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節
李景達將自己的理由一說,李從嘉淡定說道:“哦,那就告訴大家,契丹偷襲我們讓我非常生氣,我要親自帶兵打回來,這又有什么不可以?” 李平看著李景達,心里滿是著急,他聽得出李景達大概是以為李從嘉咽不下這口氣,才要帶兵過去,所以說的那些理由根本沒有到點子上! 李平對李從嘉和釋雪庭的事情略微知道一些,他覺得與其說李從嘉不忿契丹偷襲,倒不如說他在擔心國師安慰。 契丹只是偷襲而已,這件事情根本沒有誰對誰錯,當年的肅州龍氏,歸義軍,甘州回鶻,做的事情比契丹過分的多得是,也沒見李從嘉這么生氣,所以跟那個根本沒關系! 李平見李景達似乎無法讓李從嘉一直動搖,只要張口說道:“殿下,臣有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br> 李從嘉知道李平也是要勸他,非常想說一句,不知道就不要講了,然而對方是大臣,還是功臣,他不能這樣不客氣,只要十分不情愿地說道:“李愛卿有話直說吧?!?/br> 李平開口說道:“我剛剛看那封八百里加急,發現上面雖然寫了國師下落不明,然而卻并沒有寫那五萬兵馬的事情,臣斗膽猜測,這些兵馬可能還跟在國師身邊,殿下不如再等一等,若是前線找到了戰敗的散兵,那么殿下再思考出征的事情?!?/br> 李從嘉臉上的表情十分關切:“你是說……國師可能是躲藏在某個地方嗎?” 李平慚愧說道:“國師用兵如神,臣不敢妄加揣測?!?/br> 雖然李平這么說,但是李從嘉的心卻多少安定了下來,只要知道釋雪庭可能并沒有遇害,那他就能夠等。 而且他一想信上的確沒說釋雪庭麾下士兵的事情,不由得有些忐忑,不知道下一封軍報什么時候來。 不管怎么說此時他已經冷靜許多,冷靜下來之后,他的理智自然也跟著回爐,他盯著御案想了半晌之后,開口說道:“國師是秘密行軍,契丹人是怎么知道他的行動的?難道……是有內jian?” 李景達和李平聽了之后,滿心震驚,他們不約而同的對望一眼,心中一沉,如果真的有內jian的話,這個內jian的品級還不低,否則怎么可能知道釋雪庭的行軍路線? 李景達和李平都有些坐不住,李景達是樞密副使,李平雖然官職沒那么高,在樞密院里品級卻也不低,現在李弘冀人在蜀州,趙匡胤領兵在外,可以說樞密院中除了李從嘉,就他們兩個說話管用,平時也是他們兩個在管理樞密院,現在忽然出現了內jian,這豈不是說明他們兩個監管有誤? 李從嘉長長出了口氣說道:“兩位這些時日辛苦一些,查一查,樞密院內有沒有人跟契丹有關系的,若是實在懷疑又找不到證據,就去找釋雪河?!?/br> 釋雪庭這一走,情報部就又交給了釋雪河,不過李從嘉讓楊新過去幫釋雪河的忙,他已經開始培養楊新,當然主要也是楊新開竅,不再像以往那樣混日子。 李景達和李平滿頭冷汗的答應下來,李從嘉這才站起來緩緩離開了樞密院。 雖然李平的猜測很好的安撫了李從嘉焦急的心,然而一天沒有找到釋雪庭,他就有一天提心吊膽,這種擔心讓他就連批折子都必須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而一旦工作完之后,他就很容易陷入發呆的境界,甚至在睡夢之中都會夢到釋雪庭一身是血的來跟他道別。 然而前線的消息一直都沒過來,李從嘉心里急的不行,卻又不敢催,生怕趙匡胤那里情勢危急,他若是催促,容易讓趙匡胤心生不安。 最主要的是,這樣的擔心李從嘉誰都不能說,于是短短幾天,人就瘦了一圈,精神看上去也略有些不好,弄得朝野上下都有些擔心,內閣甚至還在反思,是不是他們對李從嘉的期望值太高,給他的壓力也太大了? 是的,最近內閣也在有意將工作量轉移到李從嘉身上,倒不是他們偷懶,而是他們想讓李從嘉適應一下,內閣輔臣們都知道自己的年紀已經不小,出現意外的情況也不低。 尤其是韓熙載,蕭儼之前乞骸骨的時候,他就察覺自己的年歲也不低,身體也越發不好,精神頭一天不如一天,估計用不了多久也要致仕。 之前李從嘉說過,希望內閣只有四位輔臣,而如果韓熙載厲害的話,內閣就剩下了三個人,然而如今遍觀朝中上下,能夠接替他位置的幾乎沒有! 大唐的人才斷層已經顯現了出來,如果內閣補不上來,那么很多事情就需要李從嘉來做決策。 的確,李從嘉能夠從無到有創下這一篇家業已經不容易,然而還不夠,至少作為一個以一統中原為目的的君主,他還需要磨練。 結果他們剛有意給李從嘉多出一些難題,李從嘉就rou眼可見的在消瘦,搞得內閣輔臣們也有些心驚膽顫,生怕李從嘉一個扛不住一命嗚呼。 于是他們幾個老頭子又開始努力干活,給李從嘉減輕壓力,然而就算如此,李從嘉還在往下瘦! 很多人都在擔心李從嘉是不是得了什么疾病,然而宮中傳出來的卻是李從嘉憂思過重,并沒有其他病癥。 這個小道消息很有可信性,因為是周娥皇傳達給家里的。 大臣們也都沒什么好辦法,只好每天例行公事的讓李從嘉多休息多注意身體。 李從嘉心中憋悶,卻也知道他們都是好意,只能答應一定會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然而實際上……他現在吃什么都味同嚼蠟,已經過去整整十天了,若不是現在中原春暖花開,釋雪庭就算在野外也不會因為凍餓而亡,李從嘉早就坐不住了。 他這里沒有等到消息,樞密院那里現在也籠罩在一片陰云之下,李景達和李平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查出那個內jian是誰,不僅僅是他們,就連情報部搜集上來的大臣們平時的交往情況也沒有看到任何可疑的東西。 似乎并沒有什么內jian,可是消息到底是怎么泄露出去的?難不成還鬧鬼了? 一時之間李從嘉只覺得似乎什么都不順,就在他暴躁的打算偷跑的時候,趙匡胤終于是發來了最新的消息,并且上面還有釋雪庭親筆所寫的一封很簡單的平安信,真的是簡單,因為上面就寫著平安二字。 而趙匡胤的信則是用密碼寫成,李景達和李平在看到之后,就知道趙匡胤大概也在懷疑軍中是不是出了jian細,否則也不至于這么迂回。 等他們將信件翻譯完畢之后,李平頓時松了口氣,十分高興地說道:“國師果然有蒼天保佑?!?/br> 在李平來看最好的消息莫過于釋雪庭安然無恙,并且還能收攏部族,讓偷襲者以為他已經遇難。 而李景達更加注重趙匡胤所說的將計就計,釋雪庭本來就是一條隱藏的線,之前還要秘密行軍,現在好了,直接就給對方一個釋雪庭一部全軍覆沒,只要對方相信,將來總能出其不意。 李從嘉得知釋雪庭安然無恙的時候,整個人都松了口氣,一瞬間他整個人都十分疲憊,這些日子吃不好睡不好帶來的后遺癥似乎一時之間就凸顯了出來,他直接趴在案幾上睡著了! 剛想跟他商量一下如何答復趙匡胤的李景達和李平:…… 虧了趙匡胤經驗老道,已經將前線的事務整理的井井有條,并不著急讓朝廷下命令。 李從嘉這一覺直接睡到了第二天傍晚,差點沒把宮內宮外的人都嚇死,他睜開眼睛之后,發現鐘太后、周娥皇、李仲寓、李景達都圍在他床前,差點沒把他嚇死! 大家差點被他嚇死才是真的!李從嘉忽然就趴在桌子上睡著,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昏過去一樣,此時不僅僅是這些李家人圍在這里,外間還站著李平和內閣輔臣們,以及他的中書舍人們。 在奉御給李從嘉診脈之后說殿下身體很好,沒有任何問題,并且開了方子灌了李從嘉兩碗中藥之后,眾人總算是散去了。 不過李景達和李平卻沒走,李仲寓也被李從嘉留了下來。 李從嘉說道:“之前那封信,是不是還有別的,我有些記不清了?!?/br> 李景達有些無奈說道:“紫亭候說偷襲國師的并不是契丹人,而是北周?!?/br> 李從嘉:????? 如果不是確定李景達不會跟他開玩笑,他簡直就要笑出聲了好嗎? 北周?在這時候偷襲他?有病嗎?不管大唐是不是對北周的國土有意圖,現在北周已經是腹背受敵,可以說只要李從嘉一天不出兵,他們就不應該主動找李從嘉的麻煩,不僅不能找,正常的做法應該是跟李從嘉交好,必要的時候讓出一部分利益,只為爭取李從嘉的支持! 現在可好,他沒打北周,北周先來招惹他了! 北周是瘋了吧?北邊有契丹,南邊有南周,西邊再惹個大唐,東邊……呵呵,他們東邊是海! 李從嘉是真的服氣,然而就算偷襲者的身份不一樣,也不能掩蓋另外一個事實——到底是誰將釋雪庭的行蹤泄露出去的? 李從嘉坐在那里思考半晌,緩緩說道:“這個人必須揪出來,否則我寢食難安?!?/br> 別說他,李景達和李平也是這么想的!然而找不到就是找不到,那個人就仿佛人間蒸發一樣,否則就算他再怎么小心謹慎也不可能一點痕跡都不留,情報部還沒遇到過這種人! 李景達心中沒有把握,卻還是說道:“臣一定盡心竭力追查到底!” 李從嘉若有所思地說道:“不,這樣查也沒用,現在都查不到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留下來的線索會變得越來越少,想要追查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br> 李平心中有種不太好的預感,開口問道:“那殿下的意思是……” “將他引出來!”李從嘉目光堅定,不管是誰,給釋雪庭帶來生命危險的人,都必須干掉! 李景達問道:“如何引?” 李從嘉微笑說道:“我秘密親往前線如何?” 李景達差點從坐塌上摔下去,此時他也維持不住自己謙虛朝臣的身份,對著侄子吹胡子瞪眼:“不行!太危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怎么能冒這個險?” 李從嘉不好意思說自己還是想去看看釋雪庭到底怎么樣,只好說道:“這樣最能看出那人的身份,我秘密出行知道的人必然不會多,屆時搜檢范圍也會變小,這樣比較容易?!?/br> 李景達沒好氣說道:“臣寧愿復雜一點?!?/br> 李從嘉不說話,只是瞪著眼睛看著他們,李景達一看他這個樣子就一陣頭疼,后悔剛剛讓內閣那群人走的太順利,應該把他們留下來的! 李平有些撐不住說道:“殿下離京乃是大事,如今大唐事務繁多,殿下離京,誰來處理諸多事務?” 李從嘉很放心地說道:“有內閣和樞密院在,又何須我時時看顧?更何況若有不決之事,便加急呈報上來,又有何不可?” 李景達徹底不知道該怎么勸,轉頭就說道:“如此,殿下還要與內閣商議才行?!?/br> 李從嘉一看就知道李景達是在找內閣來拖著,他也有些心虛,然而……總要試試才知道,而且他自己也算是看明白了,雖然自己現在還沒到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地步,但一天不見到釋雪庭,他就擔心釋雪庭會不會又遇到什么危險。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內閣眾人對于李從嘉要親征的事情抵觸并不是很強烈,周宗只是問道:“殿下要秘密出行?難道是要效仿孟昶嗎?” 李從嘉愣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周宗說的是孟昶微服私訪那件事情,如果孟昶沒有選擇微服私訪,或許他也需要投降,然而至少還活著,并且史書中記載的死亡方式不會那么的離奇。 李從嘉說道:“可是想要將人引出來,不這樣又當如何?” 周宗說道:“光明正大出行,但行軍路線未必要昭告天下,如此也能測出?!?/br> 李從嘉一想也行,這樣也能避免如果他在外面出什么事情,朝廷會很被動的情況。 一旁的李景達快要急死了,他把內閣輔臣也拖下水為的是阻攔李從嘉啊,這群人怎么攔都不攔? 跟李景達想的不一樣,內閣其實早就討論過,收復舊京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一戰李從嘉最好是露個臉,哪怕是最后快要打贏的時候過去也是一樣的,至少到時候要祭拜先祖——無論李從嘉到底是不是唐皇室的真正后裔,既然他祖父說是,那么他就得去祭拜歷代祖先! 雖然說現在李從嘉過去早一點,不過這樣也好,這樣的話收復舊京的功勞就是李從嘉的,也不用擔心哪個大將有這么一個功勞將來不好封賞。 置于危險,爭霸天下哪里會沒有危險呢?郭榮怎么樣?眼看著當初已經有了一統天下的氣勢,結果早亡,大兒子也夭折,只留下小兒子繼位,然后短短幾年,中原最強大的周國就一蹶不振。 內閣相信的是李從嘉的氣運!看看大唐如今的版圖,能夠想象當初李從嘉來西域的時候還只能當馬賊?更何況這才幾年??? 內閣對李從嘉的出行研究的十分小心細致,幾乎是方方面面都想到,而后宮自然是最后知道的。 周娥皇對于李從嘉要親征的事情心情十分復雜,只好帶著李仲寓來找他說道:“我知道我勸不住您,我也沒資格要求您什么,只求您在前線的時候能夠多想一想大唐?!?/br> 李從嘉幾乎是一瞬間就明白周娥皇是在隱晦的提醒他,別為了釋雪庭發瘋,就算發瘋也別把自己搭進去。 李從嘉要是被搭進去的話,別人說不好,周娥皇母子生活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愜意,哪怕有周宗支持,也不代表李仲寓一定能夠登上王位,畢竟李仲寓今年也不過八歲,比柴宗訓登基時僅僅大一歲而已,若李從嘉有什么事情,說不定他就是第二個柴宗訓。 李從嘉低頭看看仰頭看他的李仲寓,想了想,轉頭就讓人把周宗喊來說道:“我出征之時,太子監國?!?/br> 周宗:?????? 作者有話要說: 李從嘉:你快回來~我一人承受不來~ 釋雪庭:再唱下去死人都要讓你唱活了。 李從嘉:算了,你不回來我就去找你好了。 釋雪庭:想清楚哦,如果你喜歡打野戰的話……這里的確比西域氣候好一點,在外面也不怕凍著你。 李從嘉:????? 第140章 周宗很想問問李從嘉是不是腦有疾, 七歲的太子, 監國? 這是在逗他嗎? 李從嘉看周宗十分驚訝的表情, 嘆氣說道:“天有不測風云,若是有個萬一……至少大郎登基也能少些阻力, 屆時就靠首輔輔佐大郎了呀?!?/br> 周宗聽了差點給李從嘉跪下,他有些不淡定地說道:“殿下不看好此行嗎?若是如此,殿下何必執意過去?” 李從嘉見周宗情緒不對連忙說道:“我只是預防, 預防, 完事不算勝先算敗才比較有退路,孤注一擲是逼不得已時的選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