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節
李從嘉有些茫然:“不是說他在跟拉薩王、亞澤王以及雅隆覺阿王對峙?怎么還繼續在收編部落?這些部落都聽話嗎?” 釋雪庭輕咳一聲說道:“這些部落……據說很聽從楊將軍的指揮,并且已經將楊將軍奉為神人?!?/br> 李從嘉來了興趣:“奉為神人?他做了很么?難道是搶到了琉璃佛像?” 釋雪庭搖頭:“琉璃佛像只能看不能吃,沒什么大用處?!?/br> 這也就是他了,換一個佛家弟子這么說,只怕會立刻被群起而攻之。 李從嘉苦苦冥思半晌也沒想到是什么,轉頭問釋雪庭:“到底為什么?” 釋雪庭這才回答道:“楊業帶兵在那邊駐扎,因為看樣子一時半會走不了,干脆就諸城蹲守,城池因為是臨時作用,所以也沒蓋的多么結實,只是不結實的城中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東西——暖棚!” 李從嘉瞬間明白:“他們……在高原上……種菜?” 可行嗎? 當然可行,反正楊業也沒想養特別難養的蔬菜,只是一些常見的能保存的東西便好。 饒是這樣,綠油油的菜出現的時候,也讓很多部落眼饞,一些部落只是看著眼饞,像是那三位吐蕃王還在思索如果打下來是不是自己也能種出蔬菜,而其他小部落干脆就直接帶隊投降了! 李從嘉聽得啼笑皆非,種地天賦大概是刻在中原人骨子里的,然而沒想到就這么一個天賦,看上去比千軍萬馬都好用,那些平時都不好找的部落都過來要向大唐投降了! 李從嘉越想越可樂,結果一抬頭發現釋雪庭已經出去接了只信鴿在手,放飛信鴿之后,他看了一眼紙條,頓時皺眉。 李從嘉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消失,能夠讓釋雪庭皺眉的事情……難不成前線又有變故? 第296章 釋雪庭面色凝重, 李從嘉一看他這個表情頓時心里咯噔了一聲, 腦子里開始想著各種可能性, 甚至連趙匡胤在陣前突發疾病都想到了。 然而事情總是那么出乎意料。 釋雪庭開口說道:“太子帶著東宮十率跟大部隊失聯了?!?/br> 李從嘉頓時已經:“什么?怎么回事?” 李仲寓在走之前李從嘉就已經再三叮囑過他,在戰場上他就是個新兵, 不要仗著自己的身份為所欲為,反正這次領兵的是你岳父,我已經給了他臨時權力, 如果你不聽話他真能揍你。 當時李仲寓也答應的好好的, 從情報部后續的反饋來看他做的也不錯,趙匡胤對他也很看好。 而且跟李從嘉不一樣, 李仲寓居然還有幾分領兵的天賦,打起仗來頗肖伯父李弘冀,搞得趙匡胤轉成寫信給李從嘉嘚瑟——他又教出來一員悍將。 然后又有些感慨,李仲寓頗有些生不逢時,若是他早生些年, 能夠趕上大唐征戰天下之時, 必然能夠大放光彩。 其實生的晚也沒什么,只可惜他是太子, 他這輩子估計也就這么一次能夠出來歷練的機會, 還是因為李從嘉覺得他應該知曉兵事,還有趙匡胤背書, 這才放他出去。 所以李仲寓注定有一身本事卻不得施展。 當時李從嘉看了這封信就心里咯噔了一聲,擔心李仲寓會覺得施展不開而擅自做決定,也擔心趙匡胤見獵心喜, 放縱李仲寓。 當時他還跟釋雪庭說了,結果……金口玉言這種事情,也是很玄妙,李仲寓還真就出事情了。 釋雪庭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現在只有這么一個消息,這是情報部的一大特點,如果發生重大事情,那就用信鴿或者信鷹先將簡短的消息報告過來,讓釋雪庭心里有個數,具體情況就等后續。 李從嘉聽了之后穩了一下心神說道:“等等吧?!?/br> 這個等自然是等后續的消息,畢竟現在什么都不知道。 當然李從嘉能夠穩得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仲寓身邊帶著東宮十率。 東宮十率或許兇猛不如天策府,手上的火器也不如火器營多,但比起別的隊伍還是強的,李仲寓身邊有東宮十率在,至少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最差也能支撐到趙匡胤找到他。 估計這時候趙匡胤也很著急了吧。 趙匡胤的確很著急,他不僅是著急,他都快急瘋了! 此時他正拽著向導的領子吼道:“你不是說那個向導很可靠嗎?現在人呢?” 向導想死的心都有,他也的確快要被勒死了,只能指著領子示意趙匡胤松手。 趙匡胤雖然在暴怒之中,卻還是放開了向導,死死盯著,大有這個向導不說出什么來,就直接干掉的意思。 向導努力喘了兩口氣才說道:“艾蓬已經做了很多年的向導,是不會有問題的?!?/br> 趙匡胤怒吼:“沒問題?沒問題現在那一路大軍已經失聯了!” 向導心里納悶,不明白只是一路大軍暫時失聯,怎么將軍就這么激動,更何況這剛失聯多久?也就兩天的時間,大軍征戰在外也不是時時都有聯系的,兩天時間有什么問題? 向導心里不覺得這是什么重要事情,只是斟酌說道:“或許是他們著急行軍,沒來得及派信兵聯絡?” 趙匡胤冷笑:“我通知那邊接應的人也未曾看到他們,如果是急行軍,他們早就應該到了!” 向導心里更加驚訝,這……大軍出戰還派人接應?他在這里當了許多年隨軍向導,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打仗方式,這……這哪里是打仗啊,這仿佛是在保護著什么啊。 向導思及此處忍不住問道:“敢問大總管,是哪位將軍領此一路?” 趙匡胤瞥了向導一眼,冷笑道:“你最好祈禱他們真的沒有出什么事情,否則砍了你全家都不夠賠!” 向導心里突了一下,瞬間有了一個可怕的猜想:“不……不會是……太……太子殿下吧?” 他說的時候整個人都哆嗦了,眼中帶著些許恐懼和期盼地看著趙匡胤,恐懼是擔心自己說中,期盼是希望自己說錯。 趙匡胤直接說道:“若是別人,值得我這樣大動干戈?哎,你……” 趙匡胤這句話剛說完,向導就咕咚一聲一頭栽了下去,趙匡胤身邊的衛兵上前一步把他扶起來,簡單檢查一下抬頭說道:“嚇暈了?!?/br> 趙匡胤一哂,他也想暈過去,一了百了。 當初是他跟皇帝提議將太子帶出來練練,這件事情本來是不可能的,畢竟李仲寓是獨苗苗,出了事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然而李從嘉信任他,力壓眾意,讓太子帶兵出來了。 那個時候就算李從嘉是皇帝也承擔了不小的壓力,整個文官系統都在勸說他改變主意。 可李從嘉就是沒改主意,從表面上看是皇帝不愿意跟文官妥協,實際上還有一層重點就是皇帝信任他啊,如果不是信任他,怎么可能讓他帶兵,怎么可能讓太子在他手下做一將軍? 然而他還是辜負了皇帝的信任,太子丟了! 趙匡胤派出了許多人暗中查探,他還不敢明目張膽的派人去尋找,畢竟這件事情不論是對方還是己方都不能知道。 對方如果知道,肯定也會下大力氣派兵過去尋找李仲寓,那個時候李仲寓才是真正的九死一生! 至于己方更簡單了,因為打跑了弗拉基米爾,剩下他們面對的就是喀喇汗國的士兵,而之前的那一仗已經讓士兵們打出了自信打出了氣勢,在這種時候太子丟了,哪怕法不責眾,他們也會擔心啊,會不會因為這件事情他們的功勞就沒了? 而從上到下許多軍官會更加擔心,因為問罪都會問到他們頭上,這不是找事兒嗎? 剛剛那個想到暈過去也是因為這樣,更重要的是,趙匡胤說的還很溫柔了,艾蓬是他的侄子,如果真的把太子弄丟了,別說殺他全家,這是誅九族的大錯??! 可惜趙匡胤派出去的斥候沒有帶回來任何消息,而本來應該在最近就受到李從嘉攻擊的喀喇汗國邊城也依舊安然無恙。 趙匡胤越來越焦躁,他想要寫奏疏,但是又不甘心。 這個時候寫奏疏的話,會讓文臣直接拿到把柄,如果嚴重的話沒準還會將他調回京城。 趙匡胤怎么可能甘心?他剛剛打跑了弗拉基米爾,此行帶兵最大的目的還沒有達到,他還未曾攻破喀喇汗國的王城,他怎么愿意回去? 更何況這次回去之后,下一個被派來的只能是李弘冀,畢竟在大唐比他位高能力強的人只剩下這么一個蜀王殿下。 而蜀王來了,那么蜀王世子就必須回去,父親和嫡長子不能俱在軍中,至少在大唐有這一條。 李弘冀為了給孩子鋪路,自己早就放棄了領兵的權利,現在眼瞅著李晟也一點點脫胎換骨,步上正軌,再讓他回去,估計他們兩父子都不愿意。 可以說這一封奏疏牽扯到太多,如今就算讓趙匡胤寫都不知道該怎么寫。 他坐在案幾前,遲遲不能下筆,只覺得那筆似乎有千斤重。 這個時候衛兵通川,潘美求見。 這一次潘美也跟著過來,足見李從嘉對這場戰事的重視。 趙匡胤見他進來之后放下了筆,依舊是愁容不展,潘美算是這一路大軍中的第二號人物,很多事情是不能瞞著他的,更何況趙匡胤跟他也是老搭檔,以前就是主仆,又當了多年同事,彼此了解的很。 潘美見到趙匡胤這個樣子就知道他在愁什么,只是他沒有繼續談論這個話題,反正縱然太子失蹤,于他們而言也是生要見人死要見尸,不可能就這么回去的。 所以他壓根沒打算說這個話題,只是說道:“不能等了?!?/br> 趙匡胤抬頭看著潘美沒有說話,潘美繼續說道:“已經等了好幾天,再這樣下去,喀喇汗國說不定就看出來這里出了問題,萬一讓他搶占先機就糟了,當然這并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再拖下去,大家估計都會猜到出了問題,總有聰明人能夠想到,到時候你苦心隱瞞也就白費了?!?/br> 趙匡胤沉吟半晌問道:“所以你覺得應該出兵?” 潘美重重點頭:“當然應該,就算太子迷路,我們在這里牽制住了喀喇汗國的主力,也算是救了他?!?/br> 趙匡胤聽到這里一拍案幾長身而起:“好,出兵!” 潘美松了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太子失蹤,趙匡胤心神不寧,瞻前顧后。 畢竟那是太子,可也是趙匡胤的女婿啊,太子妃如今膝下無子,太子如果出了問題,將來的若是再立太子,那位太子的太子妃可未必還姓趙了! 其實潘美說的這些趙匡胤心中都權衡過,只是長到這么大,他難得猶豫了一下,或者說也有一些小心機在里面。 畢竟太子失蹤,如果他什么都不做直接就去攻打喀喇汗國,哪怕他有一萬個理由,也不免讓人覺得他不重視太子,尤其是失蹤的太子如果回來了,聽說這樣的情況,會不會也有想法? 不過現在趙匡胤就有了退路,到時候就說是在潘美的勸說下才行此事,那么對趙匡胤就不會有任何損害。 這樣看起來好像坑了潘美,然而實際上對潘美而言也沒什么,畢竟忠言逆耳,更何況潘美跟太子就是普普通通的君臣關系,在這種情況下,他想到這些并不奇怪。 趙匡胤之前是受限制于身份,兩個人誰的選擇都沒錯。 潘美心里清楚,所以他直接找趙匡胤請求出兵,也不擔心自己會被算賬。 整個軍隊為了這一次的戰事已經準備了好久,就算耽擱了兩天,大家還是嚴格按照之前定好的計劃行動,趙匡胤說出兵就出兵,不會有半點拖延。 潘美臨走之前問道:“需要加派兵馬嗎?” 他問的是直接之前分給李仲寓那個邊城需不需要派別人繼續去。 趙匡胤搖了搖頭:“如果現在派人去,都不用他們猜測,相當于直接告訴他們太子和東宮十率出了問題,我還隱瞞什么?放心吧,那座邊城可有可無?!?/br> 李仲寓再怎么天縱奇才,畢竟經驗尚淺,趙匡胤掏空心思給他找了一個邊城,讓他去攻打,這座邊城不能太不起眼也不能位置太好,太不起眼會讓太子覺得趙匡胤看不起他,覺得他靠不住。 不能太好則是因為喀喇汗國的邊境重鎮都囤兵不少,只憑著東宮十率未必是對方的對手。 好不容易找出了這么一座城,然而這座城也就注定了沒什么太大的用處,有了這座城,可能大軍攻打的能順利一些,沒有也不影響什么。 趙匡胤為了磨練李仲寓也算是費盡了心思。 潘美猶豫了一下問道:“那……蜀王世子那邊……” 趙匡胤也有些舉棋不定,李晟也是被送過來磨練的,偏偏他跟李仲寓脾氣秉性挺像,兩個人就算是吃虧受苦也不肯退步,更沒有利用身份做過什么出格的事情。 所以趙匡胤對他也很照顧,讓他領了一路軍隊去攻打一個小城。 之前趙匡胤對他們有多放心,現在就有多擔心,一時之間居然有點不想讓李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