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節
“什么?!朕的兒子要叫‘二狗子’?” “那么叫‘鐵蛋’還是‘鐵柱’?” “絕對不行!” “別瞎講究了,賤名好養活,在鄉下小時候名字是越賤越好的。我聽說過很多人名叫太大了結果小孩兒壓不住,就會有個三災五難的?!?/br> “朕的兒子,本是天/皇貴胄,有什么壓不???” 邢岫煙嗤之以鼻:“你們皇室的孩子夭折率不下于民間,當我不知道?” 徒元義不禁想起前生時,徒暉這長子,還有好幾個兒子還真夭折了。 那邊邢岫煙又想著如果是女兒,賤名就叫“圓圓”,都說“土肥圓”,剛好是姓“徒”的,“徒圓”不就是“土圓”? 徒元義到底也是一片慈父之心,勉強接受了兒子的賤名就叫“鐵柱”,總比“二狗子”強。矮子里拔高子,也罷。 …… 卻說皇帝重視內務府案件,臘月二十,原本是家家戶戶準備過新年,三司衙門也都放假的時節,卻是開庭審理楊氏一門和周天福。 皇帝還親自到場旁聽三司審理,又有德親王、北靜王、定中侯等勛貴,還有五部尚書等大員(刑部尚書親自擔當主審)聽審。此外,已加封三師的張博彥、王晉,還有翰林院的三位老翰林和新科進士代表坐在后頭聽審,還特許平民百在姓庭審門口聽審。 大周的三司會審的刑部大堂不可謂不大,但是人員是擠得滿滿的。百姓們不知的,還有宸貴妃在堂后置的貴妃榻上聽審。 徒元義詣在激起每一個階層的家國憂患意識,大周漢室江山必須要防微杜漸,敵人的間諜勢力潛在平和的表面之下,他們無孔不入。 山呼萬歲,參拜過皇帝后,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御史就座,刑部張尚書叫道:“帶人犯!” 衙吏一聲聲傳出去,不一會兒,就將周天福、原沐恩公夫人董氏,楊毅及其妻妾子女帶了進來。 犯人齊齊跪在堂下,刑部尚書輕敲驚堂木,說:“周天福,之前開堂,你已招認貪瀆枉法,構陷忠良,但決不指證楊懷古?,F在楊懷古畏罪自盡前具已承認張德海全家被滅口、以及好漢申屠洪之死與他有關。你還有何話說?” 周天福哆哆嗦嗦說:“我是……楊大人對我有知遇之恩,我才聽從于他?!?/br> 刑部尚書道:“也就是說,你貪臟之事,便是楊懷古指使于你的,是也不是?” 周天福猶豫了一下,說:“是?!?/br> 刑部尚書道:“楊懷古勾結富升錢莊,為后金做事,你知是不知?” 周天福搖頭:“我不知!這個我真不知道!我只知道將銀子存進富升錢莊,我以為富升錢莊是沐……是楊懷古的。我并不知道這背后還有什么后金?!?/br> 刑部尚書說:“那么東瀛武士殺手對張家滅口你沒有從中指點?” 周天福搖頭:“我不知道,只是張德海死了那天,有人傳信給我,之后我才開始布局,好在張孝、王青前來巡視時可以給個交代。而他們也都是貪功貪財之人,我送了他們一人一萬兩銀子,他們又圖省事,之后一應事務我們就配合得很好了?!?/br> 張孝、王青現在都還沒有拿回來,他們遠在兩廣,這一段路途也不知會發生什么。但是楊懷古畏罪自盡前交代了這個大陰謀,他們也不過是小嘍啰。 大理寺卿卻有疑惑,問道:“你當初為何至死不肯吐露楊懷古才是你背后之人?” 周天福道:“楊懷古……對我有恩情?!?/br> 大理寺卿卻不信,說:“什么樣的恩情可以讓你這般護著他?” 周天福道:“我……救命之恩?!?/br> 大理寺卿又問:“什么樣的救命恩情,須得讓你幾十年不回鄉?你老家在渭南縣,離京都這么近,你為什么從不回鄉祭祖?到底還有什么沒有交代清楚?” 救命之恩與衣錦還鄉祭祖根本就不沖突,大理寺卿當日也得皇上提醒此中有疑,他們也猶如醍醐灌頂。 周天?;艁y地搖頭:“沒有……沒有……” 督察御史道:“你是不是在說謊?你也是后金的jian細!” 周天福努力辯解:“不是,我不是jian細,我只是貪墨……我什么都不知道……” 周天?;艁y的看著三司官員和在場旁聽的人,圣顏他是不敢直視的。在聽審各代表的鄙視和老百姓的唾棄時,忽然蕭凱站了起來,指著周天福,嘴巴比腦子更快:“楊毅是你的兒子!” 蕭凱見過周天福多次,上一回三司會審他也在場,他總覺得楊懷古、楊毅、周天福他們三人同場時很詭異,但說不上來是什么。 原來楊毅在氣質氣度甚至小動作上模仿楊懷古,給人君子朗朗、溫厚敦實、如沐春風之感,但是他的眉眼卻是像周天福,雖然臉形、嘴巴、膚色不像。蕭凱曾好幾次對上周天福那雙眼睛,他總覺哪里不舒服,就是說不出來。 這時蕭凱看到周天福和楊毅一前一后跪著,年紀不一樣但那眉眼是一個輪廓。而沒有楊懷古在場干擾,就沒有讓蕭凱感覺楊毅也像楊懷古,自然越看他們越像,心底生出此念,也不及細想這有多荒唐。 若是別人定然不會在堂上這么突然叫起來,但蕭凱長到現在這年歲,是閱歷和胡鬧成正比的,什么事都敢吼,也不怕吼錯,嘴隨意動,直接叫了出來。 楊毅卻忽然驚叫:“不是!” 周天福卻怔住了,那是本能的反應,落入了在場諸人眼中,在他再行否認時,卻是遲了。 邢部尚書說:“周天福,楊家勾結外敵、罪犯謀逆,若是定罪,可是誅九族的大罪,本官問你,楊毅到底是誰的兒子?” 這時沐恩公夫人卻喊了出來:“大人,毅兒確實是……是周天福的兒子!肯請大人開恩,放過我的孫兒孫女吧,他們還小,跟老爺的事無關!” 董氏說出這幾十年的秘密,已然是淚流滿面,周天福也嚎陶大哭,看向董氏,而楊毅臉色慘白的癱在地上。 堂上竟然爆發出這樣的事來,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不管是旁聽的勛貴和官士代表,連百姓都頂著君威交頭接耳。而旁邊的勛貴百官不禁向蕭凱投去“敬佩”的眼光,蕭凱不禁有些為自己的“毒辣眼神”得意。 卻說蕭凱攜聶夫人(或者說反過來)浪跡江湖游歷二十年,當真什么沒有見過。江湖民間也有冤事,二人常會行俠仗義,為民做主,十二年前也遇上過“借種”之荒唐事。 刑部尚書一拍驚堂木,喝道:“肅靜!” 眾衙役喊著“威武”,堂上諸人終于靜了下來,刑部尚書接著問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從實招來!” 楊毅喊道:“母親!” 他不愿讓父親至死還背上這樣讓天下人嘲笑的名聲,盡管他早在十六歲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但他一直敬仰父親,和周天福卻沒有什么感情。 董氏卻看看自己的孫兒和孫女們,向兒子投去一雙淚眼,楊毅雙唇微顫終究轉開了頭。 董氏也似瞬間老了十歲,再不是那端莊美麗的沐恩公夫人。 董氏道:“我本是渭南縣鄉紳董孝的庶女,嫡母苛待我的姨娘至死,后來我也染上了惡疾,嫡母將我趕了出來,我父親懼內,皆是不管的。當年,我快要餓死的時候,是天福救了我。我們兩人日久生情,但是天福的父親剛剛去逝一年還在守孝,我們不能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他將我安置在山后的茅屋里。天福父親死后,他一人獨木難支,周家旁支族人逼迫他交出他祖父傳下的四十畝良田,他死都不肯,結果被族中兄弟打得重傷。我那時偷偷去照顧他,他高燒不退,我只好跑縣里去請大夫,可是我身子弱……又……有了身孕,結果昏倒在路上,是老爺路過渭南時救了我?!?/br> 不少人對董氏和周天福露出鄙夷之色,周天福是孝期與女子私通,而董氏算是無媒與男子茍合。 董氏對別人的眼光也不在意,繼續說:“我醒來后,便求了老爺救天福。老爺可憐我們命苦,村里實在沒有我們的容身之地,不但救了我倆性命,還收留了我們。老爺卻是比我們還要命苦,他十二歲時就喪父,之后靠著勤免,小小年紀在內務府官吏中脫穎而出,受到當時的上鋒所器重。那年,老爺的上鋒愛才,有意將愛女下嫁,但老爺卻不能娶她,因是老爺也是一片好意,不想拖累了人家??墒侨羰俏椿椴蝗⒅慌律箱h還道他嫌棄那位千金,掃了小姐的臉面,平白得罪上鋒也不好。后來老爺讓我與他假扮夫妻,稱是早兩年就私訂了終身,我已懷孕,那上鋒見我們如此也就作罷?!?/br> 眾人不禁獵奇之色大興,暗想:沐恩公那樣人物,居然是身有隱疾的嗎? 徒元義的臉色已然十分難看,終于忍不住問道:“楊氏也是你們所生?” 他說的“你們”是指董氏和周天福。眾人心中不禁一跳,他們發現不得了的事了。在場人不禁對皇帝抱著深深的同情。大家才發現,這回皇帝原是要喚醒各階層的家國憂患意識,對敵對滲透的jian細要時刻提防,才至這么多人來聽審,結果卻爆出這樣的驚天秘密來。 董氏臉上帶著凄然之色,說:“臣婦雖然身犯罪孽,一女嫁二夫,但是臣婦得以侍奉老爺是心甘情愿的。男女之間,難道除枕席之歡,便沒有真心的愛慕了嗎?我雖不貞,但自嫁于老爺后,老爺是真心待我好。我不過是一個人人欺辱的微芥的鄉紳家的庶女,但老爺敬我重我,他是我心中的神。我真心愛他,不管別人怎么看,我不為別的,只要能伴在他身邊。我已是老爺的妻子,又怎么會再和天?!易允菍Σ蛔√旄?,但老爺也安排他當了官。她是我……抱養的,老爺只一子太過單薄,我也想養一個女兒……” 滿場嘩然,此時,徒元義的臉色只能用豬肝色來形容了。 董氏對楊氏雖有母女之情,但是絕對抵不上她對楊懷古的愛戀。她永遠記得她被救起時睜開眼睛看到的如山水般清雅溫文的男子。不管他能不能像別的男子一樣給她rou體上的慰藉,他就成了她心中的朱砂。她是個出身低賤不貞也不忠的女子,可幾十年來他從來沒有嫌棄過她。 徒元義不開口問,而三司官員也不敢追問楊氏之事。 董氏雙目劃下一顆顆淚來,凄然道:“上蒼為何要錯待老爺這樣好的人?他本有大好年華,卻是在十五歲那年,在平安州保護一批朝鮮運來的貢品,不慎傷了身子,再不能……有孩子。我知道老爺他當年的痛苦和怨恨,他才會在少年氣盛時一步失足聽信富升錢莊曹東家的蠱惑??墒撬c我成婚后,我們共同撫養毅兒長大,得到了安寧。他已經后悔了,可是他們就是不放過他,老爺不怕死,我知道,他是為了我和毅兒,才會與他們周旋幾十年。老爺也一直為難,他雖然為富升錢莊辦了不少事,卻也默默地幫助皇上?;噬仙倌陼r諸多艱難,也有人生的迷茫,老爺看到皇上的苦楚,就像他當年的感覺一樣。富升錢莊的人怕老爺會心志動搖,就派了東瀛的武士來監視。那申屠洪來找老爺,自然也被他們的人知道了,張德海的事也瞞不住他們。他們殺人滅口,老爺也別無他法?!?/br> 董氏淚眼婆娑,看向周天福,說:“這些年……也苦了你了?!?/br> 周天福也老淚縱橫,搖著頭,說:“我不苦,對不起,是我連累了你們。我早該死了,是我不好……” 雖然楊懷古奪走了他最愛的女人,但是周天福卻一點也不恨他。楊懷古不但救了他們的命,還細心教養他的兒子長大,給了他最愛的女人和兒子最好的生活。他從前在鄉間人人作賤,但是楊懷古提攜他做了官,幾十年來雖然難得見到牽掛之人,但知道他們都好就夠了。 董氏道:“你對我的好,我也記得,但我給你生下了毅兒。你救了我的命,我也救了你的命。但老爺救了我的命,對我的好,我這輩子都沒有還他……” 在場諸人也不禁感到悲傷,見那董氏雖已五十歲,但保養得好,仍有風姿,看其眉眼,她年輕時一定是個美人。只怕當年楊懷古已不能人道,卻是得了這樣一位女子真心愛慕,心靈上得到了莫大的滿足,他不能有兒子,可她也生下了一個兒子,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董氏突然臉部一陣抽動,嘴角流下一絲黑血,淚眼朦朧,嘴角卻帶著微笑,像是想起了最甜蜜的時光。 “老爺,我來了……” “娘!”楊毅慘痛哭叫一聲,撲到董氏身旁,接住了她倒下的身子。 周天福也撲了過去,悲痛叫道:“小娟兒……” 董氏雙眼漸漸失去了神采,氣息已絕,楊毅抱著她痛哭,而楊毅的一妻一妾一兒一女俱都膝行過來,痛哭叩首。 在場旁聽諸人也無不感到凄然。 第190章 廢立皇后 楊懷古和董氏都死了,其實周天福除了上駟院上下的貪官所知甚多, 其它的事知道的卻是不多。事到如今, 當眾揭破了他心底極力隱藏的秘密, 心愛的人也死了,為了能讓他的血源上孫兒孫女保得一命,他自也坦白指證相關貪瀆官員,內務府窩案倒下一大片。 而楊毅知道的事情更多,不僅僅是內務府內部的事。他自十六歲時知道自己的身世, 但他一直是楊懷古的貼心好兒子。楊毅十幾年來不但內務府當官, 還接觸了后金在大周的人脈,因為他們許多事是需要借助楊家的權力的。此時, 楊毅也為了妻兒之命,坦白事實,交代京都中的后金情報系統, 兼為后金斂財和解決物資潰乏的問題的晉商集團的各大商號。 此事交代起來簡單, 若是有效率一些只要一兩天, 但要抓捕和抄家清點卻不是這么容易辦完的, “抄家三人領導集團”將會更忙了。由于晉商jian細走私集團特別巨大, 數額特別巨大,后來徒元義又讓林如海這個精明的老狐貍與天不怕地不怕的蕭凱也加入抄家團隊, 戶部人手都還不夠用。 徒元義嫌棄戶部的記賬法繁瑣低效,權宜之計讓學霸林黛玉在幕后做總賬, 是繼朔方貴妃聽政之后第二例女子參與國家大事的開創性例子, 這又是后話。 由于首惡楊懷古已畏罪自盡, 他們都積極配合清除后金jian細集團,才從輕發落,周天福被判流放,楊毅被判處明年秋后問斬,而楊氏三族被判貶為官奴,將在清除后金jian細集團后發賣。無論是勛貴官員還是百姓,都覺得判得輕了,但事關國家大事還要權衡利弊。 無論如何這一個年將過得與往常不同,叛國之罪,為外族效力,無論是稍有良知的士大夫、勛貴,還是平民百姓,心中均極為痛恨。且不說幾百年前的靖康之恥,岳武穆的故事天下皆傳,這后金就是從前的金朝那族人。 另有蒙古鐵騎踏馬中原,華夏精英幾近殆盡,才有“崖山以后無中國”之語。近百年有明末時后金也幾度在幽燕之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便是大字不識的北方百姓,都知道后金入關將生靈涂炭。讀書人偽君子不少,但是“春秋大義”“華夷之別”這事道理他們是讀過的。 臘月二十二日,皇帝再舉行大朝會,此時楊氏的案子已經被判決,但是積壓的抄家還在進行當中。 皇帝總結了此次案件,并點明了本案告訴的重要性,此案足以讓人警戒,百姓聆聽圣訓,跪地稱頌皇帝之英明。 皇帝又讓刑部對于日后偵查叛國jian細的事擬個可行的章程,來年開年后將要試用,此事關系社稷百姓安危,殊為緊要。并且,徒元義將會撥出專項銀兩籌辦此事,他想了想又從翰林院中抽調了些人手借給刑部草擬章程,“神童”賈環正在此列。 皇帝金口正吩咐完畢此事,禮部尚書錢源出列道:“啟奏皇上:楊懷古身犯叛國欺君大罪,且……楊皇后并非楊懷古親女,不知是何等血統,豈堪為帝王之妻。微臣一介外臣原不應妄議后宮,皇后乃是國母,母儀天下自系江山社稷之安危,微臣斗膽懇請皇上另擇賢婦,立為皇后,以安天下!” 錢源打了個頭陣,一時之間百官出列恭謹跪下高呼:“恭請皇上,另立賢后,以安社稷!” 皇帝笑得很是開懷,滿殿朝臣此時跪于地上,伏著頭根本沒有看到天子冕服十二旒珠簾后的表情。 皇帝嘆道:“眾卿為社稷之苦心,朕自是明白,平身吧?!?/br> 然后,百官規規矩矩起身,冠冕一絲不亂,中國古代漢家王朝的官員可比現代重視儀態多了?,F代人覺得棒國人和小日本多禮,都是從中國古代漢家王朝撿了些皮毛。 這時,皇帝以為會是他專門留在朝中的馬屁王,可以與他唱雙簧的幾個御史或者通政司的官員該出列了,沒有想到首先出列的是兵部尚書孫原望。 孫原望奏道:“皇上,宸貴妃品貌不凡、先有斬雙妖之勇,后有助刑部快速偵破后金jian細集團之智,可見福澤深厚。此等品貌雙絕,智勇雙全的有福女子,可擔國母之重任?!?/br> 王子騰連忙出列,雖然沒有兵權,但是皇帝也一直留用,自然上朝的。 王子騰奏道:“臣附議孫尚書之言,圣天子英明神武,理應配才貌具佳的賢良福澤女子?!?/br> 接著百官陸續爭相說出一個立邢岫煙為新后的理由,這些通讀圣賢書的進士出身的官員,用詞華美,常引經據典,絕不重樣?,F代的小說家若是和他們相比,只有獻膝蓋的份。 如果邢岫煙在場,任是當初垂政期間臉皮厚了不少,此時仍一定會臉紅,但是這些官員說得卻臉不紅、氣不喘的。邢岫煙聽了那些辭句,一定不會認為那說的是自己。 卻不知,現在楊氏一族倒下,通敵叛國之罪何等嚴重,京都被牽連點名的官員也不少,皇帝均是下旨查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