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節
“不,王公好像弄錯了一件事情,我們從頭到尾都沒有覺得他們是麻煩,因為大唐跟這兩個國家并沒有沖突?!睏钚抡f話滴水不漏,奧列格這個表態還不錯,但還不到讓他滿意的地步。 連他都滿足不了,估計他師父那關這貨也別想過了,要知道因為奧列格給皇帝送美人,國師可是已經給他好好記上一筆了,就連楊新都給他記了一筆,因為那十來個美貌小郎君,差點引起家庭戰爭。 現在楊新話里話外擠兌奧列格,很難說不是因為心里有氣的緣故。 奧列格當然知道楊新的意思,最后他只好說道:“一旦我繼承大公之位,就是向薩曼王朝和伽色尼王朝舉起屠刀之時?!?/br> 楊新避而不答,只是說道:“那都是以后的事情,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到時如何誰也說不好,王公若真有誠心不如就簽了這份文書吧?!?/br> 奧列格看了一眼,那份文書其實嚴格來說算不上苛刻,想來大唐也是充分了解了基輔羅斯公國才弄出了這么一份文書,但是這跟奧列格的設想相去甚遠,奧列格不想同意,但對面這個官員雖然從頭到尾態度都很和善,但他的意思已經表露無疑——大唐不會接受第二種條件。 奧列格只能簽,只是在簽之前他說道:“大唐陛下不該這般鼠目寸光,今天我簽了這份文書,將來大唐想要讓基輔羅斯公國加入大唐聯邦可就沒那么容易了?!?/br> 楊新笑容依舊,眼神中卻帶著些許輕蔑:“放心吧,大唐已經有足夠的成員國了?!?/br> 奧列格……奧列格拿不準楊新說的是真是假,但是以他的想法來看,誰還會嫌棄自己的屬國多?大唐現在真正放在臺面上的屬國其實也不過就一個而已,怎么還有人嫌棄附屬過多的呢? 從頭到尾奧列格都沒有想過李從嘉這么嚴格歸根結底也不過是因為寧缺毋濫這一個理由,他可以不要那么多附屬國,但是成為大唐聯邦國成員國的都必須是對大唐無比忠心,或者是大部分權利都在朝廷手上,尤其是軍權。 李從嘉可不想將來因為這些附屬國搞得大唐四分五裂,如果是那樣還不如不要! 奧列格從一開始就不是真心想要依附大唐,說白了他就是打著依附的幌子想要占便宜而已。 到最后讓步的肯定是奧列格,他不讓步也不行,畢竟從一開始到現在他手上并沒有任何籌碼。 奧列格簽完文書之后,楊新問道:“如果弗拉基米爾死了,你繼承大公,基輔羅斯公國的其他人會承認你嗎?我是指并不完全效忠弗拉基米爾那些人?!?/br> 奧列格微微昂頭說道:“你放心,誰強誰就能做大公,這是祖輩定下的鐵律?!?/br> 楊新點頭,心中嘖了一聲,怪不得基輔羅斯公國亂成這樣,也怪不得他師爹經常稱呼他們是野蠻人,這種方式……不是野蠻人是什么? 奧列格沒有發現楊新在腹誹,反而笑著問道:“文書都簽完了才想起來問這個問題,楊鴻臚是忽略了嗎?” 奧列格剛剛被楊新擠兌的夠嗆,找到機會他肯定是想要給楊新找點麻煩的,比如說玩忽職守就是個很好的罪名。 楊新輕笑一聲:“文書上所有的條款都要等你當上基輔羅斯公國的大公之后再說,現在……這份文書跟沒有也沒什么區別,至于剛剛那個問題只是我想問而已,實際上如果陛下想讓你當大公,就算基輔羅斯公國沒有人支持你,他也敢殺進那些反對者讓你坐上那個位子?!?/br> 楊新說完起身禮貌告別,然后十分瀟灑的走了。 奧列格看著他的背影,一時之間居然有些羨慕,他也不知道自己羨慕什么,想來想去大概是羨慕對方這樣強大的自信吧。 奧列格也希望能夠成為李從嘉這樣的人,能夠讓手下的人擁有這樣的自信,那其人又該多么強大? 可是……他又覺得有些奇怪,在他的印象之中大唐的皇帝很好看很溫和,身上沒有讓人畏懼的氣勢,但只要他站在那里就不容別人忽視,可那又怎么樣?看上去他一點也不像能夠讓手下建立這么強大自信的人物啊。 奧列格心中覺得奇怪,十分想要探究一下,一個合格的君主實際上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聰明人不斷學習進步才能出現,奧列格自認不算笨,也很想學習一下大唐皇帝,畢竟這位是開國之君,而大唐的國土面積這么大,奧列格也很想擁有這么大的國家。 只是想要向李從嘉學習的人很多,然而能夠光明正大學習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當今太子李仲寓,剩下無論是誰,只要敢這么說,那就無異于謀反。 奧列格算不上這個行列,但他也沒有說,他知道說了對方也不會接受,他只能依靠自己來看。 可是他能跟李從嘉接觸的時間太短,畢竟他還是要去國際學院上學的。 大軍開拔之前,李從嘉又一次見他是詢問他要不要跟大軍一起走,到時候或許能夠親眼看到大唐軍隊是怎么擊敗弗拉基米爾的。 奧列格有些猶豫,這些日子他在長安呆的已經很煩悶,長安的確是個好地方,然而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鄉,氣候和飲食都讓他適應的很痛苦,所以他希望能夠跟大軍過去,最好是跟著大軍一路殺回基輔。 可問題就在于他跟著去了算什么呢?大唐軍隊里面肯定不會有他的位置,他自己的人帶上倒是可以,然而那幾百人夠干嘛的? 他可是聽說了,這一次大唐調動的軍隊大概有十萬之多。 基輔羅斯公國一共也就幾十萬人,十萬人的軍隊奧列格想都不敢想那該有多龐大。 李從嘉看出了他的猶豫不由得笑道:“若是弗拉基米爾堅持不肯退兵的話,到時候或許還需要你去勸慰一番?!?/br> 嗯?奧列格沒覺得李從嘉需要他去勸弗拉基米爾,只是覺得這是大唐皇帝給他的一個機會,在弗拉基米爾面前耀武揚威的機會! 想到這里,奧列格心頭火熱,當初他倉皇逃跑多么狼狽,現在有機會當面壓制弗拉基米爾,想享有該是多么威風,雖然這份威風是借勢,但能借勢有的時候也算是一種本事啊。 奧列格到底年輕,抵擋不住這樣的誘惑,果斷同意要跟著一起去。 李從嘉笑道:“正巧,我的太子這次也要帶著東宮十率隨軍而去,不如你就跟他一起吧?!?/br> 奧列格點了點頭,美滋滋的回去做準備。 李從嘉看著他離開的背影,搖了搖頭說道:“哎,欺負小孩子,真沒成就感?!?/br> 一旁的釋雪庭忽然來了句:“看他為你神魂顛倒有沒有成就感?” 李從嘉懵逼:“什么玩意?” 神魂顛倒?這又是哪里來的說法? 釋雪庭看了一眼奧列格離去的方向說道:“剛剛他那雙眼睛從頭到尾可都在一直盯著你?!?/br> 李從嘉哭笑不得:“你這又是吃的哪門子飛醋?我在跟他說話,好歹我也是大唐皇帝,他要是不看我才是沒有禮貌,如今他還有求于大唐,怎么敢得罪我呢?” 釋雪庭依舊不依不饒:“全程注意力都在你身上,那個眼神……說他沒想法我都不信?!?/br> 李從嘉覺得在這個時候,大概釋雪庭是不想聽他冷靜分析奧列格是不是喜歡他的,所以他干脆湊過去捏著釋雪庭的下巴親了一口說道:“他愛喜歡就喜歡吧,我管不著,反正我喜歡你,讓他羨慕你去?!?/br> 釋雪庭聽了,面上的冷色再也維持不住,緩緩笑開,哎,他還覺得自己真是太好哄了,李從嘉每次說甜言蜜語,他都會心軟,無論李從嘉之前犯了什么錯,都可以翻篇了。 當然他也知道這一次算不上李從嘉的錯,奧列格喜歡李從嘉的話,他倒是覺得奧列格眼光還不錯,他的重光那么好,當然會吸引許多人喜歡。 以前也有明顯對李從嘉有意的,無論是他落魄還是位高權重,然而這是第一次釋雪庭覺得有危機。 主要是奧列格長得真的挺好看,他立體的五官在大唐還是十分有特點的,走出去街上都有需對小娘子對他扔香包花朵,釋雪庭感受到了危機感——在一起這么多年,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李從嘉是個顏控呢? 當然釋雪庭這么有危機感還有李仲寓的鍋,畢竟他表現的實在沒什么節cao,李從嘉跟李仲寓是父子,在這方面可能也不好說,以前李從嘉沒有變心可能是因為釋雪庭的美貌值高,現在隨著年紀增長,釋雪庭對自己的臉也不像以前那么有信心了。 釋雪庭這一次飛醋讓李從嘉十分意外,以前像是奧列格這種段位的,釋雪庭壓根就不把對方放在心上,怎么這次這么在意? 不得不說,到底在一起那么多年,李從嘉是了解他的,估摸著可能是李仲寓和奧列格兩個人的鍋,不由得慶幸,虧他將這兩個人都踢走了,要不然奧列格繼續留下來,他每天就泡醋桶里得了! 釋雪庭不想繼續這個話題,吃醋這種事情,一兩句話說完,差不都就行了,鬧太久對感情不好,尤其是在李從嘉正忙的時候。 所以他問道:“你這是想要讓奧列格有心理陰影嗎?” 李從嘉抬頭看他:“怎么這么說?” 釋雪庭輕笑:“我才不覺得你會那么好心讓他去狐假虎威,最大的可能就是讓奧列格見識一下大唐的十萬精兵,以及這些兵馬的兇殘,到時候奧列格就算繼承了基輔羅斯大公的位子,可能也不敢輕易對大唐不利?!?/br> 大唐調動十萬兵馬其實不算很多,奧列格接受了國際學院那么久的教育,至少對大唐總人數是有個概念的,現在他眼里十萬兵馬可能只是一個數字,等到時候就會形成一個直觀的概念,那他腦子里可能會有打不過的烙印。 這樣大概能夠將奧列格的不軌之心壓制到最低,就是那種有心無力的狀態吧。 李從嘉眉開眼笑地說道:“還是你懂我,哎,之前大郎還納悶為什么又要讓他帶上奧列格呢?!?/br> 還能是為什么?奧列格跟李仲寓年齡相仿,或者說奧列格比李仲寓年紀還要大一些,但是兩個人的素質卻是天差地別,李從嘉的確覺得李仲寓成長太緩慢,但是對比奧列格,他就覺得很滿意了,這一次未嘗不是讓李仲寓提前收伏奧列格,收伏不了也要給對方留下心里陰影才好。 奧列格隨軍這件事情幾乎是被李從嘉運用到了極致,就是為了保障將來如果大唐需要向西擴張,奧列格能夠束手就擒是最好的,就算不能這樣,也要讓他束手束腳不敢打! 不過,能不能達到目的,就要看李仲寓的了,李從嘉心里有些擔心,卻也只能放到一邊。 李仲寓他們離開的當天,并沒有什么太盛大的儀式,因為這一次從長安離開的滿打滿算就是李仲寓的東宮十率外加趙匡胤和他的親兵。 別的兵馬都是從西域那邊調遣的,此時基本上已經都到了邊境,就等頂頭上司走馬上任。 李從嘉倒是去送了他們,對趙匡胤他沒什么好說的,只要求趙匡胤發揮出自己原本的水平就行,至于李仲寓……在之前李從嘉該叮囑的都叮囑差不多,現在再多說就屬于車轱轆話,沒什么意思。 所以他想了想最后笑道:“到了那邊,記得替我敬將士們幾杯?!?/br> 李仲寓眼睛亮亮,看上去頗有些興奮,不過還能穩得住,沉聲應道:“兒臣遵旨?!?/br> 李從嘉也不覺得他興奮有什么不對,他從來沒有要求過李仲寓要面無表情,必須讓人揣測不到他的心意,那樣的話會出問題,對他對朝臣都不好,只要別得意忘形就行,現在這樣剛好。 他抬手對著李仲寓跟趙匡胤扇了扇說道:“行了,時間不早了,去吧,早去早回?!?/br> 沒什么冠冕堂皇的祝福,但越是這樣越是讓大家心里踏實,這代表著皇帝對他們十分信任,并且十分有信心啊,再響亮的口號也不如一句早去早回來的振奮人心。 李從嘉目送趙匡胤跟李仲寓離開,轉頭就淡定的回宮繼續批奏折批奏折,該干什么干什么了。 而之后的大唐也很安穩,安穩到了除了戶部偶爾會上報一下邊境那邊的軍糧開銷,其他人都沒有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那里,除了偶爾討論一下軍情,大家都該干嘛干嘛。 這也代表著大唐的朝廷越來越成熟,就算外面在打仗,只要不會讓自己傷筋動骨,那么大家就該干嘛干嘛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弗拉基米爾集結了兵力,本來以為威脅一下大唐,對方就會放人,畢竟之前他連拜占庭都威脅過,拜占庭多么強大?不還是讓步了? 弗拉基米爾十分自信,帶著兩萬兵馬就過來威脅大唐,結果沒想到大唐完全不吃這套。 此時,弗拉基米爾已經騎虎難下,畢竟他是在喀喇汗國境內,如果就這么灰溜溜回去,說不定穆薩對基輔羅斯公國也會完全失去敬意,這倒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萬一派兵劫掠他怎么辦? 弗拉基米爾不怕穆薩,卻也不想目的沒達到反而被人搶,畢竟只要動手,那么就會有傷亡。 所以他只好硬著頭皮準備跟大唐交兵再說,反正強不強要打過才知道,他覺得自己手下都是身經百戰的悍將,應該會讓大唐認識到他們的強大。 結果大唐開始集結兵力之后,弗拉基米爾就越來越驚訝,對面那連綿不絕的軍營讓他心情變得越來越沉重。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對大唐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更多是來自于穆薩的形容,在穆薩的形容詞之中大唐那些漢人各個都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可問題是現在看起來哪里像是他說的那樣?那些士兵明明都很強壯啊。 一開始弗拉基米爾顧忌著自己的身份,沒有主動出擊,但是隨著大唐士兵越來越多駐扎在這里,弗拉基米爾粗略估算一下,發現對面的兵力很可能已經超過自己,跟他們這個聯軍持平了——所謂的聯軍自然是弗拉基米爾跟穆薩聯合的軍隊。 至于其他的效果,弗拉基米爾看不上,穆薩看得上也沒用,他無法強制那些國家,以前他還能靠武力征服,可是如今他的主要軍隊都集結在邊境,不敢輕舉妄動,還怎么武力威脅? 所以為了自己的面子,他干脆就沒有喊那些國家。 到了這個地步,弗拉基米爾覺得自己不能忍下去了,所以他主動出擊,結果日子選的還不太好,剛好趙康胤和李仲寓到了邊境的第三天。 他但凡早發動戰爭,或許還能讓大唐邊城被動防守,可是如今主帥都在了,所以他們就能直接出兵跟對面硬碰硬。 這一次趙匡胤直接將東宮十率中的六率帶上了戰場,并且將李仲寓帶在身邊教導。 這一仗只是試探性的戰爭,所以并不十分激烈,卻正好讓李仲寓一點一點的適應戰爭的節奏。 捷報傳來的時候,李從嘉根本沒看那個報喜的奏疏,而是看李仲寓寫的家信。 從信里可以看出,李仲寓對于戰爭習慣的還不錯,心情萎靡也是有的,不過這并不是因為見到戰爭,而是因為自己人的死亡。 戰爭不可能不死人,東宮十率又沒什么經驗,第一批被派出去的人,反而是東宮十率的傷亡比較大。 李仲寓或許叫不全這些人的名字,但是這些人好歹是一直效忠于他,追誰與他的,如今眨眼間一條鮮活生命消失,作為還沒有見慣生死的太子殿下,他自然會郁悶,需要父親的開導。 不過這是小意思,李從嘉覺得趙匡胤應該會幫助李仲寓走出來的,而經歷過生死,李仲寓到底是比以前要更加沉穩,隨著越來越會帶兵,他的心思也會變得縝密起來。 這是在向李從嘉希望的放下發展,所以雖然兒子在郁悶,他還是蠻開心的。 然而這份開心在看到李仲寓那封信的最后一頁之后,瞬間不翼而飛。 釋雪庭察覺到他表情變化問道:“怎么了?” 李從嘉咬牙切齒說了一句:“奧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