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韓熙載說道:“趙匡胤此人乃是心機深沉之輩,太子如今年幼,不能立時成親,就會存在變數,他也未必會信?!?/br> 李從嘉微微揚起下巴說道:“我這個人雖然算不上一言九鼎,但說出的話從來沒有反悔過,只要我說出口,他就會信?!?/br> 畢竟作為朋友彼此之間還可能有些許不了解,但是作為敵人,趙匡胤肯定是研究李從嘉研究很久了。 李從嘉沒研究過他,因為在后世的時候,從歷史書上已經研究的要吐了。 見到眾人還有些猶豫,李從嘉心中嘆氣,當了皇帝果然很麻煩,尤其是這個家國一體,他兒子的婚事他都不能做主,還要商議。 當然,他也不是完全不能做主,若是他強硬一些,別人也沒什么辦法,哪怕是內閣輔臣也一樣,只不過,李從嘉并沒想真心維護趙匡胤,他不想因為一個趙匡胤跟這些為了大唐殫精竭慮的重臣們心生嫌隙。 李從嘉看了釋雪庭一眼,釋雪庭知道他該上場了,畢竟之前李從嘉已經將情報部交給了他,情報部就是李從嘉的耳朵眼睛,本來一直都是他自己掌握這支力量,只不過,一旦不需要上戰場,釋雪庭就沒什么事干,李從嘉怕他多想,干脆就將這個交給了他。 而面對李從嘉這樣毫不掩飾的信任,釋雪庭的心都化了,更是兢兢業業,而且他天生對這些比較敏感,在信息的分析處理上比李從嘉要強許多。 所以釋雪庭開口說道:“前兩天收到消息,回鶻可汗派使臣前往晉州,求趙匡胤出兵相助,并且要下嫁公主?!?/br> 這個信息量可就大了,內閣輔臣們聽了之后都十分郁悶,這個趙匡胤這么搶手? 當然不是趙匡胤搶手了,而是景瓊沒選擇,于闐不插手,周邊還有誰?黨項就別提了,景瓊都沒想到黨項居然跟大唐早就有所聯系,剩下的就是吐蕃,然而……不說吐蕃肯不肯出兵相助,回鶻想要派使臣去吐蕃要經過唐國的地盤!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唐國不會給回鶻這個機會,所以,他只能求助于趙匡胤。 景瓊想的也很簡單,李從嘉用的那些玩意說不準就是從中原帶來的,中原的各項發展一直都比西域強,這是一個共識,哪怕中原正在經歷戰火也不是文化科技也不是西域能夠比得上的,所以同為中原人的趙匡胤手里也一定有! 趙匡胤聽出了景瓊的這個意思,所以從一開始他就沒打算跟景瓊合作。 合作干嘛?合作一起被李從嘉一炮轟死? 是的,趙匡胤已經知道火器軍用的最大最沉重的那玩意叫火炮,不過這玩意亮相的時候不多,除非那個城池十分結實,十分難以攻打,而且還準備死扛到底不準備投降。 趙匡胤不知道火炮的制作方式,但是不妨礙他看得出這玩意的缺點——沉重,打擊速度慢。 然而只要這玩意一出現,那就代表著對面的城墻修的再結實也沒用,除非派人將這玩意給毀了。 可問題是唐軍也不傻,這樣的大殺器保護的那叫一個滴水不漏,一般人連摸都摸不到這玩意! 趙匡胤從頭到尾沒想過跟景瓊合作,只不過他需要給李從嘉一個壓力,好把自己連同自己手下那點兵打包賣一個好價錢。 趙匡胤算是看出來了,如果沒有李從嘉,他還有信心在中原跟周國以及其他幾個政權一較高下,現在李從嘉帶著他的火炮橫空出世……估計沒幾個人是他的對手,而且趙匡胤也不想讓自己成為出頭的那一個。 周國回不去,北漢跟荊楚是茍延殘喘,趙匡胤的眼光再一次發揮了他的作用,遠在西域的唐國居然成為最有實力的一個,這讓趙匡胤不由得感慨世事無常。 他正確的選擇也給他帶來了應有的收益。 景瓊要跟趙匡胤聯合的消息徹底讓內閣輔臣們坐不住,仔細想想,一個未來太子妃的承諾換趙匡胤的附庸,也是很劃算的事情,畢竟趙家女能不能長大兩說,就算真的嫁過去了……能不能當上王后也是兩說,只是一個承諾而已。 所以趙匡胤等來了讓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消息——李從嘉要給兒子定下他的女兒? 別說,趙匡胤還真有一個幼女跟李仲寓年齡相當,還是嫡女,當然未來的太子妃,怎么也不可能是庶出,否則那是在打李從嘉的臉,李從嘉再大肚他手下的人也不可能忍得住。 不過很快等見面之后,他就知道李從嘉為什么肯下血本。 是的,這么大的事情,李從嘉總要跟趙匡胤見一面。 再次見面,趙匡胤心里是十分感慨的,這些年他跟李從嘉最多也就是個平起平坐,甚至在一開始相識的時候,李從嘉還是“平民百姓”,結果……如果談的順利,李從嘉就是他的頂頭上司,人生的際遇還真是奇妙。 因為這一點,趙匡胤這次見李從嘉表現的很規矩也很客氣。 李從嘉也不跟他兜圈子,開門見山的說了他的意思。 趙匡胤卻沉默半晌也直接說道:“你有這個想法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br> 李從嘉知道他指的是太子妃這件事情,笑著說道:“其實你也能想到,我給你的越多,拿來的就越多?!?/br> 趙匡胤心中一跳問道:“你要什么?” 李從嘉伸出一根手指說道:“第一,你打下來的那些地盤,我是不可能給你的,就算以后封王也不可能讓你有管理這里的實權,第二,我不會剝奪你的軍權,但是你手下的軍隊必須分散到各個軍隊,以及不合格的我都不會留,這兩點我絕不會退步,有什么要說的你可以說了?!?/br> 趙匡胤面無表情地看著李從嘉,覺得這貨真是不按牌理出牌,有你這么談判的嗎?一上來就亮底牌?難道不應該虛虛實實試探一陣子再說嗎? 李從嘉或許明白趙匡胤所想,懶洋洋說道:“我時間寶貴,不想在這方面浪費,更何況試探來試探去,累不累?我直接告訴你我的底線,你能接受最好,不能接受……就當我們沒談過好了?!?/br> 趙匡胤心中一跳,他清楚的感覺到李從嘉再說不能接受四個字的時候,清楚的感覺到了他身后站著的那個和尚身上散發出來的殺氣。 趙匡胤看了釋雪庭一眼,笑著說道:“這么多年,沒想到這位法師還跟在你身邊?!?/br> 李從嘉沒看釋雪庭只是笑道:“我這個人一向念舊,也懂得知恩圖報,國師三番兩次救我于危難之時,對他怎么好都不過分?!?/br> 最后那一句趙匡胤聽得有些別扭,不過知恩圖報這四個字卻戳中了他,趙匡胤心里算了算之后,坦然說道:“那么,不知道當初我算不算也對你有恩?” 李從嘉聽了之后歪頭想了想,感嘆了句:“的確是?!?/br> 不管怎么說,有趙匡胤在,他才沒有被當成肥羊讓人三天兩頭的來宰一刀,也正是因為有趙匡胤在,他的身份沒有被拆穿,畢竟誰都不會相信趙匡胤會跟敵對國家的皇子打的火熱,最主要是李從嘉還當了趙德昭的老師。 想到趙德昭,李從嘉問道:“二郎最近如何?” 趙匡胤有點沒跟上李從嘉思維跳躍的速度,愣了一下才說道:“還好,就是經常打聽你的事情?!闭f到這里趙匡胤自嘲道:“在他眼里我這個老子還不如你這個西席來的厲害?!?/br> 李從嘉微微一笑:“算他有眼光,過些日子帶他來見我吧?!?/br> 趙匡胤沒有回答,垂眸半晌,最后才深吸口氣,慢慢吐出來說:“好!” 一錘定音,李從嘉心中也松了口氣,本來他還擔心趙匡胤不會同意他的苛刻條件,沒想到會這么順利。 當然順利的原因就是李從嘉并不是針對趙匡胤,趙匡胤早就研究過唐國樞密院的存在,然后算了算發現這些領兵之將除了李從嘉自己死死握著天策府和火器軍的兵權之外,其他人都是輪換著來,今天領這個兵明天或許會領那個兵,當然并不是直接讓上戰場,只是調動而已,調動之后會給將領和士兵磨合的時間。 既然不是針對,那趙匡胤也就沒別的想法,至于要特權……太子妃的父親已經是個特權了,更何況就算他想要也未必要的來,畢竟如果真算起來,他這是投降。 趙匡胤投靠唐國了! 唐王李從嘉直接封趙匡胤為紫亭候,并選中趙匡胤第四女為太子妃。 景瓊收到這個消息之后,整個人都愣住了,他怎么都沒想到明明是他要跟趙匡胤結親,怎么趙匡胤就不聲不響的跟唐國結親了呢?而且不僅僅是結親,是直接內附,也就是說趙匡胤……投降了? 景瓊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怎么會到如今這個地步,但是他知道有了趙匡胤加入之后,甘州……似乎真的守不住了。 景瓊沒有什么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想法,唯一的念頭就是若回鶻還是當年那般強盛……怎么可能如此輕易就被打到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實際上景瓊十分明白,哪怕在回鶻最強盛的時期,那時候擁有三十萬人口的甘州也未必是唐國的對手,你人再多,對方一個炮彈下來,一滅滅一片,這仗還怎么打? 最主要的是這樣的打仗方式已經擊垮了回鶻二郎的心理防線,回鶻人不怕死,他們能夠戰斗到最后一秒,就算贏不了也會用自己的牙齒咬下對方一塊rou,然而……唐國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就算回鶻人再怎么努力,也無法對敵人形成有效打擊,日復一日之后,唐國不可戰勝的身影越來越強大,回鶻人的信心湮滅不見,自然而然也就再也支撐不下去。 所以景瓊決定放棄刪丹,帶著族人離開這里! 這個選擇并不難以決定,因為回鶻人也并不是無路可去,在于闐的西面還有回鶻的一個分支在那邊生存,雖然這樣過去投靠很狼狽,也不會有什么好待遇,然而……總比死了強。 甘州回鶻不能滅族,至少不能在他手上滅族。 景瓊的腦子難得的清醒,他這個決定當然也有人反對,只不過他很平心靜氣說道:“不愿意走的人可以留下?!?/br> 留下? 面對魔鬼一樣的唐軍? 所有人都動搖了,他們不同意景瓊的意見主要是覺得作為可汗,景瓊這樣實在是太沒有骨氣,然而撇開這一點就會發現,景瓊是在盡最大的努力保全他們的族群。 景瓊沉聲說道:“跌倒了也未必沒有爬起來的時候,我們現在走是為了將來有一天再次回歸這片土地?!?/br> 這個說法勉強能夠讓人接受,然而有些將領想起曾經目睹過的唐軍的進攻方式,不由得產生一個疑問:這里被唐國占了,他們真的還有機會回來嗎? 不管有沒有機會,都必須走,當然景瓊說走也不是帶著所有人走,他還需要有人留下迷惑唐軍,為了給他們爭取離開的機會。 于是就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景瓊帶著他的親軍以及少數軍隊,還有高官和將領,偷偷離開了刪丹。 而留在刪丹的平民一無所知,第二日一早,所有人都還在正常的生活,有心人卻發現一些王府和高官家卻是大門緊閉。 景瓊偷溜這種事情就連李從嘉都沒想到,其實此時回鶻真要跟大唐死磕,也未必沒有一戰之力,畢竟無論是李弘冀還是李景達亦或是朱元,都還沒有對刪丹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合圍。 哪怕有趙匡胤幫忙也沒那么快,打城池容易,想要守住,并且徹底接收,安撫百姓,這才是真正不容易的事情,李從嘉寧可穩扎穩打,也不想前面打仗后面炸營。 所以等他得到刪丹百姓開始四下逃亡的消息的時候,李從嘉整個人都是納悶的,景瓊好歹是回鶻可汗吧?怎么連百姓都管不住了?這么私下奔逃……作為國都,這人心也太浮躁了吧? 或許……這是在故意誘導他們?示敵以弱?可是唐軍早就將刪丹視為囊中之物,李弘冀李景達和趙匡胤他們也不是容易自大的人物,景瓊怎么想出這樣的昏招來的? 李從嘉百思不得其解,別說是他,就連釋雪庭都沒有想到景瓊會帶著人逃跑! 李從嘉不知道景瓊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想了半天也只能讓前線那邊提高警惕,別被蒙騙。 得到李從嘉這個指示的李弘冀和李景達兩個人,心中越發謹慎,這一路的高歌凱旋的確讓他們開心,然而他們卻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知道越是到最后關頭越是容易迎來回鶻人的拼死反撲,所以他們推進的速度變得緩慢下來。 他們兩個不急,趙匡胤自然也不能急,他也意思意思的拿下了兩個城池,算是有戰功。 真正讓趙匡胤徹底服氣的就是李從嘉的大氣,在達成了協議之后,李從嘉直接就派來了一隊火器軍,當然還帶著各種新式武器過來,李從嘉似乎并不怕趙匡胤臨時反悔將他派去的人殺掉,扣下東西。 李從嘉這么大氣,趙匡胤自然也想做點事情,至少要給自家女兒加分,打下刪丹是個很大的功勞,所以趙匡胤偷偷帶著人摸到了刪丹,畢竟他對刪丹更加了解,所以知道刪丹城的弱點。 然而他萬萬沒料到,等待他的居然是一座空城。 第120章 趙匡胤站在大敞四開的城門前一時之間風中凌亂。 他想過很多種可能性, 這一次他是在賭, 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 如果成功,那么他不打招呼提前出兵的過錯也能被抵消, 如果失敗,大不了就是一輩子閑賦,反正李從嘉不可能出爾反爾, 取消婚約。 然而他怎么都沒想到會出現這樣一個狀況, 現在他要怎么辦?說是他偷偷摸摸過來然后把人都嚇跑了? 如果李從嘉傻瘋了才會信,問題是李從嘉傻嗎? 不僅不傻, 反而他的眼光準的可怕,這些日子趙匡胤一直在分析,他發現李從嘉每次要么不出手,要么出手時機都很準確。 比如說這次攻打甘州,無論怎么看都不像是倉促出兵, 反而像是已經準備許久。 問題在于他們剛跟歸義軍打完, 于情于理都應該在這時候收縮防線休養生息,然而李從嘉卻還在準備打仗, 這就說明他早就看出來甘州會亂, 這個亂還是大亂,像是之前爆發的那些起義軍之類的都是小打小鬧, 順化可汗的駕崩才是導致甘州整體崩盤的原因。 難道李從嘉早就知道順化可汗活不了多久?可能嗎? 趙匡胤想說不可能,卻又不敢鐵口直斷。 他身邊的趙普看趙匡胤面色忽晴忽暗,開口問道:“侯爺, 要上報嗎?” 因為趙匡胤被封為紫亭候,所以他的屬下跟著都改了稱呼。 趙匡胤閉目思索半天說道:“上報吧?!?/br> 他帶著來的人并不是很多,然而那并不代表不會走漏風聲,現在再悄悄帶兵回去也不是那么回事,還不如干脆一點,好歹他還發現了消息了呢。 高懷德作為趙匡胤的妹夫,說話比較直接問道:“侯爺,我們不進城?” 趙匡胤搖頭:“不能進?!?/br> 高懷德有些意外,倒是趙普明白了趙匡胤的意思,解釋道:“這是王城,象征意義不一般,若是攻打下來的倒也罷了,那樣也要留著王宮不能進入,如今戰事尚未發生,對方顯然是放棄了這里,那第一個踏入王城的就只能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