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 溫朝陽開了年就要小升初。年前期末成績出來之時,負責任的班主任特意召開了一次家長會,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闡明應該給孩子們做哪些準備。 家里一致推選溫向平去參加溫朝陽的家長會,因為家里學歷最高、最有文化的就是他了。 溫向平哭笑不得, “開家長會跟這些有什么關系?” 蘇玉秀眼神爍爍, “萬一人家老師講的我們都聽不懂,耽誤了孩子怎么辦,還是你去最妥當?!?/br> 溫向平最后還是擔下了這個重任,提前穿上了蘇玉秀買來的過年新衣,甚至還抹了頭油鼓搗了個大背頭。好在溫向平長的俊,這么考驗顏值的發型也撐得住,只是臨出門又忍不住摸摸頭發問蘇玉秀, “我這樣…行不行? 兩輩子來,溫向平還是第一次給孩子開家長會,對于溫向平而言,其緊張程度遠勝于前幾年參加高考。 蘇玉秀忍不住笑著戳他, “行行行――就差再給你兒子弄個頭發了?!?/br> 站在溫向平身邊的溫朝陽聞言連忙捂住自己的板寸,如臨大敵。 家長會跟領成績合并在了一起。班主任站在講臺上念著名字,將班級前十名的卷子發給孩子,而溫朝陽是第一個上臺領卷子的。 作為班級第一親爸的溫向平接受著四面八方目光的洗禮,完全沒有聽別人夸溫知秋時的半點不適。 家長會的重點是在下個學期學生和家長針對小升初要做哪些準備。班主任在講臺上仔仔細細說了一通,甚至還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只怕有家長聽不懂,可以說是相當負責任。 事關自家兒子,溫向平自然聽得尤為認真,手邊還放了個小本子時不時做些筆記,架勢堪比當年高考前的復習,教講臺上的班主任忍不住暗自頷首。 怪不得溫朝陽能拿年級第一,看看人家父親這認真態度,有其父必有其子哪。 然,這話有些言過其實,這會上像溫向平一樣做筆記的家長可是不少。只不過,像溫向平這么俊,還這么會打扮的,整個班級卻就只有這一個了。 和溫向平隔了一個過道的一位父親冷眼瞥了一眼溫向平,從鼻子里哼了一氣。溫向平一臉莫名其妙。 溫朝陽扯扯溫向平的衣袖,小聲道, “他就是我同學那個當音樂老師的爸爸?!?/br> 溫向平恍然大悟。 再看看這位音樂老師,一頭充滿了野性風格的披肩卷發,一條不懼寒冬的喇叭褲,還挺潮流的。 見識到了走在這個年代潮流前線的男人,溫向平連忙收回心來,認真的聽臺上的班主任講話。 音樂老師在一邊暗自生悶氣。本來他才是班里最閃耀最矚目的家長,結果這個梳著奇怪發型的男人一來就搶走了他的所有風頭,還偏偏一副故作不知的樣子。 哼! 矯揉造作的溫向平這個春節可以說過得十分愉快。因著蜜果兒還小,經不起長途奔波,一家人也就沒回大河村去過年。在沽市熟識的人家也沒幾戶,溫向平每天除了寫稿子,就是愉快的陪兒女玩耍,再時不時跟妻子污污污,當真是快活似神仙,完全沒有讓廣大讀者抓心撓肺了一個月的愧疚。 雖然年前的最后一刊,新周刊大手筆的更新了十五章,但絕大多數讀者都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像以往一樣每周看三章,還有三章的多更以供解饞。往往是書一拿到手,花上一個下午的時間坐在桌邊或床頭,手邊錄音機轉著磁帶播著情難自已的歌,十五章就這樣順其自然的一口氣讀完。 然而看文一時爽,年假還在放。距離開年新周刊的第一刊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真不可謂不煎熬。 好在還有個『此生不換』,能讓人在翻閱十數遍新章節再無可翻時,闔目隨著斷心斷腸的曲調想象著陸川柏和紫苑最后一世的情緣,然后被自己的想象感動的一塌糊涂,淚流滿面。 好歹,也算是打發了時間。 俗話說得好,風水輪流轉。年假時溫向平過得有多舒心,開年新刊后就再不復往日清閑。 因著如今已經恢復了將近一月的春節假期,許多店鋪過年期間都紛紛關門回家,若非如此,許城陽當時就能一口氣刻數十萬盤。畢竟沽市的人口數量可是千萬級別。 可饒是如此,考慮到收音機的普及程度和沽市中高收入人群的占比,五萬盤磁帶僅在沽市,在短短十數天的時間內銷售一空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成績。而這個市場在目前,離飽和還有很大的距離,也就是說,《蜀山》的周邊歌曲還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 為了不浪費這么一個優越的條件,許城陽過年時專門叫上羅溫二人拜訪了何先揚大家,同時還帶著迄今為止手里掌握的《蜀山》的存稿,最終求得一份輕如鴻毛又重于泰山的曲譜。 “小溫填的就很不錯,很有靈氣,又是這書的作者,是最熟悉故事和人物的人。他來填詞,比我合適的多。如果不放心,填完拿來讓我看一眼?!?/br> 何先揚這樣道。 這本來是個難得機會,但溫向平萬萬沒想到何老也是個工作狂,把手頭的《蜀山》看完后,琢磨了兩天就開始動筆。等到年假結束時,曲譜已經在溫向平的手里了。 于是剛剛從美好年假中回神的溫向平,就被塞了這么一張樂譜,強令在《蜀山》上部對外刊登完前一個月,必須將詞填出來。 誰讓這曲譜是何老針對上部作的呢。 這還是盡量給了溫向平寬裕的時間。何大家修改、歌手錄唱、刻磁帶,哪一個不耗費時間。 好在離交稿時間還有三個月,也算是充裕。不過這下,溫向平自然不能像年前一樣,時間綽綽余余,每周都要抽出一兩個花在填詞上。 溫向平拿到手的只是一張紙,在填詞之前,必然要先聽熟曲調。雖然家里鋼琴、吉他一個沒有,但新周刊是個財大氣粗的,直接包了個音樂教室,只不過來合曲的人選,卻讓上頭犯了難。 總得找個知根知底的,防止曲譜泄露出去。 于是就找上了之前合作過的男歌手。 男歌手相當愿意,主動貢獻了給自己配樂的團隊不說,還提出了購買歌曲的意向。 誰讓男歌手憑借著『此生不換』一時風頭無兩,紅火到現在,也是出門能有粉絲認出來激動著叫名字的歌手了,名氣雖然還不能與港省的歌手相比,可卻比從前唱電視劇的插曲強了不少。嘗到了甜頭,如今自然希望能把握好機會,無論是價錢還是態度都十分令人滿意。 上一次是新周刊掏錢請人家唱,這回就成了人家掏錢買歌唱。 溫向平挑挑眉,人家的嗓音和唱功都不錯,有過合作經歷的自然比初次見面的合作起來方便些。最終拍案同意。 第71章 因著已經有了一首完成的『逍遙嘆』, 男歌手便先和樂隊進行排練,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合奏何老給的曲調讓溫向平聽。 鋼琴吉他小提琴這些, 溫知秋都是能玩幾下的,溫向平卻從來沒接觸過這些。因此面對著一屋子的各式樂器, 雖然忍不住有些手癢, 溫向平還是按捺住,只打著新手學習的名義跟著樂隊里人學了半月一月的, 然后就有模有樣的彈了起來, 雖然不敵正兒八經的音樂家,成曲成調總是沒問題的。還叫樂隊的人夸了溫向平幾句天才。 有了名正言順的技能,溫向平就能在樂隊合奏完曲譜后,自己又撥拉著吉他彈著鋼琴再研究一陣,甚至干脆買了把吉他回家自己彈, 捕獲靈感。 畢竟樂隊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候在他身邊奏曲給他聽, 到底自己來要方便些。 不得不說, 這年頭樂器還不是隨隨便便就學的起的東西,溫向平手上這把吉他冠了個“紅棉”的名頭, 就要價到了一百塊錢。好在用料講究,音色也還算不錯, 倒也挺值當。 何老譜的曲或許是考慮到了整本上部情節基調的原因, 調子和曲風比『此生不換』都要更大氣更冷硬, 呼應了上部中善惡情義的取舍, 英雄的血性和仁心, 個人情感反而被弱化。 所以說何老是國內響當當的人物, 只聽著曲調就能體會到這么多的情感。 溫向平由衷的佩服。 既如此…… 溫向平坐在書桌前抱著吉他撥弄著弦,隨調哼唱,桌邊一根筆一張紙,便于一瞬間福至心靈,刪減寫改。 如此過了大約半月有余,一首完整的歌曲就被放在了許城陽的桌面。 “『殺破狼』?” 許城陽饒有興趣的念著這個歌名,眼睛掃過歌詞的同時又問道, “請何老看過了?” 溫向平頷首, “是,改了幾處字詞?!?/br> 許城陽哈哈一笑, “既然向平完成的比預計的早,我們也能放的早些,正好接『此生不換』的檔,四月底刊龍屏舍身跳熔爐祭劍時正正應景,一直到六月中旬刊登下部,跟著『逍遙嘆』一起,何愁《蜀山》會失了熱度!” 時間和排版的事情許城陽和羅家和考慮的都十分周到恰當,只錄著『此生不換』的磁盤終于在四月、六月分別迎來了新的伙伴,甚至還有三首歌的合集。 三首歌,作曲,有鼎鼎大名的何老出手,自是不同凡響;填詞,有溫知秋這個鬼才親筆,也是卓爾不群。尤其是一首接一首,正好在一首聽膩之時接檔新曲,不僅貼切小說情節進程,更是在不同的層面持續為《蜀山》的名聲添爐加火。 而《蜀山》本身玄幻仙俠、不落窠臼的情節和超脫愛恨糾葛的生死大義,加上出眾的文筆,懸念伏筆的巧妙應用,抗住了烈火烹油下四面八方的高期待、高要求。 《蜀山》不僅僅在沽市,就是在京市、新周刊發行的晉秦直等省都聲名大噪。誰若是沒看過,都要被說一聲跟不上時代,哪怕燙著最時髦的及肩卷發,穿著長筒喇叭褲和黑皮鞋。 相比新周刊的花團錦簇,春風得意,紅星雜志就沒這么美妙的心情了。 尤其是楊主編楊賀,堪稱惱怒至極。 這兩三年來,周圍一個個雜志都在進步,紅星這幾年卻沒有什么進益,相比之下自然是在走下坡路。而楊賀曾滿懷信心的“小某某”計劃雖然讓紅星紅火了一陣,卻并沒有持續多久,更不用提像《大惠山》一樣引起熱潮,大肆增加銷售量。 反而是羅溫二人跳槽去的新周刊蒸蒸日上,如今就連沽市關注也能和紅星平分秋色,楊賀怎能不惱火。 而銷聲匿跡兩年的溫知秋又在這個當口復出,第一篇作品就引發大爆,而這篇作品居然是曾經被他駁回去的《蜀山》!楊賀第一眼看見的時候只覺眼熟,后來想起曾在羅家和手中得見,再去看時幾乎目眥欲裂。 好不容易能平復下心情來,想出個法子蹭蹭熱度,提升紅星的知名度,新周刊卻置之不理,仿若根本沒瞧見他的“小溫知秋”一般,直把楊賀氣的要嘔一口血。 楊賀調整了幾天,正待再試一把起死回生的法子,卻通通被上面壓了下去。還不待楊賀去質問一下,就發現劉組長已經頂替了他的位置,坐在了他的辦公室里。 “老楊啊,這兩年雜志怎么樣你也都看得見,還是讓更有能力的年輕人來做吧?!?/br> 言下之意,就是你哪兒涼快哪兒呆著去吧。 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了二三十年的雜志將他說丟就丟,一手扶持上來的劉組長還搶了自己的位子。 楊賀這回是真的嘔了一口血出來。 雖然及時止損,將無用的楊賀換了下去,可新官上任的劉組長顯而易見也沒有什么通天的本領能逆轉時局,將紅星重新扶回高位。 時代在開放,雜志報刊都在致力于與時代接軌,不斷創新,楊主編在位時卻著相于模仿競爭,早已失了先機,劉組長如今能做的也不過是鞭策編輯作家盡快跟上時代步伐罷了。想要一力降十會,重新站在行業內的前列…… 如果溫向平能回來就好了。 劉組長摸著下巴琢磨著。 可瞅瞅自家雜志的士氣低迷,再看看新周刊的一片大好形勢―― 劉組長長嘆一口氣。 還是另想別招好了。 …… 《蜀山》更新到龍屏以身殉劍時,無數讀者捧著書淚如雨下泣不成聲,如雪花般的信件紛紛飛到新周刊祈求溫知秋再給龍屏一條生路。再加上『殺破狼』的一曲,溫知秋和《蜀山》幾乎被掛在每個人的口頭。只在沽市,走出五步遠,就能聽見路人或惋惜或凜然的談論。 正當時,狄導導演的《大惠山》也來加了一把火。 狄導是國內抗日劇的典型代表導演,迄今為止拍過的片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在觀眾和圈內都積累了人脈的深厚的基礎。 然而近些年,港省的歌手演員堪稱人才輩出,群英薈萃,向大陸滲透過來的歌曲影視也有不少可圈可點。相比之下,以革命劇為主流的大陸在這方面市場就要吃虧些。 有些導演心思活泛,早兩年就琢磨著轉了型,學著港省做了起來。偏狄導性子拗,非要拍一部勝的過情情愛愛港劇的電視。在拍這部新劇之前,他已經沉寂了一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