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那是因為碧山鎮地多,你去童家鄉瞅瞅,地里全是石頭塊……?!?/br> 對于這地,葉老爺子抽著葉老三的屁股,讓他與大哥二哥,一起把紅薯種上,野芋頭也是,至于季節問題,管那么多,能收多少是多少唄! 碧山村主糧紅薯也熟啦! 對此稻谷產量,相當壯觀。在碧山村所處地區,產量最高的是紅薯,苞谷洋芋也不錯,然后是水稻,最少的是小麥。 圓圓的、憨憨的、凸凹的、雙胞胎三胞胎的紅薯,被一個個挖出,放倒竹筐或麻袋,全部堆滿,再一筐一筐抬入糧倉,一袋一袋,堆得整整齊齊,占據小半倉庫。 哪怕是三歲小孩,那種成就感與喜悅感,難以用語言描述。 而且,小樹林的土地廟舊址的地窖,也在滿滿擴大,考慮到公糧一事,張隊長將紅薯、苞谷、大米、洋芋、稻谷、泡菜,主食副食,都儲存一部分在地窖。 然后將糧倉劃分兩區域,自己村的,需要上交公社的。包括豬、鴨、雞、鵝、魚等rou糧也一一點清楚。 村人們要是抱怨伙食,羨慕鎮上的食堂,可以去倉庫里頭看看,莫非他們想吃掉‘紅心糧’?如此一來,大家不在惦記著大米白面,對于紅薯苞谷洋芋等雜糧,也吃的津津有味。 尤其是看碧水村碧土村食堂飯菜也變簡單,而且味兒還不如他們,這時候就知道好的炊事員重要性。 “還是咱們村好,過年有rou吃,聽說碧水村今年不殺豬?!?/br>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日子要先苦后甜,過得才有滋有味兒?!?/br> 因為差距過大,每天村口,都有老婆婆老太太等,在它們倆村鬧騰,撒潑、打滾、哭豪、下跪,碧山村看得直樂呵?;疃寄芨傻每煲恍?,有對比才能有幸福感??! 在以往的農忙時節,各家各戶都不能這么飽,果然紅星主義拯救他們!村民們干活勁頭十足。 張隊長很是欣慰,轉頭看見有的漢子,熱情積極詢問倆高中生技術員,關于‘煉鋼幫忙’的事兒,又哭笑不得。 否管再苦再累,困難再大,被熱浪炙烤中暑或天天豆腐渣刺激,崔玉濤與李勇峰愛國心一點不減,將飯桌都搬到五碧山腳下。 僅僅此態度,就讓村里人刮目相看,哪怕白老爺子夏老爺子葉老爺子,這些千年老狐貍精,也不得不贊一句,年輕人毅力就是好,這就是此年代讀書人的一腔熱血,為國犧牲也絕對不會眨一下眼睛。 崔玉濤與李勇峰講究‘實事求是’,大隊長也派人來關心過,對于高爐量十分有意見。卻被李勇峰淡淡一句,“我知道碧山鎮大隊已經產鐵一千斤重,你們可以把它拉去市里縣里,我老師有朋友學這個……” 大隊長瞪他們一眼,鐵青臉離開,說是要去上頭打報告。 李勇峰與崔玉濤互視一眼,苦笑搖頭。 如今煉鐵,連技術指導員都不用。 村里將就的是小高爐越多越好,樹越多越好,‘鋼鐵’越多越好……隨便一個村,里頭家家戶戶都是煉貼高手。 煤炭不多,大家就到山上砍伐樹。 生產隊的主要男勞力都拿著大鋸和斧頭到山上砍伐樹木,大樹被成片地砍伐下來,劈成柴,然后投進高爐里…… 而熱心婦女們,不說銅鎖鐵皮,她們將家里水缸砸碎做耐火土,被子棉襖裹著高爐提供爐溫…… 至于農忙,有的稻谷都長秧也沒人在意,甚至有糧食作物爛在地里。 如火如荼,熱血沸騰。 一開始,很多隊很多村并不能煉鋼煉鐵,但是最近有一股妖風,跟上報糧食產量一樣,產白斤千斤萬斤鐵的隊層出不窮。 傻子都明白里頭水分。 尤其是去觀摩過他們煉鋼法子的倆人。 李勇峰與崔玉濤,急得胡子拉渣、嘴角冒泡,衣服火燒洞,被白老太太縫縫補補,他們現在跟下地農民沒兩下,仍舊苦苦掙扎著堅守自己心里的道德底線。 張隊長嘆息一句道: “多虧兩位高中生同志來咱們村,否則現在恐怕,他們村也處處小高爐,黑煙滾滾飄。因為扛不住壓力??!” 他并不知道,暗地里分擔壓力的還有倆人——夏老爺子與白老爺子。 前者難得聯系多年未見老戰友,自從心如止水后,他這是第一次正是過去。后著公社與女婿家一起作用,才讓人忽略大隊長的報告,以及三個村的‘煉鋼進度’。 可以說,此次功不僅僅是碧山村人,李勇峰與崔玉濤也值得感激與銘記,堅守本心與勇往直前,也是那個年代很多青年志愿者的特色標志之一。 他們跟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除去腦子不好,啥都好。 而這種腦子不好,也出于一種階層干部的愛國情懷。當然,錯就是錯,以后必須得改正與承認,還得吸取教訓。不然,豬隊友比敵人還要可怕的多。 豬隊友倆熱血青年,與三村年輕人一起,繼續煉著豆腐渣。鐵鍋鐵鏟鐵刀,他們一點點省著用,努力不懈試驗,甚至去其他地方拜訪學習,而山中樹木林,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砍去多少。 野以繼日地守候著高爐土爐,人熬到后半夜實在困得不行,才輪流回白家瞇個眼。但是他們身體躺在床上,心仍然還在圍著高爐轉悠,仿佛聽到“鋼出來啦”! 這是種花家的青年同志。 文化知識的錯誤,讓他們意志力與耐力,使用在錯誤的方向。 但若得到糾正—— 葉老爺子教育葉家后輩們,十分自豪道:“這就是種花家的青年!所以我們才能打到敵人贏得勝利?!?/br> 甜妹兒晃晃腦袋,鏗鏘有力,背出一句耳熟能詳的話: “少年強則種花強!” 關于知識科技,咱們家的少年一點都不強! 作者有話要說: 葉子: 繼續碼字……寫的熱血沸騰,哈哈哈,很多錯不可避免,現今也無法挽留,說來覺得可惜,這種錯竟然源自于很多人的善心與熱血。只能說,知識科技的力量是無限的,不懂不要裝懂,誠實很重要。 祝愿科技進步,也希望咱們種花越來越好。 再生稻蒸得很香,現在家鄉田都種的少,何談再生稻。 之前童年回憶好多,可能有些仙女看厭啦_#,是葉子筆力問題,哭兮兮,葉子努力糾正自己、進步。謝謝還陪著葉子的仙女們。 今晚繼續紅包,感激你們^_^,筆芯^_^。 再擼大綱,接下來劇情與氣候變化快來啦,氣候沒有查過當時的天氣預報,額,都是葉子根據旱的,與本地最冷冬天寫的,純屬虛構。 第116章 升級與交糧 青山空間, 果子蔬菜越來越多, 甜妹兒將凌亂的分類, 幸幸苦苦, 從新整理一遍。 小菜園圈出三個, 品種繁多數量不少,青翠欲滴的青菜葉、鮮鮮嫩嫩的小白菜、紫色茄子、紅色辣椒花椒、黃色苞谷?!孱伭? 缺啥有啥。 菜園旁邊, 有一塊特別的草藥園, 里頭有川貝、黃連、天麻、附子等, 草藥的種類待增加。 菜園上方,是葡萄架,上面纏繞著一片綠油油的藤蔓,上面結著一串串紫色葡萄,旁邊還有生活用品樹,比如少量桐葉樹、皂角樹、麻、竹等。 因為在外取麻繩、做籮筐等十分不方便, 甜妹兒學會編籮筐、戳麻繩、編草席……簡單的初級木工活。 木工活,比起張老爺子,她的木工做得粗糙簡單, 大型農具無法做出來,因她缺乏經驗累積、祖傳技巧、木匠各類工具。 閑暇時候, 甜妹兒有在慢慢摸索與學習,對于簡單凳子柜子類,在葉老爺子指點下,已經沒有任何問題。 對此, 葉老爺子難得驕傲一回,私底下對老伴夸贊好幾句,被小家伙躲在角落里,偷聽偷樂偷笑。 至于果園,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青山空間林多,空地少。 甜妹兒選擇將灌木叢與雜草拔去,然后種類多數輛少,最多不過三棵,將之種在一起。至于非果樹,只能委屈它們移開,或則被曬成木材,備冬用。 每日雷打不動,甜妹兒呼吸著沁人肺腑的清香與新鮮的空氣,圍繞果園菜園熱身數圈,再繼續日常練武,這仿佛已經刻入她的骨骼血脈中。 勤奮讓她手上的‘夏氏拳法’,腳上的‘夏氏步伐’,不僅有形,還有一股微微的特殊氣場,只有夏老爺子能看得出來,心底深處驚訝不已。 至于越來越艱難的第二套小人舞,甜妹兒已經全部學會,只是在全部連貫的時候,遇到罕見的瓶頸。 今日是她第五次繼續。 果園灑落的桃花、李花、桃金娘花瓣等鋪成,軟綿綿、清香地毯,嘰嘰喳喳的小鳥在林中繁忙。 一棵新生的山柿子樹,樹上還沒長出葉子,密密的幼芽依稀可見,生機盎然。 柿子樹下,甜妹兒板著小臉,閉著眼睛,抿緊嘴唇,努力摒除外界干擾,右腿彎曲,左腿拉扯向天,開始她的小人舞。 一呼一吸間,額頭的細汗冒出,匯集成珠順流而下,一珠兩珠……沾濕花瓣里隱藏著的小螞蟻,第一個動作、第二個動作……最后一個動作,終于全部完成。 她睜開眼睛,嘴角情不自禁上揚,清晰地感覺到體內一股暖流,從丹田處往上一個循環。 突然想起夏老頭所提到的‘氣感’一詞,甜妹兒當即打出一套“夏氏拳”,似懂非懂,但明顯與先前不一樣,往旁邊一使力,隔著空氣,柿子樹應聲折倒。 這就是氣感嗎? 真的好厲害! 待流轉幾個循環的暖流消失,那種微妙的感覺消失不見,甜妹兒失望,恐怕只能等新的一套‘四十九’個小人舞動作,練完才能繼續體驗。 也就是說,石榴樹還是不能種入空間。 此次青山空間升級,甜妹兒的力氣與速度增加很多,靈活度也是,這還有可能跟拳法與步法有關,現在可從兩米以下高的樹丫上,單撐手,帥氣跳下。 根據腦海的感覺,每日,進入空間次數增加至五次,還可以在外界,從空間取或放兩次東西。 這些統統放到一邊。 甜妹兒提著工具,快速奔跑在樹林里,往溪水溝跑去,尤其是那一只只肥美的‘清蒸大閘蟹’,想想夠饞人。 為慶祝,接下來空間時間,甜妹兒與黃澄澄流油蟹膏、白嫩鮮蟹rou、香辣蟹腿、麻辣溪水蝦……為伍,吃得滿嘴流油。 而清澈的溪水溝里,還有數不盡的魚與泥鰍,只能下次來捉。 最后,她忽然空氣中傳來一兩聲斷斷續續的猴子叫聲,夾雜在嘈雜的鳥聲與水聲中,微弱,卻聽得一清二楚。 “猴大王!” 啃著肥嫩蟹腿,吸溜吸溜桃rou汁水,起身沿著小溪,往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轉過一個彎,猴叫聲越來越明顯。 繼續往前,終于遇到結界,抬頭一看,隱隱約約白霧間,竟然是一處接近九十度、七、八丈高的峭壁,而峭壁之上大樹間,可以見到,一只只金黃色的猴子,在玩耍嬉戲。 忽然,一道火紅色的眼熟身影,快速一閃而過。 瞬間出空間的甜妹兒:……終于找到你們啦! ** 稻谷紅薯一入倉,上頭的交糧隊伍也快到碧山村。張隊長與小干部們,將大倉庫與樹林地窖的糧食,統統計算起來,估摸著今年該交多少糧食。 他們從沒想過隱藏地窖的糧食,三個村隊長,對于公社,心里都是很誠實的。 交糧種糧,這個年代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所謂“三級”指的就是公社、大隊、生產隊。 每個隊里的糧食并不屬于自己隊,屬于公社。每年生產隊,要按照土地面積以及糧食產量,向公社上交公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