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
書迷正在閱讀:呱太和刀子精[綜]、此生應不負[民國]、惡龍甜餅[娛樂圈]、陛下,別污了你的眼、神秘老公,太磨人、蜉蝣卷(重生)、原來我是未來大佬的白月光?、億萬盛寵只為你、全能學霸[直播]、心跳怦怦怦
傳臚大典之后,金榜會被送出太和中門,至東長安門外張掛在宮墻上,供外面的人瞻仰。 而新科進士們, 則會直接從皇宮出去,打馬游街。 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便是如此形容。 從很早之前開始,葉君書就知道南阿麼他們早早就定好視野極佳的茶樓位置,就只等這一天的到來, 為此付了極高的定金也不覺得心疼。 他相信很多人也早已事先預定了新科進士會進過的地方的位置,以便觀看。 這讓一向淡定的葉君書此刻心里都惴惴的,不知自己的名次如何, 希望不會讓孩子們失望。 而且,阿玙肯定也會前來觀看,如果自己的名次太低,他都覺得丟臉了。 葉君書只想在阿玙面前展現自己更好的一面。 他余光看向其他人,自己的位置看到的并不多,余茂林一臉的鎮定自若,倒是他后面的那名進士,已經在頻頻擦汗。 葉君書觀好友如此,那顆跳動不安的心,稍微平復了點。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變得堅毅。 而此時殿中,眾大臣正為后面的排名爭執不休。 雖然前三名已被皇帝獨斷專行的定下了,當然,這是皇帝的權利,大臣們沒人傻得發表意見,畢竟這是個實權皇帝,不是傀儡,沒人敢在老虎旁拔須。 但是二甲第一名,也就是傳臚,這個名次也是相對重要的。 畢竟傳臚是要在大殿中宣讀所有進士的名次,可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露臉機會。 這個傳臚,要在前十名中的七名里產生,而這七位里,有一個是戶部左侍郎之子萬修和,一個是吏部侍郎之嫡孫龐禮贊。 這兩人之中的才華不相上下,誰當這二甲第一名都有人持反對意見。當然沒人覺得他們會徇私,畢竟前三名已經確定,而這兩人的確同樣優秀,同樣擔得起第四名。 “陛下,萬修和這些年在文人圈子頗有名氣,令同齡人敬服,可見其才能不一般,這傳臚的名次,當他莫屬?!币粋€胡子花白的高官發表意見。 “此言差矣,萬修和在此次會試中名次落后龐禮贊數名,可見龐禮贊的才能更甚,本次傳臚理應是他?!绷硪淮蟪汲鲅苑瘩g。 “非也非也……” 群臣吵鬧成一團,一旁的武臣作壁上觀,他們一向和文官不和睦,在此間也沒什么發言權,就在一旁圍觀看戲。 泰安帝見大臣們吵成一團,誰也說服不了誰,就一陣腦仁殼兒疼,他便詢問站在前頭,一直沒有說話的高官,“明卿,你怎么看?” 明相邁出一步,恭敬彎腰行禮,“回陛下,既然眾位大臣始終無法達成一致,不如喚新科前十名入殿,當場再考核一番如何?” 群臣頓時安靜,再無異議。 泰安帝聞言,滿意地點頭,“明卿此言有理,傳新科進士前十名進殿吧?!?/br> 葉君書等人在外頭等待良久,突然就聽到里頭傳來一聲唱喏:“傳余茂林、葉君書、 鄧鴻遠……進殿!” 一共喊了十個名字,并不全是貢士排名前面的,葉君書心頭一跳,應該這些就是殿試選出來的前十名了。 他和余茂林都在名額里。 葉君書心中一陣喜悅,這說明,他考的最終名次在前十名里,就算沒有一甲,也在二甲里頭,這稱得上是個好消息! 葉君書忙斂住心神,跟隨被點到名字的人的腳步,在太監的引領下,往前方走去,進入太和殿。 葉君書等人給泰安帝行了禮,規規矩矩地站在中間,兩旁站著朝廷的文武大臣。 雖然這次喊這些人進來,是為確定傳臚的人選,但泰安帝并沒有直接就問萬修和和龐禮贊,他將目光投注在葉君書身上。 他對這個年輕人的印象很好,小小年紀,態度不卑不亢,心胸疏朗。雖然只簡單交談過一會兒,但是聊天聊得很舒服,足以讓他對這個年輕人產生好感。 況且這個年輕人的才華驚人,至今出的對子無人能對,而這個余茂林,脾氣有些孤傲,在官場上是不受歡迎的,很容易受挫折,不過年輕人,還可以慢慢打磨。 想到這,泰安帝頗有興致地開口:“朕記得,今年元宵佳節,大街小巷流傳了兩副許久無人能對的上聯,可是在座的哪位出的?” 葉君書和余茂林對視一眼,齊齊出列,葉君書躬身道:“回陛下,此乃學生與友人茂林一時興起之作?!比~君書沒想到,他們隨意寫的對子到現在都還有人惦記著,而且傳進陛下的耳里。 不過再聽,葉君書越覺得陛下的聲音有些熟悉,總覺得在哪里聽過。他是站著微微躬身回答的,此時只要抬抬眼,就能看到陛下的龍顏。葉君書覷著個空兒,回答問題的同時飛快地掃了一眼。 他心里頓時一個咯噔,怪不得總覺得熟悉,原來正是元宵那天站他們攤位前和他聊天聊了挺久的黃老爺! 他當時只以為是個皇親國戚而已,還安慰自己現實不是電視劇,一國之主哪有那么輕易微服私訪還被他遇上的,結果還真被他們遇上了! 葉君書回想當時他有沒有說什么失禮的話,態度有沒有輕慢,但看陛下面帶笑容,似乎對他挺滿意的。葉君書心里悄悄松口氣。 “有人對出來了嗎?”泰安帝記得自己離開之前都還沒人對出來,更加感興趣。 周圍人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不得不說,這些高官常年累積下來的氣度威儀哪怕不刻意凸現,也讓他感受到nongnong的壓力。 但凡膽子小點見識少點的人,估計都受不住御前失儀了。 葉君書頂著巨大的壓力,努力無視周圍,不卑不亢地答道:“回陛下,尚未有人對出來?!?/br> 自出現奇對,不少讀書人都妄圖對出來,這也是揚名的一種方式,無數文人冥思苦想都對不出來的對子,如果有誰對出來了,無疑給眾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證明了那人的才華。 可惜據葉君書所知,直到此刻,都沒有人對出來,否則,京城早就宣揚開了。 泰安帝捻須,“畫上荷花和尚畫;岑溪山水今奚在。不知在座新科進士,有誰答得上來?” 葉君書和余茂林對視一眼,皆目露驚訝,他們都是心思玲瓏之人,陛下此舉是,將他們的對子拿來做再次考核了? 泰安帝似乎跟這兩副對子卯上了,一直想知道有誰能對出下聯。 十位新科進士沉默,不少人目露思索,似乎在絞盡腦汁的想下聯,葉茂林和葉君書是這兩個對子的出題人,自然不用他們回答。 葉君書垂眸看著地板,心想這位泰安帝似乎挺任性的,說一不二,不過這也證明泰安帝是實權皇帝。 泰安帝俯視眾位文武百官,尤其是這幾個新科進士,一陣沉默蔓延,似乎真把他們難住了,泰安帝心中一陣失望,這里頭也沒人能答得出來不成? 這兩副上聯之所以難對已經分析說明過,要對出契合的下聯,很有難度,不然也不會難倒這么多文人。 泰安帝將目光落在葉君書身上,見他眼觀眼鼻觀鼻的,還有一臉淡定的余茂林,難道就他們自己知道怎么答? 不多時,新科進士里的一位俊秀儒雅的年輕人打破沉默。 “回陛下,微臣不才,愿一試?!?/br> 雖然他們還未正式確定名次,但已經是鐵板釘釘的進士,可以自稱微臣了。 有人站出來,自然引起他的注意,泰安帝饒有興致的點頭,“對哪一個對子?” 出言的進士挺直腰板,直接道:“畫上荷花和尚畫,微臣對的下聯是,書臨漢墨翰林書?!?/br> “妙極!妙極!”泰安帝撫掌笑嘆,“果然江山代有人才出,此聯對得佳!你可是戶部左侍郎之子萬修和?” “回陛下,微臣正是萬修和?!?/br> “萬愛卿,果然虎父無犬子,你有子如此,后繼有人??!”泰安帝愉悅的和百官中一位短須中年高官贊道。 萬侍郎出列,恭敬地說道:“陛下謬贊,犬子頑劣,還需陛下多多教導?!?/br> “萬愛卿謙虛了?!?/br> 隨后泰安帝開始點名,“龐禮贊?” 身材較矮,有點虛胖的年輕進士俯身行禮:“臣在?!?/br> “據聞你詩賦做得不錯……”泰安帝隨意指了個詞讓他當場作詩,這個龐禮贊似乎真是才思敏捷,很快就做出來了,十分貼合泰安帝指定詞的意境。 泰安帝點評幾句,稱贊地點頭。 葉君書注意到,龐禮贊微胖的臉興奮得漲紅了。 泰安帝一一點列在場的人,詢問特長之類的,反倒是葉君書和余茂林,除了一開始問了那兩個對子,沒問他們其他東西。 這無疑讓葉君書心里沒底,皇帝對他們兩個到底是滿意還是不滿意,他們的名次應該不是靠后吧? 等到所有人都問完了,泰安帝的目光又落在葉君書和余茂林身上,然后并沒有問他們的特長,反而說道:“你二人是好友?” 余茂林和葉君書對視一眼,余茂林謹慎地答道:“回陛下,是的?!?/br> 葉君書雖沒說話,但面色肯定。 他和余茂林交好并不是秘密,隨便一查就能查出來,而且他們往來也沒避著什么人,何況他們不時會互相住對方的家,說他們關系不好,傻子都不信。 “你們同為考生,互相競爭,看到對方比自己優秀,不覺得是個威脅嗎?還能毫無芥蒂地相處?” 泰安帝見的人多了,有些人為了前途為了利益,連親人都能出賣使壞,更別說只是朋友了。 葉君書心中一凜,這個問題一個答不好可能就影響他們的名次了,難道關系好的人不能同時排名在前嗎? 可是科舉制度里并沒有這樣的明文規定。 葉君書斟酌了下,還是如實答道:“回陛下,老師曾說過,良師益友皆缺一不可,茂林與微臣思想一致,理念相同,我們互相督促,共同進步,坦白說,如果沒有茂林,微臣也許今日就無法站在這里?!?/br> 不得不承認,余茂林這些年里,給他的幫助很多,如果沒有余茂林不遺余力的幫助,他不可能進步那么快,或許他這一屆會落榜,還需要三年的努力。 葉君書繼續道:“更何況,只有品格卑劣、庸碌無華的人才會嫉妒別人,真正心懷坦蕩的人,只會對有才華之人惺惺相惜,會因嫉妒朋友才能而陷害朋友的人,注定會走不長遠?!?/br> 余茂林亦道:“子舟所說亦是臣的想法,朋友易得,佳友難尋,臣十分珍惜與子舟之間的友情?!?/br> 泰安帝點點頭,也不知道對他們的回答滿不滿意,但是葉君書和余茂林都問心無愧,如果因為他們之間感情好就要避諱,但他們總不能因為想同時得個好名次就說彼此之間關系其實不好吧? 泰安帝沒再說話,大殿驀然安靜,仿佛落針可聞。 葉君書等人意識到什么,身體不自覺緊繃起來,皇上要開始最終名額的宣告了嗎? 幾息之后,泰安帝再次開口,“既如此,朕宣布,本次新科進士的一甲排名:狀元為余茂林,榜眼為鄧鴻遠,探花為葉君書?!?/br> 泰安帝每宣布一個名字,葉君書都屏著呼息,直到一甲落實,葉君書才舒口氣,他的排名真是出乎意料。 余茂林為新科狀元他不意外,但他還以為自己最終會落在二甲之后,不過太讓他驚喜了,他竟然在一甲! 在泰安帝宣布完后,在場的文武百官和新科進士很快就反應過來,紛紛跪地拜道:“臣等謹奉詔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葉君書心中大喜,面上也控制不住的露出幾分喜氣,其實嚴格說來他們排名在前的這么多位才學都是極好的,誰排在前面都沒人有意見。他在泰安帝問出后面的話后就不對自己排名在前抱希望了,沒想到他還能在一甲。 要知道,一甲的三位,在傳臚大典之后,會由皇帝親自頒發上諭,直接入翰林。 而二甲之后的眾位,還要經過朝考才能進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何況還是三年之后才能進入,比一甲還要晚三年,除非皇帝開特例,特別欽點直接入翰林。 而三年的時間,足夠同期的前三名的官職閱歷,高出一大截。 然后他們就出去了。 葉君書也不管外面神態各異的其他新科進士,回到隊伍中繼續站好。 科舉制度中雖沒明文規定,但一般為著忌諱,同期進士前三名不能是同一州府出來的,可能是怕會抱團之類的,但偶爾也會有打破這個不成文規定的現象。 泰安帝不僅將同一州府出來的兩人定了這么前的名次,還一點兒也不忌諱他倆還是多年摯友關系很鐵,這背后肯定有其深意。