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崔云蘭回娘家了,薛人理氣急,直接一封休書送去崔家。 崔云蘭求之不得,反而覺得是個解脫。崔母心疼閨女想讓崔云蘭在家養著,可這兩年崔母不在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早就被李氏接管,而李氏也不再是以前唯唯諾諾的小媳婦了,管起家來也是厲害的,就是崔母現在也不敢對著干,因為李氏有崔老爹和崔大郎做后盾,崔云升又是個不管事的,崔母舉步維艱之下也無可奈何。 待到過了年,崔母便回娘家,哭著求著娘家嫂子在江南找了戶人家將崔云蘭匆匆嫁了過去。 崔云蘭不甘心,也不想嫁,可家里容不下她,小時候疼愛她的爹早就厭煩于她,小時候讓著她的大哥也恨極了她,與她交好的二哥如今也是混日子的更對她置之不理,唯一疼愛她的母親現在卻什么都做不了主。 崔云蘭帶著怨恨不甘嫁去江南,此生恐怕再也回不了清河縣這個小縣城了。 第51章 曾經一起長大的姐妹也好,還是相交于心的朋友也罷,在如花的年紀遭受了什么樣的事情,這些對賀婉瑜來說都無所謂了。 她的日子過的快樂,過的富足。如今的許家在清河縣首屈一指,就是在府城聽到許家那也知道是哪個名號。誰看到賀婉瑜不叫一聲許太太,哪個姑娘不羨慕她。 溫柔體貼的丈夫,三個活潑可愛的兒子,越來越大的生意,還有京城做官的哥哥,滿清河縣有哪個姑娘比她更幸福。 如今這個幸福的女子正坐在屋里瞧著三個小豆丁老老實實站在門口的位置,而作為爹的許秋白則站在不遠處,拿著一把糖果喚道:“誰先過來就給誰?!?/br> 就見三個小豆丁邁著小短腿噗噗的跑向許秋白。 小三寶最快,率先到達,拿到糖果得意的喊著:“爹爹,我的?!?/br> 另外兩個不甘心,撇撇嘴就要哭,見他們爹不理他們便噠噠的邁向賀婉瑜。 賀婉瑜笑瞇瞇的將兄弟倆抱上炕,對正唧唧歪歪的父子倆道:“行了吃飯了,吃了飯咱們去看花燈?!?/br> 三個寶如今馬上三歲了,正是鬧騰的時候,不過也是說好了今年的中秋節一家五口去街市上看花燈。 因為這,去參加鄉試的許秋明還挺不樂意,他當時可憐巴巴道:“我們去吃苦,你們竟去想著玩,好歹等我們回來呀?!?/br> 賀婉瑜笑瞇瞇道:“等你們回來都什么時候了,中秋都過完了,等著過年吧?!?/br> 不過鄉試若過了,過年他們也沒時間玩,還得老老實實讀書準備春闈呢。 許秋明怨念叢生的和李亞文跟著李耀祖去府城考試去了,而縣城內的一家三口則準備逛街看花燈。 對于許秋明兩人的鄉試,他們是不擔心的,這兩年許秋白將開了布莊和成衣店,靠著賀婉瑜畫一些樣式圖案,生意非常紅火,許秋白便將布莊和成衣店開到府城去了,加上兩人跟著李耀祖,他們也非常放心。 想到明年或許就要進京,屆時就能見到爹娘賀婉瑜還是挺高興的。 擔心兩人看不住三個小兔崽子,賀婉瑜早就準備好了遛娃神器,用結識的布條將三個小子拴住手腕,另一頭則牽在許秋白的手里。 如今家里條件好了,也陸陸續續買了些下人,賀婉瑜現如今雖也漸漸習慣別人伺候著,不過賀婉瑜還是更信任翠丫,而翠丫也的確當得她的信任,這兩年人也漸漸成熟起來,辦事利索,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咋咋呼呼。 所以賀婉瑜出門是帶著她的,至于許秋白,自然也帶了兩個小廝,為的就是能看住三個孩子。 一行人出了門,三個寶立即就被外面的熱鬧吸引住了。他們出門少,偶爾出門也是許秋白帶著去莊子,或者趕著馬車滿城跑,如此腳踏實地的逛街,他們還是少有機會的。 許秋白在城東認識的人多,加上這兩年許家漸漸富貴,一行人行走間就遇到不少打招呼的鄰居。 隔壁曹大嬸領著小孫子帶著兒媳婦出門,瞧見賀婉瑜等人也高興的打招呼。 二寶奶聲奶氣道:“奶奶好?!?/br> 曹大嬸臉上一喜,一張臉都笑成了菊花,二寶害羞的抿抿唇抬頭看著賀婉瑜笑。 賀婉瑜夸了句真乖,小家伙高興的眼睛都瞇了起來。又與曹大嬸寒暄兩句,兩方人馬各自分開。 到了街上三小只如同出了籠子的鳥兒,撒了歡的跑來跑去。 不過拴著他們的繩子長度有限,許秋白又不追著他們跑,反而與賀婉瑜走在一處慢慢悠悠逛著,于是三小只跑到一定距離就跑不出去了,嘗試著用力,卻被拽了回去。 賀婉瑜忍不住笑了,這爺四個的行為怎么看怎么像后世里遛狗的人。 許秋白哀怨的瞅了賀婉瑜一眼,見她眉眼彎彎帶著促狹笑意,不覺也彎彎唇角。 三小只跑了幾次都被拽回來有些不甘心,于是湊到一起出了個自以為絕妙的主意。許秋白和賀婉瑜其實早就聽見了,只當沒聽見,隨便他們折騰。 三小只暗笑,然后撒歡的往三個方向跑去,等布條抻直又一處用力,許秋白冷笑三聲,一手一個將三小只拽了回來。興許是知道他們爹的厲害了,三小只放棄了這樣的掙扎,然后又開啟吃貨模式,這個要吃那個要吃。 許秋白好脾氣的一一滿足,糖葫蘆,糕點,酸梅子,但凡三小只要的都買了。 到了主街上,各家鋪子門前掛滿了燈籠,許家布莊門前也掛著不少,此時駐足觀看的人也不少。 崔云升站在自己鋪子門前百無聊賴,崔大郎在里頭更是一言不發,自從許家開了布莊以來,崔家的買賣就更難做了??蛇@又有什么法子,許家布莊的布料是江南運來的,他們家也是江南運來的。區別就在于許家的衣裳款式好看,崔家便想著去學,可這里剛學完,那里許家又出了新樣式。 布料一樣,但做工和款式差了一截,崔家的生意日漸慘淡,許家的生意卻日益興隆,聽聞許秋明考鄉試去了,若是他真的考上了,這清河縣以后哪里有他們立錐之地。 崔云升正聽著他爹嘮叨,忽然就瞧見十七八歲卻挽著婦人發髻的女子裊裊婷婷走過。崔云升忽的站起來,目光追過去,正好瞧見婦人身旁男子的臉。 是許秋白,崔云升整個人像被抽了魂魄一般坐下,心里萬分悵然。曾經的婉瑜meimei已經嫁做他人婦,二十歲的年紀卻像十七八歲的姑娘般嬌嫩,若是所嫁非人,崔云升還能安慰自己她有眼不識泰山,可對方明明那么優秀。 崔老爹對這二兒子已經無可奈何,可如今崔家真的不同往日,加上二兒子年歲也大了,不由著急:“總之,姚縣令家的姑娘瞧上你了是咱們崔家的福氣,你就安生等著娶妻吧?!?/br> 去年張縣令任期到了,在京城的賀榮托了關系送了張縣令一份大禮,如今張縣令升官,已經是青州府從五品同知,可謂風光。姚縣令是之后朝廷委派下來的新科進士,年紀四十歲左右,家中三子一女,對小女更是嬌慣,偶然一次那姚小姐看見了崔云升,一顆芳心暗許。 姚縣令自然不同意自家閨女嫁個商戶,可姚小姐卻死活要嫁,無奈之下,縣令夫人便私下找人給崔家漏了口風,就是希望作為男方,崔家能盡快上門提親。 崔母和崔老爹自然高興,自從許家布莊開業,他們家生意一落千丈,在他們看來許家不就是靠著遠在京城的賀榮嗎,他們家若是和縣令家結親,那么在清河縣這地頭上,誰還敢招惹他們崔家。 不光崔家二老,就是崔大郎也高興,出了崔云蘭那事后崔家名聲便不好了,崔云升年紀又大了,能有這樣的親事可謂是不高興。 只是關于這親事崔云升一直沉默對待,不說同意也不說不同意,就崔云升這幾年的性子,他沒點頭,崔家其他人還真不敢輕易答應。 如今崔老爹重提,崔云升收回目光,漫不經心的點點頭:“好?!彼殉捎H四年,也生了兒子,他也該找個女人過日子了,至于是哪個女人,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崔老爹大喜,當即回去與崔母商議去縣令府上提親之事。 而許秋白牽著賀婉瑜路過崔家布莊的時候也瞧見了崔云升,不過這人在他心里一家掀不起波瀾,對方如何與他們無關。 眼下,一家五口正在興頭上,得知他們爹在德隆泰定了包間,三小只更加高興了。 賀婉瑜跟在一旁瞧著三小只歡呼,只想翻個白眼兒,大概是受了她喜歡吃葷食的影響,這三小只也喜歡吃rou,只看那三個圓嘟嘟的小胖身子就該知道了。 不過她倒不擔心,只看許秋明把,去白鹿書院之前還胖胖的,如今回來已經是翩翩少年郎,想當初頭一次回來過年,瞧見許秋明瘦了的臉可把賀婉瑜心疼壞了,還趁著過年期間給他大補特補,幾乎頓頓見rou??上螒{她用盡力氣,許秋明也沒再胖回去,反倒是個頭蹭蹭的竄,如今十四歲的少年郎比許秋白也矮不了多少了。 再瞅瞅三個吃貨兒子,賀婉瑜扶額無奈之余也有些想念德隆泰的美食了。 這幾年許家與德隆泰一直有合作,后來許家莊子擴大又種了幾畝蔬菜,德隆泰索性也從他們這兒買青菜了。 許秋白見青菜有銷路,便又買了十畝地用來種菜,只是蔬菜季節性太強,便在秋季菜沒了之后種上糧食。糧食產出要么賣,要么打碎摻在豬食里邊兒,豬仔長的也快。 一家人到了德隆泰,德隆泰的掌柜親自迎上來,許秋白含笑打了招呼眼睛若有似無的掃過大堂一角便噔噔噔的帶著一家老小上樓去了。 姚掌柜對小二道:“趕緊的給許老爺上菜?!?/br> 小二自然知道許家與酒樓的合作,忙不迭的催去了。 大堂角落里,兩個仆人打扮的男子盯著許家人上了樓,其中一個皮膚微黑的男子對另一個瘦長臉道:“春福哥,你瞧著剛才那人,是不是與那位相似?” 那位指的是誰,他們心里都清楚,都是許家的老人了,許家什么事兒他們都知道。 許春福收回目光,再瞥了眼掌柜的,低聲道:“我瞧著也像?!彼活D,“咱們先打探一番,再給老爺遞消息?!?/br> 皮膚微黑的許春來一嘆:“也好,總歸是許家的種?!?/br> 許春福冷笑一聲,“也多虧那位膽子大,若不然留在府里也是個死?!?/br> 許春來瞥了眼旁邊的幾個桌子,低聲道:“你瘋了,讓人知道咱倆都沒命?!?/br> 許春福嗤笑一聲,搖搖頭不說話了。 樓上,許秋白帶著娘四個進了包間,等菜的功夫他站到窗戶邊上往下看,正巧看見大堂里的那一行人離去。 許秋白摩挲著窗邊兒,心道這世界真小,在這就碰見了,不過他現在也不懼,反正早晚要對上。 第52章 八月十六鄉試考完,許秋明本打算直接回清河去,奈何李亞文與李耀祖說過十日便出成績,若是過了便要參加鹿鳴宴便按捺住急切回家的心思在府城住了下來。 好在當初許家往府城開布莊的時候買了宅子三人便安心住下了。當初賀婉瑜就說既然要在府城開布莊那就索性買個宅子,等許秋明趕考的時候能有地方落腳。許秋白卻覺得男孩子不必如此嬌慣。 最后還是賀婉瑜拍板定下,才買了這座一進的小院。 眼下離放榜還有十日,李耀祖也閑不下來趁著空閑便往布莊去盤賬,而且等九月他便要往京城打聽鋪面,將許家的生意做到京城去,時間緊迫,李耀祖便不盯著倆少年郎了,只讓兩個小廝跟著打點照顧便忙自己的去了。 沒人看著,兩人可謂是魚兒入了水,逛街吃東西,跑城外逛廟會,哪里好玩往哪鉆。也是臨走時賀婉瑜偷偷給他倆足了銀子,就是讓他們考完試好好玩的。 等兩人將府城玩個遍后,這才挑著撿著去參加一些文人的聚會了。 只不過那些書生最小的也得十六七歲,像他倆這么大的還是頭一份,不過兩人學問扎實,由最初的輕視到后來的尊敬,態度變化不可謂不大。 他們以為小少年不懂里面的彎彎繞繞,實際上用賀婉瑜的話來講許秋明的心眼兒跟蜂窩煤是的,雖然許秋白兄弟不知道蜂窩煤什么意思,不過卻能從字面上理解出是說許秋明心眼多了。 尤其是兩人在白鹿書院讀書的時候過的也沒那么輕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加上兩人都沒說過他們與院長的關系,許多學生就欺負他們兩個小的了。 好在許秋明鬼點子多,又不是個吃虧的主,不到幾個月便解決了被欺負的現狀,最起碼別人不敢欺負他了。連帶著李亞文,兩人才得以安安穩穩的讀了兩年的書。 許秋白當然知道兩人在書院的遭遇,但他卻不管,只告訴許秋明今后做官比這更兇險麻煩,于是許秋明再也沒說過被欺負的事。 時間一晃到了放榜的日子,李耀祖一大早就爬起來讓小廝去看成績了,回房一看,兩個當事人睡的昏天暗地,叫了幾次都沒叫起來。 等報喜的官差來了,李亞文堪堪起床,迷迷瞪瞪的接了喜報,李耀祖怎么送走的官差都不知道。 李耀祖聽著李亞文得了四十五名,高興的要跳起來,李家多少年后終于有了舉人,等百年之后他也有臉見祖宗了。 只是看著主家許秋明的喜報未到,李耀祖按捺住心思,低聲囑咐李亞文道:“二老爺喜報到之前不要大聲嚷嚷,明白嗎?” 李亞文知道輕重,點頭應了,等李亞文洗漱完畢,那廂許秋明還睡的香甜,一直到了辰時末,外面敲鑼打鼓的響起來,李耀祖心中一喜,趕緊往外面去了,而后又囑咐讓李亞文去叫醒許秋明。 許秋明正做美夢呢,被李亞文吵醒了挺不高興的,不過他也聽見了外面的鑼鼓生,皺眉道:“莫不是這條胡同里有人中了解元?” 李亞文抽抽嘴角,“興許是我呢?!?/br> 許秋明白了他一眼,蒙上被子又躺下了,“解元郎,讓我再睡會兒?!?/br> 昨日兩人去了文人聚會,偷偷喝了點酒,回來的時候都半夜了,困的很。 外面的鑼鼓聲近了,在門口停下,李耀祖上前與報喜的官差寒暄,回頭卻沒瞧見許秋明,李耀祖心里哭笑不得,引了來人進院子,這才跑屋里親自喊人去了。 許秋明一下蹦了起來,激動道:“我真的是解元?” 李耀祖哭笑不得,邊給他穿衣裳邊道:“是解元?!?/br> 得了肯定的話小少年大笑三聲然后飛快的穿好衣服,跟在李耀祖后面便出去了。 住在周邊的鄰居聽見動靜都過來瞧熱鬧,發現解元竟是個十四歲的小少年,紛紛目露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