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節
他倒是沒所謂,畢竟真到那個地步,耶律特里古也算不上給他戴綠帽子,然而問題就是那個時候耶律特里古或許也會選擇跟那個男人私奔。 李從嘉將自己發散的思維拉回來說道:“也沒什么事情,我只是想問問有關于高家嫡女的事情,你對她有了解嗎?” 高熙有些茫然問道:“高家嫡女?第幾女???現任家主的女兒可是很多的,二十多個吧?!?/br> 二十多個……李從嘉消化了一下才問道:“好像是第十女?!?/br> 情報部送上來的文書雖然有八卦講故事的嫌疑,但是該有的信息也都寫了出來。 高熙了然說道:“十娘?她算是比較受寵的了,所以人比較驕縱?!?/br> 高熙說完之后遲疑問道:“陛下……可是高家要讓十娘來聯姻?” 李從嘉想了想示意春生將整個事情簡短的跟高熙說一遍,他不想浪費口舌。 耶律特里古聽完之后一臉理所當然地說道:“十娘做的沒錯啊,當然要追求自己所愛了?!?/br> 好吧,草原女兒……李從嘉不想跟耶律特里古討論有關于漢人各種規矩的事情,只是看著高熙。 結果沒想到高熙也一臉平靜地說了一句:“這的確是十娘能干出來的事情?!闭f完這一句她看了一眼李從嘉補充了一句:“她這個人一向沒什么心眼,也不是能做大事的人?!?/br> 李從嘉聽了就知道高熙是明白了他的疑問,便說道:“如此說來……那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吧?!?/br> 高熙問道:“大理……沒有反應嗎?” 李從嘉也不避諱:“他們想打仗,可是這跟大唐有什么關系?” 高熙果斷閉嘴不說話,她已經后悔剛才多嘴問了,她只想平平靜靜地生活,結果一不小心又在另一方面提醒了李從嘉她的身份,果然應該少說少做。 高熙牽著耶律特里古果斷告退,李從嘉也沒留她們,只是擺了擺手說道:“宮里呆的悶了可以去行宮轉轉?!?/br> 因為她們兩個位份最高的不過是個妃,所以沒有自由進出宮的權利,李從嘉不發話,她們就只能百無聊賴的待在皇宮里。 耶律特里古聽了之后瞬間雙眼放光:“我能去騎馬嗎?” 李從嘉想了想點點頭說道:“不能跑太遠,否則被人擄走的話我是不會派人救你們的?!?/br> 耶律特里古一昂頭驕傲說道:“才不需要,特里古功夫好得很?!?/br> 李從嘉失笑,等她們兩個離開之后,抬頭看向釋雪庭問道:“你說大理那邊……會真的派兵嗎?” 釋雪庭認真思考一下說道:“不知道,不確定高家家主是怎么想的,如果是我的話,實在不行就當成聯姻,跟的大唐修好,然后想辦法跟大唐交易各種東西,等發展起來之后……” 李從嘉頓時說道:“好了,你不用說了,我知道該怎么做了?!?/br> 釋雪庭頓時覺得自己好像一不小心就坑了大理一把,不由得辯解道:“我說的只是我的想法?!?/br> “保不齊高家家主也有在這個想法呢?”李從嘉開始思考要派誰去打大理合適,雷有終雖然也有本事,但是他的官位還是太低,不太適合。 結果事實證明高家家主壓根就沒有釋雪庭這么長遠的眼光,他現在整個人似乎已經失去了理智,開始大量往邊境屯兵,李從嘉甚至懷疑他把整個大理的軍隊都調到了邊境。 李從嘉暗搓搓地跟釋雪庭說道:“查一查是不是,如果真的是的話,我覺得可以在大理國內搞點事情?!?/br> 釋雪庭深以為然。 大理在瘋狂的調兵遣將,而雷有終在御史上書彈劾之前就直接寫了請罪的折子過來,只不過這里面春秋筆法的厲害,反正雷有終就是從頭到尾都不知道現任妻子的真實身份,因為高氏女對他有所隱瞞,還說自己沒有家人,這才認建昌刺史為義父兩人成的親。 雷有終那封請罪奏疏與其說是請罪,不如說是提前預謀好的辯解,并且通篇都十分委屈,如果不是李從嘉知道整件事情發展的軌跡的話,估計也會被這封請罪折子給迷惑。 李從嘉彈了彈手上的折子說道:“雷有終身邊這是有高手啊,這折子就不像是他能寫的出來的?!?/br> 釋雪庭認真想了想,嶺南那邊好像沒有這么厲害的人,最后只好說道:“或許……高氏女也沒有高熙說的那么無能?!?/br> 李從嘉也這么覺得,否則高家家主怎么會喜歡高十娘呢? 雷有終的折子一上來,御史就算是想要噴人都沒有噴點了——人家雷有終也算是受害者啊,他壓根不知道高氏女的身份,至于罪魁禍首高氏女……大唐不好跟一個小女子計較吧? 當然也真的有御史揪住不放,非要拆散雷有終跟高氏女,說高氏女隱瞞在先,并非良配。 不過還沒等李從嘉斥責,雷有終的折子很快就追了過來,賭咒說自己是絕對不會拋棄妻子的,并且表示她已經嫁給我,現在連家都回不了,作為一個男人如果連自己的妻子都無法保護,那這個官坐著還有什么意思呢? 李從嘉直接拿著折子開噴:“你們一個個的是不是都沒事兒干了?要硬生生將雷有終逼到大理去嗎?我都要懷疑是不是有人跟大理有不可說的關系,否則為什么這么幫大理?他們既然成親了,高氏女自然也是大唐子民,大理如果真的因為這件事情開戰的話,那就讓他們來!難道大唐還怕他們了嗎?老子腦子很清醒,不要沒事兒找事,下次再這樣就都給老子滾蛋!” 眾人:陛下要瘋。 第218章 李從嘉噴了個爽之后, 就真的開始在思考這個朝廷上還需不需要御史存在, 畢竟御史本來就是負責監察朝廷和諸侯官員的, 而從晉代開始御史這個職位就有了風聞奏事的權利,不管有沒有證據, 只要聽說就開始參,如果遇到比較較真的御史,那真是從上到下都神煩這個職業。 不過如今李從嘉搞出了監察部門, 實際上已經跟御史的職能有些重合, 而監察部比御史好就好在,只要是他們彈劾人, 就絕不是無的放矢,肯定是掌握了證據之后才會進行調查,最后才會提交證據直接訴訟。 監察部從頭到尾運作都十分符合規范,至少到現在還沒出現過亂告人的情況,而且他們比御史行動快多了, 因為監察部跟情報部是聯動的, 而監察部是掌握在趙匡胤手里的,目前看來趙匡胤和釋雪庭兩個人也算是搭檔的還不錯。 這樣一來有了監察部, 御史參人都趕不上趟, 只能沒事兒閑的打打嘴炮來刷存在感,否則……那就是尸位素餐了呀。 實際上李從嘉十分不滿意這種情況, 他感覺御史臺已經有點多余。 釋雪庭表示:“他們的確挺煩的?!?/br> 作為已經不怎么再涉政的國師,他手里有情報部這件事情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御史臺早就看釋雪庭不順眼, 他們覺得情報部應該給他們,這樣御史臺聯合監察部豈不是珠聯璧合?憑什么要給一個和尚掌握呢?不爽,大大的不爽。 于是釋雪庭招收門徒也好,信眾過多也好,這都成了御史臺參他的點,搞得釋雪庭也很煩,總有人在李從嘉面前說他哪里哪里有問題,他在長安還好,總能為自己辯解,一旦他有事情離開長安的話,還要擔心御史持續不斷的離間他和李從嘉。 就算再怎么相愛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容易產生裂痕的。 李從嘉見釋雪庭也同意裁撤御史臺,直接一拍桌子說道:“那好,回頭就跟內閣商量一下,這些御史我是分分鐘都不想留了?!?/br> 釋雪庭問道:“這些御史官位并不算低,而且一般做御史的都不太適合去做親民官,你想過怎么安排他們了嗎?” 李從嘉理所當然地說道:“塞進監察部啊?!?/br> 釋雪庭噎了一下:“那有什么區別?” “區別大了去了,一個沒有證據就能胡亂嘴炮,一個需要走各種流程確定是真事才能上報,然后就直接抓人,我就是要讓這些只會風聞奏事的御史去接受一下回爐再教育!”李從嘉說得咬牙切齒,雖然這些御史找他麻煩的時候也不算太多,但是每天看折子也需要時間的,這群貨完全是在浪費他的時間??! 釋雪庭一想這的確是個好辦法,于是默默的表達了自己的支持,有釋雪庭的支持李從嘉就更加放心一些,如果釋雪庭不同意,他就要思考用別的方法達成自己的目的了。 于是在小朝會上的時候,李從嘉就直接提出將御史臺跟監察部合并的提議。 范質等人似乎一點也不意外,他們對李從嘉是了解的,在大朝會上一般都會做個樣子,不會跟大臣太過計較,小朝會上才會犯病暴走,不過,大家反而覺得李從嘉這是沒拿大家當外人看才會這樣。 然而上一次大朝會李從嘉似乎壓根就沒打算忍,于是跳出來之后他就直接炸,當時所有人都知道李從嘉對這些御史的忍耐力大概是到了極限。 御史臺的人也不傻,揣測上意的事情做的不少,這一次他們也知道麻煩大了,所以一直在東跑西顛地詢問上面有沒有什么要動御史臺的消息。 可是李從嘉沒發話,就連內閣都不知道啊,御史們都在擔心御史臺會被裁撤,他們甚至已經準備好了要去以死明志,反正他們是言官,為了心中的理想以死明志那是最高榮耀。 不過就算內閣都沒想到李從嘉會愿意讓御史進監察部,他們本來以為李從嘉對御史這么煩,肯定直接讓他們回老家該干嘛干嘛去,內閣都想好了怎么勸李從嘉,結果現在用不著他們了? 范質松了口氣,覺得這位陛下總算是成熟了一點,不再那么沖動。 李從嘉說道:“現在證明御史臺的存在的確是沒必要的,將那么多官員放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每天就寫寫折子也是對人才的浪費,反正監察部跟御史臺職能差不多,只是做事的方法不一樣,讓御史們進去先學習一下吧?!?/br> 范質等人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本來做官也是一個逐漸學習的過程,誰敢上來就說自己什么都會? 于是李從嘉的提議第一次以非??斓乃俣韧ㄟ^了內閣,當然內閣也是管不到監察部的,監察部有點獨立于文官系統之外,除了直接對皇帝負責,不受任何人管轄,李從嘉只是意思意思地跟內閣商量一下。 內閣也知道就算不同意,他們也沒辦法讓李從嘉收回自己的想法,反而容易激怒李從嘉,如果到時候直接裁撤御史臺,然后御史們都扔到一邊不去管,或者隨便塞到什么冷衙門里,那豈不是有很多人會哭? 李從嘉轉頭就讓趙匡胤去整改,并且暗示他可以讓那些御史吃點苦頭,畢竟這些人到了監察部估計一時半會思維也轉換不過來,他有理由相信趙匡胤肯定會好好收拾他們的。 讓你們參參參! 李從嘉總算是出了一口氣。 然而誰都沒想到御史們換了地方,甚至官職都不是御史了,他們依舊有能力上躥下跳,還給李從嘉上了折子,還是熟悉的格式熟悉的味道,這次參的是趙匡胤! 李從嘉在看到那份折子之后整個人都有些崩潰:“這些人是沒完了?他們已經不是御史了啊,已經沒有這個功能了???為什么還能參人?誰收上來的折子?他們的品級已經達不到直達天聽的最低品級了啊?!?/br> 秘書丞也很崩潰,御史臺是剛改的,他看到熟悉的名字就習慣性的將折子就遞了上來,壓根就沒想到這些人的品級問題! 是的,御史臺的于是大部分品級都很低,按照正常來講他們是要跟上級報告,然后上級才有能力給內閣或者皇帝寫折子報告工作,但是御史是個特殊職業,他們的折子是走另外一個流程。 李從嘉隨便掃了兩眼,然后發現這些御史肯定是在想方設法報復趙匡胤,因為他們居然提出趙匡胤是武將,不適合管理監察部,原因是擔心趙匡胤公報私仇? 本來李從嘉不想搭理這些人,就當他們沒上過折子好了,反正這些人以后寫的折子他也看不到了,但是想了想覺得這種觀點可能是很多文官的觀點,如果真的搞得文武對立就不好了,朝堂需要制衡,但也沒必要因為制衡就搞得分裂一樣。 所以第二天的大朝會,李從嘉特地將這件事情拿出來說:“我是不懂你們所謂的公報私仇是什么意思,我只想知道諸位難道不是大唐的臣子嗎?非要分文臣武將?我將大家區分開來主要就是讓各司其職,不是讓你們互相攻訐用的,更何況監察部從成立到現在凡是抓的人有一個被冤枉的嗎?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就算你們之間有私怨,自己本身無懈可擊的話為什么要擔心?” 于是某位前任御史梗著脖子問了一句:“萬一捏造證據呢?” 范質聽到這句話就知道要不好,卻也沒有想救人的想法,他也覺得這些御史有的時候是真的蠢。 李從嘉哼了一聲說道:“看來你們這些人就算進了監察部也沒有認真學習,監察部的復查制度你們以為是擺著看的嗎?各稽查小隊之間互不統屬,如果真的是大案要案是要經過三層復查的,得是多高明的手段捏造出來的證據能夠通過三層復查?” 最主要的是這些人當釋雪庭領導的情報部是瞎的?有這種問題都看不出來?當然情報部是一個大家都知道但是不能在明面上說出來的存在,所以李從嘉只能將這句話給咽回去。 那個御史想要反駁卻找不到點,李從嘉直接說道:“御史臺的御史進入監察部也是要學習的,如果長時間學不好的話,那么就只能換位置,相信會有適合你們的位置,監察部是要做事情,不是為了教蠢蛋的!” 魏仁浦聽到這里的時候輕咳了一聲,看了李從嘉一眼,示意他斯文一點,畢竟是大朝會,別把下面的官員都嚇到,畢竟朝廷在宣傳他們這位陛下的時候那是夸贊的要多好有多好。 開國之君嘛,夸的天花亂墜一點沒毛病,但是您老人家也配合一點啊,想要發飆在小朝會或者是跟內閣議政的時候都行嘛。 李從嘉暗中撇了撇嘴,沒再說話,繼續按照流程讓下面人匯報工作,退朝之后他轉頭就告訴吏部將那個在大朝會上跟他唱反調的蠢蛋調去西域當縣令! 相信西域那邊彪悍的民風會教會他做人的。 這位御史慘烈的經歷一時之間讓之前到了監察部處處不習慣,還沒有優待的御史們都收回了蠢蠢欲動的心,經過這次事件他們倒是真的能老老實實的去學習,而不是想方設法為自己爭取利益給李從嘉搗亂了。 李從嘉直接借機鏟平整個御史臺之后,轉頭就將雷有終夫婦招進京,出了這么大的事情,無論雷有終有沒有罪都需要進京來述職一下的,順便說一下嶺南的情況,然后決定打不打。 不過雷有終大概也十分清楚這個流程,成親第二天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帶著高氏女回京,高氏女此時也已經有些后悔,她是真的沒想到會引起大唐和大理之間的戰爭,她本來以為她家阿爹那么疼她,或許只是生一陣子氣就會過去,說不定還會跟大唐重修于好。 然而她似乎還是低估了自己父親對大唐的仇恨,可是……為什么呢? 高氏女怎么都想不通,以前沒覺得父親對大唐有多恨啊。 她當然想不通了,以前是不恨,現在快要恨死了,大唐不知道隨便從來跑出來的野小子就勾走了他的女兒,這仇能善了? 朝廷派來的宣諭使傳達了李從嘉的旨意之后,雷有終就麻溜的帶著東西跟著宣諭使一起回了京。 他到京城之后,李從嘉特地空出時間來見他,至于高氏女,一開始自然是跟著過來一起參拜。 說實話,李從嘉對于高氏女的印象就是十分桀驁不馴,他還擔心高氏女將自己當成大理人,不愿意跪拜他這個大唐皇帝,到時候他是罰還是不罰? 本來有心不見,但是又不合乎規矩,只能到時候隨機應變,結果沒想到高氏女下跪的干脆利落,壓根就沒出現什么不服的意思。 想想也是,高氏女都嫁給雷有終了,她要是真的不想跪,完全可以壓根就不跟來,現在她跟著來了,就代表對接下來的事情心里都有數。 畢竟她丈夫還要在眼前這個男人手下混呢,如果連這位都得罪了,他們兩個只怕真的要浪跡天涯海角。 李從嘉松了口氣,讓他們起來之后,就讓桃符引高氏女去高熙那里,以往高熙是沒資格見外命婦的,但是這次不一樣,她們兩個好歹算是姐妹,完全可以破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