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分產到戶,他們家也分了五只羊一頭驢,楊六虎倒是想套架子車去送她,被吳英玉攔住了。 “我幾個哥哥本來就不同意離婚,上次還跟你打過一架,現在你送我回去萬一打起來怎么辦?不如就讓鄭三哥去送我?!?/br> 楊婆子一聽楊六虎送人說不定還會挨揍,立刻就攔住了:“六兒啊你別去了,萬一再打起來吃了虧?!?/br> 吳家人跑來楊家鬧也就不說什么了,但楊六虎把吳英玉送回吳家莊,不是羊入虎口嘛。 有了楊婆子的強力阻撓,楊六虎也沒再去送,目送著鄭三駕著驢車,拉著吳英玉娘仨離開楊家莊,他失魂落魄站在村頭,呆呆站了許久。 鄭三是個性格開朗的人,也很是健談,等驢車離開了楊家莊,才問起吳英玉:“吳家大妹子,好端端的,你跟六虎離了,娘家人知道不?” 吳英玉苦笑:“娘家人不同意,我在楊家也呆不下去了,還能怎么辦呢。三哥,我不回吳家莊,想去縣城,你能不能把我送到縣城去,我給你兩塊錢?” 鄭三愣了:“你去縣城……投親戚去?” 吳英玉搖頭:“我們家哪有在縣城的親戚啊,就是……就是沒地兒去,想著縣城地方大點,說不定還能討一口飯吃?!?/br> 鄭三媳婦生了倆禿小子,見楊杏兒姐妹倆乖乖巧巧的,都有些同情這娘仨:“好嘞,你坐好,咱們這就去縣城?!彼{轉車頭,直奔著永喜縣而去。 第十五章 永喜是西北內陸的一處縣城,產水泥、硅鐵、麥芽、石膏粉、煤炭等,縣城內有廠礦企業以及各事業單位,也算熱鬧。 鄭三把吳英玉母子三人拉到了縣城一處小旅館門口,問明白了價格,幫她們卸了東西,收了車錢就回去了。 這家小旅館是今年春天才開的,跟街邊冒出來的小飯館們都是三中全會之后,政策的春風吹到了這偏塞的西北小縣城而應生的產物。 旅館的老板是個禿頂的老頭,老板娘是個精明能干的中年女人,講起話來滔滔不絕:“我們這旅館自打開起來,住過不少客人,大妹子這是要去哪?” 吳英玉開了一間房,跟老板娘一起把糧食鋪蓋都扛進房間,惶惶然說:“我也不知道去哪?!?/br> 老板娘看看她的穿著打扮,猜測:“大妹子這是……讓婆家趕出來了?” 吳英玉苦笑:“也差不多?!币膊恢朗菬o人可以傾訴,還是她也想要通過老板娘對縣城有點了解,在老板娘好奇追問之下,她把自己的經歷講了一遍:“……我現在是娘家回不得,婆家去不了,想著不行就來縣城討口飯吃?!?/br> 老板娘看起來很是喜歡孩子,摸摸杏兒跟桃兒的臉蛋,跟她一同譴責楊家:“這么漂亮的小閨女,也舍得不要,真是狠心的一家子?!彼ㄗh吳英玉:“住旅館房費也不便宜,大妹子要不找著租個房子安頓下來再說?” 吳英玉進了縣城兩眼一抹黑,也就認識眼前的老板娘,被個陌生人關心,她的眼淚都差點下來,紅著眼眶說:“大姐,我以前就來過縣城一回,還是結婚的時候來買東西,不瞞大姐說,這會兒走大街上街道都不熟,也不知道要去哪租房子,求大姐指條道兒?!?/br> “你想要租什么樣的房子?我得空替你問問街坊鄰居?!崩习迥锸莻€熱心腸,尤其見她一個單身女人帶著倆小閨女被婆家掃地出門,也覺得可憐。 有了老板娘一句話,吳英玉感念她,也覺得稍稍心安,等收拾好之后,便帶著倆閨女去外面轉轉,順便找點吃的。 楊桃兒姐倆也是頭一次來縣城,走哪都覺得新鮮。 永喜縣街道寬敞,除了大部分平房,竟然也還有幾處是兩層的水泥樓。她們出來的時候正是下班時候,街上還有不少騎著自行車的人一路鈴聲回家,車把手上還系著菜。 街上也有人推著小推車賣東西,姐倆湊過去瞧,小推車里放著筐,有杏子桃兒,還有一些小白菜土豆之類的,上班的人們路過,也有停下來問問價格,買一點回去的。 吳英玉站在倆孩子身后,見她們盯著小推車里的東西不作聲,拉住了倆孩子,小聲央告:“媽身上的錢還要留著租房子吃飯,等媽有錢了就給你倆買好不好?” 楊桃兒仰頭小聲回她:“媽,我跟jiejie是想看看他們賣什么,我們也可以賣啊?!?/br> 楊杏兒點頭附和,還安慰楊桃兒:“杏子跟桃子不好吃,酸酸的?!?/br> 楊家莊也有菜園子,除了每家有六七分自留地,菜園里還有杏樹桃樹梨樹榆錢樹等,到了成熟的季節,隊里會集中人手下果,到時候各家都端了筐去分。 楊婆子吝嗇的緊,除了留一部分給楊六虎吃,還要給三個閨女分出來三份,輪到吳英玉跟楊杏兒的都是蔫果,或者生了蟲子的壞果,好的是輪不到她們的。 那人小推車里的杏子跟桃兒都是挑出來的好果,看著就讓人流口水。 吳英玉心酸的拉著孩子們一頭走,一頭在街上溜達,路過一家包子鋪買了倆拳頭大的菜包子,一個白饅頭,算是一餐飯。 楊桃兒跟楊杏兒懂事,各自分了一半包子給她,當她拿著孩子們硬塞到手里的菜包子,忽然覺得原來離婚也不是那么糟糕,至少吃飯的時候沒有人在旁邊喝斥她,對她橫挑鼻子豎挑眼,對她生的孩子們各種嫌棄。 她想通了之后,高高興興跟孩子們分吃了包子饅頭,繼續在街上逛。 傍晚的時候,吳英玉帶著孩子們回去了,吃了旅館老板娘做的一頓湯面片之后,跟她談論起今日的所見所部。 她自己不知道,中午來的時候還無精打彩,惶惶不安,可是在街上轉了一大圈之后整個人反倒精神了,拉著老板娘的手跟她商量:“大姐,你說……我要是去外面賣吃的怎么樣?今兒我瞧著街上挑著筐推著車賣東西的人不少,數了數他們賺的也不差呢?!?/br> 老板娘見她打起精神了,也幫她出主意:“這一二年間搞活經濟,街上也不禁賣東西的小攤小販了。有不少家里種的果子菜蔬吃不完的,都挑到街上去賣。不過這個也就能賣一段時間,不是長久之計,你再想想能做些啥吃的長久的賣起來才好呢?!?/br> 吳英玉低頭看自己粗糙的手,除了常的下地干農活,家里廚房灶上的事兒她也能提得起來。吳嬸子的茶飯本來就不錯,她又是吳嬸子手把手教起來的,打小就開始在廚房幫忙,灶下打轉。 “烙發面餅,油餅,糖油糕……這些我都會?!?/br> 她也是今天在街上看到人家賣包子饅頭想到的,只要一根扁擔兩個筐就能擔著四處叫賣了。 老板娘也是心善,還給她指了條道:“你也別滿大街轉悠了,你要是做的好吃的話,就專等各單位快下班的時候過去,在他們單位門口叫賣。拿工資的人條件都不錯,像水泥廠啊石膏粉廠啊硅鐵廠啊職工多,買的人應該也不少?!?/br> 吳英玉大喜:“行的通?” “行的通,怎么行不通?” 直到此時,楊杏兒才終于笑開了:“媽要做糖油糕嘍!媽要做糖油糕嘍!” 糖油糕是個矜貴吃食,每年只有過年她三個姑姑回娘家,楊婆子才會允許吳英玉烙油餅子做糖油糕招待小姑子,一年也就那么一回,才讓楊杏兒念念不忘。 吳英玉既打定了主意,便想著先租好房子安頓好了,再開始出工。 老板娘姓周名婉,娘家也在縣上,家里還有哥嫂,都在鄉上小學教書,家里就老父母住著堂屋,東西廂房都空著,她見吳英玉模樣周正,性情溫順,便跟她提議,要不租她娘家的房子。 周大娘是家庭主婦,周大爺今年才退休,閑下來整日出門找老同事下棋,乍然進入退休生活還有些不適應,老是嫌棄家里冷清,跟兒子媳婦說了好幾遍,讓他們把倆孩子送到縣上來,但倆孩子都跟著父母在鄉鎮小學讀書,就一直沒回來。 吳英玉母子三人來看房,周大爺帶著她們房前屋后看了一遍,東廂是他兒子媳婦的房間,西廂是老板娘出嫁前的房子,里面盤著個兩張床大小的炕,還有柜子桌子之類的,屋后有菜園廁所,離著縣城正街熱鬧處有點遠,周家后面幾排民房之后,便是大片的農田。 周大娘提起房租十五塊一個月,吳英玉也不懂行情,還沒開口就被周婉給攔住了:“媽,別啊你這十五塊也太貴了,一尺布也才兩毛八,吳家妹子手腳勤快,要不你跟我爹的衣服就讓吳家妹子給洗了,平時打個院子啥的都讓她干,再少五塊行不行?” 吳英玉一聽有門,連忙應承:“嬸子,這些活我都干的,要不您就再少我五塊?我保證給洗的干干凈凈。您家里有啥活兒都招呼我,就……再少五塊吧?”她是個實誠人,還是頭一次跟人厚著臉皮講價,不過是兜里揣著的五十塊雇車住店吃飯已經剩四十幾塊錢了,總想著省吃人儉用,價格還沒講下來,她臉倒先紅了。 周婉笑她的靦腆:“我都沒不好意思,你有啥不好意思的?”還指給周大娘:“媽你看,這么實誠的人你就別再為難她了,誰都有難處的,要不是實在沒辦法了,怎么會拖著孩子進城討一口飯吃?” 周大娘到底磨不過女兒,最終答應以每月十塊錢的租金租了西廂給吳英玉母女住,廚房廁所共用。 第十六章 吳英玉安頓了下來,找地方把那一袋糧食磨成了面粉,正式開始了新生活。 她離開楊家的時候,收拾了鋪蓋衣服等物,租了房子又添置了一口鍋加碗筷,一根扁擔兩個竹筐,第二日就發了半盆面,加了香豆粉,準備做香豆白餅去街上賣。 永喜身處內陸縣城,東臨黃河,西接威武,南臨金城,北依回蒙之地,地處黃土高原,常年以面食為主。因此農村做饅頭也有種秘而不傳的絕技,拿玉米粉加面粉放了老面酵頭發起來,揪成比雞蛋略小的一塊塊,搓圓壓扁發酵曬干,等到做饅頭的時候拿一塊出來,放進石臼搗成粉末狀,加溫開水與面粉攪拌成面糊,置于溫暖之處,很快便發酵起來,數次續面之后加咸水揉勻,或蒸或烤,出來的饅頭狀如蜂窩,按下去就能彈起來,松軟可口,咬一口透出nongnong的麥香味。 本地土生土長的人更喜歡在饅頭花卷里加一種叫香豆子的調味料,有種天然的香味,烙餅或花卷放點進去,味甚奇特,香而清苦,百吃不厭。 吳英玉既打定了主意要重新開始,老面酵頭也趁著楊婆子沒注意的時候裝了五六個,連香豆子也裝了一袋子,就包在鋪蓋卷里。 香豆子在鄉下都是種在田埂地頭,產量驚人,葉子跟果實揉搓出水,曬干磨成粉就是做吃食上好的調味料,家家戶戶都有。 倆孩子跟小尾巴似的跟前跟后,搶著要替她燒火,第一塊餅子熟了的時候,兩孩子不住吸氣,都夸她:“媽,好香啊?!?/br> 吳英玉拿了碗各撕了一半給她們,將其余的餅子都烙好了,外面金黃里面松軟,足烙了三十幾個餅子,拿布裹好了,留了一塊餅子讓孩子們端到堂屋去送給周家老兩口嘗嘗,她自己趕著飯點去石膏廠門口賣。 倆孩子笑著送她出門,給她打氣:“mama全部賣光光!” 吳英玉這兩天已經打探好了路徑,心里雖然還有一點怯意,可是腳下生風,卻是一點也不敢耽擱,直奔著石膏廠而去。 楊杏兒跟楊桃兒吃完了自己碗里的餅子,小心端著mama留下的送到堂屋去,進門便見周大娘一個人坐著織毛衣,周大爺不知道去哪里轉悠了。 “周奶奶,我媽烙了餅,讓你們嘗嘗?!睏钚觾盒〈笕税銓⒔瘘S噴香的香豆餅端到了周大娘面前,老太太噴到香味,低頭瞅瞅面餅,先撕了一塊放進嘴里,吃了兩口便笑:“你媽這手藝不錯?!?/br> 吳英玉住進來兩天,是個話不多卻利落的孩子,每天早早起來把院子掃了,廚房用完也收拾的干干凈凈,兩孩子也是乖乖巧巧,不吵不鬧,周大娘又想起周婉所說,她不得不來縣城討生活的原因,對她多了幾分同情,對她也客氣了幾分。 永喜縣城吃公家飯的人對鄉下人總有點瞧不上,覺得鄉下人窮、小氣、粗野、不講衛生,一張戶籍猶如天塹,把吃公家飯的人跟土里刨食的人隔成兩個世界。 這一年間,縣城漸漸有了人氣,除了每到季節挑著擔子賣水果瓜菜的鄉下人,還有陸續過來的一些南方人討生活。 南方人多是有一門手藝,比如釘鞋的,做木工打家具的,做裁縫的小手藝人,在縣城租了房子做些小生意過活。 周大娘對南方的手藝人倒是頗有好感,但是對鄉下的農民卻天然有股優越感,沒想到吳英玉的孩子收拾的干干凈凈的,她雖然落魄到無家可歸,卻還是知禮數的。 她吃了半塊餅子,投桃報李,去院里的菜園子里拔了一大把白菜給倆孩子:“我瞧著你們娘仨都吃了兩三天的面湯了,連口菜也沒有,奶奶送點菜給你們?!?/br> 楊桃兒甜甜一笑:“謝謝周奶奶,周奶奶最好了!”小孩子嘴巴這么甜,周大娘寂寞許久,對上一張天真無邪又眉目如畫的小臉,心里覺得吳英玉這倆孩子倒是生的白凈漂亮,隨了娘,也不由的一笑:“你這么乖,奶奶再拔倆蘿卜給你們姐倆?!?/br> 挑著個頭大的拔了倆蘿卜遞給倆孩子。 姐妹倆謝過了周大娘,把廚房里的小板凳搬出來,坐在院子里把白菜全都摘干凈,還把爛菜葉子掃起來。 周大娘坐在屋檐下觀察著姐倆的舉動,心里贊賞不已:真沒想到吳英玉一個農村婦女,把孩子教的這么好。她家大孫子都小學三年級了,還沒這點眼色,只知道憨吃憨睡,上天入地的淘氣。 姐妹倆收拾干凈了,就站在大門口等吳英玉,兩人心里都緊張,很怕吳英玉第一次做生意失敗,影響士氣。 兩個小時之后,吳英玉腳步輕快的回來了,楊桃兒遠遠看到她的臉色,跟楊杏兒說:“媽很高興?!?/br> 楊杏兒脆聲聲喊了一嗓子:“媽——”吳英玉看到大門口站著的倆閨女,眼眶都紅了,幾步趕過來在倆孩子巴巴的眼神之下,笑著小聲跟她們報喜:“媽今天掙了兩塊八毛錢呢!再差兩毛就三塊了!” 三塊錢可不是小數目,一條的確良褲子六塊錢呢,她加把勁兩天就能買一條的確良褲子了。 倆孩子高興的又叫又跳,興奮的兩張小臉蛋都通紅。 楊桃兒大松了一口氣,只要找到營生,她們就不用擔心露宿街頭沒飯吃,而楊杏兒何嘗不是如此作想。 母女三人邁出了新的一步,手牽手進了大門,吳英玉跟周大娘打招呼:“大娘,織毛衣呢?” 周大娘手底下都沒停,淡淡應一聲:“嗯,回來了?!?/br> 吳英玉在周家住了兩天,發現這老太太雖然不是周婉那種自來熟的熱心腸,可是也不是楊婆子那樣無故刁難的難纏人,你對她客客氣氣的,她也對你客客氣氣的,相處起來反而舒服。 她才離了婚帶著孩子過活,最怕人家尋根問底,跟周婉聊起來純粹是迷茫不知所措,總要尋個出口,可是落后安定下來,便極不想舊事重提。 周大娘抱著她的毛線筐跟織到一半的毛衣回堂屋去了,楊桃兒指指廚房門口臺階上堆著的小白菜跟蘿卜向她報喜:“媽,周奶奶吃了咱的餅送的?!?/br> 吳英玉笑笑,把摘干凈的菜抱回廚房,又從水窖打了水出來,把廚房里的水缸挑滿,這才開始燒火做飯。 她今日沒敢多叫價,一塊餅賣八分錢,那些下班的職工們路過見到金黃的餅,有買兩張的,有買三張的,很快就買光了。反倒是路上費的時間久一些,回來的路上她還到各處轉了轉,賣過一回東西之后連膽子也變大了,總覺得除了烙餅還可以做些別的。 走的時候她只顧著烙餅,沒吃一口,想著萬一賣不完有得吃,哪知道香豆餅賣的很好,連一張也沒剩下,路上看到賣包子饅頭的又沒舍得買,挑完了水坐在灶前心跳的慌,洗了根蘿卜啃了幾口,挖心挖心的辣,冷汗直冒。 姐妹倆見她直冒虛汗,嚇壞了,忙扶著她讓她回去休息。 吳英玉心勁十足,奈何手不住抖,連連安慰孩子們:“媽沒事,就是餓得慌,心跳的慌?!?/br> 兩姐妹把她拉著坐在燒火的小凳子上,洗了點白菜切成塊,又攪了面糊糊,一起下進鍋里加把鹽,一頓飯就算成了。 吳英玉直喝了兩碗白菜面糊,才覺得身上有了力氣,氣不短心不慌了。 楊杏兒小大人般數落她:“媽你餓了買個饅頭包子吃嘛,別餓出毛病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