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節
書迷正在閱讀:呱太和刀子精[綜]、此生應不負[民國]、惡龍甜餅[娛樂圈]、陛下,別污了你的眼、神秘老公,太磨人、蜉蝣卷(重生)、原來我是未來大佬的白月光?、億萬盛寵只為你、全能學霸[直播]、心跳怦怦怦
不過還在忍受范圍內,葉君書暫時沒有什么反擊舉動。 回到家里, 就見李玙嚴肅著一張臉, 葉君書一看就知道他是被什么事情難住了。 葉君書問:“怎么了?” 李玙將手中的信件遞給他, “蘆關之事?!?/br> 葉君書一聽,瞬間就明白了。 他接過信件看瀏覽了遍,“很難辦嗎?” 蘆關之事李玙并沒有隱瞞葉君書,兩人也討論過, 不過因為不能親自去看看,他們也不知道情況如何。 兩人觀點一致, 都認為付鹽運使應該不會同流合污,更可能是被冤枉了。 只是從打探來的消息看來,情況對付鹽運使十分不利,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他貪污受賄,而且所貪之巨, 如果真被落實了, 滿門抄斬也不為過。 “找不到能證明他清白的證據嗎?”葉君書看完信件, 心里也有些擔憂。 他雖然沒怎么和付鹽運使打過交道, 但是他對這么一位耿直的官員挺敬佩的。 雖然他不知變通的執拗性子的罪過很多人,葉君書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葉君書很大度,一點兒也不計較。 說來他們也不是什么有什么大的矛盾, 充其量只是氣場不和,葉君書被看不慣而已。 兩人并沒什么交集。 “難。李玙搖頭。 如果堅持繼續深查下去或許能找到些證明清白的證據,但是時間太短,李他們的人也查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付鹽運使在蘆關過得并不好,獨木難支。 他一去到蘆關,還沒站穩腳跟,就數個政策下去,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 他行事還是太急了些,縱然看到看不慣的,也不懂得委婉,身邊沒有可以幫助他的人,實是寸步難行。 自古以來鹽行就是個暴利行業,朝廷掌握鹽引,商人為謀得這一鹽行的敲門磚,自然無所不用其極,高價賄賂,官商勾結乃是常態。 而惟利是圖的鹽商即使謀得“鹽引”,有資格販賣官鹽,也不會就此滿足。 他們為了謀取高額利潤不擇手段,不惜往官鹽中添加雜質,魚目混珠。 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官鹽的質量,老百姓自然不愿意買賬。這就導致了一種現象,私鹽比官鹽更受歡迎。 但是,實際上這些鹽商已經將私鹽、官鹽的經營權都攬入囊中,他們樂于見到這種情況,因為,私鹽比官鹽更加暴利。 中飽私囊的官員和鹽商,提高鹽價,以次充好,搞壟斷強買強賣,已經是鹽行的常態。 鹽價居高不下,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付鹽運使一去就貿然觸動別人的利益,翻船也是情有可原。 如果找不到證明清白的證據,很可能會造成冤假錯案。 付鹽運使被孤立,當地官員構陷,鹽商污蔑,人證物證齊全下,想翻身很難。 短時間內李玙也無法做什么,只能吩咐手下便宜行事。 葉君書想了想,也覺得這件事很是棘手。 “陛下應當不會誤會吧?”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也只能暫時寄希望于泰安帝的態度了。 只是這事泰安帝又交給了玳王去辦。 付鹽運使嚴格說來,可以算是泰安帝的人,不然也不會放到這么重要的位置去。 估計大家都沒想到,付鹽運使會這么魯莽吧。 或許不是莽撞,而是他拒不同流合污的舉止熱鬧了某些人。 不過就算泰安帝偏向付鹽運使,但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也無能為力吧? 更何況,泰安帝還信不信任付鹽運使還兩說。 葉君書琢磨琢磨,“蘆關是玳王的摟錢的地方?” 葉君書很快就相想通關節。 如果玳王想做事,想拉攏人,還要養門人的話,銀錢必不可少。 每個皇子都有自己的摟錢手段,葉君書可以理解。 就連七皇子也會給些商人庇護,收些供奉。 不過區別再于那些得來的錢本身干干不干凈。 七皇子名下養的門人什么的,都是精挑細選的,雖然可能會有點自己的小心思,但總體也是個好的。 七皇子絕不會縱容底下人打著他的旗號做壞事。 葉君書和李玙都知道,不過他們都沒去插手,只當不知道。 他們和七皇子之間的關系再親密,不該管的絕不會逾越。 七皇子并非能力不足,相反,他在領導方面十分優秀。 這是他們最欣慰的。 如果七皇子一旦發現底下的人有打著他的名義為非作歹,絕對是嚴懲不貸,半點不留情。 葉君書之所以知道,是因為這事曾發生過。 而反觀玳王,其底下的人好壞不忌,每年收到供奉,不會去追朔來源,根本不會管這些銀子會不會沾著別人的血汗。 很多時候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甚者給那些為非作歹的人撐腰。 因為他們能給他帶來巨額的利益。 這是葉君書最為不齒的地方。 葉君書即使不是天然立場站了隊,也不會站玳王那邊。 畢竟三觀不合。 李玙點頭,肯定了葉君書的猜測。 以前他們有所懷疑,只是沒有證據,而且種種交易掩在暗處,不特意去查探,基本無法發現。 現在倒是確定了,玳王是在給蘆關那些鹽商們撐腰。 于公于私,李玙也不想看到一個良臣被陷害導致落得不好的下場。 他準備多加人手派去蘆關。 李玙順便將事情的調查結果反饋給七皇子。 為此,七皇子還特地出宮一趟,與葉君書和李玙見面,商議這件事。 七皇子與葉君書夫夫兩意見一致,不希望忠臣被誣陷,最好能查明事情真相,得知他們已經加派人手過去,七皇子就稍稍放心了。 不過,“蘆關之事不是特例,鹽鐵茶葉這些是朝廷經濟來源之一,朝廷的利益大部分就是被這些螞蟥吸血吸走的,我知道這些行業里的水極深,有什么辦法可以打破這個慣例?” 按理來說,這些掌握在朝廷手上的暴利行業可以讓朝廷賺個盆滿缽盈,但是實際上朝廷所得不過十分之一,大部分所得全被下面的官商層層剝削。 即使朝廷已經有了又一賺錢渠道,但該朝廷的,不能少太多。 水至清則無魚,如果只是分出去一點,大部分還在朝廷手里,他們還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實際上,底下的官商比朝廷還富有。 葉君書問道:“七皇子認為該如何做?” 夏侯宣璟凝眸沉思,隨即道:“或許我們可以剝繭抽絲盤根問底,從源頭上遏止官商們貪污謀利的可能?” 七皇子看向葉君書,“比如從鹽引著手?” 這樣一來,無形之中就能解決掉這個問題,而不是強壓政策,以暴制暴。 葉君書贊賞地道:“沒錯?!?/br> “這事歸根結底,就是鹽引的問題?!比~君書欣慰之極,他覺得自己往后幾十年不用擔心時局動蕩不安了。 七皇子已經具備明君的特質,將來如果繼承皇位,一定能將大夏推向另一個高峰,說不定大夏盛世,會在七皇子在位之時實現。 而葉君書能看到的,是一個太平盛世,而不是支離破碎的一個國家。 有一個好的領導者,真是太重要了! 葉君書解釋道:“之所以會有官商勾結壟斷貿易,就是鹽行門檻太高,導致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因其私自販鹽量刑之重,除了敢于冒著生命風險的少部分膽大之人,大部分商人不敢輕易觸碰?!?/br> 葉君書諄諄道:“如果可以對鹽法進行改革,比如改變憑”鹽引“購買鹽的制度,降低鹽商門檻,而人們只需向官府支付一定的稅額均可販賣官鹽,如此,就消除了鹽商們憑借官商勾結得到的壟斷地位。 而大量鹽商的出現,供給市場的鹽就會更多,競爭力只會越大,這樣一來,鹽價也能降低,老百姓也能得到實惠?!?/br> 朝廷現今實施的是鹽引制,即商人花錢購買鹽引。商人憑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這是官鹽。 如果廢除銷售地界的限制,招販行票,只要想販鹽,就可以到鹽局納課,買鹽領票,朝廷只掌握鹽引的發布量,就變相的打破大鹽商的壟斷。 鹽商們想要做合法買賣,就必須購買鹽引,小販們想分一杯羹,就必須納稅。 夏侯宣璟聽了葉君書更加詳細的剖析,心中愈發敬佩,他眼神明亮,“子舟哥,你之所言,亦是我心中所想?!?/br>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是要改變鹽法。 不過每一個制度的變革,都需要一個過程,每一步都需仔細斟酌,還要考慮到改革之后帶來的可能后果,并提前想方設法予以防范。 每一個政策都有利有弊,朝廷一直以來握著,但是當這個政策利大于弊時,就可以去做。 “七皇子大可回去好好斟酌,我們或許可以借由蘆關之事推行出來?!比绻艹晒ν菩?,無疑會給七皇子的政績上再添一筆輝煌。 鹽法的變革是個趨勢,他們的步子沒邁得太大,從實際出發,也到了改革的時候了。 夏侯宣璟點頭,“我知道了,到時,子舟哥你可得幫我?!?/br> 葉君書笑道,“那是自然?!?/br> 七皇子帶著滿腔熱情離開,回去琢磨了。 不過很快他們就沒精力去關注蘆關和鹽法之事。 前兩日不過是一個倒春寒,泰安帝好轉得差不多的病情陡然加重了,甚至比之前更甚,已經到了起不來的地步。 葉君書和李玙等人聽聞,這才正視起來。 他們都覺得很奇怪,泰安帝的龍體安康他們自然都很關注,正是因為了解,所以才沒怎么擔心。 而眼看泰安帝就要好轉,結果就因為天氣突變,又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