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節
碧山小學分為全讀學生、半讀學生、旁聽學生。 全讀學生課本書籍,七八人湊錢買一套,他們除去完成縣城領導規定的“每學期出校實踐學習”的任務以外,人生的目標,暫且定在讀書考大學這條道路。 當然,他們家務活不會少干。 半讀學生是屬于認識幾個字、學習幾個數字的一批山娃娃,他們通常都半天上課、半天干活,沒有正規書與筆,都是借的,這大多都因為家里條件原因。 還有一種旁聽生,多是十歲以上少年少女,干完活計后,難得有空閑時間,一定要來教室里聽一兩節課程。 對于一切學生,文景深以及教師們,都來者不拒。 教室里除去固定桌椅,所有人都可以從自家里抬板凳等,在窗外走廊,或教室后面坐著聽,有不懂也可以舉手提問。 甜妹兒從未見過如此好學氣氛的教室,哪怕室內室外人滿為患,站著一大群高高低低的孩子們,每個人都特別認真。 甚至有一些二十來歲青年,利用中午的吃飯時間,聽小學一年級課本,聽得津津有味,嘴里默默嘀咕跟著背課文。 心生感動,甜妹兒一時心血來潮,拉著文景深與崔玉濤等人,簡單計算出碧山鎮全讀學生的升學率。 低年級初小考試,約兩個班收一個班,升學率約百分之五十五。 初小升高小,基本三個班收一個班,越百分之三十三。 高小升縣城初中,全鎮八十多生產隊,升學率結果不到百分之十。 結算下來,每年全鎮初中考試,六十個學生娃里會錄取一個學生娃。 崔玉濤好奇問道: “你算這個干什么?” “這些都是五八年以前的碧山鎮升學率數據,但從五九年開始,學生總數量猛然減少,但招收數量名額還未調整,初小高小畢業在這幾年肯定容易很多?!?/br> 甜妹兒在紙上刷刷刷畫出一塊餅: “這塊餅整體大小不變,分餅人數減少,跟哥哥們考大學一樣,今年與明年同樣是考初小高小畢業鎮好機會?!?/br> 前年去年不是好機會,是因為鎮上學校因饑餓而關閉。 都餓死老師學生,誰還管會去管初高小畢業證?沒見到高中生都被打發去企業單位當職工?!連水灣縣城中小學都前后總共關閉整整四個月,這是王溢希講的。 而因新政策措施出爐,今年正是本地鄉鎮中小學,漸漸開始恢復正常秩序的時間,同時也是一種機遇。 不犯法不害人,一樣是憑借實力。 既然有空隙有捷徑,為啥不走?! 文景深沉默一會,才道: “咳咳咳,今名年的夏季期末考,有能力有信心參加初小高小的孩子們,全都去鎮上考一次,哪怕考出個初小畢業證也好?!?/br> 初小畢業生未來可以做記工員、出納員、供銷社售貨員、果園看管、工廠職工等更輕松的活計,高小畢業生還可直接當民辦小學的教師,像大劉小劉老師一樣。 “咱們可以先進行一次模擬考試,再看哪些孩子有考試通過初小畢業考的可能性,免得鬧出笑話?!?/br> 甜妹兒一邊建議的同時,一邊念叨著小二黑曉丫頭倆個學渣同學,是時候該抽他們小皮鞭,啪啪啪地學習。 主要還有十幾位大齡少年姑娘,他們很有潛力通過初小考試。 他們當中,有的人連親事都定下,能學習讀書的時間已遠遠不夠,考一年級二年級太慢,至少有本證書紀念一下。 與大人們一起開會工作,甜妹兒的思維模式也越來越成熟。 ** 學校的生活豐富多彩,除去緊張的學習時間,以及課余玩耍嬉鬧的難忘小游戲,還有一些前所未見的村鎮新福利。 黑白放映電影團隊終于來到碧山鎮,并且建立固定地點,放映電影隊伍進入碧山村每月四次,放映地點在西邊平壩里。 電影設備非常簡陋,在平壩里,支起兩根大竹竿,掛上白色銀幕,形成一個露天電影院,村民們拎著凳子去看電影。 這對碧山村民來講,新奇又有趣。 西邊太陽未落下,剛從地里回家的男女老少顧不上吃飯,從自家抬凳子、或搬大石頭,涌去平壩里占地方,等待電影放映。 每一場電影的觀眾多得數不清。 十里八鄉山外村民,許多戶人家也同樣傾巢出動,爬山涉水涌入碧山村,西邊平壩樹林路邊溪水溝邊等各個角落,全部大人小孩,密密麻麻擠得水泄不通。 或戰或坐,吵吵鬧鬧,聲音快震破耳膜。 每當電影一開演,平壩基本都是鴉雀無聲,全部認認真真觀看或聽。 特殊時候,甜妹兒也陪家人一起,擠在人群堆里。 電影正式放映前,首先必然會先放一段幻燈片,宣傳種花國法律法規等,類似紅星思想宣傳教育。 《地·道戰》、《地·雷戰》、《三進山城》、《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紅鷹》…… 所有電影內容基本都是革命戰爭題材,反反復復播放,不識字的村民們都倒背如流,部分掃盲成功。 看得甜妹兒哈欠連天。 因六零年代冬季的種花國文件,允許小范圍內正規市集交易。 爭得大人們同意后,她領著幾個山娃娃,在熱鬧人群堆里,用肥珠子、竹編、木倉等自制小玩具,三五個得到一分到五分錢。 尤其是電影里出現過的紅纓槍等類似玩具,跟淘寶商家某某電視劇里衣服同款一樣,勾得不少山娃娃心。 當自留地里的紅薯等第一次收割時,電影場里已經有賣烤紅薯、紅薯干、紅薯餅等,或者還有更精貴的紅薯糖、小面人、炒瓜子、炒花生等。 會賺錢的當然不止碧山村民,部分看電影的山外村民同樣如此。 約定俗成的村落‘電影夜集’漸漸形成,別看買賣便宜,但群眾基礎多,碧山村民作為首先咬餅的人,賺得不少錢財。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么么噠^_^ ** 好久沒去電影院看電影_# 哪怕是普通的,氛圍跟在家里看很不一樣,此刻容易看得進去,也不會隨意拉進度,總是喜歡拉進度的葉子~ 第232章 小資與學業 千萬別小瞧任何村民群眾的小資萌芽思想。 在還沒來得及被強制性扼殺的時候, 村民們各種各樣的創意法子多起來。 電影夜集上的‘買紅薯送紅纓槍’、“買木陀螺送溫白開”之類的促銷手段,已經滿足不了碧山人的賺錢致富思想。 他們向山外村民打聽道縣城消息。 六一年, 本市所有大大小小的城市中,饑荒依舊嚴重,有工人甚至因為饑餓怕了, 放棄城里的工廠職工生涯, 打包回鄉下,守著農村土地過一輩子。 類似王家,每月都能從葉家這類農村親戚朋友手里,得到郵寄救助的城市家庭, 不足三分之一, 自然災害的恐慌依舊在城市空氣里,縣城醫院水腫病人還是很多。 這時候,已有村民看見商機,背著‘自留地’糧食蔬菜進城市里買賣或交換物品,緩解城鎮居民職工的饑餓,提供他們生活所需。 自留地糧食有限,怎么都不會‘供大于求’,居民們咕嚕咕嚕叫的肚子, 呼喚著他們高價或市場價買糧食。 畢竟,國營商店與供銷社的食品, 是需要憑借票的,而本省的舊糧票在去年,被暈乎乎領導們作廢一次。 于是, 嘗到甜頭的碧山村村民,也有零零散散十幾家聯合起來,租借村里的馬車,去水灣縣城里‘高價’賣掉糧食。 回來時,還會在國營商店或供銷社里,買一些蛤蜊油、玻璃彈子、小人書等稀罕、但不要票的小商品,賣給村里有需求的人家,賺少量的差價。 對于此類能減少群眾傷亡的小資事情,領導干部們不僅不阻止,還‘主動’開辟出一些專門巷子小市集。 自然災害造成的饑荒大災難從農村最先開始,也因農村自留地的分配種植,開始一點一點走遠。 葉家卻忙碌得團團轉,沒什么空閑時間賺這個錢。 葉俊王紅霞夫婦將絕大部份自留地糧食,拖到縣城里,交給王家大舅他們幫忙處理,結果賺得比村民們還多。 王姥爺王紅霞終于見一次面,兩父女花費‘巨資’,去縣城新照相館里,拍一張父女親情照,作為留念。 王家葉家關系越來越親近。 葉誠葉安誠王溢希一邊學習備高考,一邊抓緊時間工作,偶爾還得組隊進一趟碧山收集大熊貓新痕跡。 葉家小輩們都去學校上學,統統成為全讀學生,不在生產隊里下地干活,只需要把做飯洗衣服澆水養雞鴨豬猴羊等動物家里活計,包下來。 其中,雞鴨是葉家用野雞蛋野鴨蛋孵化出來的,而一頭公豬是生產隊分配給優秀人家的養殖獎勵,年底豬rou統統上交,但養殖戶葉家可得到幾十塊錢補貼。 扣除豬吃的草料錢,也能賺得二十多塊幸苦錢。 其余葉家長輩們都在生產隊里,日日夜夜幸苦忙活。 盡管這樣,因為吃‘白飯’口糧人口太多,一年到頭生產隊除去每人分得幾十斤口糧,并不能得到多余一分錢,甚至會倒貼幾塊錢。 幸虧還有三位職工的工資補貼,鐵飯碗與村民間的對比,真的非常明顯。怪不得心思靈活的村民們,都有往省城里發展趨勢。 花費整整四個月,甜妹兒的第一套無色蛤蜊油味或無色無味護膚品,終于研制成功,包括洗發水、牙膏、潔面膏、護唇膏、沐浴露、護體霜等。 而且配套保養針灸治療秘法也研究出來,其作用主要可以緩解疲勞與衰老,保持家人身體健康。 護膚品與秘法在不斷調整。 往藥效高、使用方法簡單、三合一五合一的效果方面。 不僅僅葉奶奶葉mama葉二嬸等女眷,夏老爺子葉老爺子葉爸爸葉二叔等都必須強制接受護膚產品與保養針灸。 更不提家里年輕人,連白家老倆口與老掉牙的楊婆婆都各自收到一整份,以及用法說明書,還有甜妹兒的監督。 葉老爺子:……快七老八十,連刷個牙洗個臉洗澡都如此麻煩。 甜妹兒生氣撅嘴道: “爺爺,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嘴里兩顆后槽牙已經消失?!?/br> 在制作護膚品的同時,甜妹兒的第三套小人舞練到爐火純青地步,第四套小人舞僅還差四招。 家里仨金絲猴在林子里與村里蹦跶,它們可以自己找吃的,喜歡下課跟山娃娃們玩樂,猴弟最鬧騰,小猴崽最笨,猴mama其實一點都不溫柔。 小熊貓一直特別乖巧懂事。 山羚母羊斷奶后,直接被放羊歸泉林羊群里,見它們混入其中,甜妹兒才放心離開。三羊怎么說也是粉團的奶媽奶兄弟,再待下去恐怕變成餐桌上美食。 這些大多數碧山村民都不知道。 因為他們有分得羊rou與羊rou湯,其實是甜妹兒跟隨師父,進泉林溜達玩木倉的時候,現打獵射殺一頭壯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