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征糧納錢,打井挖渠修堤
所有人都移步到了前廳,杜十娘早已料到眾人會在前廳議事,為眾人沏好茶水后便與阿青一同站在了許宣的身后。 與其他人不同的是,李白的杯子里裝的不是茶而是酒,這也讓李白朝杜十娘投去了致謝的目光。杜十娘還以淺笑,心中有些蕩漾卻又被幾人的談話吸引了過去。 “你們的父親不是已經封王了么,而且你們也是位列公候,甚至還是各部的要員,誰還敢對你們下手?讓我來猜一猜難道又是嚴嵩?”見李恪一副苦瓜臉的樣子,許宣笑道。 劉詢看了李恪與趙伯琮一眼,有些忍俊不禁道“可以說不是,也可以說是,皇上在封王令之后又下了防旱抗洪以及征糧令,是中書侍郎蔡京向皇上諫言,讓李恪與趙伯琮去負責修堤挖渠打井,且兼征糧錢一事。蔡京自然是與嚴嵩走的近的人之一了?!?/br> 許宣表示明白了地點了點頭。 原來前些日子連著下雨,導致河流河水暴漲,原先的河堤有支撐不住的跡象,若是決堤,洪水過境那百姓必遭大難。 再往前,又是幾個月的滴雨未落,百姓半年之間便要經歷旱情和洪澇,對于嬴政來說,封王之后,這兩個問題更亟需解決。好在的是,這兩個問題都還沒有形成災民,否則災民遷徙則又會引發出新的問題來。 但不管是修堤還是挖渠,亦或是打井,都需要征用勞役,這勞役嘛自然也不能白白干活。嬴政已經下令各地打井防旱,修堤抗洪,挖渠抗旱防洪兼之,一口井三十石糧一里渠堤一萬石糧,考慮到糧價上漲也可以以二十兩相抵三十石糧。 由于之前為了平定王仙芝之亂,嬴政將大部分的糧食都投入到了劉徹的漢軍里,一來保證了開國之戰的勝利,二來也修好了整個魯地的官道,如今糧倉里所剩的軍糧還要供養禁衛軍,各將軍也不會拿出自己的軍糧來,士農工商,保證軍隊的供給才是首要的事,畢竟現在邊疆也不太平。 所以此次防旱抗洪需要的糧食也只能靠征用。 征的自然是地京里頭大戶的糧,若是糧食不夠,糧價上漲的話,錢也可以相抵。 于是當嬴政的征糧令下發后,太極殿上議事的官員皆不敢作聲,生怕自己給領到了這項差使。 前面也說過,如今的商人大戶或多或少都會與殿上的官員扯上關系,要讓他們去征這些大戶的糧食和錢與得罪自己人無區別,這種吃里扒外的事要是做了豈不是遭人恨? 見無人作聲,嬴政便又讓大臣們舉薦人出來擔當此事。大殿之上,各個大臣面面相覷,同朝為官怎么著也不能推天天會見著面的同事進火坑啊,便又無人敢作聲。 想著這些個大臣連征糧的事都要如此小心謹慎,嬴政不禁有些氣上心頭,就快要噴出來的時候,身為中書侍郎的蔡京站了出來,開口就舉薦了工部員外郎李恪與戶部員外郎趙伯琮。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修堤挖渠打井之事皆由工部掌管,而涉及到錢糧又與戶部脫不開關系,工部尚書李冰雖專于水利但有公事在身并不在京,戶部尚書出面主持的話又有些小題大做了,因此由兩部的員外郎聯合治事最好不過。 此外,蔡京還特意點到了李恪和趙伯琮廣結京中大戶子弟,若是由他們兩個出面征錢糧自然也就少了許多阻礙。 為何蔡京會特意要點出李恪趙伯琮與大戶子弟關系的意圖只有蔡京自己知道,但在其他人看來這都不過是要讓李恪與趙伯琮得罪那些大戶人家以及富家子弟的一種借口而已。 要說結交大戶,在殿上的官員誰沒結交個一兩個?包括蔡京自己還有那御史中丞趙高。難道讓這些官員去征大戶的糧就輕松簡單了?平時那些大戶巴結官員為的不就是出現這種事的時候能夠讓官員幫他們說說話,避開這些事,現在倒好,吃了大戶的用了大戶的還反過來征大戶的糧,難道人家還會舔著臉等著你上門征糧? 不少的官員在心中如此想著,嘴上卻都很贊同蔡京說的話,反正這項差使落不到他們頭上就行,而且是蔡京出頭舉薦,要是幾位將軍怪罪也怪罪不到他們的頭上,畢竟現在殿上的陣營也已經分得相對清晰明了了。 嬴政聽了蔡京的舉薦陷入了一陣思索,他多少也能猜到蔡京的用意,正猶豫著該不該讓李恪和趙伯琮去辦這件事,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李世民與趙匡胤同時出列,一致求請讓李恪與趙伯琮認領這份差使。 作為李恪趙伯琮父親的李世民與趙匡胤都沒意見,嬴政自然也就同意了蔡京的提議,最后嬴政便下了詔令,限李恪與趙伯琮一個月內,打井一千,修堤渠三十里,征糧五十萬石或等值錢幣,同時準許兩人便宜行事。 朝會散后,李世民與趙匡胤被留了下來,嬴政問及為何兩人同意蔡京舉薦之事,李世民笑道“劣子平日不事事,終日結交那些子弟,對其無益,有此一事好斷了那些關系,也好鍛煉一下劣子,看其是否能擔當大任?!?/br> 趙匡胤點了點頭,顯然也是這個意思。 嬴政清楚李世民與趙匡胤兩人是明白了蔡京的意圖,于是笑著道“李恪與趙伯琮的本事是有的,放心吧,就算征糧之事做得差強人意朕也不會責怪他們什么。不過我相信他們一定會給我一個滿意的交待?!?/br> “這又是打井又是修堤還要挖渠,連征糧錢幣的事都還要讓你們兩個干,明擺著刁難你們兩個啊?!痹S宣笑道,這一幕似乎有著很熟悉的感覺。 對于阿青與杜十娘兩位女子來說,聽完后不禁覺得有些腦袋疼,打井挖渠等事還好,不需要親力親為,可征糧錢的事卻涉及到了不好處理得人際關系上。 “可不是,這地京城里的大戶人家子弟少說也跟我有些相識,皇上要我們征糧納錢就避不開他們,要是行事謹慎,念及與他們的情誼,肯定征不了多少糧錢,打井挖渠修堤不過是望梅止渴,到頭來怎么向皇上交代,這既是不忠也是無能?!崩钽【従彽?。 趙伯琮也道“反過來說,我與李恪要是來點真的,那我倆的名聲在那些人中必定會如過街老鼠一般,功成之日也就是我們‘眾叛親離’之時啊?!?/br> 說得如此直白,在場的不光是劉詢,阿青與杜十娘,就連李白也默默的點了點頭。 打井修堤挖渠對于百姓來說肯定是件好事,但對于李恪與趙伯琮來說,也注定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可已經避無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