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
馮三娘聊著家常,冷不防的想起件事情,一拍腦袋,自責說:“瞧我這記性,總是忘記,正好今天妙妙你來了。不然我不知什么時候才想的起來?!?/br> “三大娘,可是出了什么事?”秦妙好奇。 馮三娘說:“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個月前店里收到兩封信,都是寄給你的。我原本想著讓柏哥兒去唐家莊送糧食的時候給你捎去,結果總是忘記,正好今天你來了,也不用我惦記著給你送信了?!?/br> 說罷看著李柏,叫道:“柏哥兒,你去樓上廳里,將那兩封信拿給妙妙?!?/br> 李柏這會兒正在整理倉庫,不知是干活干得太投入,還是心里面在想著別的事情有些走神,這會兒竟是沒聽見馮三娘的叫聲。 馮三娘不由又叫了李柏一聲,李柏這才回過神來,朝著馮三娘看去。馮三娘給他說了放信的地方,他這才拍了拍手上塵土,上樓去取信了。 信很快就取了來。 秦妙接過信來看了一眼,一封信來自京城,應該是四皇子的來信。還有一封信來自通城,大約應該是沈公子那邊的來信。 打開信封,看了眼信上面的內容。來自京城的那封信的落款落了個“四”,是四皇子的來信無疑了。心中寫了糧種試種了一些,長勢確實不錯,朝廷已經對縣令楚元頒了嘉獎令,官職上升是少不了的。此外又提了句,那枚吉祥如意的玉佩望秦妙收好,日后遇到難處,盡管來找他。之后便沒再說別的,一封信到此就完了。 秦妙能猜到,四皇子押了那么多的優質糧種回京,定是得了皇上的夸贊,不然也不會如此有誠意的提起那枚玉佩,并許以日后的幫助。 然后拆開來自通城的信,信的落款處落著沈公子的大名,沈耀康。字跡和秦妙之前在八仙酒樓的菜單上看到過的一樣,甚為好看,有風骨,有性格,一筆一劃,組合在一處,很是順眼。 信的內容提起秦妙給他配的那些藥,藥效很是不錯。如果方便,請再寄一些藥丸過去,酬勞方面自然是從優。收信的地址為齊州的梧桐大街的沈宅。想必沈公子寫這封信的時候正好途經通城,而沈公子的家,應該是這個收信的地址,齊州的沈宅。 回想起來馮三娘剛剛提起過,這兩封信寄過來已經差不多一個月,因為她一直忘了托李柏送信,所以這會兒秦妙讀到兩封信的時候已經是信件寄到太豐糧店之后的一個月了。這一個月的時間里面,沈公子的藥肯定已經吃完了。 秦妙打算抽空再配一些性子溫和的藥給沈公子寄過去,待日后見面把了脈之后,再修改藥方。 正想著藥方的事情,視線往信紙的后面一掃,之間信的后半部分提到了縣里面的幾件鋪子的情況,一共有三間鋪面可以騰給秦妙,一間藥鋪,一間布莊,一間米鋪,大約是考慮到秦妙的神醫身份和開過太豐糧店的經驗,特地給騰了一間藥鋪和一間米鋪,至于布莊,興許是趕巧趕上了。 第212章 遠親 說起來藥鋪,秦妙便想起來鎮上回春醫館里面的那個伙計。 那個伙計背后來了這么陰損一招,還得秦妙差點被綁架,此仇沒想起來就算了,現在想了起來,說什么也得報了!當初沈公子只幫著肅清了綁架她的人,而這個伙計,因為只是動了下嘴皮子,沒有確切的害人行動,所以就沒收拾他。不過在秦妙看來,這個伙計,雖然沒膽子動手害人,可是他的心里是極看不慣她這個小丫頭的,留著遲早要壞事,不如盡早除去的好。 一面琢磨著如何收拾回春堂的伙計,一面將信紙折好,收進信封。信紙的最后面留了縣里交接鋪子的地點和管事的姓名,所以這封信要妥善保管。 看過了沈公子的信,對于這一次去縣里,秦妙的心里踏實多了。 至于四皇子那邊,隔得太遠,眼下秦妙還沒有什么需要他幫忙的事情。不過有備無患,那枚吉祥如意的玉佩還是妥善保管的好。 收起了兩封信,秦妙便將此行縣里的目的給馮三娘說了:“三大娘,前些日子天兒太熱,不方便出門,眼下夏天最熱的天兒已經過去,一早一晚的還算涼快,我便讓我大哥趕了馬車去縣里。去拜訪朱老先生。你若方便,就帶秋兒一起去吧?!?/br> 之所以扯了天氣當由頭,實在是秦妙不想讓人起疑她如何就知道了朱老先生的下落。 果然馮三娘立刻接話說:“方便,方便,怎么不方便呢。之前天熱不好出門就算了,現在天氣涼快了,正好出門子去給秋兒拜師傅。糧店這邊柏哥兒幫忙照看著就好,最近他一個遠親來投靠,那家里的小子是個伶俐的,正好可以在店里幫忙?!?/br> “是么?”秦妙看向李柏,“李大哥,你家的遠親什么時候來的鎮上,都安置在何處?” 李柏停了手上的活兒,回答說:“來鎮上的日子不長,不知道你什么時候有空,我想帶你去見一見我那遠親?!?/br> 秦妙今天夜里是要留在鎮上過夜,好在夜里的時候去那座宅子里補庫存。而明天則要帶了馮三娘和馮秋啟程去縣里。所以如果要去見人,只能今天下去。 于是對李柏說:“不若就今天下午吧?!?/br> 李柏聽了沒有異議,簡單利落的定了下來:“好,午飯之后我帶你去看他們?!闭f罷這話后又接著去干活兒了。 秦妙看著李柏忙活著的身影,不由好奇,自己好像和李柏的遠親沒什么關系吧?怎么就這么急著讓自己去見他家的遠親?莫非……這里面有什么蹊蹺? 秦少賢這邊和馮秋聊天,說是聊天,不過是秦少賢逗著馮秋說話。馮秋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說起話來帶著童真,很是有趣。 敲定了明天啟程去縣里的事情后,馮三娘便呆不住了,托了李柏去照看鋪子,然后自己上樓去收拾行李。馮秋拜師念書最重要,她就是委屈自己也萬不能委屈了秋兒這個懂事乖巧的孩子。五六歲的年紀,正好是開蒙的年紀,如果這次能入得朱老先生的眼,有了朱老先生引路,日后高中肯定沒問題! 馮三娘的心里一陣陣的激動,她不求馮秋這孩子日后給她掙誥命,她只盼著這孩子能一路順順當當的,有個體面的前程就好了。 午飯是秦少賢和秦妙兩人一起做的,兩人的廚藝都不怎樣,只對付著將飯菜做熟了就好。做飯的人做得應付,吃飯的人也吃得應付。馮三娘因著馮秋拜師的事情,激動的不行,吃了一小碗飯就不吃了。而李柏,這個不需要拜師的人,好像也揣了不少的心事一般,吃得心不在焉。 一頓午飯就這么草草的對付過去。 午飯之后,秦妙跟著李柏去見他的遠親了。 這是一個簡單的小院,在鎮上東大街上一個不起眼的小胡同里面。這個地方,李柏應該經常來,因為不等他敲門,門里面的人就把門給打開了,里面站著個十二三的小子,極熱情的和李柏打招呼:“李大哥,我聽腳步聲就知道你來了??爝M來。我娘正在做飯,一起吃吧?!?/br> 李柏跨進了院子,回應說:“不了,我已經吃過了?!闭f著叫了秦妙也進來院子。 那十二三歲的小子見了秦妙,情知自家今天來了客人,忙沖著廚房里面正做飯的娘叫道:“娘,李大哥帶了個小姑娘來?!?/br> 李柏止了那小子的話:“不用忙,我們來坐一坐就走?!?/br> 話雖這么說,廚房里面忙活著的婦人已然從廚房里面走了出來,一面撈起身上的圍裙擦手,一面沖著李柏客氣的笑:“柏哥兒來了?快屋里坐。嬸子這就去加幾個菜?!?/br> 李柏推辭說:“鐵嬸兒,不用忙活了,我們吃過飯來的?!?/br> 秦妙這邊正打量著這個小院,三間房屋,一方小院,外加一個廚房,很小,但是很緊湊溫馨。如果家里人口不多,住著這一方小院倒是挺不錯的。 正打量著小院的時候,忽聽到李柏稱呼那婦人做“鐵嬸兒”,沒想到這戶人家姓鐵,倒是個挺稀罕的姓氏。好奇之下朝著那婦人看去,正好這個時候李柏介紹說:“鐵嬸兒,這位就是我以前和你說起過的太豐糧店的東家?!?/br> 鐵嬸兒就著圍裙擦手的動作不由頓住,有些難以相信,那家生意奇好的太豐糧店的東家,居然是這么一個小丫頭? 秦妙被李柏介紹給婦人,少不得要笑著打聲招呼:“嬸子,你好,我姓秦,是李大哥極好的朋友。你們不用和我見外?!?/br> 鐵嬸兒見著秦妙年紀雖小,說話做事卻是一板一眼的極守規矩。最初的那一陣驚訝過后,便忙活著款待秦妙了。又是端茶又是倒水,最后還將家里舍不得吃的點心拿了出來。秦妙并非來喝茶吃點心的,桌上擺著的那盤點心倒是引得那十二三歲的小子直流口水。 李柏便將那盤子點心推了過去:“阿槐,你吃吧?!?/br> 第213章 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