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節
它很像郵票中的小本票,外面有一層□□,里面是票證,糧票糖票鹽票等全部票,分類塞得整整齊齊。再將錢用藍布裹上四五層,才將它們放在一起。 天麻麻亮,比公共食堂還要早,葉家早餐提前開吃。 紅薯干飯、暖胃營養的野雞燉蘑菇湯、軟綿香甜的南瓜餅、紅燒茄子、烤玉米,有葷有素有湯,豐富美味的早餐,讓葉二叔他們眼睛珠都瞪下來。 葉老爺子清清嗓子,拍拍大兒子與大孫子倆父子的后背,認真道: “山路都是雪,走慢點沒事兒,你們小心一些?!?/br> 要不是瘦驢只認得葉安誠一人,他根本不用當冰天雪地里的‘行車吉祥物’。也因此,他稱為重點關注對象,單單guntang的湯婆子與灰籠,一人各占有兩個。 甜妹兒蹬蹬蹬回屋,拿出一大堆野生的小辣椒與花椒,軟軟糯糯道:“爺爺把它放在床下,我找到的。爸爸三叔大哥,你們冷就咬一大口,麻辣麻辣的?!?/br> 這辣椒不是平時的種類,是特別辣的土辣椒。 甜妹兒找它很久,才在角落里找到,然后種兩天,才有這么多。 葉老爺子:…… 俗話說,防寒從腳起。 唯一打眼的千層底雞婆鞋,裹有兩層舊防水油布?;覔鋼渑f棉褲舊棉衣舊毛衣,舊毛線手套,舊圍巾,數個舊灰籠與裹麻布湯婆子,倆父子全副‘補丁’偽裝。 甜妹兒突然覺得,哥哥快成不規則的一個‘大球兒’。 ** 選擇出村的人很多。 四輛驢車不夠載。 因風雪天氣,山路危險,況且牛驢也會凍傷,它們也需要休息。張隊長決定分兩天兩隊,一輛馬車與一輛驢車配合出山。 出山首要的任務就是,將崔玉濤與李勇峰送到大隊里,他們得到批準后,才能回縣城里。白家每天出現的病人,終于讓他們把視線從煉鋼收回來,開始擔心縣里的親戚。 只是作為熱血自愿者,他們得服從大隊安排。 其次才是,干部們幫村民們以舊換新票。 至于買糧食、調料、布、年貨啥的—— 第一趟車,打聽供銷社商品價格。 第二趟車,幫村民們將物品全部買回來。 物品過多,可能會有第三趟。 如此一來,只需要兩、三趟就將全村物品,全部買齊。不浪費時間,危險系數降低,牛驢牲畜們也輕松很多。 天全亮,墊著厚厚棉絮與干稻草的瘦驢板車,跟上前頭的一輛牛車,載著碧山村人的希望,一步一步出村。 碧水村與碧土村,同樣選擇今天去鎮上。 許多村人們頂著刺骨寒風,送行很久,將“慢點”二字,在短短一上午時間里,念叨成百上千次。 這兩天,碧山村人的心,都會與四輛出村的車同在一起。 碧山村到碧山鎮的山路,上坡下坡,彎彎繞繞,五分雪三分冰兩分土地,滑不溜秋,實在難走。 牛車驢車行駛很慢,跟人行走差不了多少。 村人們很多時候得跳下來,幫忙清理積雪樹枝,或者探路,而踏在冰地上的哪股寒意,恍若能穿透鞋子,直擊腳底板。 雪一停,出村的可不只碧山村,一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驢車牛車騾子車等,彎彎曲曲的山路,從未出現過如此長的車隊伍,甚至還有背著背簍前行的村人。 與三個村相比,其他村村民也穿著舊棉襖,有薄有厚,車上也有燒碳燒柴的灰籠。不同的在于,他們人數少一些,臉有些消瘦,精神狀態很差。 路行得慢,有健談的村人,向其他村有打聽一些信息。比如他們的工分值、他們賺多少、村里咋樣,得到的消息——還是咱村最好,竟有的村大半數都是負收入! 果然,張隊長是最好的領導隊長。 有一輛馬車踏入厚雪陷阱,一人受傷,大家行得越來越小心。車上全部人停止說話,安安靜靜幫忙瞅路,稍有不對,立馬停下來,下車查探。 耽擱時間不要緊,總比沒命強。 要是不留意,有時候翻車,能直接翻到懸壁下頭。 因此,當個個的臉被冷風,刮得蒼白快變紫的時候,車隊終于到達鎮上,這比平日里慢兩個多小時。 葉爸爸拉著兒子趕緊下車,不顧形象,跟村人們一樣,直接在地上一陣活蹦亂跳,直到腳麻感消失,才抱著燒碳的灰籠,跟瘦驢一起進鎮。 碧山鎮車來人往,人們臉上的笑容卻減少許多,唉聲嘆氣挺多。鎮上居民們,也不再有先前神氣的模樣,而是低聲詢問,村民們的糧票副食票等。 碧山鎮地理位置比碧山村低不少,自是沒下雪。但各家各戶的屋檐,卻掛著的長長的冰柱,晶瑩透亮。罕見的樹草,也會覆蓋一片亮白的“冰”。 街邊的三、五個黑瘦娃娃,在屋檐下使勁兒蹦噠,短短的棉襖與毛線衣向上收得老高,露出扁扁的小肚皮,然后終于掰下冰柱。 “他們不冷嗎?” 瞅著光肚皮,葉安誠打一個冷顫,不可思議問道。 回答他的是霉娃子,聲音卻是說不出的低沉:“比起冷,但是他們更餓得慌!” 果然,瘦娃娃們迫不及待咬一口冰柱,嘎嘣嘎蹦響,咀嚼得有滋有味,像是什么山珍海味。而那些脈絡清晰的冰葉子冰草,更是他們追逐的美食。 至于那些大人家長們,他們已沒力氣、沒精力管娃娃們。 為了減少消耗熱量體力等,鎮上部分居民們,領來的兩餐,自己喝兩口、舔一舔,留給孩子們,然后暈乎乎縮在床上,只要還有兩口氣就行。 比起有糧倉的村民,有夜集黑市的、工廠食堂的縣城居民,被大隊坑慘的部分小鎮居民,一日糧食根本不夠吃,糧票啥的有,但家里錢之前被耗盡,于是只能這么過冬天。 好在這只是少數居民。 盡管當初建大食堂,大多數的居民,還是舍不得大手大腳。如今能夠在供銷社買糧,對于他們,這絕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 哪怕糧食越來越貴,至少能添加一點吃的。 熬過寒冷冬天,開春來,爬周圍山上,挖野菜摘樹葉,大概也能存活吧! 張隊長先是領著村民們,去鎮大隊辦事處一趟,目的是送高中生同志們,順便取出今年的新布票。 布票有很多種,普通布票、軍用布票、特種布票、化纖布票、鞋面布票、棉絮票等,但他們只能領取‘一米六’的普通布票。 取出布票后,那一刻,碧山村得告別相處數月的高中生同志們。幸運的是,大隊正有去縣城的長途馬車,有麻布簾子那種,可以擋住部分大風。 “小心一點,平安到家有機會留口信!”張隊長拍拍他們肩膀,真心真意贊嘆,“李勇峰同志,崔玉濤同志,你們真的好樣的,我代表碧山村村民,感激你們!” 這一刻,碧山村的大老爺們,都覺得眼睛澀澀的,有的流下不少‘風吹淚’。 李勇峰摸干凈眼淚,擲地有聲承諾道:“碧山村還有白老爺子,等來春得空,我們一定回來拜訪!” “保重!” “保重!” 李勇峰與崔玉濤,揮揮手,目送他們離開。 瞅著滿滿兩大麻袋木炭,倆灰籠,以及用麻布封得嚴嚴實實的四籮筐東西,里頭都是村人們亂七八糟的禮物。 兩人相視而笑。 來碧山村,總覺得是一件特別幸運的事。 ** 帶著傷感與不舍,村人們又來到人滿為患的供銷社。 留下一人守車,眾人在巷子里,排上長長的隊伍。 葉安誠東瞅西瞧,有點失望。 往年供銷社的外面熱鬧很多,周圍圍著一堆做擺攤的居民們。有用谷草插滿糖葫蘆的攤子,有凍梨凍柿子,有賣紅紙的,有用磚頭兒壓著的對聯攤……熱鬧得很。 現如今都沒有。 鎮上居民們吃大鍋飯那一刻起,鎮上糖葫蘆的小販忽然全部消失。 葉家父子倆,好不容易排進供銷社店里,發現人們都集中在糧食rou糧副食邊,或者布匹邊,諸如買棉布棉花毛線等。 而調料區的人與糖餅類精貴物品區人很少。至于雜貨區包括日常用品和文教用品類的,比如搪瓷杯洋瓷盆暖水壺等,基本沒人。 葉家父子互視一眼,心里都有打算。 賣糧的是一個女店員,大盤臉眼睛上挑,一直板著個臉,服務態度非常很好,村人們問的多或挑來挑去,她就會翻白眼。 可能因為人太多,rou票副食票 多數樸實靦腆的人,都不敢多問,生怕惹怒店員。他們干脆讓給下一個,站在旁邊偷偷聽,有想法再湊上去買東西,這也是隊伍排得長、買東西慢的原因。 葉爸爸很本不用思考。 糧食票、布票、糧票、副食票等,全部都準備換新。比如糧食,買半兩,等店員給找零新票。 得到好幾個白眼之后,他們成為三個村最快買糧布的人。碧山村村民知道葉家去過縣城,那里還有夜集,對此也不意外,羨慕兩下,繼續思考買多少,買什么。 錢經不得花! 有票也不夠瞎買! 葉家父子也沒出去,開始逛起供銷社其他區。 最先去調料區,左邊大木頭柜旁邊,近日擺放著幾只超大缸,里面裝著醬油、醋、白酒、豆油等。 滿滿當當,半小時僅一人買二兩。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愛心發射,bububu~ ** 葉子凍成冰塊,仙女們見過沒有。 小時候特別傻。 冬天去夠cao場找冰葉子來玩兒,然后冷到不行,但是只要熬過去,手會變得暖和很多。 不知道啥原理,小學都這么‘保暖’的,用冰取暖,醉了。 ** 第152章 糖餅與年貨 賣調料的店員是一位穿灰棉襖的黑瘦老大老爺, 在供銷社賣貨物, 卻盯著隔壁人群里的肥rou流口水, 明顯生活也不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