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節
說到蜀國……釋雪庭忽然問道:“蜀國國庫豐盈,你真不想過去?” 李從嘉微微揚起下巴說道:“現在已經沒有蜀國了,只有蜀州,我在這里,那些東西就要跟著送過來,為什么要我過去?” 釋雪庭看他這個傲嬌的模樣心里喜歡的緊,湊過去親了親他說道:“幸虧北周沒有接受蜀州的投誠,恐怕他們也不知道蜀州如此富饒?!?/br> 李從嘉摸著下巴說道:“也不知道北周跟契丹打的怎么樣了?!?/br> 還能怎么樣? 北周都快被契丹給打死了! 第135章 李從嘉想過北周打契丹可能不太好打, 但是萬萬沒想到他們居然那么弱不禁風。 真的是弱不禁風, 李從嘉得到消息的時候, 契丹已經將北周打的節節敗退,直接打到了太原府! 這才過了幾天啊, 李從嘉回過神來,有些不可思議的說道:“北周不是拿到了雷盒?他們拿過去是為了賣萌嗎?” 釋雪庭說道:“或許是不會用?!?/br> 李從嘉一怔,仔細想了想也的確是有可能, 畢竟武器這種東西總是有各種運用方法, 李從嘉賣武器只會賣一些簡單的說明,雷盒很簡單, 不簡單的是炸藥的穩定性,配方才是關鍵。 至于怎么用那就看北周自己的了,可就算再怎么不會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也做得到吧?總不至于輸的這么快? 不過很快他就又得到了消息,北周打不過契丹純屬是因為根本沒有用最新的武器, 他們也不傻, 知道雷盒這種東西最好是提前埋起來,或者是遠遠投擲, 然后他們把買來的雷盒全部埋在了跟南周對峙的地方! 李從嘉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有點不好, 回過神來就想掀桌子,周國這是怎么了?別管南周北周, 感覺郭榮死了之后就開始各種不正常,就算是郭榮雄才大略,可總也有大臣襄助才能得到今天這樣的成就吧?怎么就抽風成這樣了呢? 哪邊才算是強敵你們不知道嗎? 夭壽哦, 買了武器先來坑自己人,李從嘉真是服氣了。 生氣過后李從嘉對桃符說道:“去將大家喊來宣政殿!” 當然這個大家特指的是內閣和樞密院的大臣,普通大臣也輪不到去宣政殿商議國事。 李從嘉陰沉著臉坐在御座之上,眾人進來一看就知道北周要倒霉。 果不其然,等人到齊了之后,李從嘉開口就說道:“都商議一下,怎么打長安吧?!?/br> 媽的,什么君子作風,什么不能趁火打劫,都一邊玩去吧,再讓北周這么折騰下去,長安就要落到契丹手里了! 眾人互相對視一眼,就知道了李從嘉的意思,李平說道:“是否要召回白國公和紫亭候?另肅國公還在巡行邊境,是否也召回?” 李從嘉忽然問道:“孟玄喆是不是快到刪丹了?” 周宗一怔這才說道:“據說已經在路上,大約再有半月就來了?!?/br> 李從嘉點了點頭,他記得孟玄喆的弟弟孟玄玨似乎在打仗方面很有天分,孟玄喆……李從嘉有些猶豫,他好像不太穩定,歷史上宋攻打后蜀的時候,孟昶讓孟玄喆帶人去守劍門關,結果孟玄喆還沒跟對面打,就覺得守不住,帶著人跑了。 這一跑就坑了孟昶,劍門關地勢險要,是個十分重要的關卡,失去了劍門關后蜀面對宋的攻擊再也沒有還手之力,最后只能投降,但是投降宋朝之后,孟玄喆曾經幾次跟著趙匡胤出生入死,替他打仗,又十分不錯,無論攻還是守都有章法,弄的李從嘉也搞不明白這家伙到底能不能行。 保守起見李從嘉決定見見他再說,他手上的將領太少,或許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名將并不是特別多,但一個國家想要四處征戰,并不是那幾個就夠了的,衛霍那樣的還是太少。 韓熙載隱隱能夠摸到李從嘉的想法,他說道:“孟氏兄弟名聲不顯,怕是并不合適?!?/br> 李從嘉笑道:“這次肯定是不會派他們去,國師走一趟吧?!?/br> 內閣輔臣們心下一頓,都有些異樣,他們知道李從嘉這樣的安排沒有什么問題,畢竟現在朝中能夠派出去的大將都已經派了出去,李平和朱元兩個人在南唐的時候都未曾獨當一面,現在也當不了行軍總管,在朝的人從資歷上數一數的話,似乎也只有釋雪庭能夠勝任。 他們倒不是懷疑釋雪庭的能力,而是覺得以李從嘉對長安的看重,將來肯定是要定都長安的,這樣一場戰役說是載入青史也不為過,這樣一鍋湯,結果誰都沒撈著? 內閣輔臣也會替出征在外那些大將遺憾好嗎? 李從嘉摸著下巴說道:“擬旨,召紫亭候回來,讓白國公和肅國公換防?!?/br> 蜀州是很重要的地方,李從嘉不可能放任李景達在那里太長時間,但又不想讓他參與攻打長安,倒不是怕這個叔叔沒有那個本事,主要是……真的打下來了,這份功勞要怎么算?將來李景達肯定是個親王,他再有這樣一份功績,李從嘉到時候也只能給他更多的封戶,可是跟功績不匹配??? 而且李景達過去,他和釋雪庭誰主誰次?讓誰當小弟都不好,干脆就讓李景達去巡視邊防好了。 他不知道的是李景達早就巴不得趕緊離開蜀州,尼瑪,這里太富裕了,他以為以前的南唐就已經很富有,萬萬沒想到蜀州居然更厲害,孟昶用的夜壺居然都是七寶所制,更不要提他平時吃穿用度,這么一對比,他侄子的生活簡直樸素的讓人同情。 這樣富裕的地方,不好多呆,蜀國的朝臣們為了保住一家老小,尤其是那些之前提議向北周投降的臣子,為了不被清算卯足了勁的賄賂他跟趙匡胤,趙匡胤那里還好一點,誰都知道他的出身,也都知道他的經歷,覺得他可能不被李從嘉信重,所以走他門路的不多。 然而李景達就不一樣了,王的親叔叔,還被委以重任,一看就是十分信任親近的人,這樣的人不去賄賂要賄賂誰呢? 李景達斟酌著收了一部分,他所收的那一部分都是他覺得這些人應該不會被清算,當然就算收了他也沒敢用,都封存起來,準備跟李從嘉報備一聲,可是自己的帽子能摘掉,他手下的兵……總有不怕死的,他還真擔心時間長了,有人看他不順眼給他扣上一個縱兵掠民的帽子! 李景達在收到旨意的時候笑道:“總算是沒我什么事兒了,趙老弟,一起走吧?!?/br> 趙匡胤無奈,他跟李景達年紀相差不算太大,不過因為女兒被是未來的太子妃,所以他跟李從嘉是一輩的,李景達現在喊他老弟……這不是亂了輩分嗎? 不過他也沒有說出來,只是疑惑道:“殿下這是又要有什么動作了嗎?” 李景達剛剛還在高興終于能夠走了,說實話蜀國真的是個能夠消磨人的銳氣的地方,來這里沒幾天,李景達已經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來,整個人都過的十分悠閑了! 此時此刻趙匡胤提出來之后,李景達才嗅到某些不同的地方,讓他回去并不是休息,而是換防,也就是說要接受之前李弘冀要做的事情,而李弘冀被調到了蜀國,到這里都還算正常,然而問題是趙匡胤卻只是被召還回朝,沒有提到任何他的工作,這就讓人疑惑了。 這次出兵蜀國,雖然趙匡胤出了點問題,但并沒有對大局造成什么影響,唯一的影響也就是讓國師跑了一趟……不過,這個……應該不算什么吧? 趙匡胤有些吃不準,忍不住請李景達給他分析分析,李景達想了想說道:“殿下并不是那么小肚雞腸的人,召你回去或許還有別的任務給你?!?/br> 別的任務?趙匡胤有些不信,這次攻打蜀國沒有耗費太多國帑是運氣,也虧了孟昶被殺,后來蜀國被北周拒絕也沒有硬抗,然而大軍一動需要的糧草就不少,蜀州自然是能夠補充許多,但是如今蜀州尚未安穩,依照李從嘉的個性不可能現在就等大肆橫征暴斂。 回去……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就在趙匡胤猜測的時候,李弘冀已經風塵仆仆的回到了刪丹。 將近一年未見,李弘冀臉上風霜之色頗重,可見外面的生活并不怎么好過,李從嘉見了他之后就留他一起吃飯,還細細詢問了一下邊境的情況。 李弘冀斟酌說道:“這邊的情況太復雜了,于闐那邊還好,與咱們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只要劃定了疆界他們總不會太過分,但是吐蕃那里就有些難,那些小政權今存明亡,就算有所約定也沒什么用,只能打回去,而如今大唐并不適合再大規模用兵,這就必須對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又不敢太放松,怕他們嘗到了甜頭,到時候變本加厲,這其中的度不太好把握?!?/br> 李從嘉忍住了咬筷子的沖動,點頭說道:“四叔應該是有分寸的,回頭你跟四叔交接一下,然后就去蜀州吧,那里雖然是新下之地,如今正是氣候宜人的時候,你過去也不用太cao勞,好好養一養?!?/br> 李弘冀含笑問道:“真的什么不用管嗎?” 李從嘉瞪眼:“什么叫不用管?只是讓你不要太cao勞而已,你到那里的主要任務是打擊世家!蜀州拿下來的太容易也有隱患,那些世家都完整保存了下來,這其中肯定有不太配合的,或者是以世家身份而傲人,這些你都想辦法給我收拾了,如果收拾不了就記下來,告訴我,我去收拾他們?!?/br> 李弘冀無奈:“也不知道你怎么就看世家不順眼?!?/br> 李從嘉嘆氣:“沒辦法,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家,在遭逢國難的時候,這些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族,其次才是國家,他們的族人世代讀書做官,無論是哪個掌權者都不可能完全不用,這就是他們的倚仗,這次蜀州為什么這么容易拿下?還不是那些世家大臣覺得打不過,所以不愿意耗費國力耗費自家的青年才俊跟國家捆綁?!?/br> 李弘冀說道:“殿下這樣說又是偏頗了,世家弟子也是有忠臣義士的?!?/br> 李從嘉眨眼:“我當然知道,只不過,出現的幾率太小了,否則那些忠臣義士為什么會被記錄下來千古流傳?不就是因為這樣的品質太美好,這樣的人太少,世人需要這樣的榜樣才會名留青史?” 李弘冀翻了個白眼:“總是你有道理,我說不過你,不過,你把四叔召回來就算了,趙匡胤怎么也召回來了?我看他也算是老實了,既然是未來太子妃的父親,你對他也不要太防備了?!?/br> 李從嘉笑道:“這次召他回來自然是有好事?!?/br> 李從嘉將事情說了一遍,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瞞得住的,所以哪怕知道李弘冀肯定會失望,他也不會隱瞞。 李弘冀聽了之后怔忪半晌才問道:“這就……去打長安了?” 李從嘉點了點頭:“我也覺得有點快,只是北周那邊未必能夠抵擋契丹多久,中原不能落入契丹手中,所以我們只好努力繼續推進了?!?/br> 李弘冀果然是有些失望的,李從嘉見他這樣意有所指說道:“趙匡胤回來就是給我賣命的,長安攻打下來要面對北周的反撲,甚至還要面對契丹人,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打下來不是重點,守住才是重點,可惜現在能用的人太少了,只能讓四叔和阿兄辛苦一下,不能讓蜀州和邊境出問題?!?/br> 李弘冀很快就回轉過來,他心里多少清楚,李從嘉對他們是有防范之心,卻也不是很重,只是想要將所有可能出現的事情扼殺在萌芽,否則他如果真的有心除掉他們,直接就讓他們去收復長安,讓他們功勞蓋世,將他們捧得高高的,等他們忍受不住得意忘形的時候,就是李從嘉對他們舉起屠刀的時候。 李弘冀現在能夠清醒分析,并不代表他在有了權柄之后還能一如既往,所以他現在反而覺得留在蜀州也沒什么不好,更何況,據說蜀州富庶,李弘冀私心里還有點想要那里做封地。 反正李從嘉現在就一個兒子,也不存在給別的兒子留好地方準備分封的想法,以他的功勞,把蜀州給他也是可以的吧?而且說是封地,也不過就是講稅收給他而已。 唯一不太清楚的就是李景達會不會也想要蜀州,畢竟那里是他打下來的,這就不好說了。 實際上李從嘉現在還沒有想過將來分封的問題,反正真到那個時候,怎么都不可能少了封地。 他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安撫,安撫李弘冀,安撫李景達,讓他們不要因為不能去攻打長安而遺憾。 李景達比李弘冀更加豁達一點,他是經歷過風風雨雨的人,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會本能的選擇保護自己,現在還沒等他開口,李從嘉就給了他一個臺階下,這就說明李從嘉是有保全他的心思的,所以他將收到的賄賂直接上交之后,就打算帶兵去鎮守邊境。 李從嘉同樣留了他一頓飯,不過這次就不是單獨吃了,釋雪庭,李弘冀,趙匡胤三個人都在。 李從嘉看都沒看那個賬本,只是說道:“四叔一路也辛苦了,既然她們有這份孝心,四叔收下就是,若是四叔擔心,就當我賞給四叔的,等等內庫做個記錄就好?!?/br> 李景達本來想要拒絕,在聽到李從嘉說是賞賜給他的,并且細心的表示會做好記錄,頓時整個人都舒暢許多,嘿嘿笑著也沒再推辭。 李從嘉又說道:“這次四叔不是自己去,您帶著朱元也走一趟,我看他在刪丹快要憋出毛病了,之前在街上還差點跟別人打起來?!?/br> 李景達不由得說道:“他跟李平還算是有些天賦,李平比他好在就算不打仗還能做做文職,他……大老粗一個,怕是做不來細致活,這一輩子就是為了戰場而生的?!?/br> 李從嘉點頭說道:“這個我也知道,只不過朱元年紀也不小,戎馬一生,我希望他也能善始善終,他的功勞也不小了,特別危險的前線就不讓他去?!?/br> 李景達沒再說什么,李從嘉心里有數就行,他跟朱元也沒什么交情,純粹是看李從嘉對他頗為優待的份上才會說兩句。 李從嘉不能不優待朱元,李平和朱元是最早跟著他打天下的,甚至他們的兵馬就是李從嘉最初的班底。 李從嘉跟李景達說了兩句話之后,抬頭看著趙匡胤,結果趙匡胤乖覺,也遞上了一本賬本,只不過看厚度遠不如李景達的。 李從嘉一揮手:“都賞給你們了,不用給我看了?!?/br> 趙匡胤心中一松,不由得暗中對李景達豎起了大拇指,還是李景達了解李從嘉啊。 就在他佩服李景達的時候,就聽到李從嘉說道:“我有意讓紫亭候跟隨國師前往邠州為攻打京兆府做準備?!?/br> 趙匡胤手里的筷子險些都掉了,他盯著李景達和李弘冀羨慕的目光,咽了口口水說道:“殿下要打長安了?” 李從嘉點了點頭,跟他們說了一下北周的情況,對于北周的行為,趙匡胤和李景達也頗為無語,怎么能這么目光短淺呢?北周的班底是郭榮朝的大部分老臣,怎么會這樣呢? 然而無論他們怎么猜測,北周就是這么干了,誰也沒辦法,李從嘉干脆什么都不管,按照自己的步調來。 當然雖然說是要打,也不是立刻就打,畢竟現在已經是春天,正是那邊青黃不接的時候,到時候若是糧草不足想要就食當地都不可能。 趙匡胤總算是明白為什么他也會被喊回來了,想想這是天大的功勛,雖然有危險在內,但只要打下來就會有足夠的好處。 而且趙匡胤估摸著,李從嘉到現在都沒稱帝是真的能沉得住氣,現在看來恐怕早就在打長安的注意,準備到長安再稱帝,反正如果是他的話,他就這么干。 哎,想當初他連邠州都打下來了,眼看著下一步就是京兆府,結果陰差陽錯并沒有來得及去打,現在也算是圓他一個心愿了,只可惜……以往想象中的榮光并不完全屬于他。 趙匡胤看了一眼李從嘉,覺得人和人的氣運真是大不同。 這一頓飯,吃的還算是成功,至少大家都很滿意,李弘冀在看到李景達和趙匡胤收到的東西之后,就確定這次的確是個肥差,按照李從嘉的脾氣,就算有人賄賂,只要過了一遍明路,他大概不會太過苛刻,反而會幫你將這份錢財走一個過場,變成合法收入。 李弘冀覺得這樣也不錯,他這樣拼命建功立業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分家業,現在也算是殊途同歸。 而李景達也沒覺得被忽視,畢竟還有個朱元跟著他,足見李從嘉對邊境還是很看重。 趙匡胤就更不要說,他大概是最滿意的一個。 搞定了這些人之后,李從嘉松了口氣,覺得皇帝真是不好當,并不是每個皇帝都能無視屬下的感情,人和人畢竟是相互的,哪怕是君臣,彼此之間也要有點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