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節
張隊長瞅著眾人,尤其一些年紀大的老輩們,嘆息一聲道:“炭火再添一點,窗再開半邊,大家把桌子板凳收拾一下,大家想聽就靠過來吧!” 聽到這話,小伙子們臉上笑開了花,趕緊麻利行動起來。 大食堂里,篝火閃爍,上百村民村民們層層疊疊,圍著紅炭,煮著一大鍋姜湯,熱氣騰騰,絕對是最熱鬧的聽故事場景。 “咳咳——” 葉安誠清清嗓子,消除緊張感。 十幾歲少年第一次擔重任,成為村里故事會的主講師。 哥哥的小迷妹甜妹兒,十分給面子拍掌,激動大喊:“講得好!” 迷迷糊糊的思曉倆丫頭,明顯被帶歪,跟著鼓掌叫好。連元起滿滿的葉小五,也蹦出一個“好”字來。 葉安誠滿臉黑線。 他還沒開始說呢! “說得好!” “葉家三姐妹花也太有趣啦!” “奶娃娃在給哥哥打氣哩!” …… 食堂里哄笑連連。 有的人連眼淚珠都笑出來,好不熱鬧。也有人認真拍掌鼓勵他,倒是讓葉安誠的緊張感,得以緩沖。 甜妹兒得意洋洋晃晃腦袋。 她的小屁股在二嬸腿上扭啊扭啊,被刮刮小鼻子,才撅起嘴巴安靜下來。 葉安誠喝一口姜湯,潤潤暖暖桑子,看一眼白老爺子與張隊長,才開始用略微平靜的聲音開講。 “出村的時候,我們是跟張隊長一起去碧山鎮。那天太陽挺暖,風很小,不算太冷,驢車在山路上是真的很抖……一轉彎,我們第一眼看見的是nongnong黑煙,好多村子都修了很多小高爐……” 平日里就是話嘮的少年,沿路觀察特別仔細,講述也很細致。有點像一本小人書里的語氣,讓村民們仿佛跟著他的訴說,一起出村,真的看見那些東西。 連文景深都覺得,少年很有語言天賦,說不定是個當語文老師的好料子。 甜妹兒關注點卻不一樣。 她這才發現,變音期的大哥,清亮里帶有一么子磁性,不像別家小伙的公鴨桑,特別好聽,只是有好多小姑娘,聽得眼睛亮閃閃,臉紅彤彤的。 哼—— 大哥可是她的第一個壓寨夫人。 甜妹兒‘狠狠’瞪向那些村姑們,卻無人回應她,其他村民們,都沉浸在出村的故事里,隨著他的話,起伏跌宕。 當提到爛在地里的紅薯、稻谷、蘿卜、黃豆等糧食,村民們心疼rou疼,恨不得去把它們刨回家去。 “還有白菜嗎?現們還可以去偷偷挖點?!?/br> “哈哈哈哈,毛襪子你傻啊,去人家隊那可是算偷竊!”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抱緊仙女們,親親親。 ** 寫這個場景的時候,腦子里想到小時候,冬天半夜走十幾里山路,為去看雜技表演。 比如猴子騎車、踩雞蛋輕功、鄉村歌舞、煙草戲法、噴火表演……現在想起來簡單到不行,尤其那些歌舞,大紅大綠的。 那時候看得可認真啦! 至于印象最深刻的是。 那些年紀輕輕的丫頭娃娃,各種高難度動作,實在佩服得很,太不容易啦! ** 第145章 孝字雞婆鞋 倆村民的瞎鬧懟語, 引起公共食堂一陣哄堂大笑, 畢竟不是自己隊自家地, 再心疼再可惜, 也有個限度。 糙漢子爽利婦女們, 甚至用這事,紛紛開始“你要是能挖到一根蘿卜, 我給你蹲下洗腳”, “人家隊里糧食堆滿倉庫, 打死也不給你”類似的玩笑來。 甚至, 有一個年輕小伙穿著灰撲撲的補定大棉襖,故意腰間纏爛麻繩,再牽著他家流鼻涕、黑黢黢的小破孩,拖著長調唱起來: “咱家過的苦日子,好凄慘啦,來給半塊紅薯喲……” 一邊唱, 一邊往年輕姑娘堆里拋一個媚眼,引得村民們笑罵不聽,全場似乎迎來第二個小高潮。 在紅通通的炭火中心, 俊臉被映得通紅的葉安誠,表情卻十分凝重, 不帶一絲一毫笑意。旁邊的葉爸爸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親眼目睹那些事那些人,他們心里感觸太深。 喝一口熱姜湯,繼續緩緩講述。 “……車子轉過一道彎, 見到好多老大爺老婆婆,領著孫子孫女,挖梯田上爛掉的紅薯。山娃娃們穿得破破爛爛,一個個盯著爛紅薯,捂著肚子吞咽口水。隊長下車,去詢問一老大爺……” 聽到這里,氣氛漸漸沉悶起來。 有感性的老太太,甚至摸著眼淚珠,憐惜哀嘆一句“可憐,幺娃兒遭罪喲”,漢子婦女小年輕們也停下搞笑,撓了撓頭,似乎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講到碧山鎮食堂的限糧規定。 一個鎮一日三餐,竟然連紅薯稀飯都不能全部供應,那可是碧山鎮的公共食堂。 “精壯勞動力還在繼續煉鋼,老人們餓著肚子犁地耕田?!?/br> 此話一出,村民們面面相覷,立馬你一句我一句討論得熱火朝天,尤其關于鎮上公共食堂的事情。 “鎮上倉庫不是很多糧食?也會被吃光?” “碧水村請的泥瓦匠就是鎮上的,按照他們這個吃法,全縣的糧食都不夠吃!” “造孽喲,還是咱們村好,他們今年咋過呢!” …… 討論聲比剛才激烈得多,不僅年輕人,各個角落里的老大爺老太太們都加入進來,甚至村里小破孩們,也在問外面山娃娃的事情。 持續許久,聲音終于一點點變小后。 張隊長才重咳一下,認真回道: “從碧山鎮回來,我們就規定,咱村的食堂飯菜逐漸減少,除去外面鎮村的原因之外,還因為咱隊庫里糧食同樣有限?!?/br> “現如今,庫里糧食本就不多,且每天都在一點一點減少。若是你們要一直胡吃海吃,吃飽吃撐,莫不是大家想過年喝稀飯??恐怕倒是連紅薯稀飯都吃不起!” 村民們立馬搖搖頭否定。 一位年紀大的老婆婆嘆息道: “當初要不是張隊長堅持,咱村恐怕也跟外面村鎮大食堂一樣,咱應該多謝張隊長??!背后抱怨的人更應該道歉!” 張隊長擺擺手,阻止幾個熱血青年的道歉,給主講人一個眼色。 隱去胡蘿卜交糧的事,葉安誠繼續講下去,路上獵得野兔的事,也堪堪引得幾年輕小伙的贊聲,直到說到夜宿冠山村的事兒。 換個講故事的人。 冠山村生產隊長,做得一系列事情,包括“砍樹煉鋼,修建大食堂,胡吃海吃”,其中文李家務事被簡單描述一兩句,這些都由文景深拿捏著說。 這是他主動要求的,想給碧山村帶來一點好影響。冠山村的故事栩栩如生,仿佛發生在村民們眼前。 最后—— 文陽熙眨巴眨巴清澈大眼睛,特別害羞可愛,他用稚嫩的童音,去描述那些曾經悲傷絕望的事: “洋槐葉軟,沒味可以吃飽。桑樹葉子硬,不難吃,吃下去想吐,但吐不出來。臭椿葉聞著就臭,吃它不敢聞氣兒。只有榆樹葉最好吃……” 原來不止是碧山鎮,外面很多村,公共大食堂都供不上飯菜。張隊長刻意給村民們,留下半小時的思考時間。 食堂里只有柴火,噼里啪啦燃燒的聲音,在晃晃蕩蕩的火把光下,顯得特別幽靜,夾雜著幾分悲傷。 高中生父子都吃野菜樹葉充饑? 外面得鬧騰成啥模樣! 咱們村會不會也變成那樣? 文陽熙靦腆地往文景深懷里縮,把爸爸的胳膊遮住小臉,不安瞅著周圍人的反應。他看著村民們一個個淚如雨下,撅起嘴巴,覺得自己可能講得很爛,心里頭有點兒委屈。 直到,甜妹兒回他一個超暖的鼓勵笑容,以及大拇指比贊的手勢。文陽熙小臉發燙,這次連眼睛都不敢露出來,直接把頭埋在文景深的懷里,屁股對著炭火盆。 甜妹兒像個小倉鼠一樣偷笑呲牙。 葉二嬸瞅著有趣,卻感到有人拍她肩膀,抬起頭看。 原來是,在廚房里忙活完的葉mama,終于舍得鉆出來。 她拿出一個小筲箕,里頭裝著小菜刀、錐子、剪刀、棉布、棉花、大頭針,大把麻等制衣工具。家里的工具都被‘上繳’,隊里或買或請打鐵匠人,好不容易才湊齊兩套,這可是秋冬必備品。 哪怕家里頭有,明面上,家家戶戶都借著換著用。 甜妹兒不解問道: “mama在做啥?” 二嬸揉揉她腦袋,笑瞇瞇回道: “你mama的手藝活,跟廚藝一樣好,這是在給你爺爺奶奶做雞婆鞋,特別特別暖和那種,到時候也給甜妹兒做一雙?!?/br> “雞婆鞋”,是碧山村當地土話,指的是棉鞋。 用手工搓的麻線,納成千層底的底子,再用保暖的布料作“里子”和“面子”,里子與面子之間,塞上一坨坨棉花。 它的暖和度,就像母雞婆抱窩一樣,因此當地趣稱“雞婆鞋”。 做一雙雞婆鞋不容易,從材料到人力,都得花費巨大心血。而碧山村的雞婆鞋,基本都是做給家里老輩們穿得,多余可以給幺娃做一雙,然后是其他娃娃,最后才輪到漢子婦女們。 村人們世世代代下地種田,年紀大后,落得一身毛病。除去胃痛、風濕、腰疼類,很多老太太在寒冷的冬天,手腳都會生凍瘡,有的特別厲害。 葉奶奶就是這樣,寒冬手離不得灰籠,腳離不得雞婆鞋。 要是沒有這兩樣,一到冬天,指頭趾頭都被凍得又紅又腫,稍微硬碰一下,凍瘡被壓破,鮮血淋漓,黏在襪子上,看著就觸目精心。 因此,每年深秋,否管多困難,葉mama都會給婆婆做一雙新的雞婆鞋,有時是以舊換新,在里頭塞入新的厚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