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節
書迷正在閱讀:呱太和刀子精[綜]、此生應不負[民國]、惡龍甜餅[娛樂圈]、陛下,別污了你的眼、神秘老公,太磨人、蜉蝣卷(重生)、原來我是未來大佬的白月光?、億萬盛寵只為你、全能學霸[直播]、心跳怦怦怦
葉君書挑眉,“當然,如果你真的喜歡他,會一直拖著對方,逃避和對方結契嗎?” 真喜歡一個人,那是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和對方黏在一起,就好比葉君書,自確定自己的心意后,就無時無刻不想著和阿玙結契過一輩子。 溫畢華底氣不足道,“我是不想那么早結契啊……” 他是個嫡次子,被寵得有些任性,說想專心科舉不想分心,他阿姆也由著他,還千里迢迢陪他來京城住下。 這理由說出來誰信? 葉君書可不認為自己的晚婚觀念能影響到這些土生土長的古人,他可沒在口頭上說過這些話。 溫畢華現在的年紀還未結契,他已經是大齡未婚行列的了。 說什么不想太早結束單身?不過是愛得不夠深罷了。 葉君書問:“你現在還難過嗎?” 溫畢華仔細感受了下,“好像不怎么難過了?!闭f出來后舒坦多了,只是想想還是覺得有些郁悶。 溫畢華悶悶道,“我阿姆已經在為我物色側室了?!彼幌虢Y契,阿姆以為是因為小青梅不要他了還在傷心,就說不娶正夫郎可以,但身邊還是有個伴比較好,畢竟年紀不小了。 葉君書聽到這個就下意識皺眉,他自己不想三妻四妾,只想結契喜歡的人的,但他知道這是這個時代的常態,葉君書沒有權利要求別人和他一樣這么做。 只是到底覺得不太舒服。 葉君書淡淡道,“你自己覺得吧?!?/br> 溫畢華苦惱,“我不太想,看你和茂林和喜歡的哥兒結契,很幸福的樣子,這樣或許會更好?!?/br> 他的父親有兩個側室,而且還是很受寵的,他阿姆雖為正室,但和他父親一直是相敬如冰,如果不是阿姆外家厲害,被吹枕頭風休棄和離都有可能。 幸好那兩個側室只生了幾個哥兒,不然他和大哥的地位肯定會被動搖。 現在雍州那邊的管家權他阿姆早早移交給了哥么,他不耐看那些側室的臉,就跟著溫畢華來上京了。 溫畢華的意見他阿姆一向很尊重的,不會多加干涉你。但這次下了鐵心,他一時也沒轍。 葉君書想了想,便道,“設身處地的想,如果你是哥兒,在知道自己的夫君有側室的時候,會和你交心嗎?” 溫畢華如果羨慕他和余茂林夫夫和瑟,生活美滿,那如果身邊多了個側室,恐怕很難如愿。 這世上哪有那么美的事? 溫畢華思索片刻,下定決心,“我回去和阿姆好好談談?!?/br> 葉君書沒說話,看他自己怎么想的吧。 溫畢華還待說話,玩鬧了好久的孩子們,頂著一張紅撲撲的臉興匆匆的跑過來。 “大哥大哥!” 雙胞胎撲到葉君書腿上,仰頭看著葉君書,笑得一臉燦爛。 葉君書見他們的腦門上一層汗,正要找帕子給他們擦汗,一旁的家仆極有眼色的遞過來。 葉君書一邊輕輕給他們擦汗,一邊柔聲問,“好玩嗎?” “好玩!”雙胞胎響亮的應道,眼睛亮晶晶的。 后面路哥兒幾人也拿著風箏走過來。 還沒走到,小世子就嚷嚷道,“子舟哥,有水嗎?好渴??!” 真是自來熟,一點也不客氣! 葉君書心里嫌棄,但還是讓家仆送上水囊。 孩子們跑跑跳跳大半天,應該也渴了,便也喂他們喝溫水。 孩子們這時才看到一邊熟悉的人,紛紛揚著笑臉喊道:“畢華哥!” 溫畢華暖暖的應聲“噯!”然后和孩子們一本正經的聊天。 放飛的鳥兒全部回歸。 葉君書看著慢慢走來的李玙,露出一抹笑。 “我們開始準備午膳吧?!?/br> 跟著來的家仆已經在合適的地方搭好爐子。 他們是準備燒烤的,燒炭、燒烤架,燒烤夾等所有應備的物事一應俱全。 小世子看到這些稀奇物,躍躍欲試,挽起手袖就來幫倒忙。 葉君書看得橫眉豎眼,但看路哥兒如此耐心的教人,還是沒說什么。 他在專心給他的阿玙烤串串,另一旁還有幾張嗷嗷待哺的小嘴。 人多就熱鬧,總得來說,他們皆乘興而歸,過了一天十分愉快的假日。 生活繼續回歸正軌。 葉君書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將前面兩年的收支看了遍,更前面的還沒來得及看。 戶部掌管國庫,這幾年大夏看著國力強盛,百姓生活富裕,但實際上國庫并不是很充裕,且有些賬目明顯有些問題。 前幾年邊境不穩,耗費了很多財力,且賬上真正入國庫的稅,近來還有減少的跡象。明顯入不敷出,若說這里面沒有貓膩,葉君書是不相信的。 只是他才剛坐上這個位置,一時不好貿然做大動作,他還需了解更多情況,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不過即便暫時不深究,他還可以從其他方面提些建議。 葉君書了解了度支部的辦事流程后,結合實際,改進了流程,省了一些不重要的繁文縟節,順便改進了些做事方法,幾天下來,效率高很多,出錯率也少了。 葉君書挺滿意,然后繼續看賬本。 第173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除偶爾突發特殊事件臨時召開會議外, 戶部管理層基本一個月開一次例行會議。 不像葉君書所知的,和翰林院一樣,基本每天都要開早會。 今天是葉君書第一個參加如此重要的會議,參加人員并不多, 四位分屬郎中, 戶部郎中趙恩學, 倉部郎中瞿建中,金部郎中尹代平;左侍郎萬興昌,右侍郎盛文柏,還有最大的上司戶部尚書吳即韞。 葉君書剛上任沒多久, 而且也是一眾中年紀最小的,基本上是多聽少說, 除非必要,才會開口。 這段時間是最忙碌的時候。 去年的各地稅賦賬本數據匯集到戶部進行最后的統計整理,今年各方的支出預算也要有個規劃。 近幾天朝堂上為軍需之事吵得翻天地覆。 這些天各駐軍將領,都上書需要今年上半年的補給。 駐守邊境的有三大軍區, 一個是李家駐守的威武軍軍區,一個東南軍區,毗鄰海域,主要是防范來自海山的海盜倭寇,有點類似海軍。 一個是北方軍區, 另一個是李家駐守的西南軍區。 三大軍區牢牢將大夏守護在內,形成牢不可破的鐵三角。 邊塞境地總體還算太平,但每年的軍需補給都是一個龐大的數額。 每到這個時候, 戶部上下都叫苦不迭。 因為他們無法給足各大軍區的需求,只能互相扯皮,爭取削減一些。 并不是他們不想給,而是他們根本給不出來。 各大軍區的需求都多,滿足得了這個,滿足不了那個,和稀泥的辦法就是三大軍區的補給都削減個比例。 國庫本來就不充盈,而且還要預留一部分,以備不時之需,再加上還有其他窮困地區要救濟的。 晉江那邊的事剛剛過去,民眾的的目光還未徹底移開,今年的救濟還是要分一部分運送過去的。 林林總總分下來,能給軍需這些大頭的就不夠分了。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只能想辦法節流。 但在葉君書看來,開源比節流更有效。 他聽了其他同僚的報告,總的來說稅賦的大頭來源在田賦上,其他租稅等各占比例不等。 這是因為一直實行的是以土地稅為主,以商稅為輔的稅收制度。 但以葉君書的目光看來,這個時代的土地生產力極其低下,而且基本是靠天吃飯,一個天災下來,哀鴻遍野,毫無應對之力,對時局動蕩的影響非常大。 自古以來朝代更替,除了上位者自己作死,就是天災人禍導致民動顛覆朝代的了。 這是一個極大的弊端。 我朝雖不閉關鎖國,但對商業極不重視,自古士農工商,商為末流,在人們心里根深蒂固。 朝廷不鼓勵商業發展,商業稅這一塊,就起不來,只能形成惡性循環。 在葉君書看來,鼓勵商業、規范完善商業稅的征收制度很有必要。 比如鹽、茶、酒等貨物貿易是個暴利行業,增加此類的稅收比例。 當然,大夏畢竟是個農業為主的大國,不能說像桑國那樣,全民商貿,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過如果把握好兩者之間的度,其中的可行性很大。 葉君書和葉君昊發商隊合作,從近年的分紅,就能看出其龐大的利潤。 既然不閉關鎖國,何不由朝廷組織向外行商?朝廷負責為商隊提供庇護,收取一定的利潤,出海前往各地買賣,說不定還有幸能發現新大陸。 這樣既保持了朝廷不與民爭利的思想,堵住迂腐古板的人的嘴,從而推動商業的發展。 葉君書的腦子轉得很快,迅速分析各種開源方法的利弊。 當一個想法得來的利益遠遠大于帶來的弊端,這個做法就可以進行下去。 只是他是度支郎中,坊市貿易這一塊并不歸他管,葉君書如果就這么提建議,先不說行不行得通,單他的行為就是沒將金部郎中尹代平放在眼里。 越俎代庖,是職場上的一個禁忌。 戶部尚書吳即韞,見葉君書除了報告本職工作,一直沒說話,便溫聲詢問道:“葉郎中,你認為此事如何做更好?” 葉君書道:“回大人,下官認為,開源比節流更有利?!比~君書自然不會傻得說削減軍區的補給。 且不說他和阿玙的關系,他本人對軍人都是極為尊崇的,他們在如此惡劣的環境,還用自己的身軀堅韌不拔的守衛大夏,震懾四方,守得一方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