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節
李從嘉搖頭:“我在這里安全的很,不會有什么問題,倒是你,身上沒有護甲怎么行?” 釋雪庭哭笑不得:“我也有的?!?/br> 他好歹也是一軍主帥,戶部做這些內甲的時候也有他一份,別的不說,大唐對于在外征戰的將領還是很照顧的。 李從嘉堅持說道:“不如我這個?!?/br> 那肯定是不如的,金絲軟甲十分珍貴,做這么一件就要花費許多人力物力,一般的大臣都穿不上這玩意。 李從嘉見釋雪庭還推辭,便說道:“如果我在這里也有危險,那必然是你回不來了,那我還留下來有什么意思?你穿上它,若是遇到危險也保你一命?!?/br> 釋雪庭推辭不過,只好將金絲軟甲穿在身上,依稀還能感受到李從嘉的體溫。 李從嘉拎起外衣準備穿回去,結果就被釋雪庭拉到了床上,不僅沒有穿回去,連里面的都給脫了下來。 好在這次釋雪庭比較克制,兩個人很快就從房里出來,中間也沒什么人找他們,這才沒有露餡。 當然也可能是有人來找,但是被春生擋了回去。 用過午膳之后,釋雪庭帶著人離開,李從嘉坐下來開始批奏折,他對那些大臣也是服氣,他都躲到了山里面來,居然還能派人將奏折送過來讓他批閱。 不過,如今的奏折之間還會夾雜著李仲寓所寫的書信,李從嘉每次都是先看他的信,仔細思索寫完信之后再批閱別的奏折。 對于李仲寓的教育,李從嘉其實一直都很茫然,他沒有養過孩子,也不知道該怎么教,尤其是要教一個未來的帝王,最主要的是他自己也沒接受過什么帝王教育,根本就是一路摸索著在做,很多他的經驗未必適用于李仲寓。 因此,除了一些既定功課之外,李從嘉從來不會用命令的口氣要求李仲寓如何去做,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交給李仲寓去選擇。 他不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作為未來的唐王,如果運氣好一點,李仲寓將來就是皇帝,他需要自主獨立的思考方式,而不是單純的聽父母的話。 李從嘉將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交流方式更加開放一些,這也讓李仲寓對他更加親近。 周宗等人不止一次覺得李從嘉這樣是對李仲寓的溺愛,他倒是沒覺得不好,只要李仲寓心性不變壞,將來只要做個守成之君也足夠。 李從嘉寫完信之后,正好釋雪庭的捷報也送了過來,對北周援兵攔截的任務十分順利,現在就看趙匡胤的,畢竟北周會源源不斷往這邊派人,而釋雪庭他們未必能夠支撐多久,他們只能攔截一時,過了這幾天,恐怕就要回去找趙匡胤匯合。 李從嘉看了釋雪庭送來的戰報之后,略一思考說道:“讓大家開始收拾東西,準備撤離?!?/br> 北周對長安比他想象中更加看重,從先頭部隊來看,后面估計還有許多人,李從嘉不愿意用這么點人跟北周死磕,干脆讓人去釋雪庭指定的地點打好埋伏,然后迅速將軍隊撤走。 釋雪庭回來的時候,李從嘉已經做好了撤離的準備,幾乎是他和高懷德剛回來稍作休整,就跟著隊伍一路往長安去。 釋雪庭受了些輕傷,李從嘉直接冠冕堂皇的讓他跟自己同乘一輛車,在車上的時候,釋雪庭顯得心情不錯:“我們走的時候,順便派人去攔截了對方的糧草,只可惜不能帶回來,只能一把火燒了?!?/br> 李從嘉十分驚訝:“什么?你們還把他們的糧草給燒了?” 釋雪庭點頭:“沒有糧草,他們的大軍不敢輕舉妄動,估計已經往同州去了?!?/br> 同州那里有義倉,如果釋雪庭是北周官員,肯定會讓軍隊就近去同州義倉運糧,畢竟從開封再往這邊運或者從別的地方調都不如這里快。 李從嘉拽出一封書信說道:“正好,剛剛潘美發來消息,同州的義倉,或者說是義倉里的糧食都已經落入他手中了?!?/br> 釋雪庭看了一遍之后,十分欣慰:“我之前還在想要怎么派人去同州而不被發現,幸虧你想到了?!?/br> “那是,別的我看不出來,你在這里的意圖如果還看不出來的話,我估計要退位讓賢了?!?/br> 釋雪庭看他得意的樣子,忍不住湊過去親了親他。 兩個人一路討論著這些,李從嘉覺得又多學到了許多知識,只不過這些知識大多都是紙上談兵。 等他們到了扶風的時候,趙匡胤正好在對攻打長安做最后的部署。 趙匡胤將所有策略跟李從嘉講過一遍之后說道:“具體如何,還請殿下指正?!?/br> 李從嘉轉頭看向釋雪庭,釋雪庭搖了搖頭,趙匡胤的軍事能力在如今的大唐,說他第二估計也沒人敢說自己第一,他既然已經都設定好,釋雪庭自然也不好再多說什么,更何況他也沒看出哪里不妥。 李從嘉笑著說道:“紫亭候既然已經做好準備,那便放手施為吧?!?/br> 趙匡胤松了口氣,這份方案是他連夜做好的,自從他接到了李從嘉和釋雪庭要來的消息之后,他就起來開始思考怎么弄,說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好,他很擔心李從嘉會讓釋雪庭來搶功勞。 之前他一路打一路安撫,眼看著就要勝利到了,再沖出個人來拿走了最大的果實,趙匡胤估計能夠氣死,哪怕不能反,以后他也不會為了大唐盡心盡力了。 所以他先弄出了這個來試探李從嘉,看李從嘉是不是怕他功勞太大不好駕馭。 好在李從嘉并沒有這種意思,就連趙匡胤請李從嘉前去督戰都被李從嘉拒絕了。 李從嘉開口說道:“我這次過來只是在刪丹坐不住,找個借口過來看看,你們不用管我,該怎么做怎么做,我相信大家不會讓我失望?!?/br> 趙匡胤頓時喜上眉梢,連連保證一定會順順利利拿下長安。 趙匡胤帶兵走,李從嘉和釋雪庭就留在了軍營之中休息,其實李從嘉還真有心讓釋雪庭跟趙匡胤一起去拿下長安的,只是釋雪庭自己不想出這個風頭。 趙匡胤也的確不負眾望,只用了五天時間,就將長安打下來,稍微休整一番之后,就派人過來迎接李從嘉進城。 李從嘉站在長安城門前的時候,看著高大巍峨的城墻,心中難免有些激動,進城之后雖然街道都略有些蕭條,但因為規劃得當,他的心情依舊不錯。 只可惜這份不錯的心情在看到大明宮的廢墟之后,瞬間消失了一半。 他還是來晚了,大明宮早就被付之一炬,他如今看到的只不過是一片斷壁殘垣,若是他能往前再多穿幾十年一百年,說不定還能見證大明宮最后的輝煌。 可是如果那樣的話,他可能就遇不到釋雪庭了,在大明宮和釋雪庭之間,李從嘉覺得他還是選擇釋雪庭,至于大明宮……地基還在,人還在,總能重建!畢竟這才過去多少年,找一找說不定還能找到當年的圖紙! 釋雪庭見李從嘉臉上的唏噓,不由得安慰道:“不用擔心,我們立刻召集勞役,重建大明宮?!?/br> 李從嘉輕輕應了一聲說道:“聽說九成宮還在?我等等住到那里好了,重建的事情也不要太過著急,別逼迫百姓?!?/br> 畢竟是新下之地,安撫還來不及,如果先弄一堆徭役,怕是要有人反的。 只不過,很快李從嘉就得到了下面人的答復:對不起啊,親,大明宮不能建啦。 作者有話要說: 李從嘉:我一出來怎么感覺你就放飛自我了? 釋雪庭:我搭的樹屋你不喜歡?還是嫌棄東西少了?唔,我還給你準備了不少好東西的。 李從嘉:…… 第143章 李從嘉在聽說重建大明宮有難度的時候, 難得的有些生氣, 板著臉問道:“為什么不能重建?” 他心里想著如果這群人告訴他什么風水不好之類的, 誰說的他揍誰! 趙匡胤聽了之后連忙說道:“不是不能重建,是暫時不能重建, 為今之計還是先修繕九成宮為要緊?!?/br> 李從嘉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說道:“不是一個意思嗎?反正就是不能建,總要有個理由吧?” 趙匡胤見李從嘉不高興,果斷看向釋雪庭, 這時候誰上去誰撞槍口, 殿下跟國師關系好,嗯, 還是讓國師上吧。 釋雪庭開口說道:“主要是木材問題?!?/br> 李從嘉微微一愣:“木材?” 釋雪庭看了一眼周曄,周曄立刻搬上來一摞文書,李從嘉拿起來看了之后一臉懵逼的問道:“這是什么?大索貌閱的數據?” 上面都是人口數量,還有……干柴消耗數量? 釋雪庭說道:“這些都是長安附近居民消耗的干柴記錄,雖然有些粗淺, 但也看得出大體數字, 殿下術數一向好,隨便算一算就能算出來, 長安周圍的樹木……已經不能支撐宮殿的修建了?!?/br> 李從嘉聽得一愣一愣的, 他也沒再去看那些數據,仰頭想了一會才想起來, 當初做研究的時候,的確提出過隨著關中人口的增多,對木柴木炭的消耗增加, 樹木砍伐過度,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使得長安附近的環境也變的越來越糟糕。 還有就是隨著污水排放過多,污染到了地下水,使得地下水變咸,也是后來大唐遷都的原因之一。 李從嘉將文書往書案上一扔,郁悶地說道:“經歷了這么多年的戰亂,人口已經減少不少,居然也不行嗎?” 釋雪庭只說了一句話:“修葺九成宮能夠做到,但是完全重建大明宮就很難?!?/br> 是啦,隨著關中人口銳減,這里對樹木的砍伐也變得沒那么嚴重,然而如果沒有人為的維護,要大自然恢復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更何況修建宮殿所用的樹木至少都是百年以上。 李從嘉問道:“從蜀中運呢?” 趙匡胤有些猶豫,蜀州多山,能夠用的樹木自然也多,只是蜀道難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從蜀州往這邊運,人力物力都會消耗很大。 趙匡胤覺得遇到事情他總是退縮也不行,該說就要說,李從嘉畢竟年輕,有些地方想不到也是正常,若是李從嘉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會,還要他們這些大臣做什么呢? 正當他心一橫打算勸諫的時候,就聽到釋雪庭問了一句:“為了一個大明宮,你要勞民傷財到什么地步?” 臥槽,英雄! 趙匡胤原本也只是想要委婉的勸諫一下,結果沒想到釋雪庭說的這么不客氣! 更讓他意外的是李從嘉居然一點也不生氣,只是遺憾說道:“那就先放放吧,反正國庫也沒多少錢?!?/br> 趙匡胤看看李從嘉再看看釋雪庭,開始思考要怎么跟釋雪庭打好交道,尼瑪,釋雪庭就相當于一個免死金牌啊,當然這么說可能會比較夸張,但是李從嘉對釋雪庭的容忍度高大家也是看得到的。 趙匡胤一開始想不明白,后來他才想到,大概是因為釋雪庭對李從嘉無所求,因為無所求所以看得開,也更肆無忌憚。 當然他還不知道這倆人的關系,所以也只能得出這么一個結論。 釋雪庭見李從嘉遺憾,又有些心疼,想了想說道:“長安歷經戰亂,已經不是當年的模樣,不如趁現在重新將長安城規劃一下,該修的一起都修了,也免得將來還要重新修整?!?/br> 李從嘉一想也行,不過現在長安的規劃他已經很滿意,簡單明了,也容易管理,在這個沒有電腦的年代,以坊為單位更方便管理一些。 李從嘉又重新高興起來:“也好,唔,長安現在的規模還是小了一些,擴建吧?!?/br> 趙匡胤和釋雪庭都有些納悶,就現在這么點人口,能夠充滿如今的長安就不錯了,還要擴建?到時候城池那么大,人卻少,也太沒有一國國都的風范了吧? 趙匡胤說道:“殿下的意思我們明白,只不過如今長安還不是適合作為國都?!?/br> 所謂國都,有其象征意義,哪怕不是在整個國土的正中間,也不可能會設在前線啊,現在他們只是打下了長安,接下來為了鞏固戰果,需要將戰線往北再推進一些,然而北周肯定不會坐視不理,所以還有的打。 李從嘉卻說道:“沒什么不好,這里比刪丹要強吧?” 雖然李從嘉在西域已經生活了七年左右,但他始終不太習慣那里,也沒把那里當成自己的家,所以他才心心念念的回歸中原,拿下蜀州之后又開始打長安的注意。 趙匡胤苦口婆心:“這里太危險了?!?/br> 李從嘉順嘴說了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有什么不對?” 這兩句說的本來是永樂帝遷都和崇禎殉國,不得不說十分振聾發聵,趙匡胤聽了之后都怔怔地看著李從嘉,一時之間覺得有些不認識他。 然而李從嘉說完之后,又覺得有些慚愧,他的思想或許還沒達到這個層次,更何況人家是與外敵對峙,他這……還是漢人自己內訌,無論如何都拔高不到這個程度。 李從嘉輕咳一聲說道:“這件事情就先這樣吧,九成宮不用太過大動干戈,能夠住人就行,長安城修建好之前,我不打算讓人都過來?!?/br> 趙匡胤說的沒錯,這里的確是太危險,李從嘉敢留在這里,因為他有自信如果真的出了什么問題,他也能跑的掉,但是如果太后、王后、太子還有內閣全都過來的話,到時候要怎么跑?難道要效仿李璟當年?他可丟不起這個人! 更何況內閣老臣們也未必還能經受住一次長途跋涉。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等這里穩定下來之后,再將職能部門搬過來,現在……放在刪丹也沒什么不行的嘛。 李從嘉開始思考要不要從刪丹調幾個人過來,只不過,這個需要慎重,因為一旦調過來就誰都知道這些人日后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夠入閣。 李從嘉給內閣諸位寫了道手諭,讓他們弄個名單上來,李從嘉也不怕他們有私心,有私心也無所謂,只要人有本事就行,至于其他方面……李從嘉覺得他也快要被現實同化了,只要不是特別沒有節cao,他都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