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書迷正在閱讀:望梅不止渴、直播算命群、錦魚歡、我兒子在她手上.、蜜芽的七十年代、奪夢、筆直、[綜英美]羅賓女孩兒波特、救救這個美學渣[快穿]、心甘情愿
《不平則鳴》 作者:宋曇 文案: 從無名之輩,到攝政權臣, 升官發財自是快意, 偎紅倚翠更是逍遙, 但徐挽瀾心中所圖,卻遠甚于此。 朝綱是用來顛覆的, jian宦是用來勾搭的, 為了心中那一桿銅皮鐵秤, 縱是身負千古罵名,又有何妨? 必看提示↓↓↓ ※ he。 內容標簽:穿越時空 女強 主角:徐挽瀾 ┃ 配角:蔣平釧,崔鈿,徐守貞 ┃ 其它:女尊,平權,朝斗,科舉,女官,女強 第1章 顛倒紅英間綠苔(一) 有道是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徐挽瀾掐指一算,竟已足足穿越了有五年之久。再憶起現代生活,倒好似隔世一般了。 前生她是個女律師,三十多歲大齡懷孕本就不易,偏偏又遇上丈夫孕期出軌。也不知是命數所至還是果真動了胎氣,生產那一天她又遇上了難產,分娩后還大出血,到底是沒挨過去。等再一睜眼,徐挽瀾就來到了眼下這個宋朝。 名雖為宋,可此宋卻非彼宋。這個宋朝呢,男女顛倒,女人當家做主,為官做宰,而男人呢,則伏低做小,行止間百般受限。徐挽瀾對此番景象,是倍感驚詫,待熟悉了環境之后,她小心探問,外加翻閱典籍,這才明白了形成這般社會制度的原因—— 前朝女子飽受壓迫,不過是男人們的附屬之物,倒是和徐挽瀾所熟悉的封建古代一模一樣??傻搅饲俺┐畷r,鄰國金國揮兵南下,大舉進攻,而前朝卻是屢戰屢敗,潰不成軍。偏生這時,有個名呼宋如意的小娘子揭竿而起,組了一支娘子軍。這支軍隊紀律嚴明,戰無不勝,宋如意更是奇計迭出,以小搏大,打得金國人現如今聽到宋十三娘的名姓都咬牙切齒。時之所造,勢之所趨,多種因素夾雜之下,這位宋如意,后來就成了這宋朝的開國之主。 這位宋十三娘,據聞年少時因喜愛練武,常被父親打罵,嫁人之后又曾檢舉親夫,鬧得滿城風雨,終是將夫君送入囹圄?;蛟S恰是因此,她對男子十分厭惡,開國之后便廢教棄制,移風革俗,定下了這男女社會顛倒的法令。為了徹底壓制男子,這法令從各方面限制了男人的崛起,言文刻深,極盡嚴苛,譬如:若非官宦人家出身,男子不得習字練武;若是夫君三年無法令妻子懷孕,妻子可以休棄夫君;男子出門,非得帶面紗不可;若生得子女,都必須跟母親的姓氏,而非父親。 宋朝開國至今,不過短短五十多年的歷史,卻已經換了八個女皇帝。徐挽瀾每到得閑之時,便會拿出史書來掃上兩眼,愈看愈是覺得有意思。那青史錦軸,乍一看仿佛是平平泛泛,可那行間字里,分明有暗流涌動,讓人心驚不已。 起初來到這么一個時代,徐挽瀾只覺得是解脫了,頗有幾分快活之意,只是時日久了,新鮮勁兒褪去了,生活又便露出了它的本來模樣來——過日子,說到底是個難字。 這個徐三娘徐挽瀾,住在淮南西路所轄的壽春縣,家中清貧,生父早逝,府中只剩一個重女輕男,且無甚文化的阿母,還有個性情怯弱,到了待嫁年齡的弟弟。前面雖有兩個jiejie,可惜卻都早早夭折。阿母徐榮桂,在知縣府上為仆,性情潑辣,是個得理不饒人的厲害人物;弟弟名為徐守貞,從這名字便能瞧出時代特色來,而她這個弟弟,也是被養得羞口羞腳,不慣見人,加上生得雪膚花貌,當真似個小姑娘一般。 徐榮桂有盤龍之癖,好賭,偏偏賭運還不好,每得兩個銅板,便非得送到賭場里去,恨五罵六一番,往往是輸個精光。有這么個倒霉娘在,徐挽瀾也沒甚么多余的銀錢去跟著師傅念書,只得早早自謀出路。她辛苦努力了幾年,一面跟著便宜阿母在知縣府上打些喂馬浣衣的零工,一面夜夜背誦大宋律法,拿著毛筆練習寫繁體字,總算是在古代重cao舊業,做起了訟師來。 按理說來,訟師這一職業,得到明朝才會產生。而在這個女子開國的宋朝,訟師卻是常見的很,據說開國的那位女皇帝宋十三娘,當年檢舉親夫時,就是自己給自己當的訟師。 當了兩三年訟師之后,徐挽瀾也算是在這小小一方壽春縣里闖出了名堂,靠著一張利嘴站住了腳。那年已五十的李知縣對于徐挽瀾甚是喜愛,便連打起官司來,也常常偏幫徐三娘一些。這樣的日子倒也算是順心,可誰知就在這崇寧八年時,李知縣突發一場大病,不得不回京休養,而朝廷則派了位新知縣來,替補這知縣之位。 這日里徐大娘徐榮桂回了家,便喚了徐三娘來,與她交待起來:“我替你都掃聽過了。新來的知縣下月初三便到壽春縣來,本姓崔,單字一個鈿字,開封府里人?!?/br> 一聽這個姓氏,徐挽瀾便了然了幾分。她微微一笑,一面合上手中的大宋律法,一面道:“開封崔氏,這可厲害了。當朝左相便姓崔,這新縣令,多半便是崔相的親戚。咱們這壽春縣,也并不是什么油水多的地兒,所以她啊,大約是個遠親?!?/br> 徐榮桂急道:“嗤,你這小娘子,向來是自作聰明。遠親?這位崔鈿崔知縣,乃是崔左相的嫡親女兒!你需得小心謹慎,萬萬不可得罪!” 徐挽瀾聞言,先是一驚,抬眼看了眼徐大娘,隨即思索片刻,卻是一笑,輕松道:“我不過是個小小訟師,吃飽穿暖足矣,想得罪這位崔娘子,倒還沒有得罪的份兒哩?!闭f罷,徐三娘便收拾起桌案上的書冊來。 徐榮桂聽了她這話,卻并未安心,反倒瞪著眼睛道:“那可不成。我先前剛生下來你時,有個道姑登門討要飯菜。我向她探問這三個女兒的天命,她給了我幾句判詞。我后來細細琢磨,實在是準?!?/br> 徐挽瀾不以為然,笑了一聲,隨口道:“阿母你大字不識幾個,自己的名姓都寫得磕磕絆絆,當真讀得懂判詞?” 徐榮桂斜了她一眼,坐到桌邊,一面磕著才傳入宋國不久的瓜子兒,一面翹著二郎腿,道:“我都記著呢。她說你兩個jiejie是‘福祿難過丑年春,雪里夭夭解早開’,你這兩個jiejie,最后果真是沒挨過已丑年的冬末春初,外面飄著細雪呢,這人便沒了魂兒?!?/br> 徐挽瀾挑眉道:“那她又給我下了甚么判詞?” 徐榮桂砸吧著嘴,瞇著眼想了會兒,這才道:“只一句,說是紫綬朱衣夢里身。紫綬朱衣這個字兒,我還特地問了人家讀書人,不就是說你日后要當官,當大官么!”說到這里,她仿佛當真看見了女兒為官做宰一般,心滿意足地呵呵笑了起來,道:“你那弟弟,是個賠錢貨,遲早要搭上嫁妝,送到別人家里去。若是沒有生女兒的本事呢,只怕還要被退回來。他我算指望不上了,為娘我只盼著你發達了!” 徐挽瀾冷哼一聲,卻是默然不語,只埋頭又寫起字來。她手里面積了幾件案子,只等著崔鈿新官上任開審,若要在這位身家顯赫的崔娘子跟前站住腳,那非得下一番苦功夫才是。穿越與否,目前看來,并不能給她帶來什么額外加成,踏實努力才是硬道理。 一晃眼便到了下月初三,徐挽瀾遠遠站著,瞧見了一頂翠綠帷頂的小轎晃晃悠悠地進了知縣府內,知道是新官來了,這才徐徐上前,給守門的遞上名帖。她守在烈日底下,干巴巴地和其余幾個商戶、訟師及告狀的等了約一個時辰,結果出來了個拿鼻孔看人的小娘子,高聲道: “知縣娘子舟車勞頓,十分倦怠,今日便不見人了。諸位請回罷,改日再來?!?/br> 作者有話要說: 1、雖然是女尊背景,但是感情線絕對更適合bg讀者。 2、這篇文比較長,但我會寫得很用心很用心,一定要把這個故事講好,不再像之前一樣,每篇文雖然都完結了,但是多少都有點兒遺憾。 3、更新上面,能做到日更。 離合約到期大概還有一兩年了,爭取把存稿坑都寫完~ 感謝機智的美少女,袖手、天下兩位姑娘的地雷~ 第2章 顛倒紅英間綠苔(二) 顛倒紅英間綠苔(二) 門外守著的幾人你看我我看你,卻也不敢說些什么,只說了些吉祥話兒,便請辭而去。徐挽瀾等了個空,也沒別的辦法,只能給幾位案子的當事人送個信兒。她連跑了兩家,待到第三家時,已是累得不行。 這第三家,乃是壽春縣的一戶富貴人家,姓魏,打的官司呢,則是爭遺產的官司。家里面的老太太突然死了,什么話兒也沒來得及留,幾房女兒哪個也不肯讓,非要鬧到縣太爺那兒,讓縣令裁決。請徐挽瀾來當訟師的,則是魏家的老大。 魏府上的奴仆開了府門,見門前站著個一襲襦裙的長嬌美人,眉清而目明,正是走得腳麻的徐三娘,連忙迎入府內。徐三娘正擦著汗,便見仆婦苦著臉道:“三娘子來得可不是時候,咱家大娘正教訓人呢?!?/br> 這魏大娘生來富貴,性情跋扈,因而徐挽瀾見怪不怪,只笑道:“哪個小娘子這般沒有眼力見兒,竟惹了咱們好脾氣的魏大娘發怒?” 仆婦呸了一聲,道:“一個犯賤的小浪蹄子,咱家大娘瞧上他是他的福分,他竟給臉不要臉,還把杯子給摔了,拿著碎瓷以死相挾!” 在這宋朝,人生來便分三六九等,有貴籍、平籍和賤籍之分。徐挽瀾是平籍,所以饒是家中貧苦,她弟弟也不被允許出來給人家做仆侍;而賤籍出身的兒郎,則生來就是要做奴仆的,按理說來,也早該習慣了低人一等,逆來順受,如何會有這么一個烈性子的男人呢? 徐挽瀾聽得稀奇,便出言詢問。仆婦一面領著路,一面絮絮說道:“這小浪蹄子乃是開封人士,從前是貴籍,怎奈何家中遭了罪,不但被貶為賤民,還被買賣到這壽春縣來。大娘休了夫君已有兩年之久,見這郎君姿色好,便也不嫌棄他,召他在身邊伺候,可誰知他卻是個不通情理的,實是教人生厭!” 從前既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該也是能讀書習字,騎馬練武的,現如今淪為別人的奴仆,還要被逼著和魏大娘這么個五十來歲的暴發戶親熱,心里自然是不會好受。徐挽瀾兀自唏噓,卻也不好說些什么,待到仆婦領著她進了正堂,她一抬眼,便忍不住皺起了眉。 她只見到一個身材結實,皮膚白皙的男人裸著上身,趴伏在地,背上滿是紅色鞭痕,褲子被人拽得直露出半個臀來,狼狽的很,著實觸目驚心。而魏大娘顯然還在氣頭上,手里拿著鞭子,仍在打個不停。 徐挽瀾見狀,便笑著上前,道:“大娘,氣大傷身,鞭子抽多了,手里頭難道不勒得慌?也該歇歇罷?!?/br> 魏大娘聽她之言,方停了手,如牛一般喘著粗氣,很是不高興的模樣。徐挽瀾瞥了一眼趴在地上,奄奄一息的美貌郎君,暗暗嘆了口氣,面上卻是不顯,笑著同魏大娘說起了案子的事來。 自打宋如意開國之后,重女輕男之風漸盛,甚至許多人家見生了兒子,便直接將啼哭不止的小兒郎生生溺斃于夜壺之中,直接導致這男子的數量是愈來愈少。徐挽瀾還見過個案子,是母親閹割了兒子,逼迫兒子扮作女郎,直到這孩子娶了郎君后才被夫君揭穿。因而在這個所謂宋朝,便也沒有什么嫡庶之分別,只要是女兒,便比兒子高上一等。 而按著《宋刑統》十二卷《戶婚律》所說,其一,主母去世之后,諸女之間無論長幼,均分財產,而若是有還未曾娶過郎君的女兒,則可以多分得一些銀錢,以備作聘禮;其二,若是府中還有未嫁人的郎君,則也可以分些嫁妝錢,份額為女子所得的三分之一,若是已經嫁人,那便一分也沒有了;其三,若是亡人在世時留有遺囑,且證驗分明,那么財產處置,便以遺囑為準。 魏大娘雖然跋扈了些,卻并不是個全然不通情理的人。她之所以要爭家產,全都因為她那meimei突然拿了份真假莫辨的遺囑出來,魏大娘不信她,便非要鬧上公堂,讓知縣作裁。 見徐挽瀾來了,魏大娘惦記著官司,忙出言詢問,道:“徐巧嘴兒啊徐巧嘴兒,你可算是來了。我問你,可曾見著新的縣令娘子了?可是個好相與的人?” 徐挽瀾抿了口茶,潤了潤唇齒,方才含笑道:“知縣舟車勞頓,身子骨乏了,因而今日并未見客?!?/br> 魏大娘道:“從開封府到壽春縣,快馬加鞭也要十天半個月的,自然乏累?!?/br> 言及此處,魏大娘屏退下人。徐挽瀾看著那躺在地上的男人被仆婦毫不憐惜地拖走了去,倒也不曾說話,只是兀自尋思起來。 旁邊沒了外人,魏大娘便急道:“瀾娘子,你說我這官司,能贏不能贏?” 徐挽瀾微微勾唇,胸有成竹,一雙杏眼十分澈亮,聲音更是好聽:“肯定能贏。阿姐,你先前跟我說,你瞧過老二的那份遺囑,上面雖有你家阿母的印章,可是這份遺囑,從頭到尾都是他人代寫,對不對?” 魏大娘點頭道:“是。我家阿母,因有病在身,手一提筆便抖個不停,所以找人代寫,倒也是情理之中。至于那印章,我仔細察驗過了,確實是真?!?/br> 徐挽瀾卻是并不慌張,自懷中掏出一卷《宋刑統》來,翻到《喪葬令》一頁,一面指給魏大娘看,一面說道:“這是當今官家年初新頒的律法,大娘生意繁忙,怕是還不曾來得及細讀,便讓我來詳述給大娘聽。這喪葬令里,清楚明白地說了,遺囑呢,必須‘官給公憑,經官印押’,讓官府蓋個章印,方才有法律效用,不然細究起來,都是算不得準的?!?/br> 魏大娘驚訝十分,連忙細細研讀,看著看著,便眉開眼笑,道:“如此一來,她那遺囑便是真的,也不算數了?” 徐挽瀾道:“我不知她是真是假,我只知道,按著律法來,她那一份不算數?!?/br> 魏大娘高興道:“你果真是徐巧嘴兒,便是黑的也能讓你說成白的?!?/br> 徐挽瀾聞言,微微一頓,隨即笑了笑,道:“做訟師的嘛,既然收了阿姐的銀子,總要費些心思為阿姐說話的?!?/br> 魏大娘十分滿意,臉都笑成了一朵菊花,非要留徐挽瀾一同用膳。徐挽瀾連連推辭,魏大娘便著人送上了禮品來,均是人參燕窩等物,這回徐挽瀾不推辭了,一一收下。 待到臨走時,她又拱了拱拳,溫聲道:“大娘莫要怪我迷信,且聽我啰嗦一句。大娘心知肚明,我徐三娘,是個敢指鹿為馬,能混淆黑白的小人,斷然不是什么手滑心慈的小娘子。只是這臨到上公堂前幾日,府里頭是能不見血就別見血,不吉利。我做訟師做了整三年,只輸過一場官司,那人便是個殺豬的屠婦。我勸那小娘子停幾天的工,她偏不停,結果那官司打得,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沒來由地倒霉?!?/br> 魏大娘一聽,奉為圣旨一般,連連點頭,呵呵笑著道:“你放心,這幾日我定然做個大善人,日日吃素,夜夜念經。至于那賤人,等我贏了官司,再處置也不遲!” 徐挽瀾安了心,這便拎著一手的燕窩人參,回了家中。徐榮桂一拉開門栓,便見徐挽瀾一個人提著這么多東西,忙不迭接了過來,口中數落道:“你徐三娘,也算是個有些名聲的人物了,連個隨身伺候的書童都沒有,這哪里說得過去?我有幾個相熟的牙婆,定能給你挑個模樣好看,人又伶俐的小郎君來?!?/br> 作者有話要說: 宋朝時,遺囑必須經官印押才有法律效用,這點是真的,不是我編的…… 為什么不自稱“兒”了呢~因為設定是女子為尊嘛,女人自稱我,男的就要自稱兒、妾之類的了。 第3章 顛倒紅英間綠苔(三) 顛倒紅英間綠苔(三) 徐榮桂是越說越來勁,收拾妥當之后,又磕著瓜子兒,坐到翻閱律法的徐挽瀾身邊來煩她:“你年紀不小了,也是時候說親了。你瞧鄰家娘子,與你一般歲數,大胖閨女都抱上兩個了,端是爭氣?!?/br> 徐三娘煩不勝煩,十分不耐,道:“我沒有功名在身,咱家里也拿不出彩禮,怎么就是時候說親了?” 徐榮桂嘻嘻笑著,道:“瞧你,總把自己看得這樣低。你徐巧嘴兒的名頭,在這壽春縣里,哪個不知?哪個不曉?不說親也成。只是你總不能一個人素著嘛,我給你買個小郎君,你也好提前開開葷?!?/br> 徐挽瀾白了她一眼,并不理睬,轉而又道:“你可知道杏花巷怎么走?” 徐榮桂吐了口瓜子皮兒,疑惑道:“你不好好打官司,也不找小郎君,非要跑去那偏得不行的杏花巷作甚?”她眼中忽地放光,湊上前來,小聲道:“難不成是在杏花巷有了相好的了?” 徐挽瀾嘆了口氣,很是不情愿地道:“先前李知縣離任前,是苦口婆心勸了我一番,非要讓我去考功名不可。我全無此意,只想在這壽春縣里求個清凈,可李阿姐病得站都站不穩,我哪里敢再說難聽話兒來膈應她?李阿姐見我應下,高興得很,便說連師傅都給我找好了。那人姓羅名昀,正住在杏花巷里。李知縣有心引薦,便是敷衍也罷,我也不能不去,總歸是要去露個面兒的。明日恰逢休沐,正是時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