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節
就摔上了門。 小c在被趕出家門前,初二到中專的三四年時間里,家里的每一個人都在用態度告訴他,就是他的錯,是他害死了爸爸。 以前他覺得不是自己的錯,可是日復一日的被這樣指責了三年,被以害死親爸爸的兇手的態度對待了三四年以后,他自己也慢慢動搖了—— 難道真的是自己的錯? 真的是他,害死了自己的爸爸嗎? 這種心理上的折磨、甚至自我否定,才是最可怕的。 一直到了現在,他也還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錯了,當時如果他什么都不說,當做沒聽到,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可是已經過了這么久了,他已經三年沒有見過家里人了,昨天mama過生日,小c買了禮物回家,以為經過時間的流逝,家里人對待自己的態度會好一點。 沒想到他又錯了。 回到自己的屋子里以后,小c反反復復想了很久—— 他沒有辦法對任何人將這件往事說出口,幸好現在是一個網絡時代,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非常方便。 難以入眠的深夜里,他將自己的疑問發在了論壇,詢問更多的人對這件事的看法,也是想尋求一種……認同感。 因為他的標題起的挺吸睛,再加上這個話題也挺容易引起爭議,所以帖子熱度很高,很多人都在參與討論。 周菁菁和柯瑜正在暑假,跟所有年輕人一樣,她們已經離不開網絡了,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機,看看有沒有未讀信息,然后刷刷櫻桃微博、看看本地論壇有沒有什么新聞。 她們當然也第一時間就看到了這個帖子。 商夏聽周菁菁科普了一遍來龍去脈后,她還沒有要結束的意思,而是十分義憤填膺:“我理解不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如果每個人都因為立場不同顛倒黑白,那這個世界上還會有所謂的公正嗎?更奇葩的是,還有一些人純粹的就是隨波逐流,根本沒有自己的三觀更不懂得堅持的,看到別人都這樣,我就也這樣?即使是錯的?這什么邏輯?” “就像是樓里有個人說的,第一個踩在馬桶上上廁所的人,肯定不會想到,后面的人全都跟著他這樣做了。到了現在,如果有人說,我在公共廁所用馬桶是正常坐著的,居然會被人鄙視,覺得這個人是怪胎,不講衛生??墒撬腥硕贾?,馬桶就是坐著的,如果是讓人蹲著的,那為什么不直接安裝蹲坑?明明知道是錯的,但所有人都跟著那樣做了,并且還要反過來鄙視做得對的人?這是什么邏輯?” “就像那個樓主,他爸爸犯法了,他能夠大義滅親,要求爸爸去自首否則就報警,這難道不是一種高貴的、難得的品質嗎?為什么最后居然被全家逼得懷疑人生?” 或許是最近對這種事深有感觸,又或許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所以周菁菁的反應特別激烈。 柯瑜勸她都勸不住。 商夏想了想,慢慢地打了一行字發了過去:“菁菁,冷靜一點?!槐芈犠员┳詶壵吡鞯脑?。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段我很喜歡的作家的話,送給你,同樣的,我覺得你就在發光,并且永遠不會習慣黑暗,你要相信,這世界上肯定還是像你我一樣的人更多的。假如事實不是這樣,我們不是更應該堅持嗎?” 接下來周菁菁沒有再回復。 柯瑜又跟商夏聊了幾句,約好了下午見面沒多久,商夏就差不多要到站了,收起了手機。 == 秦麗君和宋恒已經離婚,宋恒還算厚道,離婚的時候夫妻財產是直接平分的,沒有起任何糾紛。 房子他也沒有要直接給了秦麗君,因為他要離開y城去別的城市了。 所以現在這房子就是秦麗君一個人的。 秦麗君聽到商夏的敲門聲一開門,看到背著背包穿著短袖,軍綠色薄外套,站得筆直的商夏,一瞬間眼淚就掉了下來。 而商夏也像她自己說的那樣,第一時間就準備開始行動起來—— 畢竟她的時間不多,距離暑假結束還有不到半個月的時間。 而宋蘭溪的車禍距離現在已經有六年之久了。 她出發的時間比較早,經過飛機和出租車后到了姨媽家里,又先安慰了她,跟她聊了聊,然后秦麗君就將當初宋蘭溪剛剛出事的時候的詳細地點、經過,以及最后警方給出的結果,所有她知道的,全都整理了出來。 這些天,秦麗君作為一個母親,也已經在行動了,她知道自己肯定做不到—— 可是沒有關系,她有錢,尤其離了婚,她又拿了一大筆錢,她自己要那些錢也沒有什么用。 秦麗君到處打聽y城出名的私人調查所,就是大家熟知的私家偵探,只是在華國不允許這樣的行業存在,所以一般大家都說是調查所之類的。 她托了人以后,那些人當然比她有門路多了,也多少得到了一點信息。 商夏在專心看那些資料的時候,秦麗君已經起身開始去準備午飯。 商夏低著頭—— 宋蘭溪是在她被抓走沒多久就出了車禍的,據說救護車還沒有送到醫院人就已經沒了,根本就沒有進搶救室。 y城并不是一個特意繁華的大城市,宋蘭溪出事的地方也不在市中心,而是在城西區一條有些偏僻的馬路上,不遠處就是十字路口。 據說當時宋蘭溪是準備去跟一個住在那附近的記者朋友見面談商夏的事情的。 可惜還沒有見到人,在去的路上她就出了意外。 宋蘭溪死后,秦麗君和宋恒忍著錐心之痛同意了法醫解刨尸體,就是為了查找兇手、以及在找到肇事司機后的量刑。 最后法醫給出的結果是,宋蘭溪被撞后并沒有當場身亡,她因為車禍肋骨骨折刺穿了肺部,如果能夠及時手術,是能夠救回來的。 可是因為那條路比較偏僻,本來就沒有什么人,再加上當時宋蘭溪出現在那里是一點十分,正是午休時間,更是人煙稀少。 肇事司機逃逸后,久久沒有人經過,宋蘭溪當時是昏迷狀態,就那樣死在了車禍現場,直到有車子經過發現后報警。 商夏吃過午飯用手機聯系了一下姜止戈,先去警局那邊了解了一下這個案子的進展—— 當然是沒有任何進展。 不過姜止戈還是給出了他的意見。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原版一直覺得有點別扭,修了一下。 本章小夏喜歡的那段話,引用自魯迅先生——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陽,我們自然心悅誠服的消失。不但毫無不平,而且還要隨喜贊美這炬火或太陽;因為他照了人類,連我都在內。我又愿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br> 我也很喜歡,用以自勉。 第159章 不忘14 警局這邊當年是接到了報案的, 出現了交通事故,交警那邊當然也來了人。 y城本來就不是什么特別發達的城市, 何況是六年多前, 那時候根本不像現在這樣四處都安裝的監控攝像頭。 當時調查了宋蘭溪車禍的金沙路上的為數不多的五家住戶,普遍都反映在車禍發生的時候沒有聽到什么異常的聲音, 大中午的他們也都吃過飯在家里睡午覺的睡午覺, 看電視的看電視。 住在路邊有車輛來來去去的聲音太正常了,他們都習慣了, 怎么會忽然出來看? 再說宋蘭溪出事的地方,距離金沙路上的五戶人家都不算近, 最近的一個也有七八百米的距離, 人在屋子里, 基本聽不到什么動靜。 他們把距離金沙路最近的幾個安裝了攝像頭的路口的監控錄像也全都調出來一一看過了那個時間段前后的車輛,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最后就是調查可能對宋蘭溪存在殺人動機的人—— 她只是一個單純的在讀大學生,大學還不是在y城本地讀的, 在y城根本沒有跟任何人產生過矛盾。 宋蘭溪是個還沒有步入社會的學生,不存在金錢糾紛, 也沒有談過男朋友,不存在情殺方面的問題。 關于宋蘭溪父母當時反應的她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吳愛華那邊□□的問題。 警方也做了排查。 當時不管是司法機關還是輿論都是站在吳愛華那一邊的,大家都認為出手傷人致殘的商夏罪有應得, 作為她的家人親人,站在她那一邊說話,想為她減輕罪名是可以理解的。 但大家不認為,吳愛華會因為這個就去找人殺人。 因為當時在所有人看來, 商夏會被關進少管所是一定的事情了。 她的家人做什么說什么都不重要。宋蘭溪出事,她的家里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吳愛華當時眼睛重傷還在醫院里住著,怎么可能有心情有精力去找人撞死跟他的事情關系不大的宋蘭溪? 可以說當時不管是交警還是警方都是很盡職盡責的。 現在還有當時辦案的一些調查記錄,可以看出來他們的確沒有敷衍了事,把能做的都做了。 得出的結論是,不存在什么□□、故意撞人之類的問題,的確就是一起單純的車禍,司機肇事逃逸了。 這樣的事情在全國各地、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在一些偏遠地區或者是幾乎沒有監控的小鄉鎮上,出現了這樣的車禍,基本上找到肇事司機的希望約等于無,很多時候就只能靠運氣。 幸好,現在社會越來越好,攝像頭安裝也是越來越多,越來越普及了。 商夏是以宋蘭溪親屬的身份到警局詢問進展的,其實姜止戈來的時間不長,跟那個案子沒什么關系,但他是警局的人,他態度熱情積極要幫忙,別的同事也不會攔著。 兩個人看了半天的記錄以后發現,跟沒看一樣,因為線索基本等于沒有。 唯一值得慶幸的一點是,六年多前科技還不夠發達,但現在可以了,根據宋蘭溪身上受傷的部位和受傷程度,可以用技術模擬出當時她遭遇車禍的情況。 能夠確定撞她的并不是那種跑長途運輸的大貨車。 事實上這一點也是最早被排除的—— 因為y城的金沙路本來就不是長途運輸車輛的行駛路段,包括y城周圍也沒有什么大型運輸市場,y城這邊很少見到跑長途運輸的大卡車。 撞了宋蘭溪的,只是一個面包車或者是皮卡之類的。 可是知道這個似乎也沒有什么太大用處。 商夏跟姜止戈道謝后,出了警局,就見到了等在外面的柯瑜和周菁菁。 很久不見,兩個女孩都成熟了一些。她們兩個也早就知道了這一次商夏為什么回來,尤其是見面的地點在警局門口,周菁菁和柯瑜臉上都沒有什么輕松的表情。 跟商夏打過招呼后,問了問情況,得到的結果也是不出所料。 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根本查不過來。 商夏知道,能夠在警局看到這么多東西已經夠了,警方可能做不了什么了。 接下來她得靠自己。 “還有我們啊?!敝茌驾颊f道。 三人一起不顧夏日炎炎,準備了一件長長的帶帽子的防曬衣,就開始行動起來。 先是再一次查找了當初的金沙路周圍—— 然而這里來了還不如不來。 因為現在的金沙路跟六年前的金沙路截然不同,原本這里比較偏僻,這幾年y城越來越繁華,這條路上的建筑物也漸漸多了起來,居住的人多了,店面也就多了。 早已經不是記錄里那個一條路上就居住了幾戶人家的荒涼模樣。 商夏還是想辦法找出了當年居住在這里的五戶人家,一個一個用手機聯系上了當年的住戶客客氣氣地又詳細詢問了一遍,當然,結果還是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