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節
大相憐憫地看了他一眼說道:“沒到認輸的時候?我之前一直在想大唐的國書什么時候到,等唐國國書到的那一刻就是我們必須選擇的那一刻,你以為這些年來我們是憑著什么跟喀喇汗國打的不上不下呢?” 尉遲蘇拉剛想說憑的是勇猛的士兵,忽然就想到了士兵手上的那些武器,頓時驚慌說道:“這……唐國……唐國莫非是跟喀喇汗國有所勾結?” 大相:?????您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第227章 尉遲蘇拉看到大相的表情立刻知道自己說了蠢話, 不由得輕咳一聲說道:“那這樣……我們……我們該怎么辦?” 合著我剛剛說了那么多都白說了? 大相瞪著尉遲蘇拉, 他算是看著尉遲蘇拉長大的, 也算是尉遲蘇拉的老師,所以君臣之別也沒那么明顯, 整個于闐也就他敢這么瞪尉遲蘇拉。 尉遲蘇拉縮了縮脖子說道:“好了,我知道了,可是唐國這個要求……于闐不也是一樣亡國了嗎?” 大相臉上也出現一抹黯然, 事到如今他們的確沒有別的選擇,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跟喀喇汗國或者唐國決一死戰,但是這樣只會讓于闐徹底滅國。 如果是被唐國占領還好, 唐國對普通百姓還算寬容,如果是喀喇汗國……只怕他們只會留下土地,而這片徒弟上的人都要…… 想到這里大相平靜地看著尉遲蘇拉說道:“其實我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向唐國投降?!?/br> 尉遲蘇拉十分激動地說道:“這怎么可以?我決不當亡國之君!” “你沒有別的選擇,當然如果你有勇氣的話, 可以公布唐國的要求, 讓民眾都知道,然后你自殺殉城, 由我帶領國民投降?!?/br> “什么?”尉遲蘇拉呆在那里, 他略帶恐懼的看著大相,在發現大相眼神十分冷酷, 看不出一絲開玩笑的意思之后,不由得咽了口口水,一瞬間有些難過。 每一個新登大位的君主都會有一番抱負, 想要讓國家更加強盛,讓國民生活的更好。 尉遲蘇拉也一樣,然而他比較倒霉的就是正好碰到了喀喇汗國養精蓄銳到了一定程度,開始它的擴張之旅。 喀喇汗國當年也經歷過各種戰亂,然而現在他們是強盛的,不是一個小小的于闐能夠抵抗,同樣唐國也是如此,只是……如果沒有喀喇汗國,唐國說不定也不會動于闐。 尉遲蘇拉咬著嘴唇想了半天忽然說道:“唐國為什么會突然要我們投降呢?是不是他們跟喀喇汗國起了沖突,喀喇汗國想要攻打唐國才要打我們?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能夠跟唐國商議,由他們出武器我們負責打跑喀喇汗國?如果實在不行,他們派一點士兵過來也是可以的,嗯,就一點?!?/br> 大相有些失望地說道:“你還是沒有看清楚現在的形勢嗎?這個因果關系應該是反過來的,唐國這樣做是因為擔心喀喇汗國占領于闐之后會攻唐,所以他們干脆先下手為強,得到于闐之后,直接派兵進駐,到時候可以掌握主動權,否則就太被動了,而我們這些年一直在跟喀喇汗國對峙,喀喇汗國從來沒有過要打唐國的意思?!?/br> 尉遲蘇拉低下頭難過的說道:“我……我真的……沒辦法選擇呀?!?/br> 大相嘆了口氣:“沒有勇氣死亡,就只能接受唐國的條件,畢竟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護好百姓?!?/br> 大相干了一輩子,又何嘗愿意投降?其實就算他們堅持,如果打起來的話,他們也能青史留名,然而如果還沒打就投降,后世就不定說他們什么了。 可是人生在世又不能只看名聲,大相也舍不得讓那么多人去送死,最主要是這樣的送死還毫無意義,唐國的武器實在是太先進,大相的甚至聽說給他們的這些武器都是唐國半淘汰的,就憑著這些于闐就能夠抵抗喀喇汗國這么久。 喀喇汗國為了攻打于闐不得不去向唐國低頭,如果唐國拿出他們最先進的武器,那會是什么效果?他們怎么可能有勝算? 尉遲蘇拉沉默著,大相又說道:“其實唐國的條件還是不錯的,畢竟給了于闐自治權,你還是于闐的王?!?/br> 尉遲蘇拉輕聲說道:“不一定了,唐國是不會封異姓為王的,承認自治權或許也只是權宜之計將來……” 說道這里,他就有些哽咽的說不下去,抬手擦了把臉之后才深呼吸說道:“不過您說的對,我們的確沒有其他選擇,我們只能選擇接受唐國,不過……有些條件只怕不合適,還有稅收的數目,都要跟唐國協商吧?” 大相松了口氣,他還真擔心尉遲蘇拉轉不過這根筋來,現在他肯接受實在是再好不過。 “這是自然的,而且唐國也沒有提出具體的cao作,我們需要再讓使者去跟唐國皇帝復命?!?/br> 尉遲蘇拉落寞地應了一聲:“嗯?” 然后就垂頭喪氣地走了,走的時候都沒有力氣跟大相打招呼。 大相嘆了口氣,轉頭準備去找朝臣商議怎么跟唐國談判,當然,雖然說是談判,他們也只是盡可能的爭取于闐的利益,最多也只是盡人事聽天命。 尉遲蘇拉最終肯低頭讓使團松了口氣,他們還真擔心完不成陛下交給他們的任務。 他們這次來其實已經帶來了大唐內閣商量好的完整方案,比之前李從嘉想出來的那些詳細多了。 李從嘉只知道要掌握住軍權,剩下的可以讓于闐自治,其他有關于各行各業怎么接洽,于闐國民待遇問題,還有各種稅收問題根本沒有考慮過! 內閣在接到李從嘉的任務的時候,四個人都是絕望的,不過他們也習慣了李從嘉經常拋出一個看上去成熟又不成熟的點子,只能認命的去干活。 現在唯一的爭議點大概也在于對尉遲蘇拉的處理了。 大唐不封異姓王,這是李從嘉明確表達過的事情,所以哪怕有著不世之功的趙匡胤如今也就是個國公,更何況他不僅僅有功勞還是未來皇帝的岳父,這都沒撈到一個王位。 有這么一個例子在前面,其他人就算有想法也只能偃旗息鼓,否則肯定會被人拿去跟趙匡胤比,問題是除了那兩位親王,還有誰的功勞比趙匡胤大呢? 這一次大家都在觀望,看李從嘉要怎么處置尉遲蘇拉。 人家好好的于闐國王,同意投降就直接降位為公,這樣的條件只怕人家不會輕易接受,大不了就打一場,萬一贏了呢? 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包括李從嘉自己。 他也在為這件事情糾結,說實話,他不是不能開特例,然而特例是不好開的,一旦開了特例,那以后是不是都要開特例?漸漸的是不是就要變成常例了? 所以怎么安定尉遲蘇拉還是一件非常嚴肅的問題。 李從嘉坐在御案前連折子都不批了,現在從于闐那邊傳來的消息就是尉遲蘇拉不肯退位,他堅持要稱王,當然是歸屬于大唐的王,他說得很有道理,反正大唐也有親王嘛。 然而大唐的親王是裂土而不臨民的,尉遲蘇拉如果非要稱王的話……好吧,軍隊的管轄權不在他手上,也不是很難接受的事情。 所以到底要不要封王? 釋雪庭看著李從嘉發愁的樣子問道:“還在想尉遲蘇拉的問題?” 李從嘉點點頭:“難啊,我不想在我手上開特例?!?/br> 他知道隨著王朝的發展,特例早晚會開,但是他希望那是后代子孫逼不得已的時候,用來穩固朝堂的一種手法,而不是現在就被他打破。 釋雪庭失笑:“你啊,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你是不是忘了有尉遲僧烏波這個人了?” 尉遲僧烏波?李從嘉腦子一轉就直接想到了這個人,當然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比較生疏,但是他的另外一個名字應該會有人熟悉那就是李圣天。 尉遲僧烏波是他的本命,只不過在他繼位之后就自稱“唐之宗屬”,然后以唐朝李氏為姓。 “嘿,照這么說,于闐本來就是我們大唐的地盤了?”李從嘉嘿嘿笑道,唐之宗屬哎,他可是前唐后裔,雖然……咳咳,大家都知道有貓膩,但是無所謂啊,現在大家都認為他是李氏嫡系,誰敢說個不字? 李從嘉甚至還想到了尉遲蘇拉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李從德,這樣乍一看倒還鎮像是李從嘉的兄弟了。 只不過,李從嘉覺得或許禮部和宗正那里不會承認尉遲蘇拉有著李氏血統的。 李從嘉想到這里連忙將內閣和禮部以及宗正卿全部請來商討這個問題,依他來看,如果以李從德是歷史旁支而封王的話那是完全沒問題的,畢竟不是異姓。 果然李從嘉的提議遭到了宗正的反對:“皇室血統,不容混淆!” 李從嘉心里默默吐槽:等著過上個百八十年,隨著皇室人口增加,皇室血統也就沒啥稀奇了,什么混淆不混淆的? 不過當他看到禮部尚書也贊同的時候,李從嘉就只好看向內閣輔臣。 其實說實話,內閣覺得承認一個旁支,就能讓大唐沒有任何損失的接手于闐,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不就是封王嗎?不就是那里讓尉遲家時代把持嗎?反正軍權在樞密院手里,他們想造反都造不了就行了。 然而禮部和宗正數出了一堆的典故,最主要的就是尉遲家族有外族血統,不能承認他們是漢人! 這年頭的人對于民族血統什么的,總是有著異常的執著,李從嘉雖然明白但是并不能特別理解,在他看來,只要愿意承認,他完全可以讓那些人的民族帶上一個漢字,有啥不行的?等跟漢族時代通婚之后,這個民族估計也就……隨風而逝了。 然而他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估計在這些人眼里那種想法太離經叛道。 李從嘉一攤手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們有什么辦法?” 宗正卿有些不滿地說道:“朝廷已經給了他自治權,他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李從嘉想了想說道:“大概是不想當亡國之君吧?這樣他還能勉強維持住體面,反正都是于闐王,在名號上沒有任何不同?!?/br> 禮部尚書不屑地說道:“用這種虛偽的東西來安慰自己,怪不得于闐會亡國?!?/br> 李從嘉哭笑不得:“這個……也怪不得他吧,于闐畢竟是個小國,國力并不強盛?!?/br> 一直站在旁邊當壁花的釋雪庭突然說了句:“當年我們在西域的時候地盤比他還小?!?/br> 李從嘉……李從嘉更加無奈了,他們有今天全靠他們兩個開掛好嗎?李從嘉提供技術,釋雪庭提供腦子和金錢,這幾樣少一樣他們現在估計墳頭草都很高了。 他們在這里說廢話,內閣卻在那里討論正事,他們現在就想用最簡單的方法拿下于闐,然后……備戰。 一想到日后還要跟喀喇汗國打,這幾位老人家心里都塞塞的,感覺大唐自從建國之后就沒和平過多久,不是跟這邊打就是跟那邊打,這是要打遍所有鄰國的節奏嗎? 可是不打也不行,雖然之前李從嘉所說的關于喀喇汗國的情況他們都覺得是危言聳聽,但是只要了解一下喀喇汗國的擴張過程,他們就覺得好像也沒什么錯。 那么大唐必須先下手為強,使者團已經在于闐基本上走了一遍了,他們傳回來的消息讓所有人都十分心憂——于闐的軍事防御等同于沒有! 反正在使者團眼里是這樣的,可能對還是用著冷兵器和猛火油的喀喇汗國來說還有點用,然而這樣的防御工事在大唐眼里跟豆腐沒啥兩樣,他們接手于闐之后首選要做的就是修筑防御工事。 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必須在喀喇汗國動手之前搞定,所以最好能用最快的速度搞定于闐。 趙普看著大家商議沉吟半晌說道:“其實也不是不可以解決啊,不想認他們當旁支就不認,但是他還是要姓李的?!?/br> “嗯?” 所有人都看著趙普,趙普面不改色地說道:“陛下可以賜姓嘛,尉遲氏冒認李氏后裔自然是不能被承認的,這是他們一廂情愿,但是陛下賜姓就不同了,賜姓之后他們就光明正大的姓李,也不算異姓,封王不就很合適了?” 李從嘉第一反應是這樣做的話,那以后想要封王就直接賜姓得了,跟沒有約束有什么區別? 不過轉念一想,這種方式也還是有約束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被賜姓,賜姓這種也是有嚴格的篩選程序。 非要說的話,趙匡胤的確是符合了,但是李從嘉覺得他可能寧愿當國公也不想當親王郡王的,畢竟他女兒是未來太子妃,如果他被賜姓,那這樁婚事只能取消,畢竟這年頭還有著同姓不婚的法律。 李從嘉點頭說道:“這個沒問題,就是一道旨意的事情?!?/br> 禮部尚書和宗正卿兩個人對視一眼也沒反對,反正又不算是皇室賜姓就賜姓唄,而且這樣也能避免尉遲往皇帝身邊塞人了,畢竟是同姓了嘛。 然后禮部尚書還追加了一句話:“這樣,于闐王的待遇就按照郡王來算?” 李從嘉本來想說怎么也應該是個親王吧?然后就聽到范質說道:“理應如此,不能壞了規矩?!?/br> 規矩?李從嘉反應了一下才明白過來,按照傳承下來的大唐習俗,雙字王是郡王,一字王才是超一品親王,于闐王……三個字…… 李從嘉默默同情了一下尉遲蘇拉,不過對于能夠少給他發工資這件事情,他還是很高興的。 在等著大唐回信的這一段時間,大相帶著于闐的整個朝廷跟使團商討各種事情,幾乎刷成了大戰使團副本。 也正是通過這件事情,大相才明白,唐國這次基本上是有備而來,這次的使團除了領頭的是鴻臚寺的官員之外,其他都是各個部門的精英,帶著任務過來的,無論于闐提出什么問題,他們這邊總有人能夠回答,而且回答的十分專業,有些事情甚至是于闐這邊沒有想到的。 不過也能夠從側面證明唐國的誠意很足。 尉遲蘇拉看著使團擺出來的條件,發現投降也不是沒有好處,畢竟有了唐國做靠山,如果于闐真的缺錢搞建設,中樞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 尉遲蘇拉忍不住安慰自己:雖然每年都要交稅,但是之前也要朝貢的,那些錢就當朝貢了吧,還不用費心思去選有意義的禮物。 然而下一刻他就想到這件事情還真不能這么算,之前朝貢……說實話,各個小國是賺錢的,畢竟他們貢上來的都是各種土特產,有些根本并不值錢,而朝廷往往會有賞賜給他們,為了表現出天朝上國的風范,賞賜一般都很值錢啊。 尉遲蘇拉嘆了口氣,轉頭問使團:“長安那邊還沒來消息嗎?其他我都能同意,只想保留王位,這不算很過分吧?” 這個……在場所有人都不能擅自回答,但是也不能不回答,鴻臚寺少卿只好站出來說道:“這件事情……要看朝廷上怎么決議了,其實按照大唐的慣例是不會封異姓為王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