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
“將軍說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你入宮?!庇诓ㄕ?,一旦太皇太后召夫人入宮,就是準備把夫人當做人質,他們又怎么能讓夫人冒險? 謝蘭因眉頭微蹙,還想在說什么,突然她后頸一麻,她身體軟軟的倒下,她身側的女侍衛上前一步,穩穩的接住昏迷的夫人。于波輕舒一口氣,“我們快走?!?/br> 女侍衛抱著被人打暈的夫人,遲疑的望著于波,“我們這樣對夫人,將軍會怪罪我們的?!?/br> 于波抹了一把臉說:“我們打暈夫人,頂多挨頓板子,要是夫人出事,將軍會殺了我們的?!彼桥惆閷④娔险鞅睉鸲嗄甑睦喜肯?,跟將軍情分非同尋常,他有自信自己無論做錯什么事,將軍都會起碼放過自己一次,唯獨在保護夫人安全問題上,將軍是絕對不會講任何情分。于波情愿用非常手段打暈夫人,回頭讓將軍打自己板子,也不樂意讓夫人出事。他還有女兒、女婿、孫子要養,舍不得這么早死。 女侍衛一想也是,她小心的抱著夫人,跟于波匆匆離開,離開前卻見幾名侍衛簇擁著一名跟夫人約有五六分相似的貴夫人走來,那貴夫人雙眉緊蹙、面帶憂郁,舉手投足間盡顯從容優雅,女侍衛驚訝的看著于波,無聲的問:“這是你們新找的替身?”果然跟夫人有幾分相似。 于波暗暗得意,這貴夫人是他好容易才從南朝找來的,本是梁國王妃,如今南梁都亡了,這些王妃也成了階下囚。她們都是成了親的婦人,比不上沒出閣的貴女金貴,除了少數格外幸運的被魏國勛貴看中留在后院,大部分人都留在軍奴營。這婦人是夫人郗家的表妹,郗家是謝蘭因的娘家,謝知的外家,不止秦宗言暗中庇護,就是拓跋曜都吩咐過屬下不許動郗家人。 只是這位郗王妃已是外嫁女,嫁的又是皇族宗親,淪陷時差點被人丟到軍奴營,是于波救了她。她還以為于波是看中自己美色,想要將她收入后院,沒想于波只是想把她當謝蘭因的替身。郗王妃看到被侍女抱在懷中的謝蘭因時,面露驚愕,這不是阿鏡嗎?她不是死了嗎?郗王妃驚駭的望著于波,這人到底有什么陰謀? 于波卻沒時間和興致跟她解釋緣由,吩咐侍女看好郗王妃后,就匆匆先把夫人由密道安全送出城外,這會懷荒空了大半,想來夫人也不樂意去高句麗,還是先送她去建德,建德那邊守備森嚴,除非秦家敗了,不然那里比高句麗還安全。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建德有女君在,她是夫人的親女兒,有她勸慰夫人,也不至于讓夫人把怒火全傾瀉在自己身上。 于波一面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一面分心想到也不知將軍和少郎君現在如何了?計劃到底順不順利。于波心頭撲撲直跳,蟄伏十來年,這一次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也是最重要的開局,成不成都看這一次了。于波有些羨慕那些老伙伴能陪在將軍身邊,可轉念一想,守護夫人和少女君也是極重要的事,若不是他腦子比那些老伙計好,又怎么能讓將軍和少郎君委以重任呢?思及此,于波對接下來的行程越發謹慎,這會他可不能犯半點錯。 謝蘭因和阿生的離去,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這會平城絕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跟柔然這場戰役上,即使所有人都沒把柔然放在眼里,這么多大軍出征也不是小事,每天光是口糧就不是個小數目。平城官府各部都全力運作,每個人都忙得腳不點地,他們要做好這些大軍的后勤工作。 轉眼秦宗言、叱羅率軍出發已有半個月,眾人皆翹首以盼等著兩人勝利的戰報,但是誰都沒有想他們沒有等來魏國大軍勝利的消息,卻等來了太子、大皇子遭遇柔然騎兵突襲,兩人麾下三千騎幾乎全軍覆滅、太子重傷垂危的消息!這一消息傳回平城,不提眾人如何震驚,太皇太后第一個受不住,她眼前一黑,一下暈了過去。暈過去前,她腦中只有一個想法,她這兒子難道真心狠手辣到要殺自己親子? 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 除了太子和大皇子自己, 所有人都沒指望兩人真上戰場立軍功。兩個嬌養在深宮的嫩娃娃,連晝夜騎馬都熬不下來, 還想上戰場立功?開什么玩笑?拓跋曜連續輕騎帶兵三天三夜不休,這兩位貴主恐怕連半個時辰都堅持不來。 就是太皇太后都沒想讓他們在戰場上立功,她只希望拓跋曜能找個老將帶他們,讓他們領些不打眼的軍功。他們不需要靠軍功立身,但魏國歷來重武輕文,每個皇帝不說文能提筆安天下,至少武能上馬定乾坤。懦弱如天和帝都曾北伐, 后雖重傷不治,可到底上過戰場, 史官給他記一筆的時候也有個說法。 若拓跋曜中意這兩個兒子,彭城王自會把一切安排的妥帖, 但是拓跋曜沒授意,他自然只把這兩個小東西供著。起初彭城王想讓兩人押送軍資,但細想之后又覺不妥, 軍資乃行軍大事, 輕忽不得。這兩位都不是能聽人吩咐的主,萬一兩個小祖宗異想天開, 讓軍資出了問題, 除了他們所有人都吃不了兜著走。彭城王最后思來想去,干脆讓兩人坐鎮一座小鎮。 這座小鎮在戰事前沿, 但不是最前沿, 前面還有幾座小鎮擋著, 彭城王又派了手下兩個老將和數百親衛看著他們,加上陛下的禁軍,可以說只要不是柔然大軍入侵,這兩小祖宗絕對不會出事。就算是柔然大軍入侵,前方還有幾座小鎮擋著,可以給兩人逃命的時間。 彭城王將一切都想到了,安排的事無巨細,最后才提著一顆心去懷荒。拓跋曜要處理秦家是暗中進行的,彭城王也沒驚動別人,自己帶著親衛親自去懷荒處理。 彭城王一走,太子和大皇子沒了管束,就像脫韁的野馬可著勁的撒歡。兩人獲得父親允許參戰后,便躊躇滿志的想要一展自己才華,他們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年紀,兩人一心想要跟父親靠攏。當年父親能年少打敗南梁偽帝,他們也能直取柔然都城,再揚他們大魏的威名。 只可惜彭城王管得他們太嚴,彭城王是拓跋曜最信任的人,也是他們的皇叔,就算是太子也不敢對彭城王不敬,彭城王拘著他們,他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彭城王讓他們做什么,他們就算什么,乖巧的很。也正是這份乖巧,讓彭城王誤會了,他以為這兩個孩子知道分寸,因此很放心的走了,沒多留人手。 等他一走,太子和大皇子就恢復了本性,兩人倒也不仗勢欺人,就是領了每天帶兵巡邏的任務,一趟趟的在城外巡邏。兩位老將自然是隨時保護兩人,兩人想要立功,沒想作死,也不反對侍從保護他們。巡城的任務很枯燥,兩人新鮮了幾天就膩味了,他們來戰場是準備立大功的,不是來騎馬的,過了幾天,他們就攛掇著老將去遠一點的地方追繳柔然流兵。 先不說這里能不能有柔然流兵,就算有將領也不敢帶兩個祖宗去。兩人胡攪蠻纏了幾天,見將領們只是跪下請罪,不肯答應他們的吩咐。太子和大皇子雖年紀不小,可在朝中沒領什么官職,也沒經過大事,平時兩人吩咐下去的事,不用他們cao心,早有人完成的妥妥帖帖。 這是兩人身份帶來的便利,也是太皇太后的余威,兩人本身沒太多御下才能。如今離了拓跋曜和太皇太后,他們又怎么能值得了這些在官場軍營廝混了多少年的老油子?兩人也只能暫時按下心思,忍耐著想等彭城王回來,讓皇叔帶他們過去。 幾位將領見暫時將兩位小祖宗安撫好,都松了一口氣,他們正尋思著是不是要找點附近的流寇讓小祖宗殺個過癮時,不想一隊柔然騎兵繞過了幾座小城,意外出現在城外。眾人皆如臨大敵,因為這些柔然騎兵各個兵強馬壯,一看就是精良的皇騎,唯獨太子和大皇子興致高昂,他們正愁沒人給他們立威,如今大魚自投羅網,他們如何不開心? 兩人對魏軍是迷之自信,認為柔然騎兵再精良,在他們大魏鐵蹄面前也是如土雞瓦狗,不堪一擊??上КF實狠狠打臉了他們,這隊柔然騎兵不過三百人左右,戰力卻出乎意料的強悍,他們幾乎以摧拉枯朽之勢將整座城池攻了下來。將領和精衛們甚至都沒花心思守城,一心要將太子和大皇子送到安全的地方。奈何騎兵實力太強,很快趕上他們,將太子重傷,大皇子倒是安然無恙的逃脫。 這結果讓所有人如墜冰窖,有些沒家累的、或者是狠心些的干脆趁夜一走了之,不走就是個死,走了還能有個活路。留下護送兩人回去的大多是拓跋曜、彭城王的死忠,要不就是家大業大,根本走不了的。他們也不求能留這條命,只求兩人能看在他們還算忠心的份上,不連累他們家人。 大皇子在逃亡途中也受了些傷,但只是輕傷,他主要是被嚇壞了。長這么大,他就沒經歷這么危險的事,再看到太子受重傷后,他心里還隱約有個期待,就是太子死了,曾大母和父親會不會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這會也沒人會管大皇子,太子受傷是大事,更大的事是太皇太后和陛下的震怒,崔太皇太后一輩子經歷的腥風血雨多了,也就是晚年有太子承歡膝下,人老了、心也軟了,才會一時受不住打擊暈了過去,等醒過來她第一件事就是請拓跋曜過來問清事情緣由。 這事拓跋曜也摸不著頭腦,他是不喜歡太子,可再不喜歡他也沒準備弄死自己兒子,不然他干嘛把這小子養大?他讓彭城王保護兩人安全,彭城王行事向來靠譜,最后還有那么多人送兩人回來,就知彭城王在兩人身上費了不少心血。那小鎮安危不說萬無一失,也不是隨便就能遇到柔然精兵的。又不是什么兵家重地,更不是物資豐富的重鎮,哪里值得柔然精兵攻擊? 要說泄露兩人身份,引得柔然精兵攻擊也不像,畢竟他們最后也逃出來了。根據回來的侍衛稟告,那些柔然精兵并未窮追不舍,太子會受傷也是意外,他是被流箭射中的。這種意外在戰場常有發生,要是知道兩人身份,柔然精兵肯定對他們不死不休的追捕,不可能放走兩人。拓跋曜眉頭微皺,看來自己還是太低估柔然實力,等秦宗言、叱羅回來,不管戰果如何,他一定要立刻結束這場戰爭。他不屑爭一時勝負,他要的是大魏長長久久的存在。 拓跋曜跟太皇太后交惡多年,這些話他也不會跟太皇太后詳細解釋清楚,只將事情經過簡單說了一遍,就匆匆離去。他實在太忙了,無暇顧及后宅瑣事。太子重傷垂危,對他來說只是丟臉并不上心,這個兒子他本就沒放在心上。他的漠然讓太皇太后越發憤恨,如今他翅膀硬了,就正式跟他們撕破臉了嗎? 太子運氣不好,射中他的箭枝是生銹的鐵箭,傷口不深,一開始他也沒當回事,可射中那天晚上他就開始發燒。他跟大皇子還不覺事情如何嚴重,而那些戰場的老兵見狀心就徹底沉到谷底,他們上戰場受傷后最怕的就是發燒,一旦發燒人就踏入鬼門關,再也救不回來了。 果然之后太子病情越來越嚴重,等回到平城時他傷口已經潰爛了。也就是后宮女眷不懂這些事,還以為太醫有手段可以治療,男人們都知道太子是徹底沒救了,活著也是折磨,還不如讓他早死早超生。 太皇太后是親眼看著天和帝死的,太子這會的情況跟天和帝一模一樣,她如何不知道太子已經沒救了?可她到底還是不死心,壓著隨行的軍醫、太醫醫治太子,聽不得任何人說太子沒救的話。宮中侍從、太醫們皆戰戰兢兢的伺候太子,就怕太子走了,他們命也沒了。 這等兵荒馬亂的關口,也沒人把注意力放在大皇子身上,大皇子養了幾天傷好了,正琢磨著是否要展現下兄弟情義,去看看垂危的太子時,郭彥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大皇子還來不及跟他敘舊,郭彥張口的一句話,把大皇子嚇得魂飛魄散,“殿下,您要大禍臨頭了!” 第247章 平城大亂(十) “先生此言何意?”大皇子臉色煞白的問, 他跟郭彥相交多年, 對郭彥言聽計從,從來不懷疑郭彥的話。 郭彥眉頭緊蹙的看著大皇子:“太子垂危, 太皇太后震怒, 同行的將領都是小角色, 死了便死了,沒法安撫太皇太后。安排您和太子的是彭城王, 太皇太后若想遷怒彭城王, 彭城王必然要找個替罪羊,屆時便是您大禍臨頭之時?!?/br> 大皇子聞言臉色更白了,彭城王在朝為官多年,手中權勢可不是他能比擬的, 他要一心害自己,自己還真沒招架之力, 以前還能仰仗曾大母庇護,現在太子垂危, 曾大母肯定會遷怒自己, 沒了曾大母他該怎么辦?“先生我該怎么辦?” 郭彥故意說一半藏一半,將大皇子當真了,心中倒對他起了幾分憐憫,這小子打小就不受人重視, 難怪被他一嚇就當真了, 不過他也沒危言聳聽, 太子垂危, 大魏官場勢必面臨一番清洗,他作為一個不受寵、又是陪著太子出征的皇子,絕對是第一個被人推出去的炮灰,拓跋曜肯定愿意為了保住彭城王犧牲他,“您去找太皇太后?!?/br> 大皇子聞言哆嗦了下,他還沒忘那會他跟太子一起回來時,曾大母那可怕的模樣,“曾大母現在很生氣?!彼麖膩頉]見曾大母如此生氣過,同行的將領都被曾大母下令押入大牢。他們是肯定活不成了,就看他們家族能不能逃過一劫了,他如何敢在這時去求太皇太后?他到底還是有些心虛的,他跟太子一起出征,他好好的,太子垂危,怎么說都是他理虧,按理他應該拼命保護太子。 郭彥長嘆道:“您跟太子是太皇太后養大的,太皇太后對您的慈愛不亞于太子,雖然現在太子垂危,可您也是太皇太后膝下僅存的曾孫,她再心焦太子也不會不管你的?!?/br> 大皇子一想也對,曾大母對自己雖說比不上太子,可也比旁人好多了,“那先生為何說我有危險?”大皇子糊涂了,有曾大母庇護,他不就沒危險了? 郭彥看著大皇子的目光越發憐憫,蠢到這程度也算絕無僅有了,“太皇太后疼愛您,陛下卻對您向來嚴厲,您是皇子,無論您犯什么錯,朝中大臣都不會讓陛下輕易責罰你,彭城王卻不一樣,他畢竟只是親王。彭城王是陛下的左膀右臂,陛下定不愿輕易犧牲他?!?/br> 大皇子恍然大悟,“對,父親一定會為了彭城王犧牲我的?!彼僮载撘膊挥X自己在父親心中重要性更甚彭城王,何況他從來不自負。曾大母震怒,父親想要保住彭城王,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犧牲自己。思及此,大皇子心急如焚,“先生我現在就去找曾大母?!?/br> 郭彥連忙阻止大皇子,“太子垂危,太皇太后這會怕是沒心思見人?!?/br> 大皇子無助的再次問郭彥:“那我該怎么辦?等太子死了再找太皇太后嗎?”他驚慌之下連太皇太后的禁令都不顧了,太子本來就必死無疑,只是太皇太后壓著不許說而已。 郭彥道:“就看大皇子想要將來如何了?!?/br> 大皇子不解的看著郭彥,“先生此話怎講?” 郭彥說:“我有上中下三計,下計最穩,亦可讓您安安穩穩的渡過此番險境,只是將來恐怕再無作為;上計最險但所謂富貴險中求,此計一旦成功可讓您登頂?!?/br> 郭彥的話讓大皇子呼吸一下急促,他結結巴巴的看著郭彥,“先生此話當真?” 郭彥擲地有聲道:“當然?!?/br> 大皇子咽了咽口水問郭彥,“先生先說下計?!彼€沒徹底暈頭,想先聽聽郭彥的三計。 郭彥道:“您換上衣服,也不用洗漱,去太子跟前守著太子,太皇太后見您跟太子兄弟情深,怎么都會庇護您?!?/br> 這也是大皇子所能想到的最好計劃,只是他當初被誣陷害謝知就讓父親冷淡自己這么多年,幸好還有曾大母垂憐。如今太子垂危,曾大母就算為了以往情分庇護自己,也不會對自己有太多祖孫情分,可想而知自己將來的下場。要是郭彥沒說那句自己有登頂的機會,大皇子或許就認命了,如今——他咬牙惡狠狠道:“先生說上計?!彼苯犹^中計。 郭彥心中輕笑,他教導大皇子多年,太清楚他脾氣了。他故意四處張望了一會,才湊到大皇子耳畔悄聲道:“殿下,如今太子垂危,儲位不穩。若讓陛下來立儲,儲君人選定是三皇子,您何不讓太皇太后來立儲?” 大皇子困惑的望著郭彥,“曾大母如何能立儲?”在父親沒有親政前,曾大母或許能做主立儲,二弟的太子之位就是這么得來,可現在父親已親政多年,曾大母又怎么能決定立儲? 郭彥微微一笑,說出的話猶如石破驚天,大皇子三魂七魄幾乎都被這句話給嚇飛了,但同樣這句話又仿佛說到了大皇子的心底,將大皇子內心深處那一點點的不可告人的欲|望徹底放了出來,“沒有了陛下,您跟太皇太后不就能自己做主了?” 是??!要是沒了父親,這一切不都是曾大母做主了?不對,曾大母早已年邁,他是平城僅有的成年皇子,父親一旦出事,大臣為了安撫人心,也肯定擁護自己。他是長子,母親是李家人,又有曾大母支持,他身份可比老三高貴多了。大皇子喃喃道:“可父親雄才大略,我們怎么可能傷的了他?” 郭彥聲音更低了,“太武皇帝同樣雄才大略,最后還不是命喪宦官之手?”郭彥說的是率領魏國鐵蹄踏平柔然、滅胡夏、北燕、北涼……最后統一整個北方的太武皇帝,他是拓跋曜最崇拜的先祖,拓跋曜幼時就以此人為效仿對象??蛇@樣一個偉人最后卻窩囊的死在宦官手中,這是拓跋皇室的恥辱,也是拓跋皇室秘而不宣的隱秘。當然這隱秘也僅針對大部分普通人,少部分勛貴還是知道的。秦家歷任柱國大將軍,對這種事了如指掌。 大皇子搖頭說:“可常大用不是宗愛?!彼麑Ω赣H忠心耿耿,他是不可能加害父親的。 郭彥心中冷哼,真是扶不上墻的爛泥,這種事還指望別人替你賣命?“常大用自是不可能?!?/br> “那我們找誰?”大皇子虛心求教,他見郭彥看著自己,他突然覺得口干舌燥,“先生的意思是讓我來……” 郭彥頷首道:“殿下是陛下的親子,對他向來孝順,陛下提防誰都不可能提防你?!蓖匕详咨倌甑弥?,對外人或許謹慎,但肯定不會提防大皇子,這么蠢的人誰會放在心上? “可是——可是——”大皇子慌得連話都說不好了,他向來敬畏拓跋曜,跟拓跋曜在一起時,連抬頭正視他的勇氣都沒有,更別說是殺拓跋曜了。 郭彥從袖中取出一只小瓷瓶,對大皇子諄諄善誘道:“殿下,這瓷瓶里的劇毒見血封口,只消一絲即可讓人倒地身亡,且讓人查不出為何緣由?!?/br> 大皇子目光閃爍的看著那只小瓷瓶,身體盡力的往后仰去,仿佛是自己要喝瓷瓶里的毒|藥,“你怎么會有這種毒|藥?”大皇子驚惶許久,智商終于恢復了一點。 郭彥道:“這是南蠻之毒,殿下忘了我曾去過南蠻三年嗎?” 大皇子死死的瞪著郭彥手中的瓷瓶,他喏喏道:“先生的中計為何?” 郭彥說:“中計是殿下馬上去給陛下請罪,說自己護衛太子不利,自請懲罰?!?/br> 大皇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還是中計?“我若去請罪,父親為了保住彭城王,肯定會將所有罪名都放在我身上,我就算不死,也會被父親貶為庶民的?!?/br> 郭彥暗忖,這方面倒是不蠢,知道自己有什么后果,他對大皇子道:“殿下,您被陛下貶為庶民未嘗不是好事?!?/br> 大皇子連忙追問郭彥:“先生何出此言?”他怎么都想不通為什么自己成了庶民反而更好? 郭彥說:“太皇太后年事已高,此番又受了打擊,恐怕也庇護不了您幾年。屆時三皇子登上儲位,他向來對您嚴苛,您與其將來受苦,還不如現在退讓。您這次保全了彭城王,陛下和彭城王都記著你一份情,也免得將來三皇子登基,您——”下面的話郭彥不好繼續說下去,只欲言而止看著大皇子。 大皇子怔怔看著郭彥,他從來沒想過一直保護著他的曾大母會走,可郭彥說的也是事實,曾大母年紀是不小了,之前就一直病著,這次受了這么大的打擊,能活多久還兩說。她一走,自己可不就任人宰割嗎?老三向來心眼狹小,他之前仗著曾大母沒少欺負他,等他當了儲君還有自己活路? 郭彥見大皇子已被自己說動,對他再加了一把火,“殿下,你可知陛下一直想廢太子,只是因太皇太后在而不敢輕舉妄動?” “廢太子?”大皇子錯愕的看著郭彥,他再嫉妒老二,也沒父親想會廢太子。 郭彥提點大皇子說:“太子是崔家女所生,所以太皇太后才如此喜愛太子?!?/br> 大皇子突然覺得口干舌燥,“你是說太子的傷勢是父親——”父親礙著曾大母不能直接廢太子,所以派人殺了老二? 郭彥暗哂,拓跋曜對付你們兩個小娃娃還要用這種手段?不過他心里腹誹,面色卻很沉重對大皇子說:“太皇太后和崔家擁護太子是因為太子是崔氏女所生,如今沒了太子,林夫人又是死于太皇太后之手,一旦太皇太后離世,崔家有什么下場可想而知?!?/br> “林夫人死于太皇太后之手?”大皇子被郭彥接二連三拋出的隱秘震得頭暈眼花,他心中一動,驀地問道:“先生,您到底是誰派來的?” “仆是殿下的人?!惫鶑┱Z氣誠摯的說,“不過當年確實是受人之托才來找您的?!?/br> “曾大母?”大皇子試探的問。 郭彥道:“仆說過,太皇太后對您一片慈愛?!?/br> “所以這些話也是曾大母讓你跟我說的?”大皇子問,他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老二死了,曾大母手里沒人了,所以想要我去冒險?” 郭彥提醒大皇子說:“殿下,您同太皇太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且您是太皇太后最后的指望了,她又怎么會讓你冒險?她早準備好一切,就等您最重要的一步?!彼D了頓,意味深長道:“殿下,富貴險中求!” 郭彥最后一句話徹底把大皇子最后的遲疑打破,拼一把,成了自己一步登天,輸了也大不了一個死字。他要是坐以待斃,等老三登基,自己還是一個死。林氏死在太皇太后手中,老三早跟他們不死不休了,大皇子再愚蠢也不會天真認為,老三會因為自己沒殺林氏而放過自己,在他看來林氏自己跟曾大母沒區別。更有甚者,老三或許會因為自己殺不了曾大母,而更狠辣的報復自己。 郭彥冷眼看著大皇子神色變幻不定,最后面露狠色,便是自己成功了。郭彥心中微笑,總算不負郎君囑托。郭彥十幾年前來京城,就是為了這一天。他早前也沒想讓大皇子走一步,誰會把希望放在如此駑鈍的人身上?可如今天時地利人和,若不抓準時機,難道真讓郎君跟拓跋曜硬碰硬? 郭彥不想秦家擔上篡位的惡名,他們要清清白白的上位,這樣秦家的統治才能長治久安,而他將來也會是名留青史的人物。想到自己的將來,郭彥躊躇滿志,下一步就是要聯系謝太傅,讓他做最后一步推手。 第248章 平城大亂(十一) 郭彥在十幾年前就來京城, 謝簡一直知道秦家有這么一個人在皇子身邊,但始終不知這人的具體身份,也不知道他在哪位皇子身邊。昨天他終于知道秦家安插的這枚暗棋是誰, 他不禁有些驚訝, 他以為秦家會把人派到太子身邊,可轉念一想,太子身邊人才濟濟, 郭彥出身尋常, 就算因才華而得太子賞識,太子也不會像大皇子那般倚重他。 謝簡看著郭彥不惜暴露身份也要派人傳來的信件,上面讓他勸拓跋曜饒了大皇子, 讓拓跋曜將他貶為庶人。他這是在為大皇子求情?謝簡微微搖頭,他不信一個能被秦纮委以重任的人, 會在秦家如此危及的關頭,不顧秦家而只顧大皇子, 他肯定有別的計劃。 不過這事也礙不到他什么,太子快死了,拓跋曜再狠心也不至于把長子也殺了,貶為庶人對大皇子來說也是個不錯的去處, 就他那性情, 沒了太皇太后的庇護, 留在宮廷遲早是個死。謝簡將信件丟入火盆, 親眼看著信件化成灰燼才起身去行宮御書房。 書房里拓跋曜神色有些陰沉, 他那兩個“好”兒子給他惹了一堆爛攤子, 讓他難得有焦頭爛額的感覺,他見謝簡來了,抬手示意太傅坐下,也不跟他寒暄,直接切入正題,“彭城王給朕上了請罪折子,要以死謝罪?!蓖匕详渍婧蠡诎烟影才沤o彭城王,早知道他們這么不爭氣,隨手讓人安排就是,何必讓彭城王在這時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