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節
書迷正在閱讀:呱太和刀子精[綜]、此生應不負[民國]、惡龍甜餅[娛樂圈]、陛下,別污了你的眼、神秘老公,太磨人、蜉蝣卷(重生)、原來我是未來大佬的白月光?、億萬盛寵只為你、全能學霸[直播]、心跳怦怦怦
“大人可有好些?” “真是老了,老了,不成想一場風寒就將我擊垮……” 葉君書聽著兩人寒暄,看到不遠處桌面有壺有杯子,便走過去,碰了碰外圍,還透著些溫熱,便倒了杯水,然后遞給吳即韞,“大人,喝口水?!?/br> 吳大人剛剛喝了藥,肯定嘴里發苦,喝杯水會好受些。 吳即韞沒拒絕,一杯溫水下喉,的確舒服多了,看向葉君書的目光更是贊譽。 “子舟真是細心?!?/br> “大人過譽了?!比~君書恭敬道,“可還需要再來一杯?” 吳即韞搖搖頭,葉君書便取了另外一個干凈的杯子,倒杯給萬興昌。 吳即韞和萬興昌也不聊場面話了。 “還未恭喜子舟得了雙胞胎兒子?!?/br> 葉君書笑道,“謝謝?!?/br> 新生命總是讓人歡喜,尤其是對于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來說。 洗三那天吳即韞也在受邀行列,不過他那時已經生病,便只送了禮。 葉君書那時以為真只是小病小痛,畢竟年前吳即韞的身體還很健朗,所以也沒在意,只是如今看,真是一時半會兒好不了的啊。 葉君書和萬興昌沒在尚書府逗留很久,就告辭了各自回府。 葉君書回到家,天色已經很暗了。 李玙奇怪的問:“怎么這么晚?” 葉君書便將吳尚書的事說了。 隨后道:“觀這情況,吳尚書很可能會因為這次生病而辭官,屆時戶部尚書之位會空出來,萬侍郎很可能晉升為尚書啊?!?/br> 在尚書府邸并沒有透露出此些信息,葉君書是推測出來的。 他看向李玙,“你怎么想?” 李玙即使這幾個月專注生孩子養孩子,外面的事并不是一無所知,他一針見血道,“玳王剛剛封王,正是得意之際,戶部這邊一定會插手,端看這場博弈誰更高一籌?!?/br> “你的意思是,玳王會讓他的人入戶部?” “玳王和明家最插手不上的便是戶部和兵部,他們野心勃勃,定會想方設法讓這兩部的主要職位都安插上自己人?!?/br> 并不是說他們在這兩部就沒有自己人,據葉君書所知,右侍郎和金部郎中都是明家的人,只是戶部的話語權并不在他們身上,上有戶部尚書和萬侍郎壓著,中還有同職位官員制衡,所以翻不起多大浪。 不比禮部、刑部這些部門,差不多到了一手遮天的程度。 擁有最大話語權的,明里暗里幾乎都是明家的人。 其他勢力的人在這些部門里,只能勉強牽制。 如今玳王等自然不滿足現狀。 無論想做何等大事,無外乎錢和權。 戶部是泰安帝極為重視的一個部門,其尚書之位只能他的親信來坐。 如果玳王想將戶部掌控在手里,勢必會起一番爭斗。 而兵部掌控在李家人手里,在李家的嚴防死守下,玳王的人根本安插不進去。 他們想沾兵權,以前在李長川不良于行的時候都沒能吃到這塊肥rou,現在更不可能。 既如此,玳王和明家,只能把目光放在戶部。 葉君書想通了這點,對于吳尚書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的事便實起了懷疑。 如果不是巧合,那會不會是因為吳尚書擋了別人的路,所以就被重病了? 而且到如今,葉君書也猜不透萬侍郎到底是屬哪一邊的。 雖然明面上他是泰安帝的心腹。 但葉君書卻記得,他的兒子萬修和,當年可是試探過自己,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對明家的推崇。 在官場上混的人,哪個不是戴了面具? 葉君書很多都是憑日常相交和直覺判斷出來的立場,雖然沒出錯過,但更多都是將自己隱藏得很好。 很多和葉君書面上交好的人,葉君書心底也是有幾分防備的。 葉君書思來想去,恐怕這次泰安帝會和李家無形中聯手,將明家的氣焰壓下去。 李家也不會坐看明家的勢力越來越大。 “恐怕這次玳王的算盤會落空?!碧┌驳劭刹簧?,肯定不會將財政大權交給自己不信任的人。 李玙看看葉君書,“你自己小心為上?!?/br> 這次博弈眼看將會以戶部為盤,葉君書身在局中,自然避無可避。 雖然有一定危險,但贏了的話,他們也會得好處。 葉君書微微一笑,“嗯,我會小心的?!币婚_年就有如此大戲,葉君書表示,其實他還蠻期待的。 葉君書看著李玙,發現還是阿玙冷靜自持的分析朝中局勢時最耀眼最迷人。 他的阿玙,就不該被束縛在后院這一畝三分地中,他是能和自己一起并肩的人。 或許可以說,他比自己還厲害。 如果阿玙不是哥兒,他的成就會更大。 “還有三十四天?!卑_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一般坐月子需要坐滿三十天,但阿玙是生了雙胎,需要坐滿四十天,不然容易落下病根。 而且聽大夫說如果養的好了,以前身體的一些病根也會痊愈,李玙自然重視,不會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鬧著提前出月子。 即使悶在屋子里再難熬,李玙也是準備做足月子才出門。 葉君書低頭親親李玙的額頭。 “辛苦你了?!?/br> 李玙抬頭看了看葉君書,唇角幾不可見的勾起一個弧度。 “吾之所愿?!?/br> 第245章 第二百四十五章 吳尚書這一病假, 不知不覺就過了一個多月,戶部上下同僚們似乎意識到了什么,心思浮動,大部分人都活躍許多, 天天都很熱鬧。 老大不在, 左右侍郎中便以左侍郎為主, 右侍郎為輔一同代管戶部。 兩人都是戶部二把手,如今一把手不在,他們威望更甚,多的人去討好, 不過工作反而進行得很不順利。 左右侍郎自然都想上位,如今雖然是左侍郎更勝一籌, 但是一日不確定下來,右侍郎都有反撲的機會。 兩方主要勢力角逐,自然搞得整個戶部烏煙瘴氣。 葉君書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不過他還算御下有方,兩位主事一副緊跟隨他腳步的樣子, 不過員外郎呂群英倒活躍,他本來就對葉君書心里不服氣,平時礙于葉君書表現得還算可以,但如今有了機會,自然又起心思。 不過有葉君書壓著, 總算沒敢太過分。 期間葉君書和其他幾位同僚又去探望過幾次。 吳尚書已經在好轉,但終究傷了元氣。 不過大家打注意力很快就轉移,科舉在即, 再多的勾心斗角也為之一緩。 葉君書雖然沒有摻和到這次科舉中,但是家里有兩位考生,葉君書自然十分關注。 以他如今的資歷,去做縣城府城的考官之一還可以,但是會試的考官還不夠格。 葉君書和溫畢華都經歷過一次會試,流程沒有變動。 待報名之日到來時,早早排隊報名拿到號,隨后就安心復習功課等待會試到來。 李玙的身體已經休養好,亦開始回軍營。 不過到底孩子還小,李玙放心不下,基本每天都會提前一點時間回來。 葉君書則開始打聽這次會試考官人選。 這次主考官倒沒有像上一屆那樣,久久定不下來。 報名剛開始沒兩天,就定下考官了。 這次的主考官,卻是葉君書的老熟人,翰林院掌院學士明鵬展。 葉君書曾在他手下做過事,對他自然了解幾分。 而副考官中,一位是戶部右侍郎盛文柏,一位是葉君書不認識的。 葉君書倒沒想到,盛文柏竟然被選上去。 這無疑是為他爭選戶部尚書多添一筆優勢。 而更讓葉君書意外的是,鄧鴻遠竟然也在同考官的名額中。 自去年懷川一事,鄧鴻遠就沉寂了下去。 蓋因四殿下的關系,泰安帝并沒有對鄧鴻遠做出懲處,只是冷處理。 不過因為明家,這次機會將功贖罪了。 葉君書心思轉了轉,就想到這層。 想來也是,鄧鴻遠本人的才能是有的,而且還是堅定的大皇子黨,就這么被放棄就可惜了。 借由這次科舉起復,到時就更好安排職位了。 當務之急,還是需要給家里兩個考生做個考前培訓。 如果他們足夠優秀的話,倒不用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