃不消,勢必將會是一場苦戰。 再說了,以后若是當真和金國打起來了,那徐三就成了戰爭的導火索,成了引戰之人。大宋國民,又該如何看她?那些送了妻子、姐妹、女兒上戰場的人家,那些馬革裹尸,有去無還的大宋將士,又要如何想她? 他們或許會說,這場仗本不該打起來的,為此戰死的人,本該都是活著的。為甚么不將那徐氏送過去,換人壽年豐,四海承平?為甚么非要犧牲千軍萬馬不可? 金元禎此舉,是將她一下子推到了大宋國民的對立面上。 徐三深深吸了口氣,勉強笑了一下,拱起手來,才要說話,卻見官家瞇起眼來,冷笑著道:“這小子好大的口氣,自個兒的屁股都沒擦干凈,太子的位子都沒坐穩當,就敢跟朕在這兒威逼利誘?有言道是熟能生巧,咱才打了勝仗,再打一回,也是無妨?!?/br> 她眉頭緊皺,低低說道:“這事兒先拖著,就說他方才立為太子,局勢未穩,空口無憑,不足為信。斷沒有他說兩句空口大話,朕便將股肱之臣送過去的道理。他要想推誠布公,就先在西夏這事兒上讓朕滿意?!?/br> 官家抬眼來,緊盯著徐三,接著沉聲說道:“他要想坐上那把龍椅,起碼還要等上一兩年光景。你放心罷,他也不敢急著打,上京不知有多少人還盯著他那位子呢。滿打滿算,就說是兩年罷。這兩年,你好好干,你干得越好,位子越高,朕到時候打起仗來,也能再多些底氣,大家小戶,蒼蒼烝民,也能對你少些怨忿之氣?!?/br> 官家的意思,是暗示她最好能干出點兒驕人政績,借此再晉升一等。三品官兒聽起來,還是微末了些,若是能做到一品二品,金元禎再來強娶,就顯得有些辱沒大宋國體了。 只可惜使出緩兵之計,也只能再拖延一兩年而已。便說徐三之前的曹府尹,歷經四朝,這官位都沒再升過。一兩年,晉為一二品的高官,這又談何容易? 便是鎮定冷靜如徐三,此時都有些憂心忡忡起來。 她不怕金元禎,她害怕有朝一日,她走在街上,忽而有個披麻戴孝的婦人沖過來,罵她,怨她,說要不是她不愿自我犧牲,她的女兒就不會慘死沙場,尸骨無覓! 徐三甚至有些不敢得閑。忙的時候,倒也無暇去想這些煩憂,但是一閑下來,戰場上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景象,便會在她眼前揮之不去。 似這般慘淡愁云,直到徐阿母進京,住到了縣衙后宅,才算是有所消散。 作者有話要說: 太子:出差回來,發現我的好朋友和我的心上人訂婚了怎么辦?在線等,挺急的 第164章 銀鞍卻覆香羅帕(四) 銀鞍卻覆香羅帕(四) 徐阿母一來,開封府衙里, 頓時多了幾分活潑潑的氣息。往常徐家一共就那么幾口人兒, 徐榮桂只能一會兒跟三娘拌拌嘴, 一會兒又數落唐玉藻幾句, 可如今徐家可是大了,整個府衙, 衙門里有好幾十號員役, 后宅里還有幾十官奴, 這可實在讓徐阿母精神大振。 她作為徐府尹的生母,在這府衙里頭,旁人見了她, 自然都是要躬身問安的。徐榮桂一朝之間,從給人家洗衣裳的奴婢,變成了由人侍奉的貴族階級, 每日里都喜滋滋的, 差使這個,使喚那個, 當真是來開封府享福來了。 這日里晌午時分, 徐三處理罷了公務, 歇在后衙的錦榻之上, 正閉目養著神呢, 徐榮桂便咭噔咯噔走了過來。這婦人才用過午膳,嘴巴上滿是油光,她邊拿絹帕擦著嘴巴, 邊一屁股坐到了徐三身側,擠了擠閨女的胳膊,口中則尖聲說道: “徐老三,現在有空兒了罷?別老說你忙,你忙,你忙得都顧不上你親娘嗎?” 她在旁邊吵吵嚷嚷的,徐三心里反倒松了口氣。方才她想趁著晌午,打個小盹兒,哪知一閉上眼,金元禎那雙陰鷙的眸子便出現了一團漆黑之中,攪得她心神不寧,備受煎熬。徐榮桂這么一打岔,反倒讓那男人的影子全然消散了去。 徐三緩緩睜眼,輕笑著道:“恰好還能再歇上一會兒。親娘要是有甚么吩咐,小的哪兒敢不照著做?” 徐榮桂嘖嘖兩聲,心上倒是滿意得很。她自腰間荷包倒了一把瓜子兒出來,一邊磕著,一邊細聲說道:“老三,今兒個阿母可以跟你說些掏心窩子的話兒。昨兒我去了唐小郎開的那驛館,兜轉了一圈兒,還瞧見了那姓吳的小丫頭。娘可跟你說啊,升米恩,斗米仇。你可別想著做觀音菩薩,臨了生生養了兩個白眼狼出來?!?/br> 徐三耐著性子,跟她緩聲說道:“玉藻是咱的家奴,咱有他的身契,他能跑到哪兒去?再說了,這么多年了,玉藻也不曾出過甚么岔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娘以后說話注意點兒,可別寒了玉藻的心。至于阿翠,她要是背棄了我,只怕也找不著人跟著了,至少忠這個字兒,她是會占著的?!?/br> 徐榮桂瞇著眼兒,賊兮兮地笑著,胳膊肘捅她一下,曖昧說道:“哎喲,小丫頭出息了,胳膊肘都往外拐了?是,是不能寒了他的心,不然以后誰弄得你舒舒服服的?這賤籍郎君啊,身份低,沒架子,怎么著都行,還是他們會伺候人兒?!?/br> 徐阿母一直誤以為徐三和唐玉藻,在床笫之間,切磋甚密。徐三聽著,忍不住無奈而笑,扶額輕聲道:“阿母吃飽了,喝足了,好好歇著去罷。到了休沐之日,我領著你去重陽觀轉轉,那邊兒景致不錯,我正好也按著官家遵囑,去給羅五娘上幾炷香。等到了壽寧節,京中可就熱鬧了,阿母定會歡喜的?!?/br> 徐榮桂一聽她說百忙之中,會陪自己游逛,心里頭很是自得。她嗑著瓜子兒,笑呵呵地道:“這還差不多。只不過啊,光陪我轉可不行,你娘我可還沒瞧過姑爺呢。你領我去重陽觀的時候,不若也把我那薛姑爺給帶上?!?/br> 一提貍奴,徐三眉頭不由微微一蹙。 她并不反感貍奴。那樣一個小貓兒似的,笑起來露著尖尖虎牙的乖巧男孩兒,誰見了他,都是討厭不起來的。 但她必須要跟貍奴保持距離,絕不可跟他太過親近。且不說她對貍奴并無兒女私情,斷然不能讓他生出不該有的想法,就說她跟薛家,跟薛鸞一系,遲早是要走上對立的宿命的,到那時候,貍奴夾在中間,不知要有多么為難糾結。 她瞥了徐阿母一眼,輕笑著道:“這就算了罷。薛菡雖與我定有婚約,但他到底還是待字閨中,若是跟我走得太近,難保不會招惹閑話?!?/br> 徐三隨口說了幾句,這便將徐榮桂給打發了。哪知徐阿母的心中,卻是另外打起了小算盤來。 雖說那唐玉藻,當年是由徐榮桂看中,掏了銀子買回來的,但眼瞧著如今唐小郎又當了后宅管事,又做了驛館掌柜,徐榮桂晝警夕惕,對他起了提防之心。 她現如今上京享福,也不用干什么活兒,自然就胡思亂想了起來。她生怕徐三被那小狐貍給哄得犯了糊涂,將他抬成平籍,又怕徐三太寵唐玉藻,冷落了薛菡,惹了親家不快,再生出甚么事端??偠灾?,比起那精明的唐小狐貍,她心里的這桿秤,還是更偏向于未過門的薛小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