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王統領拔出刀來,指著辛秀妍,罵道:“臭娘們,你敬酒不吃吃罰酒!” 辛秀妍冷笑:“你們有酒嗎?一群吃白飯的!” 王統領就不信拿不住這么個嬌美的娘們,沖上幾步就想要劫持了她,辛秀妍又是使出“戳蛇劍法”,將王統領的手臂看作是一條蛇,一招快劍刺中了王統領的手腕。 哐當一聲,王統領手中的刀掉在地上,而他手腕被刺穿,鮮血淋漓,頓時嚎陶大喊。那只手算是廢了,王統領的屬下無不駭然。 辛秀妍一劍架在王統領脖子上,朗聲道:“把東西都放回去,不然,你們統領就人頭落地!” 王統領的人或抬或扛著東西,此時“斗將”中被奪了士氣,有人被劫持,只得一袋袋一箱箱放回去。 辛秀妍讓人將王統領綁走,沖著在場的人說:“我很理解大家怕餓肚子的心情,但是搶能解決問題嗎?而且是搶同教中人的東西,如此不講道義,你還對得起白蓮教嗎?” 一個王統領屬下的頭目說:“言統領,既然是同教兄弟,你看著我們餓死也不借糧,你又對得起白蓮教嗎?” 辛秀妍說:“你這不是借糧,是搶糧!我們雖然窮,但是你們一來,我們也從牙縫中省出口糧來招待你們,是也不是?” 這一點卻是無法反駁,另一個頭目說:“話雖如此,但我們眼見有這頓沒下頓,也是不得已?!?/br> 辛秀妍說:“不得已?活在世上受苦受難的人多了,不然大家也不會信了白蓮教。你們可還記得信白蓮教時希望得到什么?是能吃飽飯,是貪官惡霸不要再欺凌我們,是能種自己的地,老婆孩子熱炕頭!如果白蓮教內也是毫不講道義,教眾互相欺凌,這白蓮教中可有你們當初所希望得到的凈土?” 辛秀妍也沒有指望自己幾句話就能讓人向善,不然世間也就沒有惡人了,但這是三百多條人命,總不能一言不合就殺了吧。 辛秀妍道:“我無意為難大家,如今有兩條路給你們。一是你們留下來,加入我們,要守我們的軍紀。但是加入我們的就和我們原來的兄弟是平等的,他們有飯吃,你們也有飯吃,如果沒糧食,就一起挨餓。二是你們自愿離開,以后干什么,我自然不管??丛谕痰姆萆?,我可以每人資助三斤糙米?!?/br> 王統領的人交頭接耳,有想留下的,有想走的,各占了一半。當下,又清點了人數,分了米給要走的人。 最后,辛秀妍還放了王統領回去,許長貴等人覺得她太過仁慈,段芝卻笑瞇瞇的。 許長貴本來就是和段芝相熟的人,所以被點為三連的連長,他不禁問道:“軍師,我說的有什么不對嗎?” 段芝笑道:“很對!下回營長要是再這樣當濫好人,你可要好好勸勸她?!?/br> 許長貴應了聲好,感覺自己責任重大,辛秀妍打發了大伙兒散會。 辛秀妍又見段芝偷偷瞄她,忍不住說:“你有事?” 段芝說:“也沒什么,就是覺得營長像一個人?!?/br> 辛秀妍暗想:難道他認識原任的親人嗎? 她不由緊張起來,問:“像誰?” “朱元璋?!?/br> 辛秀妍怒道:“哪里像了?我可是標準的美人鵝蛋臉,不是大頭方臉!” 作為一支義軍首領,該狠的時候就得狠,但是也不能不講道義,不然也只是陳友諒之流,即便一時強大,卻最終眾叛親離,難成大事。 段芝暗道:我明明是說這份起家時的腦子和心胸像了,你卻只關注臉,終究還是女人。 段芝卻眼波一閃,說:“你知道朱元璋是大頭方臉嗎?” 辛秀妍道:“難道還真鞋拔子臉,滿臉麻子?明朝十幾個皇帝的畫像,大頭方臉,一脈相承,遺傳十分強大?!?/br> 段芝卻是大驚:“你見過前明十幾個皇帝的畫像?” 辛秀妍不禁一驚,說漏嘴了,在現代能看到這種畫像容易,在古代,尋常人是很難看到的。 “呃……好像小時候看過一本野史孤本,里頭有前明皇帝的畫像?!?/br> 段芝懷疑,辛秀妍忙尿遁。 …… 過了三天,一切準備充分,辛秀妍就領著近九百(新加入一百多人)男女老少,有組織、有秩序地往西南出發,拔山過河,一路風雨。四天后,終于抵達了馬邊附近的張家村。 張家村原來也算是個大村,有八十來戶人家,良田上千畝,附近的山地也不少,只不過差不多都是原來村中的大戶的田?,F在大戶被白蓮教滅了,田卻留下來了。 接著,辛秀妍為首的委員會就帶領大家進行風風火火的生產活動,種下了最后一季玉米。在十八世紀,玉米早傳入了中國,搶來的糧食中有不少玉米。 播種后,由后勤連的部分人管理著玉米地,而將三個作戰連輪流打獵、修建屋舍、防衛的工作。娘子軍的婦女加緊縫制冬衣、曬rou干。 辛秀妍覺得自己不是穿到架空時代,而是穿到五六十年代。這個困難時期的“共/產主義”,還是很有用的,現在的農民,大多數還是很單純的。 四川有比別的地方更有優勢的地方,有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制鹽方法——井鹽。大周也改變了前朝對這方面的嚴格控制,任民眾自行開采,像張家村這種大村原來本就是有人做這個的。只要有鹽,在古代即便不與外界往來,這些人還是能活下去。 辛秀妍的運氣還算不錯,這樣的集體大生產,九百多人在這個冬天都沒有挨餓受凍。 偶爾也遇上過小股的流匪,不過都不是他們的對手,不是被滅,就是被吸收。 …… 又是一個年關到了,眼見明日天氣暖和,過兩日只怕要下大雪。承恩公府忙上忙下,打包著行禮,蘇馥兒為了幫邢李氏看管那么多孩子,唯恐沒娘的皇子公主被人欺負,如今不得不住在承因公府,這兩天林黛玉也來小住。 蘇馥兒忙了好一會兒,包括打包了承恩公府送皇子公主們的年禮,回到一個“兒童樂園”,這是在承恩公府花園工部來新建起的屋宇,地下能燒火,一進來就感到融融暖意。 黛玉坐在軟墊上,幾個粉雕玉琢的娃娃睜著一雙雙水晶葡萄一樣的漂亮童真的眼睛看著她。 一個眉目如畫的小女娃說:“林姨媽,看圓圓嗎?” 黛玉卻是聽懂了小女娃這半句話,小女娃舍不得她。 她抱著她說:“圓圓回宮后,有你父皇和皇祖父疼愛的?!被屎笪礆w,黛玉身為外命婦卻是不好進宮的。 一個男包子說:“鐵柱想父皇!” 又一個男包子說:“大柱也要父皇……” 蘇馥兒走了過去攬著一雙小包子,說:“你們都是圣人的心肝寶貝……” 圓圓卻忽然哭了起來,叫著:“圓圓要母后……姨姨說,母后回來的……” 林黛玉確實和幾個孩子說過,他們母后快要回來了,但是沒有想到會陡生變故。 林黛玉又哄道:“娘娘會回來的,圓圓這么可愛,娘娘怎么舍得不回來呢?” 鐵柱、大柱心有戚戚焉,不禁又看向墻上掛著的一幅畫像,是他們父皇畫了送來的。孩子水汪汪的眼睛,像是失落委屈的寵物,嘴巴微微扁著,眼淚就瞬間落了下來。 聽父皇說母后美麗無雙、母儀天下、胸懷錦繡;聽林姨姨說母后惠質蘭心、善良寬仁;聽蘇姨姨說母后聰明絕頂、有情有義;聽石姨姨說母后爽朗大方、巾幗須眉。 每一個孩子的心里都會夢想自己的娘親是如何天下無雙的偉大女性,而三個娃娃的每個親人口中都滿足了他們這種單純的幻想。 最大的孩子羽奴也不和蘇馥兒的兒子石頭玩了,過來抱著鐵柱說:“皇后jiejie回來,舞劍!” 羽奴到底大了一歲,有些記憶,蘇馥兒卻說:“羽奴,不許和皇子們調皮?!?/br> 羽奴卻說:“羽奴要進宮,羽奴要圣人抱抱!” 大柱卻爭道:“父皇抱大柱!” “羽奴也要抱?!?/br> “鐵柱要父皇?!?/br> 三個孩子又爭起了徒元義的歸屬權問題,徒圓圓一哭,三只又只好表示將徒元義讓給meimei/外甥女。 第211章 二俠找來 皇后不在宮內, 后宮事務暫由和德公主掌管,好在皇后當初建立了比較科學的預算制度,而此時后宮之中并無敢和公主叫板的寵妃, 所以和德主公主掌管宮務倒還順利。 如今年關的節禮往來也按照去年之例, 最大的難處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來來往往太多太雜了,和德公主有心幫可憐的皇兄分憂, 近來也忙得起早貪黑。 知道皇子公主回宮,和德公主也早親自督促人將甘露殿的帳幔、被褥、床單更換一新,又準備了許多仿著皇后當年設計的圖案做的娃娃。 承恩公夫人帶著外孫和外孫女乘著大馬車直入太極宮來,一路太監宮女尾隨, 奶嬤嬤們抱著孩子到了甘露殿。 和德公主就帶著原來的染房諸婢迎接小主子們,這些婢女也是協助和德公主管理宮務的人,只要皇上還念著皇后, 她們還是有體面在的。 邢李氏教著幾個孩子叫姑姑, 娃娃們應該還有些印象, 軟軟糯糯地叫了一聲, 把和德公主心都化了。 和德公主抱著幾個新的布娃娃給孩子,鐵柱看看布娃娃, 問道:“是母后的布娃娃嗎?” 眾人聽了不禁心中一酸,和德公主說:“為了歡迎你們回宮來,姑姑特意做的?!?/br> 大柱卻說:“我們有母后做的布娃娃?!?/br> 邢李氏連忙教育:“鐵柱、大柱、圓圓, 這是姑姑的一片心意, 不能沒有禮貌, 快說謝謝姑姑?!?/br> 幾個孩子這才向和德公主道謝,進了甘露殿。按照徒元義的要求讓他們睡在碧紗櫥里,帝王寢宮自然是不方便帶孩子,不過這甘露殿倒無妨。 徒元義聽了消息,從御書房移駕過來,冬至見過后,過去一個多月了,他竟然覺得孩子們又長大了許多。 三個小蘿卜頭一見他進屋來,忙撒著小短腿跑了過去,把外祖母教的請安忘得一干二凈。 “父皇抱抱!” “父皇抱大柱!” “圓圓要父皇!” 徒元義難得露出一絲溫柔笑意,也虧他氣力非常人可及,一下子將三個孩子抱了起來。 三個娃娃也不嫌擠,咯咯笑著。 “父皇萬歲!” “鐵柱想父皇!” 另外兩個孩子也忙表達自己的對他的敬仰之情,徒元義將孩子抱到炕上,說:“在外祖母家,有沒有調皮?” 三個孩子口齒尚不是非常清楚,卻偏偏嘰嘰喳喳愛表現,有些事他們是說半句的,很考驗徒元義的聽力理解,幸好邢李氏還沒走,在旁會翻譯一下。 徒元義難得被包子們逗得哈哈大笑,賞了些東西給邢李氏后,邢李氏要帶著羽奴出宮,但馬屁精羽奴在徒元義和三個包子敘了父子父女情后,就賴著他,抱著他的大腿。 這讓徒元義不禁懷念邢岫煙當初也有這毛病,允他留下來陪皇子們一起玩。 晚上,徒元義親自哄孩子們睡覺,孩子們又像他們每晚要問外祖母一樣問他。 鐵柱問道:“父皇,母后什么時候回來?” 徒元義不禁心中一酸,說:“快了,父皇派人去接了?!?/br> 圓圓問道:“母后喜歡圓圓嗎?” 徒元義撫了撫小女娃的頭,說:“當然喜歡?!?/br> 另外幾個孩子也追問會不會喜歡他們,徒元義耐著性子:“母后很喜歡你們,一定很想你們?!?/br> …… 遠在川南的辛秀妍正在山寨大廳圍著火堆,給幾十個孩子講故事,講的是她熟悉的《西游記》,小篾片當然不可能將《西游記》背下來,細節描述上當然是用自己的辭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