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德公公聽后高興應了, 今天是太上皇這些日子以來最開心的時候了。 孫保財聽太上皇讓他隨意說,還說無論說什么都行, 都這么說了那他就說唄,說些在紅棗村的事,說紅棗村現在的樣子。 因為心里有些小私心, 開始時努力在描繪田園生活有多美好… 嗯,力求讓已經退休的太上皇喜歡上田園生活,進而讓他兒子放過他… 如果太上皇知道孫保財是這樣的想法,一定會跟他說你想多了。 作為大景朝最尊貴的人, 這普天之下都是他景家的,他不是也是到了花甲之年才過上悠閑的生活,年輕人一定要做年輕人該做的事,詩酒田園生活等到他這年紀在過不遲。 太上皇對紅棗村開辦村學的事有印象,當時聽到覺的挺有意思,后來太忙就把這事給忘了。 現在聽孫保財說他們紅棗村,從六歲到十二歲之間的男娃,都要在村學讀完啟蒙書籍才行。 紅棗村的村學夫子除了啟蒙書籍,還會教孩子們算學,現在村里的男孩子都能讀能寫能算。 一個小村子能做到這樣,心里還是挺驚訝的。 這樣下去豈不是以后全村的男子都能讀寫算嗎。 想著紅棗村能做到這樣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村學是村里蓋的,而且對本村的孩子不收取費用。 請夫子的束修銀子都是村里出,不但如此村里還會給去村學讀書的孩子們,提供一套三百千的啟蒙書籍。 為了鼓勵孩子們讀書,竟然設立了各種獎勵。 而村里能做到這些,是因為當時邵明修當知縣時,批了一塊荒地給紅棗村當集體用地。 嗯,這地還用了什么分期付款,五年內把這慌地的銀子給衙門付完。 村學和村里修路的費用,就是從這集體用地里出的,有意思的是村里為了監督集體用地出產去處,還成立了村委會,光是聽著這村子簡直就是大景朝村子的榜樣嘛。 這些奇怪新穎的方式,不用問都知道這里大多數都跟孫保財有關。 當下來了興趣,讓孫保財詳細說說當時為什么這么做。 孫保財看太上皇想聽,就詳細說了一遍。 如果能引起皇家人的重視,也是一件好事,全民開啟民智對朝廷只有利,好處是促進社會快速發展,能發展到什么程度,到時就真的很難說了。 可能會出乎所有人的想象吧,現在大景朝的盛世景況,是眼前太上皇一手締造的,新皇如果沿用現今的模式,突破太上皇的政績很難只能保持吧。 這樣下去的弊端就是某一代皇子太過平庸,那么國力衰弱是必然的。 但話又說回來,教育普及不能只靠現在的官學。 大景朝的官學,還是縣學、府學、太學三種類型,每縣一所每府一所到太學這里已經是全國一所了。 整個國家只有一所大學,這個真的正常嗎。 這樣的教育環境教育成本高不說,還完全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只能讓少數人讀書以及少數人做官,大部分百姓還不是過著苦哈哈的日子。 可能是太上皇開始時說了,今天可以暢所欲言不治罪,所以把這些放在心里很久的話說了。 他從來不認同古代封建統治者,用不開啟民智愚民政策這樣的手段,能達到王朝長足發展的目的。 哪個王朝的興衰不過兩三百年,百姓吃不飽難道就不反了,愚民政策愚弄的不過是勞苦百姓。 最后推翻王朝的領頭人,還不是多數是那些勢大的家族。 看太上皇被他的言論說愣了,這才意識到剛剛說的太高興,嗯說的有點多了。 看太上皇此時正用若有所思的眼神看著他,當即呵呵一笑解釋道:“太上皇恕罪,以上不過是臣的個人觀點?!焙呛怯悬c尷尬,雖然說可以暢所欲言,但是他好像太實在了。 太上皇看著孫保財認真問道:“你真覺的開啟民智對本朝有利嗎,說說為什么?!?/br> 在孫保財的話中,都快給他描述了一個他沒想過的盛世先河。 當了三十五年皇帝,自然是最清楚眼下的情形,和將來會面對的問題,這些在退位前一晚都跟皇兒徹底聊過,相信皇上對孫保財說的話會很感興趣。 孫保財觀察太上皇并無責怪的意思,輕輕呼出一口氣。 隨即自信笑道:“臣認為開啟民智教育,應該作為一個國家長久的大事來做,開啟民智是在為朝廷培養人才,一個國家的教育強則綜合國力強。要想使國家人才濟濟,各項事業繁榮、蒸蒸日上發展,就必須建設好開啟民智的教育事業…” 如今的科舉制度,能為朝廷培養的是官吏,但是不利于其他行業的發展。 古語有云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現在的手藝人過于敝帚自珍,這樣很多好的工藝不但得不到發展,還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如果全民開啟民智,也多開些教授農民手藝的學校,這樣讓各個階層的人找到自己定位不是很好。 這樣有天賦愿意讀書的繼續讀書,沒有讀書天賦的也能學一門手藝養家,長久的道德思想固化,這些人只會對朝廷皇家感恩戴德。 孫保財看著太上皇認真嚴肅道:“ 一個國家要依靠各種行業的人才支撐,才能夠做到真正的繁榮富強?!?/br> 說完這話他都覺的好裝… 看太上皇笑笑沒說話,又去釣魚了,不由眉毛一挑心里納悶,這是聽進去了還是沒聽進去呢。 說了這么多,也是想這位能聽進去,到時跟他兒子說說,如果這事能成,他也算是為這里的百姓,做了點事不是。 太上皇這樣平淡的反應,感覺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心里升起一股無力感。 整理下心情看德公公帶人把燒好的炭火拿到了水榭里,后面跟著的人陸續把燒烤的東西搬過來,瞄了眼太上皇還在專心釣魚,索性起身走過去。 讓德公公給他在弄一套烤具炭火,等德公公吩咐人去做了,在他耳邊小聲吩咐,讓他去問太上皇要不要把他釣的魚烤了。 說完順便讓旁邊的人,把他釣的魚先拿下去收拾好,等會他打算自己烤。 他烤的魚沒有錢七烤的好吃,不過這東西在他看來要的是過程,感受的是親自動手的樂趣。 說完在旁邊看御廚把各樣調料擺上,小聲問著他這都是什么東西。 德公公聽了孫大人的話,覺的太上皇要是吃自己釣的魚肯定會高興,想著還是孫大人懂得圣心。 走過去詢問后,果然看太上皇高興應了,招呼小太監拿著盆過來,把太皇上釣的魚裝走。 數著看太上皇釣上來三條魚了,心里對孫大人更是佩服。 孫大人要是不來,太上皇要是始終釣不上來魚,后果簡直不敢想象,這要是在把身體氣壞了,他們這些人好日子也到頭了。 皇上給他們的旨意,是盡心伺候太上皇,不得出現一絲岔子。 剛剛看太上皇釣上魚時,心里真的是松了口氣。 孫保財等他的魚收拾好了,炭盆和烤架也送來了,拿著個小扇子開始煽火烤魚。 他們在下風處,煙氣是往下走的,不會往太上皇那邊飄,等會頂多能聞到魚香味。 心里對這些人的細心程度佩服,這么點小事都能注意到。 那邊御廚也在精心烹飪,兩人不時交流下心得,等烤好后先給太上皇送去。 孫保財拿過一條魚再接著烤,看他們烤的魚先被內侍嘗過后在端給太上皇吃,知道這是在試吃,對此理解就是覺的有些怪異。 如此美味竟然是別人吃剩的,噗,嗯想的有點多了。 太上皇嘗過后,覺的還是御廚做的好吃,讓人把這話傳給孫保財。 孫保財哪里用人傳話,一共就這么大的地方,太上皇說話又沒有刻意壓低聲音,聽不到就怪了。 于是笑著道:“臣做的自然沒有御廚做的好吃了,臣享受的是烤魚的過程?!?/br> 他要是比御廚做的好吃,那御廚就該失業了。 太上皇聽了孫保財的話,覺的很有道理,于是起身走了過來。 孫保財乖覺的起身,把位置讓給太上皇,拿了個小凳坐下,在旁邊指導下太上皇怎么烤魚。 等烤過一條魚,讓人把太上皇親自釣的魚,拿過來讓他老人家親自烤。 主要是讓他感受自己動手的樂趣,被人服侍的生活自然好了,但是偶爾動手體驗一番,會覺的挺有意思的。 太上皇嘗了一口親自動手烤好的魚,雖然不好吃,但是心里很有滿足感。 有些明白孫保財的意思了,這般又烤了一條魚,讓德公公給蕭愛妃送去。 起身對著孫保財吩咐道:“明天你吃過早飯過來,咱倆還釣魚聊天…” 說完擺駕回去,在這里一上午也是累了,回去午休會,休息好在找愛妃下棋… 回去午休前讓影衛回宮一趟,把他和孫保財說的話跟皇上復述一遍。 孫保財聽太上皇這么說只能應了,恭送他老人家走了后,才拄著拐杖往出走。 坐上馬車后,想著太上皇對他下達的命令,明白了他要做一段時間陪聊了。 皇上此時正在御書房里批閱奏折,看父皇身邊的影衛來了,放下手中的奏折示意他說… 等聽完影衛的話,不由陷入深思,他沒想到孫保財能說出這番話,他至今都沒弄明白,是什么形成了孫保財這般奇特的思想。 開啟民智談何容易,但是一旦持續去做了,那么成果確實非??捎^,他承認對他很有吸引力。 不管是誰做皇帝,都想成為千古一帝,哪個皇帝不想皇朝綿延千秋萬代… 但要做到這樣又是何其難,就像他想做的比父皇還好,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但是現在孫保財給了他一個希望… 想到這里眼眸里閃過一絲笑意,孫保財最擅長給人畫大餅,如今竟然給他也畫了一個。 孫保財就這樣一直當了陪聊一個月,他腿傷都不用拄拐了,這樣的生活才結束。 期間培訓師鋪子開業等事,都是錢七出的面,開業前給各大有名望的人家大臣家中發了請帖。 錢七回來說凡是發帖的人家都送了賀禮,當日還有一些沒送請柬的宗室來送禮。 對此孫保財知道,這是他一直做陪聊的回饋,對于太上皇這樣行事,心里自然感激,上位者能善用取舍之道,是這里百姓的福氣。 東城鋪子現在生意很好,知道有些人是看在天家的面子在照顧鋪子的生意。 孫保財送走太上皇,本以為能好好陪陪兒子了,這段時間他忙著陪聊,忽略了這小子很多。 小東西奶聲奶氣的說想他,哎呦把他的心都弄軟了,剛陪了兒子兩日接到旨意,讓他兩日后恢復上朝。 心里想著皇家這對父子這么剝削人,這是要鬧哪樣啊。 剛把老子送走小的又來信了,心里忍不住嘀咕,陪你老子一個月也沒見你給個工錢。 對于這旨意,就是有在大的意見,也不能說出來,自我平復了會,回去跟錢七說了回京的事。 錢七看孫保財郁悶的樣,心里有些好笑,都多大的人了還這般孩子氣。 想著最近身體的狀況,忍不住笑道:“回去也好,這里呆的時間也蠻久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