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節
李從嘉也猜到趙匡胤肯定心里不服,所以他直接寫信將事情全部說了一遍,趙匡胤看完臉都白了。 他之前也就是想想滅掉喀喇汗國的皇室,再過分一點就跟當初打日本一樣,把世家大族都給滅了,只剩下平民百姓。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李從嘉居然喪心病狂到連平民百姓都不愿意留下。 這尼瑪真的干了就是白起第二啊,白起是什么下場趙匡胤心里清楚的很,所以這場仗還真是……不打也罷。 只是這個疑問被解答了,剩下一個疑問就沒人能解答他了:喀喇汗國到底怎么惹到了他們陛下,搞得他們那位脾氣很好的陛下非要跟這個國家不死不休?普通百姓都不放過,這是恨到了什么程度? 當然如果他去問李從嘉的話,李從嘉大概是不會承認的,怎么是恨了?他就是擔心未來而已。 實際上連李從嘉自己都不知道他心里的確對這個宗教有一股戾氣,如果不是有這么一股戾氣支撐,怎么可能跟喀喇汗國死磕這么多年,明明將對方收納到聯邦里是最好的選擇,畢竟突厥人善戰,到時候還能派他們去往西繼續擴張。 可是李從嘉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路,為了這條路他也算是殫精竭慮,如今只等一個結果。 趙匡胤收攏了隊伍,好多天都沒有主動攻擊喀喇汗國,這就給阿里·木薩一個錯覺——能和談。 實際上阿里·木薩選擇和談除了那些看他不順眼想要把他拽下國王之位的兄弟們,其他大臣沒有人反對。 畢竟現在局勢太混亂,而且眼看著繼續打下去喀喇汗國是絕對贏不了的,能和談就和談吧。 而那位公主的事情,他們現在也知曉了,可沒人在意,反而很多人在責怪阿蘇瑪,如果不是她腦子不清楚惹怒了大唐皇帝,喀喇汗國怎么會被打成這樣? 至于阿里·木薩,心里其實也是這么想的。 穆薩在位的時候,阿蘇瑪是他的親生女兒,還是準備用來跟弗拉基米爾聯姻的女兒,不管疼不疼,這個女兒的政治意義已經非凡,結果死在了大唐。 這是一定要報仇的,然而換到了阿里·木薩,想的就很簡單了,那是他同父異母的meimei,還沒怎么見過,彼此之間基本沒啥感情,至于跟弗拉基米爾聯姻……他就更不在乎了,弗拉基米爾都被大唐打跑了,跟他聯合還有啥用? 兩邊加起來都打不過大唐啊,連個什么姻?更何況他父親留下來的公主有不止一位,如果讓阿里·木薩來選的話,他選擇給大唐太子再送去一位公主,比跟弗拉基米爾聯姻有用多了。 阿里·木薩派人真真切切核實確定大唐沒有繼續攻打之后,就給趙匡胤去了一封信表示愿意跟大唐和談,希望大唐能夠停兵。 趙匡胤并沒有答應,只是回答要稟報朝廷。 阿里·木薩頓時送了口氣,趙匡胤做不了主他是知道的,只要他肯稟報朝廷,就說明大唐給他下的并不是死命令,那樣他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而且趙匡胤也的確沒有在這個期間提兵攻打,不僅沒有攻打,還將送出去李仲寓給喊了回來。 這一來一回,李仲寓也沒了脾氣,他是整座大營唯二知道真相的人,對于父親的想法,他不理解,但是支持。 唯一遺憾的就是滅國之戰自己參與不了了啊,如果真的能夠打到喀喇汗國的都城巴拉沙袞,那該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情啊。 不過李仲寓比較淡定,這個世界上總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當然最主要的是阿里·木薩十分有顏色的給李仲寓也寫了一封信,并且隨信附帶了一位年幼的公主過來。 是真的年幼,才十三四歲的模樣,看上去瘦瘦小小,看到她就讓李仲寓想起了遠在長安的太子妃,莫名的他有點想念太子妃了。 李仲寓不敢收這位公主,然而這位公主既然已經被送了過來,阿里·木薩也沒打算在讓她回去,怎么處置都是李仲寓說了算。 李仲寓無奈只能去找趙匡胤,趙匡胤是知道阿蘇瑪的事情的,不由得笑道:“少了一個喀喇汗公主,對方又賠給殿下一個啊,長得好看嗎?” 李仲寓回答:“黑紗敷面誰能看得清?” 不過能讓阿里·木薩送過來的,應該是不差,當然后面這一句李仲寓沒敢說出來,畢竟趙匡胤是他岳父,跟岳父討論要不要納妾的事情……怎么想怎么別扭。 趙匡胤沉默半晌說道:“這位公主……是不能留的,哪怕殿下收了她,將來在走的時候也要解決?!?/br> 李仲寓心中一凜,重重點頭說道:“我知道怎么做了?!?/br> 還能怎么做?自然是堅持不收,他當然可以選擇先收下,將這位公主安排一個地方,當一段時間露水夫妻,等走的時候再解決掉。 可是那樣的話……李仲寓覺得自己就太不是個東西了,他就算是好色,喜歡美人也不是沒有底線的,這種事情不能做。 就在李仲寓跟對方使者交談的時候,那位一直做背景板的公主忽然動了,她直接從身邊看守他們的大唐衛兵那里抽出了一把劍,而后朝著李仲寓跑來。 第302章 喀喇汗公主的舉動嚇到了許多人, 衛兵們喊著保護太子, 而需要被保護的那位太子卻穩穩當當地坐在那里。 別說他身邊有衛兵, 就算他身邊沒有,李仲寓覺得自己也不可能被這么瘦弱的一個小娘子弄死, 所以他很鎮定。 只是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喀喇汗公主并沒有刺殺李仲寓,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就在李仲寓面前橫劍自刎,瞬間血濺五步。 李仲寓十分意外, 在場其他人也很意外, 包括喀喇汗使者。 小公主并沒有當時咽氣,但是在李仲寓讓人去請郎中的時候, 喀喇汗使者卻攔住李仲寓說道:“殿下且慢,公主來之前大汗曾經說過,無論是什么結果,公主都不可能回到喀喇汗?!?/br> 大唐太子如果收下,那么自然是皆大歡喜, 如果不收……那這位公主怎么處置就任由大唐太子去決定了。 小公主年紀雖然小, 卻也知道一旦大唐太子不收她,這個世界上就再沒有她容身的地方。 這位公主不是大唐的小娘子, 也不是她那個有抗爭精神的jiejie, 她就是一棵菟絲子,沒有了能夠讓她依附的人, 她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這位公主選擇自盡,只是她特地跑到李仲寓面前自盡……這個舉動有什么含義就讓人不懂了。 更讓人不懂的是使者攔阻他們救治小公主,這算是什么?威脅嗎?就算是威脅, 難道不應該是讓李仲寓一邊救人一邊說比較好? 就是這么一個時間差,等郎中趕過來的時候,小公主已經沒了救。 然后使者轉頭就問了一句:“我國公主在殿下帳篷內仙逝,大唐是不是要給個說法?” 李仲寓挑了挑眉,剛剛他還在惋惜好好的一個小公主就這么被逼死了,然而政治就是這樣,他也不可能因為同情這位公主就收了她。 李仲寓還沒說什么,那位使者又來了一句:“說起來,這已經是我國第二位死在大唐手里的公主了啊?!?/br> 李仲寓聽了之后笑了,笑的很是歡快,語氣還十分和氣輕柔地說道:“要不你看這樣,你回去跟阿里·木薩說,別和談了,咱們接著打,怎么樣?畢竟你家兩位公主都香消玉殞,我們又賠不起人命,這梁子啊,結大了?!?/br> 使者聽了之后驟然色變,沉聲說道:“殿下可不要開玩笑?!?/br> 李仲寓收斂了臉上的笑容,冷聲說道:“開玩笑?使者沒有開玩笑,我就沒有開玩笑,回去吧?!?/br> 使者臉上頓時五顏六色,尷尬地不行,他眼睜睜看著公主去死,又舊事重提,本來是想要給喀喇汗國爭取到一點話語權,誰都知道喀喇汗是戰敗國,到時候肯定是割地賠款跑不掉的,但是如果能夠少賠一點,就是他天大的功勛。 然而如今功勛沒有見到,怕是要惹來禍事了! 使者很想說太子殿下沒有權利決定打或者不打,畢竟之前大唐皇帝都同意和談的,然而太子是皇帝獨子,世人皆知皇帝寵愛太子,萬一太子說喀喇汗冤枉他,誰知道大唐皇帝會不會改口繼續打呢? 不過能做使者的人,自然有他的優點,這位使者的優點大概就是能屈能伸,所以他直接給李仲寓跪了。 “是我言辭無狀,還請太子殿下見諒,公主之事乃是她咎由自取,與太子自然是沒有任何關系的?!?/br> 李仲寓忍不住一哂,現在怕了,剛剛干什么吃的?還有,咎由自取……你成語不會用就別用行不行? 他看了一眼躺在旁邊已經被蒙上白布的喀喇汗公主尸身,不由得嘆了口氣,他很想給這位使者一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 然而一條鮮活生命就這樣消逝,要說李仲寓心里沒有點別扭才怪,他也懶得繼續跟這位使者糾纏,直接擺手說道:“回去吧?!?/br> 使者看了一眼李仲寓,沒有在這位太子臉上發現什么端倪,想要再繼續問什么,結果卻被太子身邊兇神惡煞的衛兵給嚇住了,最后他只能閉嘴退下,只不過在他出營帳之前,李仲寓喊道:“等等,你家公主的遺體,帶回去吧?!?/br> 使者哪里還敢拒絕?自然是讓人將公主遺體帶走,至于是真的埋了還是隨便找個地方一扔那就不知道了。 使者走了之后,李仲寓低頭看著地上的血跡,好半天沒有說話,他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這次特地跟過來伺候他的侍從芋頭小心翼翼湊過來問道:“殿下,要不要……換個地方?” 營帳里發生了人命,不管怎么說都是個忌諱的事情,幸好這里不是行宮,想要換個地方,換一套家什容易的很。 李仲寓長出一口氣:“換?!?/br> 換營帳,他就不能在這里呆著了,正好趙匡胤派人過來喊他,在軍營里基本上沒啥隱私,使者帶著活著的喀喇汗公主進來,然后帶著喀喇汗公主尸體出去,這種事情怎么可能逃過趙匡胤的耳目? 就算沒有人監視李仲寓,大家也都看到了啊。 李仲寓帶著芋頭就過去了,趙匡胤看到他之后也不客氣直接問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李仲寓沒說話,芋頭將前前后后的事情敘述了一遍,他就是干這個事情的,而且因為是旁觀,敘述的比李仲寓還要全面一些。 他說完之后,李仲寓看向趙匡胤問道:“我這么說沒事吧?” 作為一個太子,說實話不應該這樣沖動,可當時他心情實在不怎么美妙,好端端一個小娘子在他面前自裁,他莫名其妙就背了一份責任,誰的心情都不會好,但他還不能表現出來,憋著一腔戾氣,當時他是真的想要直接提兵去跟喀喇汗繼續打一仗。 就因為他們不把人命當命。 趙匡胤聽完也十分唏噓,直接說道:“無所謂,反正你心里清楚,所謂和談不過是個幌子,伽色尼那邊已經準備好了,陛下也支援了他們一些武器,喀喇汗未必是對手?!?/br> 李仲寓這才放下心來,他還真擔心剛剛自己言辭無狀,回頭要被爹罵的。 趙匡胤安撫了李仲寓半晌才放他走,這個時候新營帳也已經搭建好了,在路過原來的那塊地方的時候,李仲寓還能看到地面上的血跡,不由得微微嘆了口氣。 如果是他有個女兒,還不知道怎么寵呢,這一剎那他忽然有點明白了他爹為什么要跟這個國家死磕,這個宗教真的是……很可怕啊。 不過李仲寓注定是沒有女兒,不僅沒有女兒,他似乎沒有什么兒女緣,原本一妻一妾都有了身孕,結果一個意外,妻子小產,小妾是罪魁禍首。 而如今,那個被關起來的小妾也瘋了,之前綠珠還抱著生下了孩子,若是個男孩,能夠得寵的話自己還能翻身。 然而自那之后,太子再沒有來看過她,她想要裝可憐都做不到,后來太子出征,更是讓她絕望,眼看著月份就要足了,孩子生下來之后就再跟她沒關系,她還能不能活都不一定。 一開始綠珠是惶恐,擔憂,害怕,到了后來就是恨,恨天恨地,恨自己為什么沒有一個好出身,恨太子妃jian詐狡猾,恨喀喇汗公主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恨自己運氣不好,恨太子薄情寡義。 恨到了極點就想報復,但是她還能怎么報復呢? 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太子在外出征,她如果出了什么事情,或者說她腹中孩子如果出了什么事情,那肯定就是太子妃有錯,是太子妃要報復她,而現在這個孩子是太子唯一的孩子,如果胎死腹中,也算是另外一種報復。 所以她趁人不注意,吊死在了房間里,臨死之前還寫了一個字:冤。 她倒是想要寫一封血書的,然而無奈是個文盲,就這個冤字還是跟身邊一個略識幾個字的宮女學的。 太子妃身體剛養好一些,正盤算著太子看起來是趕不上這孩子出生了,到時候這孩子生下來,如果是個女孩子就算了,但如果是個男孩子要怎么辦? 太子妃一時之間也沒有太好的想法,但是總歸不能弄死這個孩子的。 結果轉頭綠珠就自盡,這孩子……自然也沒了。 那個冤字讓太子妃臉色蒼白,這一次無論她再怎么機靈善變,也不知道該怎么辯駁了,畢竟這是真的……一尸兩命。 太子妃咬牙讓人將事情報上去,這不能隱瞞,越是隱瞞越容易出問題,同時太子妃還要給親媽去消息求救,只希望皇帝能夠看在她爹還在為大唐開疆拓土的份上,能夠給她一個解釋的機會。 太子妃這一次才是真的恨極了綠珠,之前雖然明爭暗斗,但在太子妃而言,這些都算不上什么,必要手段而已,如果不是喀喇汗公主對她的威脅太大,她未必容不下綠珠,畢竟以綠珠的身份,這輩子都別想威脅到她的地位。 然而如今……這個小人物用自己的死,將太子妃拽到了坑里,沾了一腳的泥。 李從嘉在得知綠珠自盡的時候,微微皺了皺眉,心中有些煩悶:“就不能消停一點嗎?” 現在正處在一個十分關鍵地時期,能不能避免千百年后綠禍為患就看這一次了,結果這時候東宮還給他找事情? 最主要的是雖然說不喜歡綠珠,但李從嘉對那個孩子還是有些期待的,畢竟是他兒子的第一個孩子,如今……這更讓他心情不好了。 尤其是李仲寓新寫的信剛到他手上,這一次李仲寓遠離父親,反而讓他學會了撒嬌賣萌,還說了有關于喀喇汗公主的事情,這讓李從嘉不由得想起了阿蘇瑪,心中更郁悶。 釋雪庭看出他不開心,不由得摸了摸他的頭說道:“不要難過,是那孩子跟咱們緣分淺?!?/br> 李從嘉搖了搖頭,一天得知兩份死訊,饒是李從嘉也覺得有點受不了,哪怕這兩個人他都沒見過,卻都讓他十分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