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節
狐貍騙走笨烏鴉嘴里的rou,小貓三心二意釣不了魚…… 這三篇課文真是經久不衰,她讀兩個小學,前后學了兩次,只是年級不同而已。穿越前,學的迷迷糊糊,特別不認真,穿越后,竟然能教導“奶奶學渣”,真的很令人意外。 兩兄妹朝著堂廳走去,準備三兄妹教導一學渣。有甜妹兒在旁邊鎮住場子,葉安誠與思丫頭,才能好好教導曉丫頭。 小學課本都很新,保存完好,像舅舅舅媽剛給的一樣,不知道縣城里的王家,如今生活怎樣呢? 空閑的的時候,王紅霞都忍不住翻來復去那一張“滿滿的掌印”。 他們并不知道,家里恐怕得馬上迎來一位‘帶著巨大好消息的親人。 ** 咱們先不說王家。 五六十年代,上大學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大學生可算是鳳毛麟角。家里出一個大學生,并不是沉重負擔,而是等于家里少一個人吃飯,減輕負擔。 種花國包辦住宿費、伙食費等等,學生們只要帶一只精貴鋼筆,以及生活上需要的換洗衣服,就可以輕輕松松上大學,學成后還包分配工作。 文景深不上大學并不是因為他學識不夠好,而是出身不夠好,這是他此生最大遺憾,回鄉是想教導出村里新大學生,因為按道理,文陽熙只能沿著他的老路走。 省城高考錄取,會看你的五代內家庭成分,若是舊地主家的考生,考得再好,也不會錄取你。 崔玉濤與李勇峰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祖祖輩輩是農民,直到父輩忽然成為工廠技術工,搬到水灣縣城里去,因此,他們最大的目標是參加高考考試,考出好成績。 然此刻的年代并不是一個好機會。 五八年末,在回市里學校后,上頭又發出一個文件,還未高中畢業的他們,直接被分配到各個崗位做工人。 在某一天,班主任給他們班每人發一張表格,填寫‘家庭出身’、‘家庭成員’、‘社會關系’等,隨后學生們收到各種面試通過的錄取通知,哪怕是十五歲少年。 這個年代,種花國還不講究濫用童工。 學生們有的當煤礦工,有的下放農村做教師啥的,該有的去礦業局……而他們幸運的被分在一起,結伴去本省的省會城市,當新華書店的普通職工。 市里去成都的工作小伙伴們,一共有八個人,其中有個名叫王溢希,他一人分配到省文化工廠擔任普通職工。 一下子從在讀學生,變成職場工人,這巨大落差并沒有任何適應時間。 學生們帶著忐忑的心,帶上為數不多的行李,他們一起坐上本市到省城的火車,這是大多數人第一次坐火車。 在火車北站下車,正好是早上,幾人跟進城來的土包子一樣,東瞅瞅西瞧瞧,對什么東西都很好奇。 省城就是省城,不僅火車站大的多,火車站人多,竟然還有什么公交車,市里面可是連公交車輪子都沒見過。 而且此刻省城,饑荒還未來得及蔓延到這里,穿著藍灰衣服的人們來來往往,一副繁華的模樣。 北站站臺旁邊有一個小屋,屋外有個小黑板,黑板上的玻璃窗里有一張關于省城市的公交線路圖,旁邊窗口可以辦理公交月卡等。 八人從衣服兜里摳出一些錢,辦了個洋氣的公交月卡,研究一下公交線路圖,發現文化工廠與新華書店最近。 兩者之間差距一個公交站。 雖然這年代公交笑離得遠些,但對于能吃苦的青年少年們來講,走這點路都不算事兒,跟住在一起也沒啥區別。 王溢希是個高高大大的壯年小伙子,長得與王大舅有四、五分相似,值得一提的是,他笑起來的酒窩,跟甜妹兒的一摸一樣。 此刻,第一次等待所謂的公交車,他心里特別激動。 本以為是一個人在省城孤零零的過日子,沒想到還有兩個同鄉同伴陪著他,一時間,差點連話都沒說清楚。 “你你你你們好,我是王溢希,我在在在文化工廠里!” 娃娃臉崔玉濤看著年紀小,其實此大塊頭王溢希還大三四歲,他拍拍王溢希的肩膀,咧嘴大笑道: “哈哈哈哈哈,小希子,你說話兜死我啦,你可以叫濤子,聽說文化廠是拍電影的,到時候你得請我們看去??!” 王溢希:……小希子是什么鬼? 李勇峰拍拍崔玉濤的腦袋,讓他別搗亂,伸出手,對王溢希笑道: “溢希你好,我是李勇峰,你可以叫我峰子,長著娃娃臉的這家伙名字是崔玉濤,你可以叫他濤子。咱們一個地方來的,以后大家相互照顧一下?!?/br> 這樣,三人帶著激動的心情,第一次做上公交車。 “這四個輪子的車,此兩輪子的自行車,氣派多啦!” 青年們東摸西瞅,惹得旁人善意打趣的目光,還有好心人問過他們從哪里來后,幫忙講這省城哪里哪里好玩。 這時候還講究得是工農一家親。 那種農村城市區別還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絕大多數居民并未有高人一籌的炫耀自己、低看別人的思想。 崔玉濤、李勇峰、王溢希報告入職后,便知道他們的實習生薪水。 每月三十一塊錢,省城里有太多新奇的誘惑,這個工錢并不算高,來干活的大學生比他們強的多。畢業進入社會,才知道學歷對于他們有多重要。 六七十年代,種花國有行政和企業單位,都是統一的工資制度,可分為兩大類:干部與工人。而種花國的政策就是,高就業低工資慢悠悠升級。 干部指處于管理崗位以及技術人員,實行三十級行政工資制度。比如王溢希與崔玉濤這類高中生,再比如王大舅管理者。 而工人就是干體力活的人,實行八級工資制度。比如王二舅。 崔玉濤三人首次的工資級別,直接看的是學歷。比如中專畢業生是行政十八級,大學本科畢業生是行政二十一級,而高中生只有十五級。 要調整工資時,由種花國統一規定調整方案,各單位比照著調整?;疚逯涟四?,才能調整一次工資。 也就是說他們三人要是不讀大學,數年工資等級都是十五級,永不變化。而那些研究生大學生的工資,永遠比他們高得多。 真的是不靠技術,單靠學歷。 王子希、崔玉濤、李勇峰都有一腔熱血,肯定不甘心永遠窩在這里,當下立即撿起課本,總有一天,他們能進入大學,成為真真正正的大學生。 除去工資制度令三人有些小小失望,其他事情基本讓他們樂不思蜀,差點沒把自己信啥名啥給忘了。 新華書店工會的書櫥里面,滿滿都是書籍,數不清多少本,很多都是古典名著珍本,甚至還有《某某先生笑評三國》類的開放書籍。 而這些書,可以借回宿舍看。 前提是,你必須愛護得好,才能借下一次。 而文化工廠,經常有各類電影看。 凡是要在本省放的所有影片,在公映前的數十天里,職工們必須提前審核,確定它的播放數量以及播放地點等等,而且工廠里還有各類令人眼花繚亂的電影雜志。 對于三人來講,這哪是工作??! 老同志們可敬可親,同事相處關系融洽。 他們有的吃,有的睡,有的玩,有的看,有的學,還有工資拿,不僅自己不花錢、還能寄回家補貼一點點家用…… 三人都覺得,在省城里呆上兩三年,通通不是事兒。 以后大學畢業,還要來這里工作,對于大學專業的選擇,今后怎樣選擇道路,三人也各有各的考慮。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資料來自度娘,自己整理編造了一些,像省城的新華書店電影廠公交車火車站工資等級類的都是一一查過的,微有調整。 那三年的學生入職很多很多,三年后,可以繼續做工人,也可以高考! □□三年是苦,三年過后,同樣也是葉安誠文景深的一些機遇,當然也是碧山村的重大機遇,要強全村一起厲害啊~~~在后文會講道。 當然,葉子絕對不會破壞,改革開放前不能不能不能啥的規則,破壞就沒年代感,肯定是另辟一條出路,并且歷史里存在過,只是不在本市,真可惜_#。 看下去就知道了~~~么么噠! 碧山村這么特別,怎么能一直普普通通呢,葉子前文還寫滿多的鋪墊_# 村里要開始一步步走向更遠更高更幸福的未來……嘿嘿嘿! 這幾章省城生活算是必不可少的過度章節~ ** 第195章 劇場與影片 對比小城小鎮, 省會城市的職工生活, 猶如天堂地上之別。 王溢希、崔玉濤、李勇峰除去兢兢業業做完手上分配的活計, 余下便是睜大眼睛, 瞅一瞅省城的豐富多彩生活。 從清晨醒來,出宿舍能看到一溜達的中小學生,衣服上掛著‘某某某學?!臉酥?,斜挎著解放軍牌背包, 嘻嘻鬧鬧、蹦蹦跳跳往學校里走去。 工廠與書店附近, 有電影放映場、文化宮、國營商店、公交站臺等, 比小城多得多、大的多,連一個理發店里的剔透匠,都有七個八個,甚至采取工廠里的流水作業方式, 洗頭剪頭剔頭不一個人。 國營商店里,賣的最緊俏的竟是香煙,而每人每個月定量兩包香煙票,對于煙癮民來講,這可是受不得的大事情。 因為此時的香煙并沒有過濾嘴, 夾在手指上抽,會剩一截煙屁股,而有娃娃們鬼撿煙屁股,去那種特別小店里賣掉,得到數天的零花錢。 “王溢希同志,這香煙可是好東西, 要不要試試?我給你嚼一口?!?/br> “劉同志,不啦不啦,我媽問不得煙味,家里爸爸都沒抽呢!” “哈哈哈,毛都沒長齊的乖娃娃,離不得爸媽??!” …… 老同志們空閑時間,都聚集起來一邊聊天拉家常,一邊吞云吐霧,他們有時候嘿嘿笑兩聲,詢問新通知要不要嘗一嘗。 考慮到家里的情況,三位有志青年不約而同,選擇拒絕香煙誘惑,有點閑錢不如寄給家里去,聽旁人講,縣城村里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哩! 鎮村日子難過,但工廠職工的生活還挺不錯。第一天上班,為迎接新同志,廠里還做紅燒排骨給大家吃。 平日里干活,葷油比在學校多許多,更不談菜白米飯,偶爾還有一些米酒或高粱酒,頓頓吃得三人組暈乎乎的,每天笑瞇眼,肚子都胖圓一圈。 至于工資,三人很少出去玩樂,不吸煙不酗酒不交房租不交水電費不拖家帶口,只需要偶爾買一些書筆類學習用品。 幾月下來,能省下來不少錢,通通寄回家去,給家里補貼一些家用??吹某鰜?,縣城里的職工跟從村鎮來的職工,根本上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王大舅收到一大筆錢,脫人帶口信,把大兒子罵一頓:“小王八羔子,咱們家里樣樣都有,啥都不缺,你都留著給自己補補油水。錢來的正不正,看老子不削死你!” 除了口信,還有封得嚴嚴實實半袋子糧食,里面盡是臘雞rou臘山鼠臘兔rou,飄香惹得同事們紛紛流口水。 王溢希眼眶里淚珠大轉,再聽到父親的擔憂,又哭又笑,就像個傻子一樣。 家里條件在縣城算是不錯,但在省城里根本不夠看,這些rou糧肯定是爺爺他們一點一點從口里省下的。 他取出小的幾塊煙熏臘rou放到宿舍。 然后去國營商店買一些蔗糖類的東西,連著剩下的rou糧,再次給家人送回去,并詳細寫了一封‘關于省城狀況’的家書。 “家里寄來一點好東西,爸爸說是山里的野味,給同志們嘗一嘗鮮,多虧大家對我的照顧?!?/br> 王溢希并不是死讀書的人,相反他頭腦很靈活,人為處事都不錯,對領導對同事很有一套方法,算有一點八面玲瓏那一種,比李勇峰崔玉濤還會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