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鐵嬸兒一聽,高興壞了,那么好的一家糧店,一天的進項肯定不少,到時候別提養家了,在這個鎮上當個大戶都是可以的了! 這心情一高興,鐵嬸兒別叫了鐵槐,也就是之前給李柏開門的那個十二三歲的小子,出門去打酒,順便去叫鐵大牛,也就是李柏嘴里的鐵叔回來招待貴客。 秦妙原是吃過了午飯來的,這會兒在鐵家說完了事情,這就要回去糧店和馮三娘商量馮秋拜師傅的事情。 據說朱老先生挑學生的規矩很多,馮秋才五歲多,加上之前貧苦到了現在一個字都不識,也不知道能不能被朱老先生挑中,這些事情都要和馮三娘說明白。當然了還有縣里面從沈公子手里接手的鋪面的事情,這些鋪子該要如何經營,也得找馮三娘商量商量。 再加上馮三娘離開糧店之前,大約還有不少的事情要和李柏交接。所以這時間就有些緊了。于是秦妙婉拒了鐵嬸兒留飯的好意,直說是日后有空了再來拜訪,讓鐵嬸兒千萬不要這么客氣。 秦妙要回去,李柏自然是跟著她一起回糧店。既然秦妙吐了口,糧店送給鐵家,那么這事就這么定了。一處吃一頓飯,也吃不出什么花兒來,沒得勞動了鐵叔一家忙里忙外。 如此,秦妙和李柏一起離開了鐵家,頂著初秋中午的烈陽,朝著太豐糧店走去。 路上,烈陽中帶著點點微風,雖然炎熱,卻沒有盛夏時節那樣的憋悶。 “李大哥,你打算什么時候動身去找你父親?”秦妙隨口問道。 李柏回答說:“原打算將店里面的事情安頓好就走,現在看來,卻是不必了?!奔Z店既然已經送給了鐵叔一家,那如何經營便是鐵叔一家做主,他這邊自然不必再費心。 李柏這么一想,便想起了馮三娘,馮三娘乃是糧店里面做活的,就是不知道糧店交給了鐵叔一家之后,馮三娘是去是留。 提起馮三娘,秦妙想也不想的回答說:“三大娘這邊你不必cao心,我在縣里得了幾間鋪子,正好讓三大娘過去照看?!?/br> 李柏不由奇怪:“你如何在縣里得了幾間鋪子?” 秦妙的眼里,早就將李柏當成自己人,這會兒也不瞞他,將如何認識沈公子,又如何給他治病得了幾間鋪子的事情給李柏說了。 第215章 少年心事 這回去縣里,要先從沈公子手下將鋪子先接過來,不管那幾間鋪子開還是不開,接過來之后,便需要人照看著。想來想去,還是馮三娘住在縣里照看著鋪子比較妥當。萬一馮秋能入得了朱老先生的眼睛,那馮三娘住在縣里正好可以照顧馮秋。 秦妙這邊一面走路,一面想著縣里面的鋪子。 李柏這邊卻是有些吃味了,他這邊還想著掙了好前程來找她提親,她這邊居然有認識了個沈公子。想那沈公子身為巨富沈天的獨生子,定然比他這毫無出身的小子要強的多。 不是李柏不相信自己,實在是秦妙這丫頭太優秀了。不經意間便能引人注目。 這一刻,李柏終于能體會二狗為什么要連死都要算計上?,F在輪到他李柏不能放心的走了,就這樣離開,他是真的不放心。該要想個什么方法才能在她的心里留下一席位置? 不經意的李柏朝著懷里某處按了一按。那里有他雕刻的木偶,因為每天一有空就忍不住拿出來雕刻一會兒,現在那個木偶竟是快要雕刻完了。之前他是打算將這個刻成她的模樣的木偶隨身攜帶,想念的時候看上一眼。 現在么,李柏忽然就改變了主意。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在離開鎮上之前向秦妙表白。他怕在他離開之后她遇上了比他更優秀的少年,那他這輩子豈不要飲憾終身? 兩人一起頂著初秋正午的烈陽往糧店走。彼此沒有再說話。李柏的心里琢磨著關于告白的事情。 秦妙則想著既是糧店給了鐵家,那么今天晚上她便不用去那座三進宅子里面補庫存了?;叵胫洶胍谷┲剐幸氯ツ亲永锩嫜a足庫存的情形,想著現在將糧店拱手讓了出去,心里面一時間很有些不舍。 可是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靠著空間里面的糧庫做生意,本來就不是長久之計。 俗話說有舍有得,得了縣里的鋪子,這鎮上如同雞肋的糧店也沒必要緊抓著不放。而且富可敵國的沈家,賺得萬貫家財,到頭來,生活并沒有多么的逍遙自在,反倒是遭到了上位者的猜忌。一個不留神就要家破人亡。如此,生意不必多,手里捏著幾家鋪子,一家人過得幸福和了就夠了。 秦妙和李柏一路上各自想著心事,回到糧店。 回到糧店,喝了杯茶,秦妙和大哥秦少賢說了鐵家的情況,又提了一下將糧店送給鐵家的事情,解釋說:“大哥,糧店里面的生意,之前是李大哥在打理,可是現在李大哥要走了。咱們家的人是沒工夫來料理的,況且糧種的事情咱們家已經被朝廷看在了眼里,再繼續開糧店,沒得被有心之人做文章,倒不如讓出去的干凈?!?/br> “李大哥之前打理糧店替咱們賺下了兩萬余兩的銀子,現在李大哥要走了,又專程開口托我關照鐵叔一家,所以我便做主將糧店送給了鐵叔一家。大哥,這件事情,你覺著如何?” 秦少賢正帶著馮秋給馬兒喂草料,聽了秦妙的話后微微一笑:“妙妙,這家糧店本就是你得來的,如何處置,自然也該是你說了算。家里面,爹估計也是這般想的,所以你心里不必顧慮太多?!?/br> 有這么些明白講理的家人,實乃一件幸事。秦妙聽了大哥的話后,心里松快了許多。這就去找馮三娘說朱老先生的事情了。 叫了馮三娘到后院,說了縣里面鋪子的事情,馮三娘自然是一千一萬個愿意,左右她已經認準了秦妙,秦妙說什么,她便做什么,秦妙這丫頭雖然年紀小,可是馮三娘跟著她是真真切切的賺到了錢的。況且,年紀這東西,今年看著小,過上幾年不就長大了么。 有的年輕人可以身居高位,有的人到老了也還在最底層掙扎,傻子才以年歲來衡量人。 說完了縣里鋪子的事情,又提了下朱老先生。 像朱老先生這樣的曠世大儒,就算是有容公子的舉薦信,也不見得就能順利入了朱老先生的門。所以馮秋拜師這事,得有個思想準備。 馮三娘聽了秦妙的這些話,便回應說:“容公子留給你家的舉薦信你肯拿出來給秋兒用,我已經感激不盡,至于到時候能不能入了朱老先生的門,還是看秋兒的造化吧。實在不行,在縣里另找其他的教書先生就是了?!?/br> 縣里比鎮上大,鎮上要找個教書先生可真是難,好不容易找了一個,教不教得好還另說,而縣里就不一樣了,總是比鎮上的教書先生要多一些,到時候也能好好的挑一挑。 馮三娘這里比較好說話,秦妙沒費多少時間就把事情說定了。 這會兒時辰還早,午時剛過去沒多久。李柏忙著店里的事情,過不了幾****就要帶著奶奶離開這里,現在再做著以往常做的事情,心里竟很有些不舍。 馮三娘和馮秋上樓回屋收拾行李了,如果這回去縣里常住,那么這行李可有得收拾了。 秦妙將鎮上的那座三進宅子的鑰匙給了大哥。讓大哥幫著馮三娘將那些帶不走的東西搬到那座宅子里面去。這家糧店已經給了別人,房子里面的東西自然都是要搬走的。就像她剛接手這家糧店時,之前的容公子手下的那個管事將這個店子所有的房間整理清楚一個道理。 店鋪還是這個店鋪,只是不到一年的一年,已經換了兩次主人。 人事變遷,就是這樣悄無聲息的進行。 想起容公子的鋪子,便想起了回春堂,因為回春堂也是容公子手里的產業。想起回春堂,便想起了回春堂里面的那個伙計。想起來那個伙計,秦妙的心里就膈應的不行。那么一個小人,說什么也不能讓他繼續呆在這鎮上。不然以后不知道還要壞多少的事情。 這么一想,秦妙便做了個決定,既然糧店讓了出去,何不將回春堂給買了?鎮上離村里比較近,總得在鎮上有間鋪子心里才踏實。 第216章 報仇 那回春堂也是容公子的產業,去年年底容公子來鎮上查賬的時候,好像提到過,這個鎮上的鋪子都要賣掉。只是不知道,目前為止,回春堂有沒有換東家。 想來容公子今年開春之后便去了京城做官了,所以這鎮上的鋪子即便要賣,也只能是他手下的管事出面賣掉,或者干脆放在中人那里,讓中人幫著賣掉。 眼看著時辰還早,午時剛過去沒多久。這大半天的時間,對于秦妙來說都是空閑。于是她便出了糧店,去找鎮上的那個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