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節
書迷正在閱讀:呱太和刀子精[綜]、此生應不負[民國]、惡龍甜餅[娛樂圈]、陛下,別污了你的眼、神秘老公,太磨人、蜉蝣卷(重生)、原來我是未來大佬的白月光?、億萬盛寵只為你、全能學霸[直播]、心跳怦怦怦
此時正是盛夏的季節。草木郁蔥,蟲鳴蛙叫。 入眼之處皆是綠,無數野花點綴其中,田野上的稻谷已經抽穗,看得人心生喜悅。 端看著這些景色,就覺得心曠神怡。 葉君書一路走來,去路過的地方不少,但還是覺得,家里的一景一物最牽動他的心。 因為前年科舉回鄉過一次,這次葉君書的心情比較平靜。 反倒是雙胞胎們,他們還記得上次認識的小伙伴,這會兒回憶起來,小嘴巴一直叨叨叨的,還千里迢迢帶了一大堆小玩具回去,準備和小伙伴們一起分享。 葉君為還扒著葉君書道:“大哥,等我們回家,咱們再造一個游樂園好不好?” 葉君書想了想,覺得這個主意挺不錯。 雖說鄉下孩子娛樂活動多,上樹掏鳥下河摸魚,上山摘果子等等。 但也不嫌多。 在村里找個地方建個游樂場,可供全村孩子一起玩耍,不失為一件童趣。 葉君書原本想著將他們這一支遷出來,后來想了想,覺得這件事暫且不急。 葉家村很好,葉君書也有將來辭官退休后在葉家村養老的打算。 而且,他們家最艱難的時候,是鄉親們的善意相待才讓他們活了下來。 這份恩情,他一直銘記在心。 葉家村就是他的根,鄉親們這么好,葉君書已經想好了,他應該將葉家村的族兄族弟都培養起來。讓村里越來越好。 他將來也多些助力。 他們同宗,利益本來就是綁在一起的。 葉君書在朝廷上還是勢單力薄了些。 且看那些世家大族,哪個不是枝繁葉茂的,幾代以外的都還算進族人去庇佑。 葉君書想在官途上走得更遠,單單有李家是不行的。 而且這樣的話,待他百年后身死,葉家就一朝回到解放前了。 葉君書可不想他的族人再次回到任人宰割的田地。 百年后的事他管不著,但在他有生之年,他希望葉家能夠繁榮昌盛,在各行各業有所成就。 葉君書覺得他們具備這樣的資質。 要錢,他們有,有昊子哥的商隊在,他們不缺錢,葉君書準備給村里買幾百畝作為祭田,孩子們的一切學費都由他來出,免費教學。 有資質的孩子他們也有。 葉君書曾經教導過村里的孩子,他覺得孩子們都很聰明,而且很有韌性,即使有些比較愚笨,但勤能補拙,好好栽培的話,前途亦不可限量。 葉君書心里有了數,只待將來怎么施行。 他家里兄弟多,但若能更多些出息的同族,就更好了。 葉君書此行回去,除了李玙入族譜祭祖的事,另一件就是這個事了。 他帶了很多啟蒙書籍和在京城收羅的他覺得有用的書籍,不僅僅包括四書五經。 還有葉君書這么多年來抄寫的書,雜記逸聞等都有涉獵。 他準備在村里建個圖書館,開拓孩子們的視野。 相信有鄉親們的配合,多年后他們葉家的后輩,皆能有所建樹。 這樣一來,他既能回報鄉親們,又能在將來增添助力,一舉多得。 葉君書一行人一路兼程,終于踏上熟悉的路口。 雙胞胎和勤哥兒本來就扒著窗戶看外面,待看到熟悉的道路。 葉君書還沒開始激動,葉君為就興奮地大喊道:“我記得這里,我們要到家啦!” 徑哥兒同樣興奮:“到家啦!到家啦!” 這條路正是他們回村的必經之路,也是當年葉君書和李玙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葉君書和李玙對視一眼,忍不住露出笑意。 第201章 第二百零一章 遠遠的就看到葉家村影影綽綽的嵌在青山碧水間, 意境優美。 李長川從馬車里出來,看到這樣的景色,心里滿意地點點頭。 想不到這么偏僻的地方,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貧瘠破舊, 比邊塞那邊的環境好多了。 他只覺得心中那口濁氣都呼出來了, 頓時身心舒爽。 這里給人一種平靜祥和的感覺。 不過也對, 如果是太惡劣的環境,也養不出葉家幾兄弟這么鐘靈毓秀的人,葉家村的風水挺好的。 葉君書自然看到李長川沉穩的表情下的愜意悠然,心知他沒有嫌棄自己的老家, 心里松口氣。 隨即笑道:“大哥,前面就是葉家村了?!?/br> 李長川點頭, 露出一抹笑:“很好?!?/br> 雖然知道李大哥不是嫌貧愛富的,但是葉君書也不想讓人覺得李玙和他結契是委屈了。 李長川的雙腿不適合長途騎馬,所以基本一路上都是坐馬車。 真是渾身筋骨都僵硬了,極其不自在。 不過李長川失去后懂得了珍惜, 對自己的雙腿十分看重,自然重視保養。 他還有很多想做的事,可不想因為兩條腿被耽擱了。 所以除了一開始能站起來后激動了一段時間,后面就老老實實的養腿了。 在李玙的嚴格盯視下,李長川每天只有半個時辰的放風時間。 可把他憋壞了。 李長川看了看距離, 一本正經道:“不如走過去吧?!狈凑贿h,而且出來走走松一下筋骨,就輕便多了。 葉君書想了想, 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他騎了那么多天的馬,也是累得不行,走動一番肯定會更舒服。 孩子們一聽,大人們都下馬走路,也紛紛跑下馬車,你追我趕的嘻嘻哈哈往前跑。 葉君書和李玙將馬交給別人牽著,自己徒步往前走。 這條路葉君書來回走了無數遍,并沒有什么危險隱患,所以孩子們跑得遠了也沒關系,這條路通往的盡頭就是他們葉家村。 李長川問道,“小叔這些年一直住在葉家村??!” 去年李宏英和葉君書在京城相遇時,已經聽葉君書描述過,不過很多事還是基于想象。 如今眼前的一切和想象重合,李長川對小叔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有了體會。 葉君書含笑點頭,“小叔在這里的這么多年,基本經常從這條路往返縣城賣獵物?!?/br> 李宏英在這里并沒有買田,就造了一間簡陋的屋子,平時就靠打獵賺取生活費,或是低價賣給村里人。 后來李宏英離開,不但將自己多年的積蓄給了他,還將賺錢的路子交給了他。 李小叔對他們葉家的恩情,不亞于明阿姆。 葉君書的笑容更深。 這也是他對葉家村念念不忘的原因,雖然他自幼失怙,但除了前兩三年的比較艱難,但并不苦。 他記住的更多是鄉親們的善意,即便有些比較嘴碎,但該搭把手的還是會搭把手。 總體來說,葉家村人即使有自己的小私心,但心地都很好。 葉君書回想起來就滿是感慨。 不多時,前面鬧哄哄的,葉君書抬眼一看,雙胞胎和勤哥兒甩著雙腿跑回來,身后還跟著一大群人。 葉君書眼睛一亮,快步迎上去。他揚聲喊道:“明阿姆,榮伯……” “舟小子誒!真是舟小子!” “舟小子回來了!” 孩子們跑到葉君書身邊就停下腳步,站在葉君書身邊,眨著大眼睛看著滿是激動的鄉親們,顯得十分乖巧。 一場久別重逢的會面略過不提。 明阿姆直摟著雙胞胎不放,好一會兒才平復心情,他可還記掛著另一件事。 于是目光在四周逡巡,待看到站在葉君書身邊唯一一個成年的哥兒時,先是一愣。 葉君書見狀,便給鄉親們介紹道,“這是我的夫郎,叫李玙。這是我大舅兄?!?/br> 李長川兄弟倆點頭示意,態度友好。 明阿姆看著李玙,眼睛一亮,試探性地喊聲,“舟小子家的?” 李玙點頭,尊敬地喊了聲,“明阿姆?!?/br> 他上次來過,還記得部分鄉親。不過那時他是以葉君書朋友的身份,且戴著面具。 這會兒他是以葉君書的夫郎身份站在這里,而且沒有戴面具,意義不一樣。 鄉親們一時沒將上次的人聯系一起也正常。 不是所有人都能將李玙戴和不戴面具的樣子都能認出來的。 明阿姆見對方沒可以這個稱呼,還叫了他,頓時喜滋滋的“噯”了一聲。 聽說舟小子家的這個還是官家之后,不過一點兒也沒擺譜。 一時之間鄉親們各種熱情的稱呼都來了—— “玙哥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